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
高學歷、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們,越來越多投入傳統(tǒng)行業(yè)中門檻較低的“勤行”,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們與互聯網相結合,正在帶來變革,激發(fā)創(chuàng)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相關文章。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曲博:“叫個鴨子”以后會成為一個外賣品牌
曲博認為,好品牌、好產品、好服務,這就是他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
我在百度負責大事件及節(jié)日營銷,在世界杯前期我們做了很多市場調研,因為一直在做人與服務的鏈接,當時就想策劃一些跟人與服務相關的活動,也了解了一些餐飲方面的市場。我有一個朋友上一屆世界杯的時候自己做了個酒吧,賺了不少錢,所以我覺得今年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做點事兒。
我之前學過廚子。我有一個叔叔是白洋淀人,他17歲開始出去去湖南、湖北那去做生意,很擅長做烤鴨,但他對于單品的營銷沒有太多的經驗,我去跟他聊了聊這些東西,他很感興趣然后就決定一起做。正好我們有這樣的資源和配方,跟幾個朋友聊了聊大家覺得還不錯,于是開始做一些嘗試。
當時除了鴨子也想過其他東西,比如羊肉串之類的。但羊肉串的問題是,如果不是現烤出來現吃就不好吃。北京烤鴨在外賣上有很大的弊端——剛出爐的時候是最焦的。我們的產品跟它有一些差異,而且比它簡單,不需要卷餅、蘸醬這些復雜的過程,拿起來就可以直接吃;它還可以隔夜再食用,只需要簡單的加熱就可以。
在產品還沒出來之前,我們就在秘密里做了一些推廣,發(fā)現效果很不錯。產品出來后,更多人開始關注我們。
我們跟黃太吉不太一樣,黃太吉主要在線下鋪設店鋪,但我們不會,做的很輕。我們的做法就是自提或者外送,在店里可以直接設置透明廚房。之前我們做外賣,后來發(fā)現很多單都送不過來,一是遠,而是飯點的時候單比較密,也有很多顧客會說能不能直接去拿取,我們結合這樣的需求開了一家自提點,就在黃太吉的店鋪旁邊。當時我也找赫暢聊了聊,赫暢當時是說想把那條街做成互聯網思維的一條街,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在鴨子制作這塊,我們按照比例去調配料包,再統(tǒng)一送到工廠去腌制,腌制完之后就拿回來自己烤,由大廚控制火候。
現在我們大概每天能接到100只左右的訂單,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是主要的傳播渠道,未來可能會自己做一個官網。自提店開設了之后,一天的產能有400到500只。我們也在做鴨子周邊的產品,比如鴨脖子、鴨舌這些,這些出來之后,可以提高用戶的黏性。
做所有東西產品肯定是最優(yōu)先的一塊。我們現在的回單量在60%以上,基本上吃完了大多數人都會再吃,我們的微信一開始是個人號,5000往上就不能再加了,現在慢慢轉向服務號。
現在我們還處于一個豐富產品的階段,通過重復購買的顧客反饋進行產品迭代和完善,先抓住核心用戶。未來我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去建立一些顧客體系,比如說望京這一塊,用戶的點單量非常高,未來或許可以把這些人拉到一起做一些社交,包括線下可以在望京去選出一個鴨王,讓他就負責搜集這塊區(qū)域的需求。
目前團隊有28人,配送有10個左右,用戶運營那有5個人,接下來還會繼續(xù)招配送人員。我覺得顧客的第一手信息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包括我們的服務T恤都有“鴨子走了”“跟鴨死磕”這樣的產品文化,有很多專門做配送的公司找到我們,但我們在前期都沒用,未來可能會考慮跟配送公司嘗試著去合作。
我們前期主要專注做鴨子,在后期,“叫個鴨子”有可能成為一個外賣品牌。因為現在外賣的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后“叫個鴨子”有可能就是送個外賣的意思。
“叫個鴨子”是6月18日開始做的,7月底融資就Close了。我們的投資人王中磊,他找過來跟我們說,看到這個品牌之后就哈哈大笑,說我一定要投資這個,太有意思了。除了王中磊之外,投資人還有李明遠、天圖的朱擁華。
我覺得大家一直都在說互聯網思維,可是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我重新給它定義了一下:互聯網思維就等于自傳播性,只要自傳播性做好,在網上就不怕沒有傳播;包括產品也得好吃。產品好吃再加上品牌和服務,就會形成自傳播。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張?zhí)煲唬河米悦襟w玩法做米粉店
