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創(chuàng)業(yè)故事
80s是一直親眼鑒證著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日漸發(fā)展崛起并與之一同成長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歷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個民族的自強不息奮起拼搏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零后創(chuàng)業(yè)故事相關文章。
“80后”海歸創(chuàng)業(yè) 為找回老長沙的傳統(tǒng)味道
為母親心愿創(chuàng)老長沙品牌
劉學周在澳大利亞拿到了信息工程和商業(yè)信息管理雙碩士,擁有一份年薪百萬的事業(yè)。3年前,為了照顧患病的母親,身為獨子的他放下海外的一切回到長沙,事業(yè)上只能從頭開始。
陪母親聊天時,母親常說起劉學周小時候愛吃的長沙特色糕點。稻香村、九如齋、南北特等曾經響當當的本土老字號,在西式糕點品牌的沖擊下步履維艱,不斷萎縮。母親很懷念老長沙味道,但這些糕點往往被冷落在超市不起眼的角落,味道也大不如前了。
回長沙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劉學周聽說“巢娭毑”月餅被火爆搶購,每天吸引了很多市民排隊購買,其賣點就是純手工制作的正宗老長沙味道。現在很多老長沙糕點都是機器制作,品不出記憶中的特色風味。于是,劉學周產生了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老長沙糕點品牌的想法。
老糕點在傳統(tǒng)中尋求創(chuàng)新
“我除了愛吃,對老長沙糕點的工藝完全不懂,更不知道哪里還有會手工制作的師傅。”劉學周經過多方打聽,終于找到一位曾就職于本土知名糕點品牌的陳姓老師傅。陳師傅舍不得丟下這份手藝,一直打理著一間糕點加工坊,還帶多名徒弟。
劉學周上門拜訪,品嘗了陳師傅親手制作的糕點,勾起了記憶中童年味道的回憶。陳師傅決定用自己的老手藝支持這位“80后海歸”創(chuàng)業(yè)。
“陳師傅的手工糕點味道的確正宗,但總覺得還有一些遺憾。”劉學周拿給母親和身邊的親朋好友品嘗,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后得出了結論:中式糕點雖然好吃,但往往高糖、高油,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外形相對刻板、干硬,包裝也遠不如西式糕點精致,難以吸引年輕人群的興趣。
劉學周認為,如果打造一個全新的長沙傳統(tǒng)糕點品牌,老是立足的根本,創(chuàng)新則是出路。他決定在堅持用最好的食材和純手工制作的基礎上,對口味進行適當調整,讓糕點低糖、少油,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在產品的包裝上,講究傳統(tǒng)與現代結合,力求簡潔精致。
手工制造讓傳統(tǒng)味道回歸
創(chuàng)業(yè)3年,原來對糕點加工一竅不通的劉學周,如今成了半個行家,對每一個種類都能娓娓道來。法餅是最受歡迎的老長沙糕點之一,這種外貌樸素的小點心由精面粉、飴糖、奶粉、甜酒制成,好吃又營養(yǎng)豐富。高筋東北面粉加牛奶和甜酒發(fā)酵,加溫水揉成奶香濃郁、酒香醇綿的面團,加入白糖、飴糖、小蘇打、純堿等,將面團分成小坨,用木制餅錘稍稍錘扁,烤出來的法餅松軟可口,香氣四溢,和工業(yè)化生產的大不相同。
“我們的酥油餅也是精工細作,搟一層面皮,抹一層酥油,裹上肉松、蔥油等不同口味的餡料,烤得色澤金黃。”一嘗,發(fā)現層酥疊起,脆而不碎,油而不膩。
“云片糕好吃與否,不用吃,只要慢慢將它一片片撕開,每一片都極平整,不散不斷,那就是好手藝。燈芯糕可以試試能否點燃,只有高純度糯米制成的優(yōu)質燈芯糕才能點燃。”劉學周說,他們的燈芯糕配料也很講究,肉桂、丁香、當歸、白芷、甘草等20余種中藥,對藥材的產地都有限制。
春節(jié)間兩款禮盒任你挑選
春節(jié)將近,親友團聚時端上一盤正宗的老長沙糕點,一定會讓大家胃口大開。劉學周推出兩款老長沙糕點禮盒團購活動,團購任一款禮盒可免費送貨上門。
