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文化有哪些特點
宋代茶文化是茶文化的發(fā)展重要時期,那么宋朝茶文化有什么特點嗎? 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概括的宋朝茶文化的特點。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
宋代茶文化的背景
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yōu)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儒學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復興,誕生了新的儒學思想—理學,理學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要內容。
同時,宋朝的史學,文學事業(yè)發(fā)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宋朝優(yōu)秀文人輩出。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點茶法
飲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變成點茶法,用水注沖點抹茶并用竹筅攪拌成泡沫,使飲茶更具娛樂性,并由此產(chǎn)生了比試點茶技藝的活動----斗茶,斗茶之風在唐代就形成在閩北,宋代達到了空前的興盛,并遍及全國。
斗茶就是比試茶的湯花(泡沫)色澤是否純白,保存的時間是否持久(咬盞)等的一種技藝。
斗茶的開展很好地推動了宋代制茶技術的提高和茶業(yè)的發(fā)展。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分茶
由于點茶法的使飲茶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經(jīng)常性的開展比試點茶技藝的活動(斗茶)促使點茶的技藝不斷創(chuàng)新,由此產(chǎn)生了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像的技藝(分茶)。
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把分茶做到了極致,也將中國茶文化推向歷史高潮。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提高質量
由于皇帝和文人對點茶、分茶和斗茶的推崇,對茶葉和點茶工具的質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建安等地設立了專門的貢品生產(chǎn)基地,朝廷派官員監(jiān)制,極大地提高了茶葉和茶具質量。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茶馬司
由于茶馬貿易的旺盛,宋代開始朝廷設茶馬司,專門負責以茶葉交換周邊各少數(shù)民族馬匹的工作。
由于馬匹是重要的戰(zhàn)備物資,設置了茶馬司便于朝廷控制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同時,茶馬貿易也促進了對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推廣,特別是茶文化的推廣,并由此逐步產(chǎn)生了專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茶葉----黑茶(邊茶)。
宋朝茶文化的特點:茶學專著
著比唐代多,其中較著名的有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蔡襄的《茶錄》、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等等。
宋朝茶文化的歷史
宋代茶飲風俗形式,在其歷史時間與空間具有時代的特征、社會的特色。在宋代,全國范圍內出產(chǎn)茶葉200多個品種。其中,皇家的貢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設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們最終選定福建建州鳳凰山北苑貢茶為皇家御茶,曠世奇茗也由此誕生,掀開了中國茶葉史上新的篇章。
據(jù)記載,皇家貢茶“龍團鳳餅”為宋真宗時期宰相丁謂所創(chuàng),小“龍團鳳餅”是宋四大書法家、福建轉運史蔡襄所造。宋徽宗年間,鄭可簡改制的“龍團勝雪”成為中國制茶史上的一個神話,至今無法超越。宋代貢茶之美、茶葉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為之傾倒。飲茶不僅成了人們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進入上層社會的精神生活,成為文學藝術的主題之一。在“兩宋”時期,先后有180多位詩人、詞人用文章贊頌宋代貢茶,詩詞達400篇。宋代的貢茶記錄著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跡,記錄著宋茶創(chuàng)造茶史的輝煌。
建茶入詩,比比皆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把佳茗和佳人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佳句,為人們所傳誦。陸游寫了300多首茶詩,成為歷代詩人中寫茶最多的一位。陸游對建茶更是情有獨鐘,他入閩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絕”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歐陽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嘗之余,遂作《和梅公儀嘗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這是梅堯臣的詩句,是說北苑“龍鳳團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與“陽羨紫筍茶” 媲美。
宋茶成為國飲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與宋徽宗趙佶密不可分。據(jù)《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宋徽宗在位的時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園不能再囿于傳統(tǒng)上貢的“龍鳳團茶”,必須跟著皇帝的心思變花樣,以悅龍心,精制了幾十種貢茶,讓皇帝來玩賞: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不一而足。趙佶喜茶,不僅在于他精于茶事、擅長茶藝,還寫了一本《茶論》,后世稱之為《大觀茶論》, 談制茶之法與點茶真韻。