我始終堅信餐飲是一個沉底的行業(yè),不沉底是飛不上天的。
今年四月,《我碩士畢業(yè)為什么賣米粉》這篇文章開始在網上流傳。那是我半夜發(fā)粉時的感悟,當時真的發(fā)到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也許現在我能想明白了,但當時我真的想不通。總覺得上班族那個點早睡覺了,我還在這兒干嘛?然后真是鼻頭一酸,寫了那篇文章。那些我自認為寫得滿意的文章,都在廚房里誕生。
在北大我讀金融法專業(yè),同學畢業(yè)后大都去了投行和律所。大家都去搞金融,可沒有實體搞什么金融呢?這是我當時的想法。后來畢業(yè)論文我寫農村金融,到西南貧困農村研究小額貸款,發(fā)現那才是真正的中國金融。
本科畢業(yè)時,我已經在學校附近開了兩家餃子館,但總覺得困惑。那時我還在CBD一家律所實習,每天站在華貿中心20幾層樓的辦公室里總想往下跳。因為想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我并不喜歡這種“高大上”的工作,卻隱約覺得開店可能是個機會。這次開餐館,一半是我因為喜歡吃米粉,另一半是因為這事我干過,心里有底。
決定做米粉店后,我?guī)缀醭员榱顺5率械乃忻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愿意教我。剛開始確實挺苦的,因為我們就是一個土鱉團隊,或者說并沒有團隊概念?,F在我們全職14人,算上兼職將近20人。我們的店面一直在換,最早的廚房和現在廚房的布局、設備都不一樣。做餐飲是要扎根的,有時候我三天不來店,對這個店就不熟了,總覺得不踏實,一定要親自煮碗粉才行。
早期我們招了一票大學生,入職后他們都會抱怨這工作跟想像的不一樣。大學生很容易被某一種價值觀感染,他們想象中做事都是互聯網思維,大策劃、大手筆、大炒作,覺得來到這里會有各種好玩的事。但不管任何崗位,到我們這都要先從服務員做起。端盤子、發(fā)粉、炒牛肉,做滿三個月再談別的。因為我始終堅持,餐飲是一個沉底的行業(yè),不沉底是飛不上天的。
我們團隊全部都是90后,不缺想法,折騰噱頭我們最在行。我坐在這兒,腦子里一會兒就能跳三四十個想法出來,所以我更愿意學習如何運營餐廳,如何搭建團隊,產品怎樣才能做得好吃。對于我來說,這些才是真正需要花精力學習的。反倒是互聯網那一攤兒不必費心,90后對它天然有感覺。
現在伏牛堂想要擴張,最困擾我的地方在于找不到那么多合適的廚師和店長,我缺少的是靠譜的人。一方面中國餐飲從業(yè)人員對這個行業(yè)沒有尊重和職業(yè)認同感,所以他們經常得過且過,覺得在哪干都一樣。另一方面,在中國做餐飲,甲乙方的感覺非常重。甲方是顧客,乙方就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人。在法國做餐飲有藍帶大廚,在中國就是新東方的廚子。
所以我希望對員工灌輸的理念是不卑不亢地服務,一定要分辨出顧客的要求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過去傳統(tǒng)餐飲業(yè)是客人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像諾基亞一樣,上百條產品線,最后把自己玩死了。而蘋果只做一款產品,管你要不要呢,就做這個。
蘋果做的是需求,我們也一樣。這個時代有一種邏輯是,只要你做的東西是個玩意兒,不管多小,如果你能把它做出來,就一定會有人買單。在京的湖南人有三十萬到四十萬,相對于北京兩千多萬人口,這部分人絕對是小眾群體。過去做湖南米粉的不知道這撥人在哪,所以開一家倒一家?,F在為什么我們敢做?因為通過互聯網,能很方便地聚集到這三十萬人。
下一步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一是開店,二是把產品標準化。很多人會問,你打算開多少家店?通常我會說,當你真正了解互聯網對一個商業(yè)模式的影響,就不會再擔心開店的問題。傳統(tǒng)的餐廳都有一個輻射半徑,擴大品牌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店,店開得越多,輻射范圍越大,行業(yè)地位越鞏固,品牌價值越高。而現在我們做餐飲,輻射半徑是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瘋狂開店有風險,特別是對于我們這種外行,風險更大。但互聯網讓我們有時間緩沖,慢慢來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把杠桿效應擴大。
線上的東西要做得更好,首先這是我們擅長的,其次這是零風險的,即便做不成也能利用這個時間緩沖,把店調順。未來我們的品牌價值一定遠超實體店的價值。