劉學周說,他們的所有產品都不添加任何防腐成分,不經過工業(yè)設備加工,每一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因此每一批次的口感會略有差異。手工加工耗時長,價格比工業(yè)生產的略高,但一定物有所值。
六六順組合裝,包含小法餅、桂花云片糕、酥油餅、綠豆冰糕、芝麻牛皮糖、黃豆酥糖共1000克,團購價68元/盒。金玉滿堂禮盒裝,包含小法餅、多味花生、焦切、酥油餅、蘋果酥餅、燈芯糕、綠豆冰糕、黑麻酥糖、黃豆酥糖、桂花云片糕、花生酥、玉林糕共1430克,團購價88元。
80后海歸把”洋玩意”帶回臺州 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洋行
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洋行 把生鮮洋貨帶回臺州
王昕煒的創(chuàng)業(yè)路,是從進口橄欖油開始的。
“2013年10月,我從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畢業(yè),回國后便在上海自貿區(qū)開始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所屬職業(yè)是進口食品。”王昕煒透露,在自貿區(qū)工作的那段時間,他發(fā)現這些生鮮進口食品在臺州也有很大需求,并且這塊市場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
王昕煒說,當時的臺州與上海等一線城市有些區(qū)別,市場上售賣的進口食品多為預包裝食品,缺少進口生鮮,因此具有消費能力的臺州人卻缺乏購買進口生鮮的渠道。
在這樣的狀況下,王昕煒不僅瞄準了進口生鮮食品的市場,創(chuàng)立了自主品牌“王記洋行”,還對這一市場充滿了信心。“雖說現在流行網上購物,但生鮮與常規(guī)的產品不一樣,追求高品質的海鮮、肉制品者,都會傾向于線下購買。”因此,他將市場定位于高端的進口生鮮。
此時,王昕煒手頭上的資金并不寬裕,這些資金也不足以支撐售賣進口高品質生鮮的設備投入。“從何做起”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那時正好有一個從英國留學回國的朋友,互相探討有個想法,可以從橄欖油入手。”王昕煒說,因為橄欖油比較好儲存,同時,吃橄欖油的理念也在上升,便代理了一個國外的橄欖油品牌,開始在臺州推廣。
當時正值11月份,臨近年關,整個市場對于禮包的需求相對較大。王昕煒就順應市場需求,涉入做一些禮包銷售,例如配合海鮮、肉制品等進口的食材搭配起來。這樣的禮包在臺州接觸的人不多,不少人也覺得很有新意,受到了顧客的青睞。
“過年的那段時間,店內銷售額整體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提升,整個王記的整體儲備和配置也因此增添了60%,完善了銷售肉制品的功能。”王昕煒說。如今,王記洋行已經實現了原有的預想,集中在生鮮這一塊,有澳大利亞的牛肉和新西蘭的羊肉、鱈魚、阿拉斯加帝王蟹等一些產品。
“洋”理念落地臺州 合伙創(chuàng)立悅世薈
在王記洋行不斷發(fā)展的同時,王昕煒遇到了三位“合伙人”,這也成為了王昕煒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大契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3位朋友,一位從事餐飲事業(yè)20余年、一位從事紅酒銷售、一位經營著KTV。”王昕煒說,大家聚在一起就有了一個想法:我們這邊有食材、有美酒了、有音樂,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些資源整合到一起,由從事餐飲的朋友把它規(guī)劃一下。四人一拍即合,便開始悅世薈的籌備。
“我們希望在臺州打造這樣一個地方:在這里可以吃到高品質的美食,又可以享受到音樂。”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悅世薈的籌備時間著實不短。“首先在裝修方面就花了很多心思。”王昕煒說,由于在美國住過幾年,對于美式的裝修風格十分喜歡,也覺得簡單大氣才耐看,整個裝修基本采用簡單的鋼筋、水泥、紅磚,配合稍微溫暖一點的燈光,暖光系的風格配上優(yōu)質的家居,顯得十分休閑。
