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創(chuàng)業(yè)想法
茶葉創(chuàng)業(yè)想法
自古以來,茶葉就是生活用品七大件之一,自然它的市場經久不衰。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葉創(chuàng)業(yè)想法相關文章。
賣茶葉還是賣人脈 “茶道中人”來談談
茶作為“開門七件事”最后一件,其地位似乎有些尷尬,是不可或缺還是可有可無?開一家茶葉店,能不能賺到錢呢?
下周六創(chuàng)業(yè)夢工場“行業(yè)探路——怎樣開好茶葉店”系列講座上,我們將請來幾位“茶道中人”,談談他們從業(yè)多年的得與失,相信他們的描述,可以為創(chuàng)業(yè)者們呈現出一個直觀的行業(yè)輪廓,幫助創(chuàng)業(yè)者們了解行業(yè),選擇創(chuàng)業(yè)方向。
“怎樣開好茶葉店”引起創(chuàng)業(yè)者關注
創(chuàng)業(yè)夢工場行業(yè)探路系列講座的首站開講“怎樣開好茶葉店”,引起了不少創(chuàng)業(yè)者的關注,他們在向記者報名聽課時、在QQ群里互動時,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創(chuàng)業(yè)者蘇女士說,“我偶然聽朋友說起賣茶葉的毛利,那真是高啊,我有點心動。但是又聽說最近行業(yè)不景氣,茶葉不好賣,不知道到底咋樣,想來聽聽業(yè)內人士的看法。”看見大家聊得火熱,網友“凌晨六點”開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創(chuàng)業(yè)者們,想賣茶,得先懂茶。
這位網友3年前在老家山東時,在縣城里開過一家茶葉店,慘淡經營了一年,最終以關門收場。“我也聽人說,不懂茶怎么賣茶?我就使勁學。在準備開店之前,我在批發(fā)市場每隔一兩家店就進去一次,品嘗別人的茶,看人家怎么泡茶,就這樣我每天喝茶喝得不知道去了幾次廁所,最后都喝不出味道了。”
網友“凌晨六點”覺得,這下差不多了,就把自己的店開張了,“一開始也做好了準備,知道開店之初沒生意是正常的,可慘淡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由于不太懂茶,他也很難吸引住客人,“我總想著以價低取勝,可是客人的習慣是不管你開多低的價都會狠狠還價,搞得生意沒法做,后來人家指點我,‘顧客談價格,你就談價值’,可是我談不出來啊。”
小茶葉店不妨搞搞“老板文化”
網友“孤單的執(zhí)著”認為,賣茶葉得有人脈,不然難以生存,“我們家門前的一家茶葉店,總感覺從來沒人進去過,可人家居然開了好幾年都沒倒閉,你說不靠人脈能堅持下來嗎?”
一位業(yè)內人士說,他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如果人脈指的是一些公款購買的特殊渠道,那么對于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后的茶葉市場,這一渠道已經萎縮到無法支持一家店的生存了。
“那么為什么說賣茶葉要靠人脈有正確之處呢?這是因為人才是消費的主體,老板必須把人吸引住,才能保證銷量。”
這時候,“老板文化”的價值就凸顯了出來,購茶、喝茶本來就是在滿足了溫飽之后,追求享受的一種行為,喝茶的感受非常重要。
如果茶葉店中坐著一位“有故事”的老板,可以與顧客從茶葉聊到行業(yè),或者是一位爽朗大方的老板娘,可以讓顧客身心放松、開懷一笑,這樣的老板是店里的一塊“招牌”,最利于小型茶葉店聚集人氣、拓寬人脈。
活動主題:
行業(yè)探路——怎樣開好茶葉店
活動時間:6月7日下午2:30
活動地點:鄭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經開第五大街與經北三路交會處河南商報社4樓多功能廳
報名方式:發(fā)送短信(內容包括姓名、電話、參加人數、公司或店鋪名稱)至15093278570、18538216769
