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各民族的飲茶習(xí)俗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不同的民族其喝茶的方法習(xí)俗也是不一樣的,各民族飲茶習(xí)俗各有特色,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中華各民族的飲茶習(xí)俗,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一、中華各民族的飲茶習(xí)俗
“千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由于所處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風(fēng)俗的各異,使每個民族的飲茶風(fēng)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飲茶習(xí)俗也各有千秋。不過把飲茶看作是健身的飲料、純潔的化身、友誼的橋梁、團結(jié)的紐帶,在這一點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將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飲茶習(xí)俗,介紹如下。
1,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一以云南昆明一帶最為時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為常見,多用于家庭接待賓客,所以,又稱迎客茶,溫文爾雅是飲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飲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賞茶:將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盤,請賓客觀形、察色、聞香,并簡述普洱茶的文化特點,激發(fā)賓客的飲茶情趣。
二是潔具:迎客茶以選用紫砂茶具為上,通常茶壺、茶杯、茶盤一色配套。多用開水沖洗,這樣既可提高茶具溫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潔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視壺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開水比例將普洱茶投入壺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剛沸的開水迅速沖入壺內(nèi),至3-4分滿。
五是浸茶:沖泡后,立即加蓋,稍加搖動,再靜置5分鐘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勻茶:啟蓋后,再向壺內(nèi)沖入開水,待茶湯濃淡相宜為止。
七是斟茶:將壺中茶湯,分別斟入半圓形排列的茶杯中,從左到右,來回斟,使各杯茶湯濃淡一致,至八分滿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盤,按長幼輩份,依次敬茶示禮。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聞茶香清心,繼而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細細品味,以享飲茶之樂。
2、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的部分地區(qū)也在居住。這里地勢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稱,空氣稀薄,氣候高寒干早,他們以放牧或種早地作物為生,當(dāng)?shù)厥卟斯瞎苌?,常年以奶肉、糌耙為主食?ldquo;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棵之熱,非茶不解”。茶成了當(dāng)?shù)厝藗冄a充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飯一樣重要。
酥油茶是一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經(jīng)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湯。至于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經(jīng)攪拌冷卻后凝結(jié)在溶液表面的一層脂肪。而茶葉一般選用的是緊壓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制作時,先將緊壓茶打碎加水在壺中煎煮20-30分鐘,再濾去茶渣,把茶湯注入長圓形的打茶筒內(nèi)。同時,再加入適量酥油,還可根據(jù)需要加入事先己炒熟、搗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類,最后還應(yīng)放上少量的食鹽、雞蛋等。接著,用木柞在圓筒內(nèi)上下抽打,根據(jù)藏族經(jīng)驗,當(dāng)抽打時打茶筒內(nèi)發(fā)出的聲音由“咣鐺,咣鐺”轉(zhuǎn)為“嚓,嚓”時,表明茶湯和佐料已混為一體,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隨即將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由于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并加有多種食料經(jīng)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補充營養(yǎng)。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帶,人煙稀少,家中少有客人進門。偶爾,有客來訪,可招待的東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獨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賓客的珍貴禮儀。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當(dāng)喇嘛祭祀時,虔誠的教徒要敬茶,有錢的富庶要施茶。他們認為,這是“積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備有一口特大的茶鍋,通??扇莶钄?shù)擔(dān),遇上節(jié)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門的一種施舍,至今仍隨處可見。
3、維吾爾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他們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主食面粉,最常見的是用小麥面烤制的鑲,色黃,又香又脆,形若圓餅,進食時,總喜與香茶伴食,平日也愛喝香茶。他們認為,香茶有養(yǎng)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飲料。
南疆維吾爾族煮香茶時,使用的是銅制的長頸茶壺,也有用陶質(zhì)、搪瓷或鋁制長頸壺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這與北疆維吾爾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樣的。通常制作香茶時,應(yīng)先將獲磚茶敲碎成小塊狀。同時,在長頸壺內(nèi)加水七、八分滿加熱,當(dāng)水剛沸騰時,抓一把碎塊磚茶放入壺中,當(dāng)水再次沸騰約5分鐘時,則將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適量姜、桂皮、胡椒、香料放進煮沸的茶水中,經(jīng)輕輕攪拌,經(jīng)3-5分鐘即成。為防止倒茶時茶渣、香料混入茶湯,在煮茶的長頸壺上往往套有一個過濾網(wǎng),以免茶湯中帶渣。
南疆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喝香茶,習(xí)慣于一日三次,與早、中、晚三餐同時進行,通常是一邊吃馕,一邊喝茶,這種飲茶方式,與其說把它看成是一種解渴的飲料,還不如把它說成是一種佐食的湯料,實是一種以茶代湯,用茶作菜之舉。
