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百靈鳥的飼養(yǎng)
冬季百靈鳥的飼養(yǎng)
百靈鳥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于小型鳴禽。由于飛得很高,人們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蹤,百靈鳥現(xiàn)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百靈鳥的飼養(yǎng)方式,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百靈鳥的飼養(yǎng)方式
百靈鳥頭上具有漂亮的羽冠,嘴較細小而呈圓錐狀,有些種類長而稍彎曲。鼻孔上常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跖后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后爪又長又直。我國常見的種類有沙百靈、云雀、角百靈、小沙百靈、斑百靈、歌百靈和蒙古百靈等。沙百靈與云雀能從地面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在空中保持著上、下、前、后力的平衡,懸翔于一點鳴唱。角百靈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處窺視周圍的動靜,行動較為詭秘。鳳頭百靈因頭頂有一簇直立成單角狀的黑色長羽構(gòu)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歡在道路上覓食,旁若無人。雌鳥在孵卵時也不像其他鳥類那樣容易驚飛。
百靈鳥和草原一起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共同演化,獲得了適于開闊草原生存的各種特征。它們一般在三月末開始配偶成對,在地面上鳴叫,并選擇巢區(qū)。雌雄鳥雙雙飛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在幾十米以上的天空懸飛停留。歌聲中止,驟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時再向上飛起,又重新唱起歌來。
百靈鳥的巢筑在地面草叢中、由草葉和細蒿稈等構(gòu)成,巢呈杯狀。每窩產(chǎn)卵大多為2-5枚。它們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綴淡褐色的斑點,接近鈍端有一個暗褐色的圓圈。大約經(jīng)過15天孵化,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只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7天后才睜開雙眼,審視它們美麗的家園。
草原上的各種草籽、嫩葉、漿果以及昆蟲為雜食性地面取食的百靈鳥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食物。百靈鳥繁殖的季節(jié),正是昆蟲大量繁衍的時候,以高能量的昆蟲飼喂雛鳥,雛鳥就能快速成長,有些種類的親鳥便可以進行第二次繁殖。
干旱的草原能成為百靈鳥的家,可見百靈鳥適應干旱的能力很強。它們或快速飛行到遠處取水,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減少對水的需求。冬季,百靈鳥大多集群生活,幾十只甚至上百只為一群,作為一個整體,發(fā)揮眾多感官的功能,增加在惡劣環(huán)境下集體防御的能力。