在中國做餐飲都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高房租,二是人員流失。某種程度上看,海底撈解決得不錯,至于其他什么思維,都是空談。我們的選址邏輯是一流商圈,十流地段。把店開到國貿的犄角旮旯去,目的就是省租金?,F在朝外SOHO店每天賣出將近200份米粉,已足夠覆蓋掉我們的成本。第三家店也正在籌備中。
伏牛堂的線下店做為一個入口能聚集一票人,通過挖掘人群的需求來實現我們的商業(yè)化。比如來我這吃粉的女性多,我們可以考慮跟聚美合作。店里顧客80后、90后居多,所以我們在和動畫片《魁拔》談合作。可能我店里的湖南人多,就賣和湖南相關的文化衍生品,我們“霸蠻”系列的文化衫就賣得不錯。未來伏牛堂可能是一家服裝店、一家大數據公司,或者是一家自媒體。
但至于具體是什么,現在我并不確定。不過在這個不斷推翻重建的過程里,有一點十分清晰:玩這套東西的所有基礎都不是靠微博微信互聯網,我們是賣粉的,這才是我的根兒。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孟兵:“西少爺”是家互聯網公司
當你認為互聯網是水和電,是必不可少的,是你成功的唯一機會時,你才算真正擁有它。
最近我們在研發(fā)新口味的肉夾饃,每天大家都在公司說新產品要上線了,是Beta2.0版本。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傳統(tǒng)餐飲業(yè)的詞來形容這個過程。因為包括我在內的三個創(chuàng)始人都來自百度、騰訊,除了互聯網我們什么都沒做過。
不過顛覆往往都是從外行產生,互聯網學到的東西很有用。在公司內部,我們把產品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食物本身,其次跟所有體驗相關。在我看來只要是互聯網上的生意,不分線上線下,包括食物本身的口感都是產品,這些都需要產品經理把控。我們把肉夾饃的包裝叫UI,打開包裝的過程叫UE。
我們的產品部門分為產品組和研發(fā)組。開始我的合伙人都不理解,做肉夾饃為什么要搞個產品部,還要搞個互聯網產品經理。但現在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很棒,這才真正是互聯網玩法。
產品經理并不是簡單地扣一個帽子,他們本身也是在騰訊、百度干得不錯的產品經理,又是資深吃貨,才被我挖來。研發(fā)經理的職責是帶領有經驗的廚師研發(fā)新菜品。把類似百度研發(fā)部門這種架構拿過來,我覺得很管用。我們的產品經理在做的其實和之前的工作很像,百度也分研發(fā)組和產品組,之間也會有小分歧或是互相推動,這與他們之前的工作流程很相近,只不過他們不寫代碼,在我們這,他們是玩勺子的。
傳統(tǒng)餐飲業(yè)沉淀了上千年,必然有套路可循。只是它的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并不需要了解過細,太細節(jié)的東西一定要找專業(yè)的人來做,這個行業(yè)已經積累了非常多優(yōu)秀人才。作為CEO,我更多是去了解加工方式。我去學習麥當勞的中央廚房和店面如何運作,加盟中心如何完成所有加工,通過OEM提高效率,去控制采購、生產、運輸成本。從加工中心配送到各個店面都有一套配送體系,如何控制各個店面的管理、產品質量并將它們標準化,是我在持續(xù)思考的事情。
開店之前,我們反復練習和面,在不同的烤箱嘗試,用掉了5000斤面粉。我們的肉都由中糧統(tǒng)一供貨。大量的機械化可以省下一些不必要的人工,嚴格控制原料配比和加工工藝,讓生產流水線化,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肉夾饃的口感相同?,F在我們使用的設備和產品口味都是通過不斷試驗敲定的,可以說,我們制作肉夾饃的工藝和流程,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不過,所謂的技術壁壘其實并不是什么壁壘,歸根到底是時間問題。技術問題可能被解決、超越,肉夾饃也不例外。我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所以現在所有的配方都是我們自己研制,但是我們會不斷研發(fā)調整,比如肉餡里就有30多種香料。
我們團隊一方面負責研發(fā)新品,另一方面對老品進行提升,搜集和反饋信息,每周做迭代。傳統(tǒng)商家一個配方用一百年,我們不同。也許有人能仿制我們這個月的口味,但下個月我又會超越你,因為我們在不斷地研發(fā)、迭代。別人模仿不到創(chuàng)始人的基因,因為這家公司一直在創(chuàng)新。
之前有人問我,互聯網人做傳統(tǒng)行業(yè)的優(yōu)勢是什么?我想了好久也沒有答案。跟傳統(tǒng)行業(yè)溝通會發(fā)現,他們真的是一點一點沉淀出來,一個物流環(huán)節(jié)就夠我們學習好久,包括如何保證產品到各個店面的時間、新鮮度和溫度之類的細枝末節(jié)。比較下來發(fā)現,自己沒有什么優(yōu)勢,看到最后全是劣勢。后來我想清楚一點,當時代在變革,當互聯網注定要改變現在這個世界的時候,最終的贏家一定屬于相信這個變革的人。
