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機械化的種植技術
土豆機械化的種植技術
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是實現(xiàn)我國馬鈴薯產(chǎn)業(yè)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豆機械化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土豆機械化的種植技術
1.播前準備
1.1.確定播種期
一般情況下,當10cm深的土壤的溫度達到并穩(wěn)定在7-8攝氏度時,是馬鈴薯的最佳播種期。
1.2.選擇土地
馬鈴薯機械化技術對地塊的大小、質(zhì)量、性質(zhì)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一個種植區(qū)的面積應大于33.3公頃(500畝);對于土壤的要求是最好選用沙壤土質(zhì)的地塊。除此之外,由于是機械化種植,所以要為農(nóng)業(yè)機械留出專用的機具通道,并配有完備的水利設施配套。
1.3.品種的選擇
種子的優(yōu)劣是決定馬鈴薯產(chǎn)量高低、質(zhì)量好壞的前提。在選擇種子時,要選擇薯型規(guī)范、牙眼小、表皮色澤新鮮、無龜裂、病斑的良種,從而為實現(xiàn)綜合效益、高商品率提供基礎。
1.4.種薯催芽
種薯催芽需要滿足的條件有:一是室內(nèi)溫度應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二是將所選的種薯在播前大約半個月左右取出放在散色光比較充足的室內(nèi);三是保持5天左右對種薯進行一次翻動,確保其接觸的光、熱均勻;四是當種薯長出0.5cm的紫綠色壯芽時,就可以切莖塊播種了。
1.5.切芽塊
切芽塊是播種馬鈴薯前進行的最后一個關鍵項目,由于我國目前使用的種薯的個頭比較大,屬于大種薯,為了種植方面,降低生產(chǎn)投入的成本,所以要對種薯進行切割,但是在切芽塊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否則弊大于利。如:切芽塊容易使種薯攜帶病毒,這是因為切刀是病原菌的攜帶體。因此,在切割前,要對刀具進行消毒。除此之外,種植煮不要只想到減少成本投入,而使所切的芽塊過小,應將芽塊的重量控制在25g以上,這是因為芽塊越大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越強。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出苗率,要確保每個芽塊至少有一個芽眼。而且進行切芽塊這項工作時,不宜過早,因為芽塊過早切割,會造成其失水、腐爛等現(xiàn)象。
在整地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分別是:深耕和深松。這樣不僅能夠起到消除雜草,提供抗病、抗蟲能力,而且還能加厚耕作層,提高蓄水、保肥的能力。在進行這兩方面的作業(yè)時,需要滿足的要求是:在深耕時,耕深要達20cm以上.要使用大型拖拉機與大型鏵式犁配套作業(yè)。深松時,深度要達40cm以上,采用ISQ-340型全方位深松機作業(yè)。
1.7.施肥
在播種前要選用足夠的農(nóng)家肥作為底肥進行施用。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播種
近些年來,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傳統(tǒng)的耕作方法逐漸被起壟種植技術替換。在采用起壟種植技術時,需要使用起壟裝置的播種機。并且起壟的行距、高度以及畝株數(shù)分別要滿足0.9—1.2m、25—30cm、4500株。其中使用的播種機有單行、雙行、四行等類型。如:使用大型拖拉機和大型四行播種機配套作業(yè),在播前需要施用農(nóng)家肥作為底肥,播種時可以一次完成起壟、開溝、播種、深施化肥、鎮(zhèn)壓等多道程序,工作效率十分高。
3.田間管理
3.1一次性除草
播種后,可以使用除草通乳油,大約每公頃使用22.5公斤并兌水750公斤,可以達到除草的目的,尤其是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3.2.間苗、補苗
當馬鈴薯苗普遍長到4-5cm時,就要進行查苗、補苗、間苗這一環(huán)節(jié)了,如果發(fā)現(xiàn)有的地塊缺苗、多苗,應及時采用備用苗帶土坐水移栽或間掉多余的苗秧以防與其他苗爭肥爭光。
3.3.中耕培土
在苗期進行的中耕培土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苗高約為6cm時,進行合理的深鏟,因為這時地下的匍匐莖還沒有形成。距離第一次10天后進行第二次,這時的匍匐莖還沒有大量形成,可以適當?shù)倪M行深鏟?,F(xiàn)蕾初期是第三次,這時匍匐莖已經(jīng)大量的生成,因此需要合理的淺鏟。
3.4.灌溉
馬鈴薯在生長的季節(jié),要保持適當?shù)乃浚虼?,要進行適當?shù)墓喔龋渲挟斖寥乐械暮繛樘镩g持水量的60%-70%是最合適的。
3.5.病蟲害的防治