百靈鳥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jié),而是把許多音節(jié),串連成章。它在歌唱時,又常常張開翅膀,跳起各種舞蹈,仿佛蝴蝶在翩翩飛舞。百靈鳥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優(yōu)美的舞姿,令人嘆服的飛翔技巧美化了環(huán)境,也給人類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維持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遺憾的是百靈鳥嘹亮悅耳的歌聲也給自己帶來了惡運。由于在北方,它是人們飼養(yǎng)的一種名貴的籠養(yǎng)鳥。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在百靈鳥的繁殖季節(jié),潛入美麗的草原,不論雌雄,大量捕獲幼鳥,運往外地銷售。那些可憐的小鳥們還沒來得及享受大草原清新的空氣和晶瑩的晨露,就被關(guān)入牢籠,很多死于非命。
百靈鳥的生活習性
嬉戲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巖石上,非繁殖期多結(jié)群生活,常作短距離低飛或奔跑,取食昆蟲和草籽。繁殖期5~7月,營巢于草叢基部的地面上,每窩產(chǎn)卵4~5枚,卵淺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綴褐色細斑。
分布:為中國西北地區(qū)留鳥、夏候鳥,遷延時北部地區(qū)數(shù)量較多。
人工飼養(yǎng)編輯
鳥基本選擇
蒙古百靈百靈科的鳥大多羽衣樸素、善鳴囀和模仿聲音。百靈、沙百靈、角百靈、鳳頭百靈等屬的鳥是廣為人們喜愛的籠鳥。比較普遍的是云雀(俗稱云燕、魚鱗燕、叫天子),我國南北方都有飼養(yǎng)。歌百靈只在南方有飼養(yǎng)。沙百靈(窩勒)、鳳頭百靈(鳳頭窩勒)則多見于華北地區(qū)。最著名的是百靈,它體型大,羽色較美麗,叫聲洪亮而善模仿。
百靈科的鳥均需從幼鳥開始飼養(yǎng),成鳥難以馴順和調(diào)教。從幼鳥中挑選雄鳥是比較困難的,需要仔細觀察、綜合判斷。如百靈,在第一次幼羽時期可選擇嘴粗壯、尖端稍鉤、嘴裂(角)深、頭大額寬、眼睛大有眼神、翅上鱗狀斑大而清晰、叫聲尖的鳥。第二次幼羽時期已近似成鳥,要著重選擇上胸黑色帶斑發(fā)達、頭及身體羽色鮮艷、斑紋清楚、后趾爪長而平直的鳥。
野生百靈與家養(yǎng)百靈的區(qū)別是:野外捕捉的成年百靈羽色鮮艷,羽毛整齊。足趾油亮而呈暗紅色,爪黑色;家養(yǎng)百靈羽色稍暗淡,羽毛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損,足趾粉紅,爪黃色。野生百靈,怕人,常突然猛撞;家養(yǎng)百靈則較安詳,即使受驚,也不拚命撞籠子。購買時應注意區(qū)分。
在選購幼百靈時,除注意選擇雄鳥外,還要看其精神狀態(tài)和體質(zhì),是否戧毛(團毛)。用手摸一摸鳥的胸部肌肉的厚度,看是否“虧膘”,肛門有無便污,尾脂腺(俗稱“尖”)是否完整。
飼料和喂法
幼鳥需人工填喂,把綠豆面或豌豆面、熟雞蛋(或鴨蛋)黃、玉米面三者以5:3:2的比例搓勻,加水和成面團,用手捻成兩頭尖的長條,撥弄鳥嘴或以聲音引誘鳥張嘴,沾水填入。幼鳥數(shù)量多時,一定要逐個填喂,以免有的幼鳥吃不上食。每天填喂5—8次,不給水也不喂菜,待鳥能自己啄食后,把拌好的飼料放軟食抹內(nèi)任其啄食,仍不給水,但可喂切碎的馬齒莧菜。當體型、羽色近似成鳥時(第二次幼羽齊),方可喂給干飼料和飲水。幼百靈的飼料因地而異,有加花生米粉的、有喂雞用混合粉料搓雞蛋的,也有的純喂蝗蟲、蚱蜢。
百靈成鳥飼料各地不同,有的喂谷、黍、蘇子或苧麻等的種子,有的喂雞用混合粉料搓熟雞蛋。從營養(yǎng)、衛(wèi)生、節(jié)約考慮,喂補充“添加劑”的雞蛋小米較好,(換羽期)再經(jīng)常喂些面粉蟲、蝗蟲、蚱蜢、葉菜等就能養(yǎng)得很好。