4、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nèi)蒙古及其邊緣的一些省、區(qū),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們的統(tǒng)飲茶習(xí)俗。在牧區(qū),他們習(xí)慣于“一日三次茶”,卻往往是“一日一頓飯”。每日清晨,主婦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鍋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歡喝熱茶,早上,他們一邊喝茶,一邊吃炒米。將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著,供隨時取飲。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為青磚茶或黑磚茶,煮茶的器具是鐵鍋。制作時,應(yīng)先把磚茶打碎,并將洗凈的鐵鍋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燒水至剛沸騰時,加入打碎的磚茶25克左右。當(dāng)水再次沸騰5分鐘后,摻入奶,用量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攪動,再加入適量鹽巴。等到整鍋咸奶茶開始沸騰時,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飲。煮咸奶茶的技術(shù)性很強,茶湯滋味的好壞,營養(yǎng)成分的多少,與用茶、加水、摻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茶葉放遲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顛倒了,茶味就會出不來。而煮茶時間過長,又會喪失茶香味。蒙古族同胞認為,只有器、茶、奶、鹽、溫五者互相協(xié)調(diào),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來。為此,蒙古族婦女都練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藝。大凡姑娘,從懂事起,做母親的就會悉心向女兒傳授煮茶技藝。當(dāng)姑娘出嫁時,在新婚燕爾之際,也得當(dāng)著親朋好友的面,顯露一下煮茶的本領(lǐng)。要不,就會有缺少家教之嫌。
5.侗族、瑤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貴州、湖南、廣西毗鄰地區(qū)的侗族、瑤族和這一地區(qū)的其他兄弟民族,他們世代相處,十分好客,相互之間雖習(xí)俗有別,但卻都喜歡喝油茶。因此,凡在喜慶佳節(jié),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當(dāng)?shù)胤Q之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經(jīng)過四道程序。
首先是選茶:通常有兩種茶可供選用,一是經(jīng)專門烘炒的末茶;二是剛從茶樹上采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jù)各人口味而定。
其次是選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黃豆、芝麻、糯耙、筍干等,應(yīng)預(yù)先制作好待用。
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鍋底發(fā)熱,放適量食油入鍋,待油面冒青煙時,立即投入適量茶葉入鍋翻炒,當(dāng)茶葉發(fā)出清香時,加上少許芝麻、食鹽,再炒幾下,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鐘,即可將油茶連湯帶料起鍋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這又香、又爽、又鮮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慶典或宴請用的,那么,還得進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后將油炒經(jīng)煮而成的茶湯,撈出茶渣,趁熱倒入備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后是奉茶,一般當(dāng)主婦快要把油茶打好時,主人就會招待客人圍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內(nèi)加有許多食料,因此,還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說是喝油茶,還不如說吃油茶更為貼切。吃油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敬,贊美油茶的鮮美可口,稱道主人的手藝不凡,總是邊喝、邊啜、邊嚼,在口中發(fā)出“嘖、嘖”聲響,還贊口不絕!
6、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國西南地區(qū),主要分布在風(fēng)光秀麗的云南大理,這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過節(jié)、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xué)藝等喜慶日子里,或是在親朋賓客來訪之際,都會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制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yè),就要先吃苦”。制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后,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nèi),并不停地轉(zhuǎn)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nèi)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zhuǎn)黃,發(fā)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己經(jīng)燒沸的開水。少傾,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于這種茶經(jīng)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若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飲而盡。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dāng)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nèi)八分滿為止。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
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己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ń?,一撮核桃仁,茶湯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后甜”的哲理。
7、基諾族的涼拌茶和煮茶
基諾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qū),尤以景洪為最多。他們的飲茶方法較為罕見,常見的有兩種,即涼拌茶和煮茶。
涼拌茶是一種較為原始的食茶方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以前。此法以現(xiàn)采的茶樹鮮嫩新梢為主料,再配以黃果葉、辣椒、食鹽等佐料而成,一般可根據(jù)各人的愛好而定。
做涼拌茶的方法并不復(fù)雜,通常先將從茶樹上采下的鮮嫩新梢,用潔凈的雙手捧起,稍用力搓揉,使嫩梢揉碎,放入清潔的碗內(nèi);再將黃果葉揉碎,辣椒切碎,連同食鹽適量投入碗中;最后,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靜置1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基諾族的另一種飲茶方式,就是喝煮茶,這種方法在基諾族中較為常見。其方法是先用茶壺將水煮沸,隨即在陶罐取出適量已經(jīng)過加工的茶葉,投入到正在沸騰的茶壺內(nèi),經(jīng)3分鐘左右,當(dāng)茶葉的汁水己經(jīng)溶解于水時,即可將壺中的茶湯注入到竹筒,供人飲用。竹筒,基諾族既用它當(dāng)盛具,勞動時可盛茶帶到田間飲用;又用它作飲具。因它一頭平,便于擺放,另一頭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的竹筒便成了基諾族喝煮茶的重要器具。
8、納西族的“龍虎斗”和鹽茶
納西族主要居住在風(fēng)景秀麗的云南省麗江地區(qū),這是一個喜愛喝茶的民族。他們平日愛喝一種具有獨特風(fēng)味的“龍虎斗”。此外,還喜歡喝鹽茶。
納西族喝的龍虎斗,制作方法也很奇特,首先用水壺將茶燒開。另選一只小陶罐,放上適量茶,連罐帶茶烘烤。為免使茶葉烤焦,還要不斷轉(zhuǎn)動陶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茶葉發(fā)出焦香時,向罐內(nèi)沖入開水,燒煮3-5分鐘。’同時,準(zhǔn)備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將煮好的茶水沖進盛有白酒的茶盅內(nèi)。這時,茶盅內(nèi)會發(fā)出“啪啪”的響聲,納西族同胞將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聲音愈響,在場者就愈高興。納西族認為龍虎斗還是治感冒的良藥,因此,提倡趁熱喝下。如此喝茶,香高味醉,提神解渴,甚是過癮!
納西族喝的鹽茶,其沖泡方法與龍虎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茶盅內(nèi),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鹽。此外,也有不放食鹽而改換食油或糖的,分別取名為油茶或糖茶。
看了“中華各民族的飲茶習(xí)俗”的人還看了:
5.中國茶文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