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文化的禮儀
早茶文化的禮儀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你喝茶了嗎)?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早茶文化的禮儀,一起來看看。
早茶文化的禮儀
廣州人飲茶并無太多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jù)說這一習(xí)俗,來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guī)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fēng)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早茶文化的種類
(1)、茶市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yè)。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jié)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2)、功夫茶
在閑暇時,廣州人以在家里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zhì)、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nèi)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fā)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并用手指壓實,據(jù)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jīng)過沉淀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于衛(wèi)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xiàn)前濃后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堿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后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3)、涼茶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xí)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藥性寒涼、能清解內(nèi)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nèi)的暑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于它清熱解毒、消炎去暑的藥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岐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tǒng)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yīng)運而生,如神農(nóng)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早茶文化的起源
蘇式早茶
揚泰地區(qū)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奪魁品罷雨前茶,樓開綠雨試新茶。”這是清道光年間泰州詩人 朱馀庭的詩句。正如詩人描述的那樣,在清中期之前,泰州的茶館只是單一經(jīng)營清茶,這期間誕生了“雨軒”、“綠雨樓”、“廣勝居”、“品香”等知名茶館。到了晚清之際,陸續(xù)有外地商戶和本邑人開設(shè)茶館,同行間相互競爭激烈。為招攬生意,一些茶館除清茶外,又售賣起干絲、面點等小吃,這種創(chuàng)新的經(jīng)營思路逐漸影響了泰州飲食行業(yè)。
清末民初時,“富春”、“海陵春”、“怡園”、“者者居”、“大東酒樓”等茶館應(yīng)運而生。“者者居”是泰州茶館中一家知名的老字號店鋪,其店址原在孫家橋附近,清民期間,由于這家的早茶味道很好,當時泰州人都趕到“者者居”品嘗早茶,以致這家茶館生意火爆,去晚了很難落座,但還有食客在店中等待位置,這在泰州地方民間也就留下了歇后語,就是:“你這個人怎么這么‘者者居’呢?”意思說此人固執(zhí),不靈活。
“大東酒樓”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創(chuàng)辦的一家茶館,它由一位吳姓東臺籍老板開設(shè),吳老板頗通經(jīng)營之道,他開店后,一改泰州早茶品種單調(diào)的格局,他在早茶質(zhì)量、種類上下了一番工夫,推出了 魚湯面、 大煮干絲、 小籠湯包等早茶新品種,盡管價格比別的茶館要貴一些,但仍吸引著很多食客前來嘗鮮,就連當時駐泰軍隊司令李長江也時有光顧。隨著歲月的變遷,老字號茶館大多已不存在,但泰州大街小巷仍然遍布著許多經(jīng)營早茶的大小店鋪。這其中又以富春酒店、大陸飯店、 皮包水茶樓和者者居等10多家酒店早茶最為聞名。除富春外,其他幾家酒店現(xiàn)移建恢復(fù)于泰州老街。
粵式早茶
說起 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yīng)茶水糕點,設(shè)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xiàn)了茶居,規(guī)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fēng)。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jīng)成為配角, 茶點卻愈發(fā)精致多樣,這種傳統(tǒng)文化隨著廣東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 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qū)別在于價格和設(shè)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diào)(或電風(fēng)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 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于消化。常見的有發(fā)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 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 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早茶文化的禮儀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