互聯網其實帶來方方面面的變革,包括價值鏈和商業(yè)模式。從此不再有客戶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戶。用戶跟客戶有什么區(qū)別?客戶買了東西就走,而用戶是持久地和你溝通,他不一定付錢,但你一定要提供給他最好的服務。通過對價值鏈的創(chuàng)新、延伸,在另外一個地方收到錢,創(chuàng)造另外一批客戶。
對我們而言,單純開店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做得跟國內很多餐飲機構一樣,收加盟費開連鎖店,就沒什么意思了。我們希望把這個業(yè)務做到西方,甚至全球,我們也正在通過外送服務、線上訂餐等等途徑來實現商業(yè)閉環(huán)。未來非實體店的收入一定會超過實體店,實體店重資產模式將逐漸被淘汰,或者大部分被淘汰。
互聯網在改變商業(yè)模式的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的消費體驗。一些新技術的運用,將提升外賣體驗。比如我們正在研制一款外賣包裝盒,使食物保鮮度更好。我們會為每臺外賣車置入GPS設備,讓送餐過程可控。而這一切的創(chuàng)新,都基于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到最好的餐飲服務。
之前很多企業(yè)家說互聯網是一個工具,我聽到這話覺得很揪心,如果一家公司照這個理念去做肯定完了。未來互聯網行業(yè)跟傳統(tǒng)行業(yè)間的競爭,將不再是商業(yè)模式的競爭,本質上,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當你認為互聯網是水和電,是必不可少的,是你成功的唯一機會,你才算真正擁有它?;ヂ摼W是一種價值觀,是道與術,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李功福:賣出30萬只豬蹄之后
李功福希望盡快做出自己的品牌,從路邊小店到中餐連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賣烤豬蹄算是我的副業(yè)。我的本職工作是中科院電子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做軍工方面的研制,偵查雷達、偵察衛(wèi)星、無人機都是我們的涉獵范圍。不過很快我會全職出來賣烤豬蹄?,F在我覺得,烤豬蹄這門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個平臺、一個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讓它爆發(fā)。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尋找合適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難求。
因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開始自己賺錢。小時候,媽媽用荷葉把吃剩的豬蹄包起來,類似叫化雞那樣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記得。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發(fā)現燒烤很受歡迎,女生又特別喜歡豬蹄,但市面上的工藝不是煮就是鹵,沒人用烤的。當時學校后門也有一個賣烤豬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銷量很好。那時我想,沒準按照我的方法來做更有市場。
腌制、鹵、是烤前的必備步驟,否則生豬蹄很難入味。為了學習這門技巧,我去燒烤店、鹵肉店打雜,洗碗、掃地,看他們配料。每天偷學一點,晚上借同學家的房子再自己調試。導師和同學都是我的試驗用戶。經過一百多次反復試驗,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說我可以去外邊擺攤了,導師也很支持,給我4000塊啟動資金。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做,每天早上騎摩托車兩小時到市場進貨,100斤豬蹄全靠我自己處理,給豬蹄破殼之后再除毛。
