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種植技術(shù)
半夏的種植技術(shù)
半夏為天南星科生草本植物,有很大的藥用價值。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半夏的種植技術(shù),一起來看看。
半夏的種植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半夏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除鹽堿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質(zhì)壤上為宜。種在桑園,果園和高稈作物下邊進(jìn)行間作,與玉米間作每隔130厘米栽一行玉米,穴距66厘米,每穴2株。上面宜平,每公頃地施圈肥或土雜肥37500~60000千克,施過磷酸鈣225~300千克,撒于畦面。
2.繁殖方法
分塊莖繁殖、珠芽繁殖、種子繁殖,但種子和珠芽繁殖當(dāng)年不能收獲,用塊莖繁殖當(dāng)年能收獲。
(1)塊莖繁殖 挖當(dāng)年生的小塊莖用濕沙土混拌存放在陰涼處進(jìn)行繁殖。栽植時間分為春秋兩季。春季三月份,栽前澆透水,塊莖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或0.005%高錳酸鉀液或食醋300倍液浸泡塊莖2~4小時,晾干后將塊莖按大小分別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探5厘米,每穴裁2塊,覆土3-5厘米,每公頃需塊莖750千克左右,大的塊莖300千克左右。
(2)珠芽繁殖 夏秋間利用葉柄下珠芽栽培,行距10-16厘米,株距6-10厘米,開穴,每穴放株芽3~5個,覆土1.6厘米。
3)種子繁殖 此法由于種苗不足或育種時采用,從秋季開花后十余天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種子,放在濕沙中貯存,備播種,分春秋二季播種,春天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10~13厘米,并蓋稻草保墑,當(dāng)苗高10厘米時定植。此外也有一種很粗放的繁殖方法,半夏繁殖力很強(qiáng),種過的地上每年連綿不斷地有半夏生長,所以不必另播種,加以管理,即可收獲,但產(chǎn)量低。
3.田間管理
(1)澆水 半夏喜濕潤,無論哪種方法播種前必須澆水,在生長期天氣熱,需要經(jīng)常澆水,土壤中不可缺水,如果遇到干旱,引起苗子枯萎倒伏。有了水分條件再長新芽影響產(chǎn)量,但不能有積水,否則亂根。
(2)培土 珠芽生長需要培土,所以6、7月份在葉柄下部培土,追肥2次,每公頃施圈肥7500~15000千克,或稀薄人糞尿,每次培土從行間取土蓋上珠芽,培土1.6厘米以上,生長期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
(3)摘蕾 除作種子外,生長期長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塊莖生長肥大,可提高產(chǎn)量。
4,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 在葉上長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發(fā)病前和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60%代森鋅5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xù)2~5次。
(2)紅天蛾 7、8月份幼蟲把葉子咬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人工捕捉。
(五)采收加工
當(dāng)秋季地上部枯萎,開始采收,用塊莖和珠莖繁殖,在當(dāng)年或第二年采收,種子需3~4年才采收,用三齒或二齒耙挖畦土,收塊莖,大的作藥用,小的作繁殖材料。作藥用的在室 內(nèi)堆放10~12厘米“發(fā)汗”,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檔裝入麻袋或化纖編織袋內(nèi),每袋裝2-3,扎緊口袋放在水泥池內(nèi),灌入冷水,水面淹沒盛藥袋的一半,穿上高統(tǒng)水鞋連續(xù)踩25分鐘左右,并注意翻袋,至此袋內(nèi)鮮半夏已全部脫皮。放在清水中洗去皮,撈出半夏,使塊莖潔白,晾干表皮水,用硫磺熏至透心,放在陽光下暴曬,不斷翻動曬干,每公頃產(chǎn)干貨3750千克左右,切忌生半夏有毒,不可內(nèi)服,必經(jīng)泡制才能用。
烘干:用無煙火烘干,溫度35~60℃,不時翻動,力求干燥均勻。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的功效:
【性味】 辛,溫,有毒。
?、佟侗窘?jīng)》:"辛,平。"
?、凇秳e錄》:"生微寒,熟溫,有毒。"
?、邸端幮哉摗罚?quot;有大毒。"
?、堋度杖A子本草》:"味辛。"
?、?醫(yī)學(xué)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苦。"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佟稖罕静荨罚?quot;入足陽明、太陰、少陽經(jīng)。"
?、凇独坠谥扑幮越狻罚?quot;入肺、脾、胃三經(jīng)。"
?、邸侗静萁?jīng)疏》:"入足太陰、陽明、少陽,手少陰經(jīng)。"
④《本草匯言》:"入手陽明、太陰、少陰三經(jīng)。"
?、荨侗静菰傩隆罚?quot;入肝、脾、肺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nèi)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
(1)燥濕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濕痰、寒痰,常配陳皮。
(2)降逆止嘔:降逆止嘔之功頗著,可用于各種嘔吐,尤宜于濕濁中阻所致的脘悶嘔吐,常配生姜、茯苓。熱證嘔吐,應(yīng)配清熱瀉火藥。
(3)消腫止痛:外用治瘡瘍腫毒、毒蛇咬傷。
(4)利咽喉:半夏辛溫,能滌痰開結(jié)。治療咽部痰結(jié)疾患
(5)消痞滿:半夏辛溫,有寬中下氣、降逆散結(jié)之功,用于治療胸脘痞悶脹滿或堅痞作痛諸證。
(6)平喘咳:半夏辛溫,善化痰消飲,宜用于陰寒痰飲犯肺所致的諸咳喘證。
(7)《本經(jīng)》:"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8)《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9)《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jié)。新生者摩涂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10)《日華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亂轉(zhuǎn)筋,腸腹冷,痰瘧。"
(11)《本草圖經(jīng)》:"主胃冷,嘔噦。"
(12)《醫(yī)學(xué)啟源》:"治寒痰及形寒欽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jìn)飲食。治太陽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吨髦蚊匾吩?,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jié),除胸中痰涎。"
(13)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14)《綱目》:"治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半夏的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yīng)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fēng)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fēng)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等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 用于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癥: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jié),可用以治療痰濕結(jié)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4. 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于多種嘔吐癥候,在使用時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癥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半夏的副作用及禁忌
半夏又名:三葉半夏;半月蓮;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半夏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對口腔、喉頭、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qiáng)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則燒痛腫脹、不能發(fā)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遲緩而不整、痙攣、呼吸困難,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
重要:治療半夏中毒,用生姜搗汁服下,其毒解。
宜忌配伍
《本草經(jīng)集注》:“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藥性論》:“忌羊血、海藻、飴糖。柴胡為之使。”
《醫(yī)學(xué)入門》:“凡諸血證及自汗、渴者禁用。”
張元素:“諸血證及口渴者禁用。孕婦忌之,用生姜則無害。”
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