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基礎知識(2)
野外生存基礎知識
野外生存的技術要點
補充能量
1、水:生命離不開水。所有生物都依賴于水,所有的生物也都含有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也活不了。正常人平均每天耗水2-3升。呼吸、工作強度加大、氣溫升高和出汗等都會促使人體失去水分。必須不斷補充水分以維持正常水分平衡。所以水需要優(yōu)先考慮。流動的水源是最理想的。
維持體液平衡:為了使水分消耗最低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多休息,少運動。b不要抽煙。c呆在陰涼場所。如果找不到,可搭一涼棚。d不要躺在熱騰騰的地上。e不要進食或盡可能少進食。如果身體得不到水分,體液會從要害器官轉移以便消化食物,這會加速脫水。脂肪很難消化,需要大量水分。f不要飲酒,那樣會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g不要談話——不要用嘴呼吸。
2、鹽:鹽是人體必需品。正常飲食條件下,每天每人需要攝入10克鹽。如果排出量大于攝入量,人體就會出麻煩。排汗和撒尿都會帶走鹽分,所以氣候越溫暖,鹽分損失也就越多。體力勞動會增加耗鹽量。
缺鹽的首要癥狀是肌肉痙攣、頭暈目眩、惡心和易于疲憊乏力。補鹽方法可以是一品脫水加一小撮鹽溶解后飲下。鹽片需搗碎后加適量水溶解。不要整片吞服——這樣會導致胃部難受,也有損腎臟。
如果沒有鹽怎么辦?位于海岸邊或海上時可從海水中得到充足的鹽分——一品脫海水里含大約15毫克的鹽。但千萬不能直接飲用海水,應先用淡水將它們很好稀釋。蒸發(fā)海水時可以得到鹽塊結晶。
身處內(nèi)陸,必須解決鹽分問題。在牧區(qū),你能找到被牛舐過的鹽漬地——不過那時你也抵近文明之境了,不太可能會繼續(xù)缺鹽。所有哺乳動物都需要鹽,注意觀察它們的行蹤可以找到鹽。
有些植物也含鹽。在北美洲,最好的是核桃樹根;在東南亞,可利用夏柏櫚的根。將樹根燒烤至所有水分都被蒸發(fā),便會析出黑色的鹽晶。
如果直接找到鹽有困難,可以嘗試間接方法。動物血液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隨便拋棄,因為它是礦物質元素的有用來源。
危機應對
當災難降臨時,如果只是一味浪費時間顧影自憐直到身心崩潰,那很容易。所以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才能拯救自己。
一位健康者、一個營養(yǎng)良好的人,只要有信心,從生理上講就一定能承受相當大的災難。甚至在傷病狀況下,性情堅毅者也一定能勝利渡過難關、奇跡般地恢復。
良好的訓練和豐富的知識會給你帶來自信。信心能幫你戰(zhàn)勝恐懼、厭倦、絕望和孤獨。
車剎失靈
如果行車途中車剎失靈,應立即換擋并啟用手剎。必須同時做到:腳從加油踏板上抬起,打開警示燈,快速搖動腳剎(它可能仍連著),換低檔,手剎車制動。不要猛拉手剎,由輕緩逐漸用力,直到停車。
如果來不及做完以上整套動作,可以先從加油踏板上抬腳,再換低檔,抓手剎制動。除非確信車輛不會失去控制,否則不要用全力。小心駛離車道,將車停在你能走離公路的地方,最好是邊坡,或者松軟的上坡。 如果車速始終無法控制,比如遇到了陡下坡,為了減速可以不斷沖撞路邊的護欄或護墻。還可以利用前面的車輛幫你停車——在距離許可的條件下靠近它。使用警示燈、按喇叭、閃亮前燈等手段使前面的司機接收到你的求助信號——你處于可能會導致相撞的車道上,需要幫助。
撞車:如果撞車已勢在必然,保持冷靜,掌握好方向盤以便盡可能將自己及他人的損失降至最低限度。為了減速可以試著沖向能夠阻速的障礙物。較軟的籬笆比墻好,灌木叢比參天大樹好。它們可使你逐漸減速直至停車。撞墻和樹都有可能是致命的,盡管它們可以使你猛然停車。
安全帶將阻止你在緊急剎車時沖向擋風玻璃。沒系安全帶最好不要試圖硬撐著去對抗沖撞。極少情況下這樣會管用,很可能比順其自然受傷更嚴重,因為減速沖撞更突然。在栽向沖撞點的瞬間應可能早地遠離方向盤,雙臂夾胸、手抱頭。這似乎很難做到,但必須記住,撞車時,方向盤會高速撞向你的胸膛。后排乘客也應同樣雙臂夾胸手抱頭部并向后躺,以避開前排的靠背。
跳車:除非車輛即將沖出懸崖,留在車上必死無疑,否則不要隨便企圖從急駛的車輛中跳下。跳車前做好必要的準備:打開車門,脫開安全帶,身體抱成團——頭部緊貼胸前,腳膝并緊,肘部緊貼于胸側,雙手捂住耳部,腰部彎曲,從車上滾出。可以順勢滾動,不要與地面硬抗。
車輛落水:在車輛沉沒前若有可能應棄車逃出,因為在充滿水之前它不會立即沉沒。水的壓力會使車門很難打開,若有機會可以搖下玻璃,從中逃出。面臨此等令人震驚的場面,要鎮(zhèn)定自如地做到這一切,確實不容易。如果車內(nèi)有小孩,先推出一名是有可能的。不要考慮挽救什么財產(chǎn)。
如果你來不及,應緊關車窗,讓孩子站起來,嬰兒舉近車頂。然后松開安全帶,告訴每位車門邊的乘客作好準備,用手握住把手,同時松開所有自動門鎖。它們可能已被水擠壞了。這階段不要試圖去開門。