與茶葉有關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85后創(chuàng)業(yè)做茶月銷30萬
雕爺牛腩、黃太吉、馬佳佳、西少爺們炒火了“互聯網思維”,讓很多初始創(chuàng)業(yè)者言必談互聯網思維和社群經濟、粉絲經濟。
有這樣一位85后互聯網公關營銷領域出身的創(chuàng)業(yè)者卻顯得格外“傳統(tǒng)”。他一手打造的每時牌首款產品安化黑茶手筑茯磚茶8月28日開始試銷,無概念、無模式,不過截至9月底銷售已接近30萬元。
他就是每時茶的創(chuàng)始人秦海,一個85年的初始創(chuàng)業(yè)者。2007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先后任職蘇寧電器、尚品網、海唐公關從事市場及公關營銷工作,也曾是京東蘇寧電商大戰(zhàn)中公關公司主要的策劃參與者之一。懷著“讓人生更加落地一點”的想法,于2013年5月辭去年薪近40萬的公關公司副總經理職位,扎進了茶葉領域創(chuàng)業(yè)。
目前團隊僅3人,但憑借一年多的摸索,3人一手包辦了選品、品控、設計創(chuàng)意、運營、銷售、客服、發(fā)貨等所有環(huán)節(jié)的事務。目前,每時已進入穩(wěn)定的日常運營狀態(tài),并在積極拓展團隊中,希望能夠盡快引進2位合伙人。
月銷30萬是怎樣煉成的?
和許多80后、90后創(chuàng)業(yè)者不同,秦海很少談概念、談模式,甚至避諱談“互聯網思維”。作為一個新創(chuàng)的品牌,如何在短時間內能夠成就30萬的銷量呢?秦海表示:“客戶都是交朋友交來的。”
秦海所指的“交朋友”正是通過微博微信的社交作用實現的。通過微博、微信的互動,他用近一年的時間,在每時首款產品手筑茯磚茶上市時已累計有700人次的用戶購買和試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無數次的互動,找到了這款茶在顧客使用過程中的關注點并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同時也培養(yǎng)了大量的老客戶。
在進入茶葉領域前,秦海其實是個“門外漢”。為了不盲目入行,他從自己擅長的微博入手,2013年6月注冊了第一個有關茶葉的微博賬號,試探性的開始了茶葉的買賣。
“因為此前太長時間從事營銷,所以我現在反而不太喜歡什么都營銷,我就分享自己的點滴過程、感受、對茶的一些理解,總之就是跟目標顧客多聊天。”正是這樣的定位,他從微博上找到了最初一批顧客,而且將黑茶賣給了在微博上比較有名氣的一位縣委書記,給自己打造每時品牌找到了最初的50位策劃參與者。通過郵件一一溝通,了解到每一個潛在顧客對茶對視覺上的需求和理解。這都為后來的正式產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透露,今年8.28日推出茯磚茶正式產品前后,微博同樣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平時熱愛跑步,與跑步圈及一些跑步組織的朋友互動較多。手筑茯磚茶試銷前的宣傳啟動后,跑友們競相參與到轉發(fā)互動中。這里面還帶來了一次性購買近100塊茯磚茶這樣的“大客戶”。
在談到微博與微信誰起的作用更大時,秦海認為:微博和微信是不同的載體,但本質都是以好的內容和東西做信任、做互動,都離不開人的社交本質。微博在擴散影響力上是微信無法比擬的,而微信則更適合熟人間的分享。兩者有區(qū)別,不可簡單對比。但對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來講,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微信是每時用來解決日常溝通及“與顧客在一起”很好的渠道。目前,每時除了通過基于微信服務號的口袋通店鋪進行日常銷售外,微信則扮演著拓寬社交圈和日常客服及購買很重要的角色。在目前茯磚茶的銷售中,有1/3的銷售來自微信店鋪。