但這一簡單的呈現方式對很多臺州的工藝師傅卻挺陌生,為了讓其更好地領會悅世薈的風格,幾個合伙人多次把臺州的工藝師傅、鐵藝師傅帶到上海去學習。“悅世薈的整個架構就是用鐵藝焊起來的,我們給出的一些想法經常做出來的效果不如人意,要拆掉重新做。基本上每次涂料、顏色不滿意都要重新上一遍。燈具、沙發(fā)都是定制的……”
在一次次的精益求精下,2000多平方米的實體空間,預計2個月的裝修時間,最后做了3個半月。
為了給顧客能夠一個別致的地方,讓食客能夠品到好酒,享受到好的食物,獲得更好的體驗,在提供美酒美食的前提下,悅世薈每天晚上6點到9點都安排有駐唱。“為歌手準備的東西也是比較齊全的,不僅有先進的音響設備,同時在后面放了一個10平方米的液晶屏,進一步把舞臺的氛圍烘托出來。”
王昕煒介紹,像外婆家等知名餐飲店都是大廳式的,沒有包廂,但鑒于不少臺州人的就餐習慣,一些商務宴請等不希望在嘈雜的環(huán)境里面就餐,希望能夠在私密一點的空間里面,因此,餐廳分為包廂和大廳兩種餐位。
2015年12月24日,悅世薈正式開業(yè)。“營業(yè)以來每天晚上都要排隊的。”王昕煒笑著說。
嘗試開發(fā)餐廳周邊產品 欲讓顧客“把悅帶回家”
“接下來,我們將打造一個垂直體系的鏈條,從貨源采購到直銷,同時也會引申出悅世薈的周邊產品。”王昕煒介紹。
“自己的主業(yè)原本就是做貿易,接下來,會把餐廳經營與貿易進一步結合,我們可以引進一些在臺州沒有的東西,讓食客能夠感受一些不同;也能夠在做好更多菜品的同時給到更優(yōu)惠的價格,做一個垂直性的體系,從貨源采購到直銷。”
在悅世薈餐廳內,另有兩個獨立的空間,一個是作為紅酒超市,另一個則是悅世薈超市。顧名思義,紅酒超市就是可以自行購買紅酒。“如果顧客在吃飯的過程中品到不錯的酒,可以直接在紅酒超市購買。”同時,隔壁的悅世薈超市也能夠滿足部分“外帶”。比如悅世薈的一些食材做成一個便攜式的可外帶的,顧客吃完東西,如果感覺這東西不錯,就可以在悅世薈超市里面買到,在包裝上還會有一些怎么烹飪這個食材等相關溫馨提示。不僅是你在當場吃到的牛排、魚等都生鮮食材可以買到,同時一些腌制的東西,比如醬鴨、菜梗等可以作為零嘴的食材也能帶回家。
“這就相當于悅世薈餐廳的外延,顧客能夠在這些悅世薈的周邊產品里把‘悅’帶回家。”王昕煒說,悅世薈外延項目大概會在今年3月推出,屆時,喜歡的食客便能在悅世薈里實現“食材外帶”了。
小餐小聚、商務宴請、企業(yè)年會、商城銷售……悅世薈地把作為餐廳的功能不斷放大化。接下來,“悅世薈還將嘗試入駐超市,結合貿易、餐飲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做一個迷你版的悅世薈,可能是我們的一個方向,做得好的話會把這個復制出去。”王昕煒說,希望能夠在做到差異化的同時,用品質和其他一些延伸體驗,把悅世薈的品牌樹立起來。同時,他們也將不斷創(chuàng)新,讓喜歡來的??兔看蝸矶寄苡X得有些不一樣。
80后女豬倌的創(chuàng)業(yè)夢 夢想路上收獲愛情
80后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夢
2月18日,正月十一,馬上就是元宵節(jié)了,在抄樂鎮(zhèn)沙塘村,丁玉,這個能干的姑娘依然奮斗在自己的養(yǎng)豬場里,忙活著。
“目前有100頭左右能繁母豬,平時的存欄量在500頭左右,主要是以銷售仔豬為主。” 說到自己的養(yǎng)豬場,丁玉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2012年,大學畢業(yè)的丁玉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干起了養(yǎng)豬的事業(yè)!這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怎么會干起養(yǎng)豬的事業(yè)來呢?原來,她一直受到家人的影響,高考時就報考了山東某大學的畜牧養(yǎng)殖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她毅然選擇回鄉(xiāng)開始了豬倌生涯。然而萬事開頭難,剛剛起步的她,也遇到了種種困難!