當水逐漸進入車內(nèi),空氣被壓向車頂,氣壓升高將逐漸趨近于車外的水壓。這時車內(nèi)幾乎充滿了水,讓每人做一次深呼吸,打開車門,屏住氣游上水面。注意:沿著水邊停車時不要車頭對著水,應側向停車。如果停車時不得不面向水,離車時應掛倒擋,手剎車制動。3、車輛卡在鐵軌上:如果車輛卡在交叉路口的鐵軌上熄了火,應立即重新啟動以迅速離開。這需要人工換擋,不能依賴自動擋。如果火車將臨而車輛一時又無法啟動,應當機立斷放棄車輛,將孩子及身體虛弱者轉移至安全之地——至少應離車45米左右——因為高速行駛的火車會將車輛拋出很遠。
空難求生
最富特征的意外災難,莫過于飛機墜毀或迫降險地了。它可能會突然發(fā)生,個人會感到無能為力,也不可能作什么特別準備。
受過專職訓練的乘務員會知道如何面對這類險境,你應遵循他們的指示。機組人員會盡可能平安地降落飛機。除了保持鎮(zhèn)靜以及幫助乘務人員安慰其他旅客外,你別無他事。
飛機著陸之前你應有所準備。系緊安全帶,與鄰邊旅客挽起手臂,下頜貼緊胸部,斜靠在折疊毛毯、大衣及墊背上。如果允許,腿部可以與鄰座相互依靠,撐穩(wěn)以防撞擊。
等到飛機最終停穩(wěn)時,遵循指示迅速從機上撤離。如果飛機著陸在地面,應迅速遠離著陸地,因為飛機會有起火或爆炸的危險。如果飛機迫降在水面上,無篷小艇會自動充氣,停放在機翼上。通過機門身在水中后,立即拖來套環(huán)氣嘴將救生衣充氣,然后登上小艇。如果飛機正在沉沒,乘員和裝備一上小艇就應立即起錨。 注意如果是跳傘并且落在荒野之地,應盡可能移向飛機墜落殘骸——相對來說,營救者會更易發(fā)現(xiàn)飛機殘骸,而不是單個人或降落傘。
即使飛機起火,可能也不會燒毀所有物品,搜尋殘骸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裝備、食物、衣物和水。如果你覺得著陸地毫無掩蔽或者非常危險,那么有必要轉移到安全地帶。然而,別在夜間行動。離開失事地點時,應就轉移的方向作好標記,以便營救人員知道還有幸存者,并知道去哪方尋找。
(注:1品脫=55毫升)
練習行走
我們走路時,不要一面走路一面想如何走路,要把走路當作目的,認真去走。剛開始訓練走路,在平地上,最少要走15分鐘。練習快走時,我們呼吸會加快、出汗,小腿肚、腳底、腹側都會發(fā)痛。當你感到身體某部分發(fā)痛,常會中斷走路。其實走路如同賽跑,要有技術。
有時離開道路而走,時間長了腳會發(fā)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鞋子、襪子、走路方法所引起。走路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人們未發(fā)明汽車時,就是以雙腳為交通工具。走路可以訓練腳肌肉結實,促進身體健康。對自己走路及健康有了信心,不妨離開道路,到野外山路走一走。(當然要避免走施工現(xiàn)場,要享受披荊斬棘開路的趣味。本來路就是人走出來的。)
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jīng)常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huán)境,因為氣候、季節(jié)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有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察,說不定有新發(fā)現(xiàn)。到野外長時間走路,最好以同樣速度前進。
學會觀察
在野外求生存,最重要就是培養(yǎng)觀察自然的眼光。人類與動、植物求生的本能都是一樣。自然界動植物雖然彼此間沒有共同溝通的語言,但是彼此關系非常密切。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理解其它生物,平等對待他們,而不會去傷害他們。
不要破壞自然界平衡的狀態(tài)是野外生存中十分重要的。大自然中動植物彼此保持很微妙的平衡。一塊狹小的空地,表面看起來沒有生物生存,實際上生物正在那活躍著。接觸大自然時,不要破壞這種平衡,不亂折花木不亂捕鳥獸。享受大自然,也應遵守規(guī)則。
還有,必須學會一件事———恢復自然界原有的風貌再離開。有時我們看到人們離開野外后,留下骯臟的垃圾,陰暗處的空罐頭、堆積的塑料袋、吃剩的魚肉湯肴,不堪入目。因此不要忘記,保存自然原有的風貌,處理掉垃圾,將臨時廁所掩埋好,把不能燃燒的塑料袋帶走,后來的人,才能享受干凈的大自然。
在山林中,還有幾點要注意的:不要觸摸鳥巢、不要抄近路到危險地方、不要大聲喧嚷、不亂摘花草、不要靠近帶著幼子的動物、不隨便發(fā)出叫喊聲。
看過“野外生存基礎知識“的人還看了:
1.野外生存知識
2.野外生存急救技巧
4.探險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