通過微信,秦海一直努力做兩件事情,一是將與自己一樣同樣在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聚在一起,形成一個互動推廣的互助組織;二是通過微信群建立每時茶的顧問群體和每一款新品的種子用戶。通過這樣的方式,潛在顧客對每時的產品如何來的、過程是怎樣、反饋怎樣都有充分的了解,在一個人群相對有限的群體里打造出一個信任品牌便成為了可能。
“茶是天生具備分享屬性的產品,微博微信具有分享好茶最便利的土壤。”秦海說,微博微信是新時代打造品牌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起始階段極佳的兩個平臺,但如果需要打造更大的市場格局,則需要更加全面的市場和戰(zhàn)略支撐。
據了解,每時未來將以微博微信雙平臺為基礎,開展更為全面的全網營銷及線上線下聯動的營銷活動。“對于剛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者來講,從點滴開始積累,沒有比更適合微博微信的平臺了。盡管累了一點,但為顧客花時間無疑都是值得的。”
像iPhone一樣對產品升級換代
“沒有好產品就不要在微信微博混。”描述起目前微信朋友圈的刷廣告泛濫的現象,秦海十分反感。目前朋友圈里面,買各種A貨、假貨的現象確實存在,自己也知道一些團隊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掙快錢。但對每時而言,通過不良的方式獲取快錢,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有志打造品牌的人該做的事情。正因為如此,秦海個人的朋友圈也很少刷硬廣告,完全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心情進行真實的互動。
打開每時茶的微信店鋪(i-teatime),整個店鋪只有一款產品,也就是每時手筑茯磚黑茶。所有的圖片、文字都圍繞這款產品來開展,從產品的核心賣點、功能、飲用方法、歷史、茶的原料追溯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秦海這樣定義:“我們就是要像蘋果賣iPhone一樣去賣茶葉。”他透露:目前這款產品還是一個Beta版本,但獲得的反饋都還不錯,我們自己也發(fā)現了很多不足,將在未來的新版本去完善。但他也特別強調:蘋果不是誰能夠學得來的,我們學習的是蘋果們及歐美、日韓企業(yè)做精品的精神。蘋果的饑渴營銷并不適合茶葉,那樣會將茶葉引入過度炒作的極端。好茶確實有限,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將好茶推廣給更多的人,并不期望一定要掙夠所有人的錢。
秦海認為,一款好茶、一個好產品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這也是每時手筑茯磚黑茶正在探索的方式:
1、好產品必須經過時間的累積
秦海介紹,他從2013年5月份開始寫PPT梳理自己的想法,到籌備注冊公司注冊商標,到開始拿著“農家茶”在微博上吆喝,再后來擴展到微信。這個漫長的過程后來被證明是產品開發(fā)上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
“其實當時,我讓安化的親戚寄了安化黑茶的各種產品,一會兒曬下這種產品,一會兒曬下那一種。通過這個過程,我知道了消費者對不同的產品有怎么樣的反饋,也知道了我在面對多個產品時的手足無措。于是,在今年的春節(jié)后的3月底,我終于想清楚了:如果我要在黑茶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上堅持下去,我最該做的是先做好一件事情、一個產品。于是,安化黑茶中相對便于日常飲用而且口感適應度更廣的茯磚茶成為了我們做好一個產品的突破口。從接觸這款茶,到最終推出我們花了1年連1個月。”
如果沒有這一年多的積累,不聽過近700人次的購買或試用反饋,不經過幾次產品質量可能遇到的問題,每時可能最終無法做好現在這款產品。甚至,對于秦海這樣的草根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也因為前期的盲目投入而早早花掉積蓄而關門大吉。