書中說,飲茶有道,首先講究色、 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點茶泡茶,還清楚了解制茶的過程與飲茶的香氣效果。在皇帝帶頭下,隨著飲茶在社會生活中所處地位的日益重要,宋代茶書的撰述也大大超過了唐人,超過30種,其中不少成了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成為中國茶文化著述中的寶貴遺產(chǎn)。
宋代的飲茶之風繼唐之后深入社會各個階層,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宋代開封城內遍布茶莊、茶肆、茶館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都描述了東京汴河兩岸茶坊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
宋代茶館十分重視擺設,有的懸掛名人字畫,有的則放置鮮花、盆景,很注意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秹袅讳洝吩谟涊d當時的茶館時說:“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流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 從皇宮、官府的歡宴到親朋之間的聚會,從各種場合的迎來送往、交際應酬到人生喜慶的禮俗,無處沒有茶之清風洋溢、香氣飄拂,斗茶、茗戰(zhàn)更是情趣盎然、格韻高雅。茶道興,茶宴盛。
斗茶之風濃烈,講究茶優(yōu)、水質、器美,茶以新貴,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選團茶碾細末入盞,注沸水攪動,茶湯純白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盞無水痕為絕佳,水痕先出者為負。茶王“斗品充官茶”,民間有茶農、百姓的世俗斗茶;高僧愛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侶的禪門斗茶;名士好評水,官宦有詩人墨客的文士斗茶。隨著點茶的技藝不斷創(chuàng)新,由此產(chǎn)生了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像的技藝——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不僅把分茶做到極致,也將中國茶文化推向歷史高潮。
宋代的茶館,經(jīng)營靈活,除白天營業(yè)外,還設有早茶和夜茶。據(jù)《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時開封有“每五更點燈”的早茶館。服務項目除供應茶水外,同時也供應湯水茶點。除了茶肆、茶坊、茶樓在固定的地方專門賣茶水等諸種飲料外,北宋開封至夜半三更還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營干,夜深方歸也”。南宋時杭州則在“夜市于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游觀之人”,為深夜仍在活動、游玩的吏人、商賈或市民提供飲茶服務。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兇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宋朝茶文化的介紹
臨安城的夜市繁華程度甚至超載了開封,如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的記載,“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耐得翁也在其《都城紀勝》中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其夜市除大內前外,諸處有然……,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朝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其繁華程度,除了燈火不能追及現(xiàn)時代外,已堪稱不夜之城了。
宋代的茶葉生產(chǎn)已經(jīng)較為完備,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在取用的角度上,都較唐代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茶葉的生產(chǎn)在宋代時已經(jīng)很有規(guī)模,茶園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地治理,宋代種植茶葉的州達到六十六個,縣級區(qū)劃更是達到了驚人人的二百四十二個,近三倍于唐朝。不僅在茶的種植規(guī)模上,在茶的品種上也有很大進步,宋代是我國茶葉種類最多的一個朝代,近百種茶葉的基數(shù),讓唐、明、清等四五十種望塵莫及,而據(jù)史料考證,現(xiàn)代社會一些知名的茶種,如龍井茶、武夷茶、普洱茶等,都是發(fā)源于宋代。
如此繁盛的茶業(yè)系統(tǒng),自然會與文化發(fā)生莫大的交集,其實早在宋代之前,茶與文人的情節(jié)就已經(jīng)種下了,如茶的先驅唐朝僧人陸羽,他將其自身對茶的認識寫成了《茶經(jīng)》,讓茶走上了藝術這條“不歸路”。茶自《茶經(jīng)》始,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味及情趣的東西,真正敲開了藝術的大門。據(jù)《封氏聞見記》中的描述,“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煮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進了統(tǒng)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 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表明此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茶藝高超的人物,器具化、程式化的茶道已經(jīng)為人們普遍接受,茶藝開始在世間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
宋代獨特、旺盛的茶文化,也熏陶出了嗜茶的皇帝。為了迎合皇族、仕族的茶葉需求,統(tǒng)治者提供豐厚的利益劃分出專門的地域供專人為皇室生產(chǎn)茶葉——有了利益,自然有人追逐,也逐漸衍生出了斗茶的風俗,此后,斗茶逐步發(fā)展延伸,這就導向了茶藝。茶藝相斗,只能算是茶事活動的一種,而這茶事活動,其實也像傣族的潑水節(jié)費水一樣,是費茶葉的——好在宋代茶葉產(chǎn)能不低,這種需求,盡可應付。人們品茶、飲茶的技能,也就在這“海量”的茶葉中被“泡”了出來。
猜你感興趣:
4.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5.英國茶文化的特點
6.成都茶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