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茶文化溯源與發(fā)展歷史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fā)展成為一種普通的飲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溯源與發(fā)展歷史,一起來看看。
西方茶文化溯源與發(fā)展歷史
提起西方人飲茶,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起世界的茶葉消費王國—英國。其實,最初將茶葉傳到歐洲的,是荷蘭商船。
遠在17世紀初期,荷蘭商人就憑借航海的優(yōu)勢,從澳門裝運到中國的綠茶到爪哇,再轉(zhuǎn)運到歐洲。剛開始,由于供需失失衡,茶價非常昂貴,一般人喝不起,茶僅是宮廷貴族和豪門、世家作為養(yǎng)生和社交禮儀的奢侈品。人們以喝茶來炫耀風雅,爭奇斗富,于是,茶很快的風行了了整個上層社會,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婦,都以家中備有別致的茶室、珍貴的茶葉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客人來,主人會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禮節(jié)接待??腿寺渥?,女主人馬上會打開漂亮精致的茶葉盒,取出各種茶葉,拿到每一位客人面前,任憑他們挑選自己愛好的茶葉,放進瓷制的小茶壺中沖泡,每人一壺。早期的荷蘭人飲茶時不用杯子,而用碟子,當茶沏好以后,客人自己將茶湯倒入到碟子里,喝茶時必須發(fā)出“嘖嘖”的聲響表示了對女主人和茶葉的贊美。
隨著人們追求喝茶的情趣、口腹享受等欲望的增長,飲茶之風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有一些貴婦人,迷戀喝茶,終日陶醉在飲茶的社交活動中,甚至棄家不顧,引起人們的側(cè)目,在18世紀初上演的喜劇《茶迷貴婦人》,就是對當時飲茶風尚的生動寫照。這出戲更加助長了歐洲各國人民的飲茶風氣。
到17世紀下半期,茶葉輸入量驟增,茶價逐漸平抑,加上文人、雅士們對茶的歌頌、贊美,于是飲茶之風普及整個社會,人們還敦促商人,上書巴達維亞總督,將茶葉的輸入納入正常的貿(mào)易渠道。到1734年,荷蘭茶葉輸入量已達885567磅西方國家的茶文化西方國家的茶文化。飲茶大眾化后,不但以茶為生的商業(yè)性茶室、茶座應運而生。同時家庭中也興起飲早茶、午茶、晚茶的風氣,而且十分講究以茶待客的禮儀,從迎客、敬茶、寒暄至辭別,都有一套嚴謹?shù)亩Y節(jié),既寓有東方人的謙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風情,融合了東西方的精神文明。目前,荷蘭人的飲茶熱雖已不如住昔,但飲茶之風依然存在,本地人愛飲佐以糖、牛奶或檸檬的紅茶;而旅居荷蘭的阿拉伯人則愛飲甘冽、味濃的薄荷綠茶,而在幾千家的中國餐館中,則以幽香的茉莉花茶最受歡迎。
中西茶文化的異同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fā)展成為一種普通的飲品;茶同樣都滲入到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shù)、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飲茶禮儀、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一)品飲方式的不同。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清飲”,不加入任何有損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單用開水泡喝。另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嗜好加鹽、糖、奶等,目前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英國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堿,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此外,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造。袋裝的速溶茶葉末代替了片片茶葉,而中國人習慣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里。
(二)飲茶禮儀的不同。在多數(shù)中國人眼里,飲茶隨時可以進行。相比起來英國人嗜茶、尊茶的風氣要濃厚得多。一個典型的英國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來,主人會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腦,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問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點鐘左右,是紅茶佐茶點;中午午餐時要喝奶茶;下午5點鐘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覺前要喝告別茶。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園茶會等。
(三)茶道精神的不同。“和、靜、怡、真”是中國茶道的“四諦”。“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恰”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中國人飲茶常把它作為精神的激勵與情感的寄托。與中國茶道不一樣,英國人品茶更活潑和更重社交,強調(diào)一種優(yōu)雅的格調(diào)。
西方茶文化溯源與發(fā)展歷史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