2、好產品離不開好源頭
對茶而言,一塊好黑茶,更是離不開原料的優(yōu)良。首先是產地的地域限制,該地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對茶葉原料的基本面構成絕對的影響,比如安化境內就是肥大的大葉種。其次,高山的環(huán)境絕對了茶葉會遠離污染源。這樣的原料,是不深入產地的人都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屬于當地有功夫有近水樓臺便利的少部分人。
據介紹,秦海曾多次深入產地,對從原料到整個加工工藝流程都進行把控。在每時微信店鋪上,甚至將手筑茯磚茶的原料篩選標準、加工工藝要求、哪家工廠生產的等細節(jié)都進行了公示,盡最大的可能做到透明。
3、好產品離不開好工藝
“我們的手筑茯磚茶,鮮葉制作成黑毛茶后,需要存放一年再行加工。盡管很多廠商當年就開始加工,但我們永遠都堅持最經典的工藝傳統(tǒng)。”
而茯磚茶加工中最核心的工藝在于發(fā)花工藝,每一個時間點、溫度、濕度都必須經過精確的掌控才能保證良好發(fā)花。這里面,讓人頭疼的是,天氣可能對產品的加工品質和后期存放的品質構成較大影響??諝鉂穸却?,下雨太久,茯磚潮濕后可能發(fā)霉。由此看來,每一個工藝細節(jié)都可能帶來產品品質的大不同。秦海表示,每時手筑茯磚黑茶正是出自安化黑茶核心產區(qū)手藝最好的制茶師傅。
4、產品最好的設計就是方便
茶葉在飲用的過程中,因為要涉及到沖泡等繁復的過程,中國的茶葉消費在大眾人群中并不像英國、土耳其等國家那樣普及。除了產品自身的特性外,這也于中國茶葉企業(yè),很少關心消費者的服務體驗不無關系。
秦海初入行業(yè)就瞄準了這樣的市場盲點。他說:“我們一開始就在構想怎么樣才能讓一塊2斤的手筑茯磚茶取更方便、切更方便、攜帶更方便。”
有一段時間,秦海四處尋找包裝設計師。盡管花了一些費用,但最終還是對所有設計提的方案都不太滿意,最后就自己手工去剪裁。“我們給手筑茯磚茶做了一個茶杯型的開口,底部做了推口的引導,我們提供了備用便攜帶。這使得曾經包得嚴嚴實實只能撕毀包裝才能取用的局面徹底改變,打開開口就地就可以切,茶末不會到處跑,切完了開口處可以往前推,出差或上班想喝可以切下來帶著走。”在他看來,這一個小的細節(jié)改動,可能是整個茯磚茶發(fā)展史上從未有過的開創(chuàng)之舉。
除了這個細節(jié),每時手筑茯磚茶還確實做了很多別的茶產品很少考慮的事情。從將茶刀作為一個標準配套附件,到提供試用裝不喜歡就可以退,到提供便攜的備用袋子,到為茯磚茶如何使用提供簡單而有趣的飲用說明,這款產品確實將用戶體驗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盡管他極力避諱談互聯網思維,但這仍然是一個很難回避的話題——互聯網在創(chuàng)業(yè)者中,已經被認為拯救或改造很多傳統(tǒng)領域的“救命稻草”。
秦海認為,傳統(tǒng)行業(yè)不是簡單一個互聯網思維來改變的,一個時代之下做一個時代的事情,最根本還在于做事的人。人的初心如果足夠堅定,一心只做好產品,真正用心經營用戶,獲得用戶的認可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很多老字號品牌,國際上傳承的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們抓住了產品和生意的本質。有些東西,其實與互聯網思維沒有多大的關系,“互聯網思維”只是一個新詞,而服務與體驗的改善和追求,歷來都存在于優(yōu)質的產品身上。擁抱趨勢和用戶需求就好,而不一定一定要打上什么樣的標簽。
張晏志種茶葉致富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1996年2月,張晏志帶著自己販賣包裝袋賺到的2000元錢,一個人前往杭州引種。在他看來,他的這次杭州之行就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開始,然而沒有想到,就在他從杭州回來的路上,卻被人當頭澆了一瓢冷水。
