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的資訊
茶禪,禪茶,究竟何方是禪茶?茶禪一味幾何?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禪一味的資訊,一起來看看。
禪茶的禮法
宗有“清規(guī)”之說,即禪宗的僧眾所應(yīng)遵守的規(guī)則。這種清規(guī)自百丈懷海禪師(唐代720—814)開始。百丈懷海是留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格言的著名高僧。他對中國禪宗寺院的建筑法、僧堂的制造法,直至僧人在僧堂集合、云水的起居動作、全部禮儀的做法都制訂了詳細(xì)的規(guī)則,這就是《百丈清規(guī)》。雖然《百丈清規(guī)》的原本已散佚,但宋代的楊億將其斷簡散章收集起來,做序成冊,留存下來,《百丈清規(guī)》的大體內(nèi)容都可以在其中看到。
另外,以《百丈清規(guī)》為原本的《禪苑清規(guī)》十卷也有留存。這是宋代崇寧二年(1103),長廬的宗頤收集各方見聞,苦心之余,結(jié)集而成,是最早的清規(guī)書籍。在已失去《百丈清規(guī)》的今天,《禪苑清規(guī)》有絕對的價值,在僧侶之間也是最被珍視的。如日本曹洞宗的開山祖師道元禪師也稱《禪苑清規(guī)》為《百丈清規(guī)》,在他的著述中引用了其中的內(nèi)容。
在這具有權(quán)威性的《禪苑清規(guī)》第一卷中,以“赴茶湯”為題,詳細(xì)介紹了禪茶的禮法。在第五卷、第六卷中,從所有場合的儀式禮法中列舉了堂頭煎點(diǎn)、僧堂內(nèi)煎點(diǎn)法等加以說明,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儀式禮法,不只是點(diǎn)茶、奉茶、喝茶,禪法在其中得到充分顯現(xiàn)。在禪宗來說,威儀即佛法,做法即教法。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都體現(xiàn)著佛法的珍貴。在吃茶吃飯的做法中,可見甚深微妙的教法最大程度地得以顯露著。所以,道元禪師在《永平清規(guī)》中寫道:
“法若有性,食亦有性。法若真如,食亦真如。法若一心,食亦一心。法若菩提,食亦菩提。此法為食,食為此法。法喜禪悅,充溢其中。”
與此相同,茶也不是普通的茶,是法之茶,是充滿法喜禪悅的茶。有關(guān)茶的禪宗公案極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趙州和尚的吃茶公案。這個公案不是簡單的“吃茶去”,其中蘊(yùn)含著禪宗整體的教法,在此,應(yīng)領(lǐng)悟趙州和尚的深刻心機(jī)。
有句禪語說:“山僧活計茶三畝,漁夫一生竹一竿。”茶和禪僧之間,有一種深深的割也割不斷的關(guān)系。
茶道的精神特性
茶道的精神特性喝茶的自然方法。那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雖然說不清楚,卻于深處藏著使人覺得深刻而高雅的文化。田村珠光稱之為“謹(jǐn)敬清寂”,利休則稱之為“和敬清寂”。
但是,這是否由珠光最早所提倡,沒有確證。有一種說法,這是宋代的白云守端禪師(1025—1072)門下的一位叫劉元輔的人在五祖山叢林,講叢林茶禪四要諦的時候,用來說明禪茶的話。“和敬”是道德,“清寂”是宗教。“和敬”是與佛法相通的話,“清寂”是特別能感受禪味的話。
不管怎么說,茶道的精神特性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只有真正地打開禪之心眼,才能將其一個一個地找出。
但是,非本質(zhì)地來找出其特性的話,大致上有“愛、如、脫、落”四個方面。雖然不是很明確,在此還是將其舉出。
第一,愛是嗜好,是熱愛的意思。第二,如是如法,是如如的意思。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三,脫是脫俗,遠(yuǎn)離世間,斷然的清爽的事情。第四,落是著落地、究竟處、本來無一物、雖有如無,指從無可以顯現(xiàn)一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