我們學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氣,一個成電的研究生在校門口擺地攤,沒少遭到質疑,多少雙眼睛看著。常聽到很多家長在我面前議論: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學,他現在擺地攤,我的孩子以后怎么辦?那時我每天推餐車在校門口賣貨,還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過幾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棄。但既然已經出來了,錢又是老師給的,我還沒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來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建議我到上海創(chuàng)業(yè),并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這一下子申請了10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錢不多,我們當時在松江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鋪。以前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看來是錯的。
我和他說,我們去賭一把,把店面搬到路邊試試。結果搬出去沒幾天,銷量就直線上漲,不到一個星期賣出1000多只豬蹄。大家慢慢口耳相傳,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后來拍客發(fā)現了我們,把我們的視頻上傳到優(yōu)酷,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一天的點擊量突破40多萬。
接著中央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也找過來,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應付這些東西。上海人對吃很挑剔,這一方面促使我們精進工藝,一方面為我們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現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談豬色變,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6月我答辯結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離開上海來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選擇,如果簽到西安、武漢,我可能會去搞衛(wèi)星和核潛艇,待遇也比北京好。盡管來北京什么都沒有,但還是覺得自己可以闖一闖。入職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繼續(xù)忙活自己這攤生意。
和以往一樣,我們的豬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燒烤,我現在考慮盡量不要依靠廚師,盡可能和廚師剝離關系。只是現在我們的供應鏈還不完善,單一店面可以,一旦開始規(guī)模復制,就要考慮中央廚房或加工、代工廠,這些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
這幾年,我總共賣出了30萬只豬蹄。如果想賺快錢,也許早就開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我想做長久一點。營銷和宣傳手段的運用也一樣,如果不是基于產品本身,做宣傳會死得很快,相當于空中架樓。不管怎么宣傳,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過度營銷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會成功,因為這有數以百萬計的流動人口,不用考慮二次購買就能盈利,但并不適用其它城市。
我們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務員。之前還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覺得我們這個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沒有招牌的情況下會對我們營業(yè)有多大影響,結果發(fā)現大家照樣排隊。我們團購量很大,在大眾點評是五星店鋪,海淀區(qū)排名第一。