這個人叫檀時龍,是南京市浦口區(qū)農業(yè)部門的茶葉種植專家,就是他給張晏志澆了一瓢冷水。那天,檀時龍在南京辦事,正遇見從杭州回來的張晏志,看到張晏志引進來的品種,檀時龍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張晏志:他說,哎呀,你怎么做事情這么魯莽?你為什么不來征求一下我的意見?我說,這有什么問題?他說,你這個太盲目了,你這個引進過來肯定失敗。
專家:我們實驗這么多年都沒有搞成功,你這么盲目地訂了這么多的茶苗來,這個風險太大了。
檀時龍告訴張晏志,當地屬于丘陵地區(qū),土壤特別容易引起干旱,而這種茶最怕的就是旱,所以這么多年,當地從來就沒有人敢引進這種茶。檀時龍的這番話,讓張晏志呆若木雞,難道自己滿懷希望引來的茶葉品種就是個笑話嗎?張晏志偏不信這個邪,他決定試一試。
張晏志:你講百分之百失敗,不是沒有人搞過嗎,你不是說從來都沒有引進過,這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這邊一直沒引進過。那我講,你沒引進過,你咋知道呢?到這個時候了,我必須要拼一把。
1996年春,張晏志借了3萬元的高利貸,加上自己賣包裝袋的3萬元錢,開始種植這種新茶。為了解決茶苗怕旱的難題,張晏志可以說是想破了腦袋。
有一天,張晏志看著奔流不息的河水,忽然來了靈感,靠著這個靈感,他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種植模式,一舉解決了茶苗怕旱的難題。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張晏志:這個應該就是低槽了,這兩邊高吧,中間低吧,下點雨,夏天下得急,它肯定水往低處流,就聚集在這里面。
按照水向低處流的原理,張晏志把茶苗種植在兩個壟之間的低槽里,下雨的時候,水就能保存下來。用這種方法,張晏志一舉解決了新苗怕旱的問題,當年新苗成活率就達到了75%。張晏志把不可能的事做成了www.nczfj.com/,這不僅讓茶葉專家檀時龍大感意外,也讓他對張晏志佩服不已。
檀時龍:他的技術,他所掌握的知識,哪怕我們茶葉上的專業(yè)人士的水平,都達不到他目前這樣一個水平。
1998年,張晏志的新茶終于到了可以采茶的一年,他的心情又是高興,又是不安。這三年,由于一直忙于新茶的培育,張晏志的家里幾乎沒有了經濟來源,全靠著借錢過日子,三年一共借了八萬元的高利債。由于怕父親責罵和家里擔心,張晏志從來沒有告訴過家人,自己具體借了多少錢。
父親張良華:他分家以后,他做的事幾乎不和我說。
張晏志:當時八萬多元錢的高利貸,對我來說,我這個心理負擔壓到極致了,一旦出問題,人家不放心,馬上問你要錢,你拿不出來,全部問你要,你馬上就沒法面對。
而這批春茶就是張晏志所有的希望。他向高利債主們承諾,一旦收了茶,就連本帶利一起歸還所有欠款。然而事情卻遠沒有他想象得那么簡單。
張晏志:1998年3月21號,那就對我來說,根本就沒有刻意去記住,就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1998年3月21號晚上,離張晏志計劃采茶的日子正好還有三天,就在這天晚上,鵝毛般的大雪從空而降。
看著滿天飛舞的雪花,張晏志心急如焚。第二天,天還沒亮,張晏志就踏著雪跡跑到了茶園。眼前的情景讓他欲哭無淚。
張晏志:我來把這個雪全部扒弄開,一扒弄開,茶樹露出來,我看發(fā)出的芽子一個個就像冰棍一樣,馬上就被全部凍爛掉。只要發(fā)出來的芽子凍爛掉,那你馬上就是損失啊。再抬頭看看那個天,天灰蒙蒙的,我當時感覺這個腦子嗡的一下,一個念頭就是這個天要滅我。
張晏志只覺得天旋地轉,新茶全部被凍死,八萬元的高利貸拿什么去還?然而,誰也想不到,就在一念之間,張晏志又忽然眉開眼笑,開心至極,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張晏志:就是一念之間,就是這么一閃,我突然就明白這不是天滅我,這是老天可能在考驗你,能不能渡過去,不是我做這個失敗了,而是這種天災。所以這樣一想,感覺舒了一口氣,感覺那挺開心了。
母親王永秀:他腰掐著,那怎么搞,天災呀,那怎么搞?
