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什么
華夏民族歷經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不論是在人文和地理上的歷史意義都是值得我們推崇和致敬的。那么,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什么呢?下面大家跟隨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世界上最長的城墻:萬里長城
中華大地上的萬里長城,凝結著歷代各族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從春秋戰(zhàn)國起相繼有二十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前后持續(xù)達兩千余年總長度超過100000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
歷史淵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為了相互防御,保護本諸侯國的領土不受侵犯,他們在各自的領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長城,最早修筑的是楚國的方城和“齊國巨防”后來隨著戰(zhàn)爭的不斷擴大,后魏燕秦等國也紛紛修筑長城,但是,這些長城都是一段一段的,沒有連接起來,我們稱它為“地長城”這三國的長城便成了后來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基礎。
“就地取材”是工匠們在修筑長城過程中總結出的一條寶貴經驗,為了避免長距離的運輸,節(jié)約人力、物力、財力,在不同的地理地質條件下,采取不同的建筑材料,比如在沙礫多的地方就用沙礫堆積而成,而在黃土高原上,就用黃土夯筑而成。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四個朝代修筑的長城都超過了一萬華里,它們分別是秦漢金明,而唯數(shù)漢長城最長,它東起遼東,西抵鹽澤,長約二萬余里。秦始皇在繼位期間統(tǒng)一了度量衡,鐵權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砝碼。
地處甘肅玉門關的戈壁地帶缺少黃土,這里的長城是用一層蘆葦和一層沙礫闡隔鋪筑而成,由于蘆葦和沙礫中有的鹽和堿,當鹽和堿分解凝固,墻體就成為一個堅實的整體,雖經兩千年風沙的襲擊,至今還堅如磐石。
軍事意義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墻,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zhèn)連接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zhèn)這個體系具有戰(zhàn)斗、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并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御工程整體。
修筑長城,是針對西北邊地實情所采取的積極措施,是化被動為主動,因為對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大興師征之,則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誅也;師還則寇鈔又起;留卒戍守,則勞費不資,故惟有筑長城以防之。""然則長城之筑,所以省戍役,防寇鈔,休兵而息民者也。"
而且要強調的是,長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處在于——入侵者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伏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而他們的后勤根本無法通過關口輸送進來,故而無法在內地立足、從而動搖中華帝國的根基。癬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這是長城存在的根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