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泰斗達·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時如金的人,他創(chuàng)造的定時短期睡眠延時工作法甚為人們所稱道。這一方法是通過對睡與不睡的硬性規(guī)律性調節(jié)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時睡15分鐘。這樣,一晝夜花在睡眠上的時間累計只有1.5小時,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工作。
前幾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學家克拉胡迪奧·斯塔皮參照達·芬奇的方法,對一位航海運動員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類似睡眠試驗。經(jīng)測試,受試者的邏輯思維和記憶運算等能力均完好無損。這說明達·芬奇睡眠法不僅能滿足機體代償功能的需要,而且還預示著利用人體生理潛力的廣闊發(fā)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畫家就這一方法進行了親身試驗,證實了它的有效性?墒遣坏桨肽陼r間,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時睡眠上來。談及個中原因,畫家不無幽默地承認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該如何打發(fā)。
一個提醒:當你處于θ波時,你的大腦細胞會調整它的鈉離子和鉀離子的比例。鈉&鉀離子的比例涉及到細胞滲透壓和細胞間物質的傳送。通常情況下,我們都處于β波,是一種輕微的緊張狀態(tài),這使我們的鈉&鉀離子的比例逐漸失衡,這就是引起我們感到疲勞的原因。一個段簡短的θ波(5~10分鐘)就可以恢復我們的鈉&鉀離子的比例平衡并讓我們感到精神百倍。這也是小睡帶給我們的好處。
轉變?yōu)槲宜叩乃咧芷诓⒉皇且患y事,我是逐漸調整的。慢慢減少晚上的睡眠時間,并在傍晚設置一個小睡時間。小睡的時間只有2個選擇,20分鐘或90分鐘。20分鐘的小睡只讓你進入第一個睡眠階段,避免你進入更深的睡眠,使你醒來時精神百倍。
我個人小睡睡90分鐘,只是因為我想要一個完整階段的睡眠。我喜歡睡覺,我并不逃避它。對我來說,睡眠的時間表是很固定的。我享受著小睡的樂趣,我晚上的睡眠也很深(以前我睡得很淺,而且一天睡8、9個小時依然頭昏腦脹),清醒而又舒暢。這就像吃一份豐富的大餐。你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去睡眠,又知道什么時候應該醒來。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適與自然。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睡眠模式很固定,每天都只睡4個半小時。我很健康,幾乎不生病,我現(xiàn)在不吃糖類,只吃蔬菜和蛋白質。我的膽固醇很低,創(chuàng)造力前所水有地好。很多人問我如何采取這樣的睡眠,我認為關鍵有2個
1、測量你睡眠周期的長度。90分鐘是一個平均值,但是對一些人來說它是不一樣的。我自己的睡眠周期長度在這幾年來已經(jīng)從90變成75了,F(xiàn)在,如果我在晚上 7點開始小睡,我會在晚上8:15起來,從來不需要用鬧鐘。因為睡眠周期長度的改變,我一天睡4個周期長度,晚上長睡3個周期,傍晚小睡1個周期。
2、關鍵是,要把一天的睡眠分成2個階段,如果你一天只睡4.5小時然后說“我今天的睡眠已經(jīng)完成了”,也許你在剩余的19個小時會受不了。你必須把它分成2個或2個以上的睡眠階段。你要把小睡間隔開來,才能發(fā)揮它恢復你大腦功能的作用。
本文重點并非關注是否缺乏睡眠,而是關于如何更聰明地睡覺,討論什么才是符合我們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
我總是和別人說,每天只需睡6個小時,甚至僅僅4個半小時就足夠了。個中的秘密并非緣于睡眠的質量,而在于睡眠的時間本身--如果睡眠時間為90分鐘的倍數(shù),這將會改變你的人生。
1個半小時
3個小時
4個半小時
6個小時
7個半小時
上面這些數(shù)字應該就是你所應得到的睡眠時間,這也是你身體自然的生理需求。我向毛主席保證,如果關掉鬧鐘后去睡覺,醒來時再看一下鐘,你會發(fā)現(xiàn)一共睡了90分鐘的倍數(shù)時間。而這個90分鐘,便是所謂的睡眠周期。
一般來說,我在晚上睡3個小時,并會在傍晚打盹小憩90分鐘。加起來一共也就4個半小時,而我的頭腦能夠一直保持清醒,感覺睡眠充足且精神飽滿。如果想了解原因,就看看下面這些科學的解釋吧……
“哈佛大學的研究組對志愿者們進行了針對一項視覺任務的特殊訓練,任務要求志愿者從屏幕上快速轉變的一些圖案中,指認出特定的圖案。10小時之后再次進行測試時,休息過90分鐘的志愿者組要比那些沒有休息過的完成得好。而事實上,他們和那些休息了一晚的志愿者們幾乎完成得一樣棒。”
“研究指出,睡眠時間并不是醒來后是否清醒的原因,關鍵則是睡覺時所完成的睡眠周期個數(shù)。每個睡眠周期都有五個明顯的階段,分別顯現(xiàn)出不同的腦波征象。從我們研究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平均每個睡眠周期有90分鐘:65分的正常睡眠期,或者說非REM 期(REM:快速眼球轉動);然后是20分鐘的REM睡眠期(此時大腦做夢);最后的5分鐘又是非REM期。一般來說,REM期在較早幾個睡眠周期中,持續(xù)時間較短(少于20分鐘),而在后幾個周期中為時更久(多于20分鐘)。假使我們在沒有設置鬧鐘,并且沒有任何其他外界干撓的情況下自然睡眠,平均會在 90分鐘的倍數(shù)時間后醒來--舉例子來說,就像4個半小時、6小時、7個半小時、或者是9個小時等,而非7個小時或 8小時后醒來,因為這些不是90分鐘的倍數(shù)。處于兩個周期之間的時間段,我們并未真正處于睡眠狀態(tài):該時期人的意識朦朧模糊,如果此時未被干擾(如光、寒冷、尿急、噪音等刺激)的話,將會進入下一個90分鐘的睡眠周期。一個只睡了四個睡眠周期(即6小時)的人,通常比那些睡了8至10小時但未完成(最后)一個睡眠周期的人,感覺休息更充分。”
于是這也解釋了,即使睡足8小時后,我仍舊感到疲憊、暈乎乎的,又或者說睡了4個鐘頭時,是幾乎不可能醒得過來的。作為普通人,我們幾乎從小都被教育過,要“睡足8個小時”.盡管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仍然還是會有一些人感覺睡得比別人好。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說上述理論有誤?當然不是。真實情況是因為那些看上去并未完成最后一個睡眠周期,但是仍然感覺休息很充分的人,實際睡眠時間大都接近7個半小時,或者9個小時(還有一個原因,即每個人的睡眠周期時間長度亦有不同,這點在文章最后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