盡管張晏志還能笑得出來,但他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八萬元的高利貸怎么還?這些借錢給張晏志的鄉(xiāng)親,本來就是看在張晏志父親的面子才借的錢,如果張晏志不按時還錢,連累了父親不說,以后再借那可就難了。
張明洞:他有爹呀,他老子和我們是老朋友多少年了,他老子是老廠長,我們認他老子。
紹光華:一開始我們也不敢借,因為他爹搞了不少年林場,對他爹比較信任。
父親張良華:你還不了,那我們不能背債呀,不能給人跑來罵我們不給錢呀。
然而,這一次,張晏志并沒有打算找父親幫忙,面對八萬元的高利貸,他顯得胸有成竹。他用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方法,不僅巧妙地解決了借債的風波,還一舉為自己贏得了債主們的信任。
張晏志:我要變被動為主動,提前跟人家打招呼,你如果能幫我順延,我表示感謝,如果不能順延,我要提前問你,你告訴我什么時候要,那我肯定在其他親戚朋友方面想辦法,肯定及時歸還給你。
所謂簡單的方法就是拆西墻補東墻,從一家借到另一家還,但張晏志每次還錢都非常及時,說什么時候還,絕不拖延一天,不僅如此,張晏志每次還錢都會帶煙帶酒表示感謝。
債主:量小的他是帶著煙酒,量大的按銀行利率。
債主:還錢的時候帶錢、帶煙、帶酒嘛。
張晏志:人家認我這個小年輕,這個小年輕跟你說話一言九鼎,說話算數,這個小年輕不錯。
由于張晏志說話算數,迅速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從此以后,只要他開口借錢,村民們沒有不幫忙的。
1999年,張晏志的新茶終于上市了。讓人驚訝的是,張晏志的新茶價格比別人整整高出了一倍還多,別人賣300元一斤,張晏志賣600元。張晏志的茶為什么能賣這么貴呢?除了茶的品質好以外,張晏志自創(chuàng)的采茶技巧也幫了很大的忙。
張晏志:她這個就可以了,對了,你看她這個就比較好。如果你指甲不剪掉,擔心有意無意形成一個習慣,用指甲掐到它了,它這個茶汁很快就會外溢,會氧化,然后就會變成一個銹跡或者銹斑。
1999年一年,張晏志靠著新茶不僅一舉還清了所有的高利貸,還余下了兩萬元錢。隨后,剛剛掙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張晏志又做了一件在當地引起轟動的事。
2000年9月,浦口區(qū)石橋鎮(zhèn)農業(yè)種植結構調整,請張晏志作報告,張晏志的發(fā)言引起了時任石橋鎮(zhèn)黨委副書記的吳久福的注意。
和張晏志走在一起的這個人就是吳久福。通過交談,吳久福了解到,張晏志想要再發(fā)展50畝的茶園,他則建議張晏志不如擴展到200畝。
吳久福:我在想,我們現在有復墾在手的兩百多畝土地,為什么不把它全部發(fā)展茶葉呢?
吳久福的話讓張晏志很興奮,他當即承諾只要有20萬的貸款,發(fā)展200畝的茶園沒問題。
吳久福:當時20萬元貸出去,我們也是很謹慎的,就問張晏志,你用什么來擔保?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張晏志:我說,我這個早考慮了,我除了拿我人格做擔保之外,然后我沒有任何抵押物。
要用人格擔保貸款20萬,在當地還沒有人敢這么做,沒想到,吳久福當場拍板,不僅帶給張晏志20萬元,還免除了這20萬元的利息。
吳久福:利息支付呢,是我們財政所來支付,不用張晏志來支付。
張晏志:當時我從內心油然地有一種什么,一定要把它做好,一定要做出來給領導看,證明我自己。
張晏志信心十足,卯足了勁發(fā)展茶園。2002年,他組建了一個高效率的團隊,而他的管理模式堪稱別具一格。
這里是張晏志的辦公室,在這里,記者發(fā)現了一面鏡子。張晏志告訴記者,這面鏡子在他的團隊管理中可是起著重要的作用。
張晏志:以前我要是和你說個什么,如果說急了,一定要怎么樣,你看這個目光,感覺很兇,那這么,別人感覺好像有壓力,或者覺得很難融通,那我無法改變別人,我只有來優(yōu)化自己。怎么優(yōu)化呢?我們商量商量,那這個事,我們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我有意無意都在瞟鏡子當中的我,是不是慈眉善目,是不是把面部表情放松。
記者:鏡子就是起著一個提醒你的作用?
