華夏印章收藏技巧
華夏印章收藏技巧
在印章的收藏者看來,一枚小小的印章,就像閃閃發(fā)光的寶貝般令人迷醉。那么華夏印章的收藏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華夏印章收藏技巧,希望對您有用。
華夏印章收藏技巧
一是看使用者。無論是官印還是私印,為名人使用或名家鐫刻的都十分珍貴。官印是國家行政官爵等級制度的象征,存世稀少,價格昂貴,在民間很難覓到。
二是看年代。在材質、工藝相同的情況下,年代越早其收藏價值越高,但同時還應參考存世量的多少來決定其價值的高低。
三是看品相。印章很講究品相,要求字圖清晰,邊飾無損。因此,有殘缺的印章在價值上就大為遜色。此外,傳世品印章的價值一般高于出土印章的價值。
四是看材質。印章所選用的材料多種多樣,比較珍貴的有金、瑪瑙、玉石、象牙、犀角等材料,其次是銅、鐵、竹木等。
五是看印紐工藝。工藝精細的印紐自然比工藝簡單的價值高。
六是看用途。按印章的款式內容可分為姓名章、成語章、年號章、收藏章、齋館章、謎語章等。一般來說,收藏章、齋館章、謎語章多為名人名家所擁有,具有專門用途,價值高于一般姓名章或成語章。
華夏印章收藏辨別方法
聞和問,是辨認巴林石印章的前提基礎。通過向書本學習和向行家的請教,真正掌握了此石的質性特點、色彩變化、軟硬度數(shù)和外觀特征等,尤其是細微處的變化極為重要。如,巴林雞血章和昌化雞血章主要是血色“鮮、活”與“深、沉”之別。巴林凍石章的荔枝凍同壽山的白芙蓉凍非常相似,差別之處是:壽山的石質細,鏡亮,巴林的石質膩,油亮。不聞不問怎能辨認。
看和撫,是鑒別巴林石章的關鍵???,是指認真的看,仔細的看,反反復復的看,又分直觀的看,借用設備的看。實踐證明看是最好的學習,是直接的實踐活動,產地人常說:“不懂不要緊,常到石店石攤轉轉,保你一兩個月全通”??吹亩嗔耍吹娜?,看的時間長了,日積月累,經驗豐富了,知識學多了,辨認或鑒別自然就通了。行家看,隨身攜帶一個有放大鏡功能的微型手電,能看到印章體內一公分的石質構造,也有攜帶5至10倍的秀珍放大鏡的。這些輔助工具有助于辨別質性特點、細微變化和印章上的“傷病”,值得借鑒??吹姆椒ê芏啵绶诸惪?,對比看。首先選一兩種確定的巴林石章,進行對比,來確定真?zhèn)?,這也是常用方法。撫,是指手感。印章的質地粗細,軟硬,輕重有無雜質,是否溫潤等,有經驗的行家,一經手便知一二。經驗是手感的實踐,能做到這一點的行家,多數(shù)都是經常接觸印石的人。如職業(yè)人、工藝師、石商、雕刻家、藏石家等。而一般的玩石玩印者,只要常接觸撫摸也不難做到。
磨和刻,是判定巴林石印章的依據(jù)。磨和刻是檢驗印章的可信手段及方法,印章的軟硬,肌理顆粒成分粗細等通過磨刻的手力和發(fā)出的聲響以及刀感,就能斷定是哪類,哪種,哪個產地的石章,也能判定石質如何。當然掌握這門技巧也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利用磨刻的手法購買印章時,要征求賣主同意方可進行,磨刻的部位要選印章中將要刻字的底面,如工具(刀和砂紙)不方便時,可用金屬鑰匙、硬幣、指甲、牙齒等。一般銅鑰匙硬度為“3度,指甲能劃痕的石章不到“1”度,太松軟。這些方法不太科學,使用時要有多次的實踐經驗方可采用。
巴林石印章辨認的技巧,概括起來一句話:多實踐,多觀察,多接觸,靠經驗,熟能生巧(多看、多學、多問、多摸、多體會)。
華夏印章收藏知識
1.陰(白)文印、陽(朱)文印、陰陽間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圖像有凹凸兩種形體,四下的稱陰文(又稱雌字),反之稱陽文。但古代的稱法和現(xiàn)在正相反,因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記來稱陰陽文的,在封泥上呈現(xiàn)的陰文,在印章上卻是陽文;在封泥上是陽文的,在印章上卻是陰文。因此,為了避免誤會,就把陰文稱為白文,陽文稱為朱文。有的印章中雜有白文朱文,就稱朱白間文印。一般說來,古印中多為白大印,字體幽雅有古意,筆勢壯健,轉折處宜一氣呵成。白文印字體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腫,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應手,妙在自然,最忌矯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體清雅,筆鋒盡露,但筆跡不能粗、粗則顯俗氣。
2.鑄印、鑿印。金屬印章,不論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蠟法冶鑄而成,這就稱為鑄印。古代印章大多是連印文一起鑄成的。非金屬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鑄,只能用刀鑿刻。也有金屬印章先鑄成形,然后鑿刻印文的,一般稱這種印為鑿印。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鑄而匆匆鑿成應用、因而被稱為急就章。