“最大的困難還是市場因素,從2012年開始養(yǎng)豬,2013年、2014年接連都出現豬價低迷的狀況。”受市場低迷、資金周轉困難的影響,丁玉的創(chuàng)業(yè)夢差點破碎。
“最嚴重的一次是2014年年底的時候,當時有近兩百頭小豬,根本賣都賣不出去。”說起當初的困難,丁玉仍心有余悸。
“當時,周圍的親戚朋友你家3頭、他家5頭,給我減輕了一定的壓力,自己都留下了100多頭,但是沒有錢繼續(xù)養(yǎng)下去。抄樂鎮(zhèn)政府得知我們的困難后,協調了二十萬的貸款,才渡過了難關。2015年豬價就開始回升了,走出了困境,養(yǎng)殖場也走向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丁玉說。
建立在養(yǎng)豬夢上的愛情
因為自己的養(yǎng)豬夢,丁玉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在外地實習的時候,她就認識了現在的愛人——來自四川的小伙陳涵。
陳涵同樣是一個靦腆的小伙,他主要負責仔豬的繁殖和飼養(yǎng),由于繁殖仔豬的特殊性,他成天都在離丁玉所在的涼橋養(yǎng)殖場有近10公里的山溝里,陪伴他的只有一群待產的母豬和咕咕叫的豬崽。
“在仔豬的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避風防寒;到達圈舍后要增加應激反應的藥物,讓仔豬盡快適應新的生長環(huán)境,飼養(yǎng)過程要按比例配備飼料,最大限度地提高仔豬生長率……”談起養(yǎng)豬經時,陳涵滔滔不絕。
談談你們的愛情吧。
當初實習時,丁玉讓我與她一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我稍作考慮就同意了,一起來到抄樂,陳涵說。
“在與他的接觸中,我一直強調要辦一個屬于自己的養(yǎng)殖場,希望他能幫助我完成的理想,我們因為有了共同理想走在了一起。”丁玉接著陳涵的話說。
帶動鄉(xiāng)親脫貧奔小康
抄樂鎮(zhèn)河坪村桃坪組劉常余是一位四十歲的漢子,去年干活時摔傷,加之三個兒女們均在校讀書,屬于因病因學返貧的對象。
在丁玉的帶動下,他發(fā)展起生豬養(yǎng)殖,2015年出欄商品豬100余頭,年純收入10萬元,談起自己的變化,劉常余感慨地說:“自己能有今天,多虧了丁玉的幫助。”
像劉常余一樣,吳忠、祝平、丁德利等10多家養(yǎng)殖大戶,也在丁玉的帶動下發(fā)展養(yǎng)殖,戶均飼養(yǎng)生豬50頭以上,走向了脫貧致富小康之路。
八零后創(chuàng)業(yè)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