最高峰時,我們每天能賣500只豬蹄。不過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點,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傳統(tǒng)思維做生意了,現在講究單點突破。阿里巴巴、騰訊都是靠一款產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氣,什么都能嘗試。一面玻璃一個拳頭打下去,可能不會破,但單點打過去很容易突破,我們也想靠烤豬蹄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個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業(yè)文化給推出去,立一桿旗,吸引有想法的人過來。
之前我擔心別人抄襲,但現在我的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顧客花13塊錢來我這里,他想象中的豬蹄應該是怎樣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凈、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顧客花了13塊錢之后,不僅買到意想之中的東西,還有更多他想不到的,這可能是產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裝修風格。我賣的不僅僅是烤豬蹄。未來我們要抓住大學生這一塊市場,以后我宣傳或表達的,一定是能正面影響大學生靈魂的東西。
烤豬蹄是個沒有壁壘的生意,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我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做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只差一個好團隊。最近也有投資人找到我,但他們都更看重團隊,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來一位老同學和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他曾是杭州九陽豆?jié){機的區(qū)域經理。畢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眾群體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轉型到快餐。
90后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任牧:三個屌絲怎樣賣菜
只有真正體驗過產品的用戶才最有價值,通過口碑營銷和極致的用戶體驗,實現線上轉化。
解決兩大痛點:配送和損耗
去年,我在逛街的時候,接到陳文的一條短信,說是要做賣菜的項目。接下來,逛街成為空殼,處于興奮中的我一直在和陳文發(fā)短信、打電話聊項目。
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剛需。尤其是對于北漂多年的我們來說,太了解能吃到一頓家里做的晚飯的不容易了。大部分上班族正常下班就下午五六點,到家快七點了,這時候再去超市排隊買菜,至少需要半個小時,回到家洗菜、切菜,到吃上飯,至少再需要一個小時。這樣吃飯的時候就差不多快九點了。吃完后,還要洗碗、洗鍋,這樣一頓飯就折騰到晚上近十點。因此,大部分上班族都會在外面湊合吃一點,所以路邊的麻辣燙、米線成為上班族最常光顧的地方,即使知道這些食物不健康,還要日復一日重復犯錯。
看到了這個剛需,我們又去市場上調研。我們的目標客戶是20-35歲的上班族,這個群體實在是太大了,北京2500萬人口,目標客戶即使只占到十分之一,也有幾百萬。而每個人每天的晚餐最少在15元左右,這就是每天幾千萬的大生意,市場容量足夠大,又是足夠強的剛需。2013年9月份,我們正式確定做這個項目。在這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次爭論,才最終確定了一條主要思路。
因為是生鮮的生意,歷史證明已經有無數的人栽在了這個上面,所以,我們盡量要在規(guī)避別人栽跟頭原因的路徑模式下進行操作。
前一天網上下單,第二天線下自提取菜,這種模式不僅能降低我們的庫存損耗成本,而且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準備原材料,解決了傳統(tǒng)生鮮的兩大痛點:一個是配送問題,一個是損耗問題。接下來就是先確定自提店面的選址作為試點,先滿足一部分定向用戶的需求。我們選擇在了回龍觀地鐵口這個位置,這里是大量上班族的聚集點,有很多從事互聯網、IT方面工作的北漂族,而且最好的地方是,回龍觀只有一個出站口。陳文就住在這個地鐵站附近,因此對這里很熟悉,即使如此我和他也在這里測過具體的客流量,晚高峰5萬人以上,并且計算過從地鐵站出來,去青年菜君取一份菜所需要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我們店面的營業(yè)時間是下午4點半到晚上8點半,在這期間,網上訂單用戶下了地鐵不需要排隊,拎起屬于他的菜就可以走。我們所有的菜都已經切放整齊的碼在盒子里,既好看,又衛(wèi)生,同時方便快捷。