3.兩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職位稱號,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語、圖像等,凡兩面都刻有印文的則稱為兩面印。多面印即類推。兩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鈕,只在中間鑿一小孔以便穿帶,所以又稱穿帶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攜帶的稱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總印。古人認為印章是作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為正印,字印作為閑印雜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樣,而氏字與其他的閑字雜字都不用,用之則表示不敬。字印亦稱表字印。漢晉時代的字印必連姓,后代或連或不連。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趙氏子昂。姓名、字并刻為一印的稱為;名字合印。也有將籍貫、姓、名、字、號、官職等并刻一印的稱為總印。
5.回文印、橫讀印、交錯文印。回文即用來處理兩個字的名印和字印,即可以防誤讀,又可使名的二字連為一體。其方法是把印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環(huán)讀之,則為姓某某印,而不讀為姓印某某。如王從之印四字,若通??谭ǎ挥没匚?,易誤為姓王名從,看不出為姓王名從之。橫讀印、交錯文印極少見,一般只用來刻官銜和地名。如司空之璽,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璽二字刻在下,這就叫做橫讀印。交錯文印就是以對角順序而讀。四個字的,第一個字在右上,第二個字在左下,第三個字在左上,第四個字在右下。如宜陽津印,陽字在津字下,律字在宜字左,但容易誤讀成宜津陽印或宜印津陽。
6.書柬印、鑒藏印。書柬印在古代比較流行。秦漢至南北朝時采用泥封,泥封后鈐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后來則用某人言事、某人啟事、某人白事、某人頓首、某人敬緘;等印刻,這些都是書柬印。鑒藏印是收藏書畫的印記,始于唐代。唐太宗有貞觀二字連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長方印。這兩顆印雖未標明鑒藏字樣,但卻是鑒定性質的,是最早的鑒藏印。宋代以后鑒藏印的內容豐富起來,而且篆刻和用料都十分精美,大有后來居上之勢,為收藏家所青睬。其次,通過鑒藏家的鑒藏印還可考訂古代珍貴書畫的流傳情況。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賞、某郡某齋(堂、館、閣)圖書記等。不少印譜中也收了鑒藏印。
7.玉印。印材中以玉最為珍貴。其質地堅潔潤密,不磨不磷,可毀損折斷而不可破壞其紋理。因此古人多喜佩帶玉印,其意一取君子佩玉,一取玉之堅貞。玉以越古越貴,一些商賈為欺市獲利,常把新玉放人油鍋中炸膾,使之成古色。
8.金屬印。指用金、銀、銅、鉛、鐵諸金屬刻成的印章。金銀質地太軟,不易上刀,筆鋒更難顯現(xiàn),因此一般的鑄印時都摻以銅,不但易于成形,也易于鐫刻。通常所說的金銀印大都是涂金涂銀的,純金純銀的比較少見。官印中金銀是用來區(qū)分等級的,私印中用金銀的不多見。由于金銀印刻則膩刀,字跡柔而無鋒,從收藏與鑒賞的角度來看沒有什么大的價值。銅印字跡壯健,帶有回珠。方法上有鑿有刻,亦有徐金上銀的。鉛印、鐵印,古代除巨印用之外,一般不多見。明朝時,御史大夫用鐵印,取其剛直無私之意,但鐵容易生銹腐蝕,故流傳的絕少。
9.象牙印、犀骨印。牙印,漢時有官印,宋以后多作私印,以象牙為材料,其質柔軟韌膩,難中刀法。刻朱文則尚可見筆鋒,白文則無神氣。因此,篆刻家和收藏家對牙印都不太珍愛。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則立即現(xiàn)出黑斑,直至底部,而且永遠除不掉。又畏熱氣汗水,即使有牙印也不常佩帶。犀角印,惟漢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黑犀角為印,別的很少用,其質地又粗又軟,時間一久,則會變形。其他有以牛羊等的腔骨角為印的,這在民間較為流傳,官印和富家極少用,有關的記載也尚未發(fā)現(xiàn),故始于何時還說不清。
10.水晶印、瑪瑙等印。水晶質地硬而脆,不易刻,稍用力則斷,刻成的文字滑而不涵?,旇У馁|地比五更硬,是諸印材中最難鐫刻的一種材料,刻成之文又顯得鋒芒盡露,缺乏溫雅之氣。瓷印唐始有,宋漸廣,硬而不易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斷且硬??傊?,水晶等印,雕刻不易,作印章實為事倍功半,收藏家與鑒賞家也只把它們作一種點綴品來把玩。
11.竹木印。木印一般用的是黃楊木,此木容易上刀又不疏松。梅根、竹根、瓜蒂、果核等也可用來刻印。竹根直選擇堅細無裂紋的,如果兩節(jié)間距適宜,根節(jié)又呈規(guī)則性分布,則非常美觀,足供珍玩。核則以廣東的欖核為貴(欖比橄欖大,不可食),質地堅韌,其他大都軟,只可削刻,難盡篆刻之美。竹木印可雕成各種形狀,集工藝品與印章為一身,因而也是收藏家與鑒賞家所網(wǎng)羅的一個范圍。
12.印鈕、印綬。印背上高高隆起的,打有眼孔用來穿帶部分就叫做印鈕(紐)。早期印章鈕形質樸,只在背面雕刻成凸起的形狀,橫穿一孔即可,后人稱之為鼻鈕。隨著印章和雕刻技術的發(fā)展,印鈕的制作也越來越精美,種類也越來越多,大都是禽獸蟲魚等動物,如龍鈕、虎鈕、螭鈕、龜鈕、辟邪鈕,又有曲鈕、直鈕、泉(古銅錢)鈕、瓦鈕、橋鈕、斗鈕、壇鈕等。有的印章無鈕,就在印章的四周刻以山水人物,稱為薄意--薄刻而有畫意。印綬就是指印鈕上穿的帶子,古代多用綿帛為之。秦漢以后,官印印綬的顏色差別都有一定的等級區(qū)別,不可僭越。
猜你感興趣:
3.印章如何辨別真假
6.海洋玉髓收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