百靈鳥的管理和調(diào)教
百靈鳥的外形(3)食水罐宜深不宜大,多為半圓柱或倒棱錐形。平的一面緊貼籠的底圈,隔1—2日添換一次食水?;\底砂土要細勻,保持清潔、干燥,每周清換1—2次(夏季),平時可用鐵絲或竹棍將糞便夾出。一般不用罩籠套,但在遛鳥時或讓它學別的鳥鳴叫時需要罩上。為使百靈鳥晚上燈下鳴叫,白天應罩上。夏季南方蚊蟲多,夜間也須罩上,以防蚊叮。
為了馴熟,昆蟲幼蟲、蝗蟲、蚱蜢等動物性餌料應用手拿著喂。為培養(yǎng)鳥兒上臺歌唱的習慣,可在鳴臺外邊圍一硬紙殼圈,稍高于籠的底圈,并常用夾糞棍捅其腳讓它上臺,或者常在鳴臺上喂“活食”。
培養(yǎng)百靈鳥鳴叫是很費功夫的。幼鳥絨羽一掉完。雄鳥喉部就常鼓動,發(fā)出細小的滴咕聲。(俗稱“拉鎖”)。此時就該讓它學叫。用馴成功的老鳥“帶”最省事,也可到自然界去“呷”或請“教師鳥”。有的用放錄音的方法,但有時聲音失真,還須到野外或由其他鳥矯正。
百靈的“叫口”,我國講究“十三套”,即會學十三種鳥、獸、蟲鳴叫的聲音。但這“十三套”的內(nèi)容、先后排列卻因地而異。南方籠養(yǎng)百靈允許有畫眉的叫口,而在北方卻忌諱。北方籠養(yǎng)百靈的基本叫口要有紅(沼澤山雀)的鳴叫聲,南方則不要求。北方的所謂“十三套百靈”,一般是麻雀叫開頭,母雞嘎蛋、貓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鵲(灰喜鵲或喜鵲)、紅、油胡蘆(一種大型蟋蟀)、鳶嘯鳴、小車軸聲、水梢鈴響、大葦鶯,虎伯勞結(jié)尾。
上述飼養(yǎng)和調(diào)教方法適用于所有百靈科的鳥。如果只為聽鳴叫,可飼養(yǎng)、調(diào)教當?shù)禺a(chǎn)的種類。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幼鳥的喂養(yǎng)
美麗的百靈鳥(3)家庭籠養(yǎng)的百靈鳥大都是從野外草叢中捕捉幼鳥進行人工喂養(yǎng)。捕捉到的幼鳥自己不會吃食,需經(jīng)過20多天的人工精細喂養(yǎng)才會自行啄食。主要料食是豆面和雞蛋,要做細致加工。做法是:用綠豆或豌豆炒至半熟,磨成細面,每斤面加雞蛋6—8枚,摻拌均勻晾干保存,但忌發(fā)霉。喂鳥時將適量雞蛋面摻水搓成條狀,每次1—2大口,每天6—8次。幼鳥啄食時把調(diào)好的糊狀飼料放入食料盞盆里即可。這段時間內(nèi)不得喂水。3個月后改喂雞蛋米(一般每500克小米拌雞蛋5枚,調(diào)勻后陰干,再搓散),并要給足水。為適應百靈鳥的野生習慣,籠子里要鋪2—3厘米厚的細砂土或干黃土,并要不斷地喂一些蟲類以調(diào)劑飲。
鳥籠的配選
百靈鳥(1)要有足夠的活動場所。養(yǎng)百靈鳥都用圓形籠,一般為竹制品。底部直徑35—40厘米,高40—50厘米,多采用平頂和饅頭頂。
(2)造型既要美觀大方,又要便于攜提活動。
(3)零部件配備齊全。食罐兒、水罐和盞盆必須配掛合理?;\子中央要安裝一個鳳凰臺,供百靈鳥跳躍活動和上臺起舞歌唱(臺柱一般高10厘米,用河浮石或其他代用品制成)。[
飼養(yǎng)的方法
籠養(yǎng)百靈鳥不僅要精心喂養(yǎng),而且要肯下功夫,從幼鳥就要開始馴化,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各種車輛,不怕各種顏色,不怕人群圍觀。并要經(jīng)常訓練上下鳳凰臺,一早一晚到室外遛鳥。初學叫口時要有一只好的成鳥代口,俗稱師傅代徒弟。最好有固定“老師”教口,以免出現(xiàn)臟口、雜口或亂音。調(diào)訓學叫時要用布套罩起來,讓“學生”靜聽。經(jīng)過3—5個月的教學,定能教出好的徒弟。一般的鳥應會叫唱10多種音調(diào),如在臺上邊展翅邊叫則是好鳥。沒有經(jīng)過專門調(diào)叫而自由鳴叫的鳥不是好鳥,觀賞價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