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寶寶早教
如何對寶寶早教
恰當?shù)脑缃虒τ诤⒆拥某砷L還是有所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寶寶進行早教呢?下文是對寶寶早教的有效方法,歡迎閱讀!
如何對寶寶早教:腦開發(fā)
人類建構(gòu)的視覺模型對孩子的能力發(fā)展有好處,但也有很大的壞處
0~2歲是孩子的初始階段。孩子在初始狀態(tài)中,內(nèi)心世界沒有完整的認知模型,沒有客觀判斷的能力,爸爸媽媽給他什么就是什么。從我們對兒童的研究發(fā)展來看,兒童首先發(fā)展的是觸覺,在胚胎里就開始發(fā)展,然后是嗅覺、視覺和聽覺。為什么兒童要觸摸?因為他的觸覺發(fā)展是最快的,和孩子觸摸也是交流。我們不要以為和孩子講話就是交流,對2歲以前的孩子來講,說話是最不能交流的,因為孩子的左腦還沒有發(fā)展。
0~2歲的初始狀態(tài),就是孩子的心智還是一個空置狀態(tài),這個時候我們用早教,用大量的理性刺激、音樂刺激、圖形刺激去激發(fā)孩子智力發(fā)展是非常好的。但前提是,過去我們用來刺激孩子發(fā)展的東西都是什么生成的?都是由誰生成的?是人類。我們把人類的音樂、人類的圖片、人類的所有認知模型,像杯子、房子、老人等所有的屬于人類建構(gòu)的視覺模型去刺激孩子,這種刺激對孩子的能力發(fā)展有好處,但也有很大的壞處。原因是什么?我們知道,人類社會可交流的東西是非常少的,“存在”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深邃的東西。比如說狗,狗的叫聲千差萬別,狗有很多的叫聲,在不同的情景下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但可交流的狗叫聲在人類的文化里面就只有“汪汪”,我們只有“汪汪”這一個詞匯來表達狗叫聲。我們用人類生成的這些東西——知覺模型來教導孩子,試圖用“汪汪”來告訴他狗是什么東西,但對孩子來講,他的大腦里面并沒有這些知覺模型,這會讓孩子對外界事物的了解變得狹窄。
當今的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共同研究出來的教育思想認為,過早地使用人類生成的音樂、圖形、知覺模型包括言語刺激孩子,是給孩子人化的知識結(jié)果,這更適合和人交流,但是這種交流會讓孩子“變老”,或者使孩子初始狀況的智力迅速衰減。我們要記住那么多狗叫是非常費神的,但是只記住“汪汪”卻很簡單,也就是說,我們過早進行人類文化浸染的結(jié)果是讓孩子記住了“汪汪”,卻忘掉了“存在”有巨大的復雜性。
現(xiàn)在我們主張人類文化對2歲孩子的教育和刺激不要超過1/4的比例,3/4要在自然中形成。我們知道,在音樂當中不管我們的鋼琴彈得多么美妙也比不上黃河、瀑布的聲響,鋼琴永遠不能模仿大海波濤的澎湃,小提琴拉出的風聲永遠沒有真正的風豐富多彩、震撼。人類的衍生物是來自于自然,通過模仿自然來逼近自然,但自然永遠比人類要真實、要復雜、要多樣化。在西方,很多媽媽會在孩子出生3天帶著孩子去大自然聞青草味,因為孩子的嗅覺發(fā)展得最快,所以帶孩子去嗅各種各樣的味道。當他用觸覺、嗅覺感受風的吹拂、水的打擊,這些信息遠比過早給孩子提供一個分類信息好。
如何對寶寶早教:情商技巧
情商技巧在實施的過程中,所謂“愛在左,管教在右”請各位家長記得,永遠不要忘記去傾聽我們的孩子。
也許我們的祖輩已經(jīng)讓我們習慣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服從,去實現(xiàn)權(quán)威,這樣我們就不至于尷尬,不至于不舒服。
然而一旦我們不舒服了,我們也就失去了解決問題的主動權(quán),他們與我們的權(quán)力之爭必將持續(xù)不息。
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并接納他,我們無形中就成為了可以包容他的容器。共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和支持,避免孩子缺乏來自家庭的安全感。
當媽媽抱別的小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怎么不跟我好而跟別的小孩好,我要我的媽媽跟我好!”因而大哭。甚至會說一些“狠話”——“我要打你 扔掉你 殺了你!這時不能訓斥孩子,“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小心眼!”而是找機會告訴孩子,“媽媽有時也會嫉妒,比如別人得到了我很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別人能做好我很努力卻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好朋友跟別人玩不跟我玩……我不喜歡嫉妒的感覺,但每個人都有嫉妒別人的時候。嫉妒的時候,我可以不去想別人擁有什么,而是好好想想我自己擁有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哈哈其實我也不比別人差,這樣就開心起來了!”
如何對寶寶早教:控制自我的情緒
分離焦慮是我們遇到的比較普遍的情況。第一次來樂園的孩子大多會因為對環(huán)境的不熟悉表現(xiàn)出更多的對父母的依賴。有些孩子在訓練師姐姐的引導下能夠很快的完成分離成功,但有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相對困難。
實踐發(fā)現(xiàn),分離的成功與否關(guān)鍵在于家長。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控制自己,將主動權(quán)自動放棄,孩子就會逃避當下要面對的焦慮。
太多的家長分享孩子的哭鬧聲就像他們生活中的一個按鈕,家長害怕孩子在那里鬧情緒。
當孩子走進教室,家長的心也一并進來,當孩子哭泣,家長先觀望。當孩子掙扎,展示出無比的可憐,家長的心就疼了,于是語言安撫。當孩子表達出更多的訴求,家長開始選擇折衷的辦法,比如參與課堂比如先擁抱······家長的心防被攻陷,孩子占據(jù)主動權(quán),家長滿足“被需要”。
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掌握親子關(guān)系的主動權(quán)很重要的一步。如果家長在這個分離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把握住自己,愉快與孩子道別,將它視作一件平常的事情。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孩子的自我將更有機會獲得成長,能夠去面對環(huán)境而不是與家長一起逃避。
日常也很容易聽到媽媽們說孩子很逆反,總是不那么聽話,總是喜歡挑戰(zhàn)權(quán)威,家長想了很多辦法用了不少技巧,結(jié)果卻不是很如意。
細問實施過程,你不能不理解家長在面對孩子處理問題時的那種心情。
當孩子尖叫、發(fā)脾氣,眾目睽睽之下將所有物品摔在地上,讓你尷尬萬分的時候,要怎樣的修煉,我才能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呢?
所以家長們紛紛表示,在齙牙兔學習的情緒技巧幫助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他們自己。
當情緒來臨,一旦意識,我們就能有方法。
猜你感興趣:
4.適合寶寶早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