張晏志:提醒我時時刻刻照鏡子,反觀自己。
張晏志不僅時時刻刻照鏡子反思自己,他還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規(guī)矩——每天必須對員工說十遍以上“太好了”。
張晏志:每天盡可能說十次以上“太好了”,“太好了”。你們試試看,如果你每天說十次以上“太好了”,然后會發(fā)現真的挺好。如果在“太好”的狀況下,你再去做任何事情,他首先心情就很輕松,就很愉悅。
2007年,張晏志的茶廠已經初具規(guī)模,他注冊了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就在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張晏志忽然做了一件讓人看不懂的事,這件事讓張晏志背上了六親不認的罵名,但也是這件事,讓張晏志的財富翻了一倍。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楊再興——張晏志的舅舅,2006年在張晏志的鼓勵下種茶。2007年3月28日,舅舅興高采烈地把新采的茶葉送到張晏志的公司,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不料卻被張晏志當場拒收了。
舅舅楊再興:舅舅的他不收,那怎么行了?當初是你叫我搞,我搞了,村部給我承包茶園也花了兩三萬,交給村部,一次性交了,我這錢也要不回來,我這怎么搞呢?
張晏志:不符合標準,白給我們都不要,堅決拒收。你這個材料不符合標準,那你這個怎么弄的?
舅舅的茶葉不符合標準,張晏志堅決不收。外甥不給自己面子,楊再興就找到張晏志的母親,希望姐姐能替自己撐腰。
舅舅楊再興:找我姐姐,找我姐夫,慢慢搞啊。
母親:我說,張晏志,你舅舅搞的茶葉他們說不好,那不好不好就是不好啊?我說,那你一點不能包容嗎?他是舅舅啊。我媽沒死,你都不認了。
哪知張晏志不僅不給舅舅面子,就連母親的面子也不給,氣得舅舅楊再興破口大罵。
舅舅楊再興:罵他混帳東西。我家兒子就講,他是你親外甥,你不能瞎罵他呀。我說,這個混帳東西,我還有什么不能罵的,我是他舅舅,這茶葉這樣不合格呀?
那么,張晏志為什么要和自己的舅舅過不去呢?這還跟張晏志的一個財富計劃有關。
原來,在2007年以前,張晏志的茶廠一直以公司的形式運行,2007年7月1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開始實施,張晏志立馬意識到,合作社是未來發(fā)展的必走之路。
張晏志:我憑我感覺,這應該是未來的一個方向,這個是真正可持續(xù)的、可復制的、合作共贏的,這個是時代最前沿的,一定按照這個路徑去走。
然而,合作社的管理非常松散,如果農戶們種植的茶葉不符合收購標準,那么,張晏志剛剛創(chuàng)出來的品牌可能就毀了。這時,正巧自己的舅舅送來的茶葉不合格,張晏志干脆就拿自己的舅舅開刀。果然,看到張晏志對自己的親舅舅都這么嚴格,茶農們意識到,張晏志這次是來真的了,送來的茶葉質量明顯好轉。
社員何繼滿:張總就是牌子呀,品牌產品,不能把他的牌子砸了啊,我們都按照他的規(guī)矩來搞。
社員左緒月:你不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話,你這個產品沒有保障啊。你這樣按照管理體系來的話,這人心里多踏實。
2007年,張晏志社成立了合作社。2008年,張晏志出國考察,大開了眼界,回國后,他率先從日本引進了國際頂尖殺青機,填補了當地的一項技術空白。如今,張晏志又開始進軍茶食品行業(yè),他宣稱做中國最好的茶食品,而他的合作社成員也達到了四百多農戶,一年整個合作社的銷售額達到兩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