良心品質一直是我們奉行的原則,通過與精心挑選的供應商合作采購原材料,青年菜君保證了菜品的質量。2014年3月份第一家回龍觀地鐵口店正式營業(yè),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就實現了這家店面的盈虧平衡,并且獲得了創(chuàng)業(yè)工場麥剛的天使,以及梅花天使創(chuàng)投創(chuàng)始合伙人吳世春、九合創(chuàng)投創(chuàng)始合伙人王嘯聯合投資的1,000萬元pre-A輪投資。
獲取第一批種子用戶,線下向線上導流
雖然我們采用的是線上下單,線下取菜,但是第一批種子用戶,實際上是在線下積累的。剛起步的階段,我們認為只有真正體驗過我們產品的用戶才是最有價值的用戶,通過口碑營銷和極致的用戶體驗,去實現線上轉化。
將線下用戶引導到線上我們采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線下青年菜君自提店面也可購買,但是線上購買的價格更加優(yōu)惠。對于用戶來講,這個絕對是有效激勵。
其次,線上的菜式更加多樣、豐富。有些用戶連續(xù)幾天在店面現場購買,可能都會發(fā)現自己想吃的菜已經被賣光了,但是在網上提前一天下單,就會非常有保證。
第三,即使是在線下買菜的用戶,也會慢慢轉移到線上去。通過關注微信公共賬號,在公共賬號上輸入所購買的菜品,彈出菜譜和操作流程。按照微信上的菜譜去做菜,讓很多不會做菜的新手,長進了廚藝。
此外,通過關注微信賬號,在我們的菜君社區(qū)里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根據用戶意見,我們會持續(xù)改良我們的產品。比如說以前我們做西紅柿炒雞蛋,從來都沒有加番茄醬的習慣,后來,一個用戶留言說,這個菜加上番茄醬更好吃。看到留言后,我們在當天下午的創(chuàng)意菜“西紅柿火龍果炒雞蛋”里就增加了一味調料番茄醬。此外,用戶還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菜式留言給我們,由我們對菜品進行標準化生產。
通過給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貼心服務,我們的第一批種子用戶積累起來了。每周,一個典型用戶的購買頻率會在2-3次。我們的菜品單價在10-15元左右,比如一份杏鮑菇炒五花肉才18元,一大份蔬菜沙拉才10元。比小餐館還便宜。
發(fā)力中央廚房、自建物流,走進社區(qū),打造護城河
從一開始,我們的定位就絕不是賣菜那樣簡單。通過O2O模式,目的是更好的為用戶服務,同時我們最看重的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生鮮電商的可替代模式太多了,就產品來講,半成品菜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非常容易被復制,我們現在最大的危機就是感覺走得太慢。青年菜君現在只能輻射到回龍觀周邊幾個地鐵站的人口,影響力有限。接下來我們會在北京挑選15個左右的地鐵站口進行模式復制。將人口覆蓋面擴大。當然,地鐵口的選址還是根據居住用戶量大,北漂集中的地區(qū),類似回龍觀、天通苑、通州這樣的地方。
但是問題接著出來了,如果覆蓋北京這么大范圍的面積,我們就需要自建中央廚房,需要搭建自己的物流。食品、生鮮和其他行業(yè)不同,物流太重要了,第三方物流不能保證絕對質量安全,同時,建物流是一個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后期成本不斷降低的事情,采用第三方物流每次成本都很高。
為了完成整個公司架構更系統(tǒng)的升級,我們目前團隊又加入了好幾位虎將大咖,其中一位做過十幾年的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當過好幾屆國際廚藝大賽的評委。由他牽頭負責中央廚房事宜;還有一位某國際物流公司的前物流總監(jiān)(姓名不方便透露)負責公司物流搭建。下這么大功夫,都是我們想要做大、做強的決心。
此外,除了中央廚房升級改造、物流的規(guī)劃建立,從真正服務用戶角度來講,地鐵口到用戶的家還是有一定距離,這是要改進的,因此我們有一個青年菜君進社區(qū)的計劃。并且已經在回龍觀進行了2個試點,用戶可以在網站下單時,直接選擇在家門口的自提點取菜。
目前,我們最大的危機,就是覺得速度慢,還想再快一點。不過對于一個初創(chuàng)公司,我們的模式越來越重,這需要我們每一步都謹慎小心。我相信,隨著團隊的強大以及正?,F金流周轉,我們可以將這個模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