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紹
無錫是江南文明發(fā)源地之一,無錫文化中的茶文化還分為三部分為:茶區(qū)、茶水和茶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無錫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無錫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無錫人喝茶講新舊,當?shù)刂V稱“隔年茶,不如碴”。當年新茶,無錫人又有雨前、明前之分——谷雨前為正品,清明前為上品,其中清明之前最初的毫茶為極品。毫茶是茶樹上剛萌出來的芽兒,看上去沒有綠色,卻像是伏天饃上長出的霉絨,或像初生嬰兒頭上長的胎毛,難怪稱之為毫茶了。放在杯子里泡上水,才見到它復綠為茶。在無錫,花茶沒人喝,紅茶很少見,人們清一色地飲用綠茶。無錫人講花茶味不純正,紅茶制作工藝過程中維生素C損失過大,惟有飲用綠茶可得自然、得本色、得營養(yǎng)。清明以前,茶樹上的病蟲害尚少,所以農(nóng)藥殘留近乎于無。
這大概就是他們僅喝綠茶,又愛喝明前新茶的真正緣由。無錫人喝茶要用太湖水,諺稱:“水優(yōu)茶劣茶誤水,水劣茶優(yōu)水誤茶”,無錫茶味道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清澈見底,眼望透穿,水性很軟,在那里很少有人患膽結石病的。曾記得在無錫期間,不小心把個暖水瓶打破了,當時就驚奇地發(fā)現(xiàn),破碎的瓶膽片明光锃亮,潔凈如新,沒有一絲水垢。近年,為了避開污染,無錫自來水廠移至太湖中心潔凈處取水。如此佳水泡佳茶,雜質全無,茶味純正,茶湯碧翠透靈,誘人飲欲大開。
茶道的基本介紹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 、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nèi)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guī)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jié),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和飲者的修養(yǎng)、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一種具體表現(xiàn),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nèi)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無錫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紹相關文章:
1.中國茶道文化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