馬鈴薯在生長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等,在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時,采用的藥物需要滿足高效、低霉、低殘留等條件。
4.收獲
在進行馬鈴薯的收獲時,要及時,以免被凍傷,并且需要達到的要求是在濕度上,田間的最大持水量不宜超過60%;溫度不可低于8℃。作業(yè)時需要選用與播種機組相匹配的收獲機作業(yè)。
土豆的種植技術
(一)選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翻犁碎土,平整后進行栽培。馬鈴薯在生長前期和中期需肥量較大,為保證正常生長發(fā)育,必須重施底肥,一般畝施農(nóng)家肥2500~3000公斤,磷肥50公斤,鉀肥15公斤(或草木灰100~200公斤),充分混合后,移栽時進行窩施或溝施。
(二)播種
1、選用良種:宜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性強、適宜當?shù)胤N植的品種,特別要首選脫毒馬鈴薯。
2、適時播種:春季種植,一般在晚霜前一個月左右,外界溫度穩(wěn)定在5℃以上即可播種。以種植商品薯為目的地方,以不受晚霜為害為原則,爭取適時早播,提早上市,具體播種時間應根據(jù)當?shù)匦夂驐l件具體確定。
3、種薯處理:為防止種薯帶菌傳染,在播前最好用0.3~0.5%的福爾馬林浸泡20~30分鐘,取出后用塑料袋或密閉容器密封6小時左右,或用0.5%的硫酸銅溶液浸泡2小時進行消毒。播種時為防止因種薯休眠期未過而推遲出苗,可用2~3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5~10分鐘,或用0.5%的石灰水浸泡1~2小時打破休眠。
4、播種密度和深度:馬鈴薯多數(shù)是與玉米進行二套二分帶種植,一般以畝播3000~3200株為宜,行距1~1.2尺,窩距7~8寸。最好選用20~25克的小整薯播種,若種薯過大應切塊種植,切塊大小掌握在20~25克,并做好切口消毒,保持播種量在60~80公斤。純作時,畝種植密度保持在3600~4200株,播種量100公斤左右。播種深度以10~15厘米為宜,適宜的播種深度,可防止凍傷或曬傷薯塊,增加結薯層次,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三)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在去除田間雜草的同時,可加厚土層,提高土壤溫度,增加塊莖生長的土壤范圍,地下根莖增多,對提高產(chǎn)量有著重要作用。一般應在4月中下旬、5月至6月上旬各進行一次中耕培土。在馬鈴薯生長前期進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溫,促進發(fā)芽生長;中后期中耕培土可增強土壤通透性,利于塊莖膨大。
2、合理追肥:馬鈴薯生長速度較快,除了施足底肥外,還要注意追肥,促進健壯生長。一般追肥2次,結合中耕培土進行。第一次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公斤,也可畝用25擔左右人糞尿,每擔對尿素100克澆施。第二次以磷、鉀肥為主,畝施磷肥20~25公斤,鉀肥5~1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
3、打花及疏枝:馬鈴薯的分枝性較強,若栽植過密或氮肥過多,生長過旺和密度過大,會影響地下部分發(fā)育,應及時進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時摘除花蕾,避免養(yǎng)分消耗,促進養(yǎng)分集中供應塊莖,增強產(chǎn)量。
4、防治病蟲害:為害馬鈴薯較重的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塊莖蛾和蚜蟲,要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進行綜合防治,如選用抗病品種、合理用藥防治等。移栽后20天左右,畝用尿素15~20公斤對清糞水淋施;在蕾苔期,畝施尿素10~15公斤,氯化鉀5~10公斤,用移栽器打孔穴施;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每畝各用0.5~1公斤尿素、0.15~0.2公斤磷酸二氫鉀、0.15~0.2公斤硼砂對水45~6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病蟲害防治措施:苗期前(開盤前)應重點防治蚜蟲、菜青蟲、潛葉蠅、霜霉病,蕾薹期應重點防治霜霉病,初花期重點防治菌核病,結莢期注意防治蚜蟲。用藥時,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
(四)適時收獲
終花后30天左右,當全株三分之二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或黃色時,為適宜收獲期,即“八成熟、十成收”,應及時收獲。
土豆機械化的種植技術相關文章:
4.土豆的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