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所以才有史記那么精彩的書籍。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司馬遷寫史記的故事
公元前99年,漢武帝由于匈奴扣押了漢朝使臣蘇武等人,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前去攻打匈奴,但是,他這次卻打了個打敗仗,差點兒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利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zhàn)。單于親自率領八萬騎兵團團圍困住李陵的步兵。雖然李陵的箭法精準,手下的兵士也都驍勇善戰(zhàn),他所率領的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卻越來越多,最終,漢軍寡不敵眾,后面又沒有援兵,最后只有四百余名兵士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傳到朝廷之后,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漢武帝便將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牢問罪,并且召集群臣,討論李陵所犯下的罪行。
大臣們都指貴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當漢武帝問到太史令司馬遷的時候,司馬遷說:“李陵所帶去的兵士不過五千人,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雖然他此次打了敗仗,但是卻殺了如此多的敵人,也能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我認為他一定有自己的苦衷,他肯定心中還想著日后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聽了司馬遷這番話,漢武帝認為他這是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如此為投降敵人的人辯解,豈不是有心要違抗朝廷嗎?”于是,漢武帝一聲令下,就讓人將司馬遷拉下去,關到監(jiān)獄之中,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最后的結果,給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破壞生殖器的刑罰)。司馬遷家中無錢贖罪,只好受了這恥辱的刑罰,關在監(jiān)獄里。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乃是一件極其恥辱的事情,他曾經為此想到自殺。但是,他想到自己有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還沒有完成,不能就這么死掉。因為當時他正在投入全部的精力來寫一部史書,這就是《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數代都擔任史官,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10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來到了長安,繼承家學,從小就讀了大量書籍。
為了搜集史料,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幵闊。從20歲開始,司馬遷就開始游歷祖國各地。他曾經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去過長沙,在汩羅江邊憑吊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還曾經去往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還去過劉邦的故鄉(xiāng),在此聽沛縣的父老講述了劉邦當年起兵的情況……這種游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積累r大量的歷史知識,同時,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給自己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之后,司馬遷便當上了漢武帝劉徹的侍從官,曾跟隨漢武帝到全國各地巡查,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談去世之后,司馬遷便繼承父親,擔任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司馬遷正準備著手寫作史書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而得罪了漢武帝,被關人監(jiān)獄,并受了刑。為此,司馬遷十分痛苦,他認為自己的身體受了腐刑,已經毀了,沒有用了。
但他又想:以前周文王在羑里被關了三年,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在周游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之間,后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被放逐,寫下了《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卻寫出了《國語》;孫臏的膝蓋骨被剜掉,卻修訂了《兵法》?!对娊洝啡倨泊蠖嗍枪湃嗽谛那閼n郁悲憤的時候寫的。這些歷史上著名的著作,大都是理想行不通、作者郁悶幽怨的時候才寫出來的。為何自己不能利用這個時機好好地寫這部史書呢?
于是,司馬遷就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宏大歷史之作《史記》。
在《史記》中,司馬遷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的描述。他對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給予高度的評價,同時,還表現(xiàn)出了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的同情。司馬迀還把古代文獻中過于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通俗的文字。在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描述方面,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梢哉f,《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獄以后,擔任中書令。后來,他終因郁郁寡歡而死。但司馬遷和他的歷史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占據著重要地位。
司馬遷的介紹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的主要成就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
思想
司馬遷借老子之口說出了被他改造過和發(fā)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內核,有意識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會“小國寡人”和奴隸社會“使民”如何的思想,體現(xiàn)了深得道家精髓的“與時遷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
在兩漢時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對天文星象精到造詣的專家。其實只要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律書》、《歷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
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遺業(yè),完成“推古天變”之任務,并明確表述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其結論表述在《天官書》中,即據春秋242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見等星象,聯(lián)系點天子衰微、諸候力政、五伯代興及到戰(zhàn)國及秦漢之際的社會變亂動蕩,而總結出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yōu)橐患o,三紀而大備的“大數”,最后才認為“天人之際續(xù)備”。這是司馬遷天文學之應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個星學歷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馬遷又總結了戰(zhàn)國以來的天文學的基本原則,表述如下:“我仔細檢查史書的記裁,考察歷史上的事變,發(fā)現(xiàn)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現(xiàn)象。五星在逆行時,往往變得特別明亮。日月的蝕食及其向南向北的運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這是星象學所要依據的最基本的數據。而星空中的紫宮星垣和東西南北四宮星宿及其所屬的眾多星辰,都是位置不變的,它們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離也是一定不變的,它們的分布排列象征著天上五官的位置。這是星象學中作為‘經’亦即不變的依據。而水、火、金、木、土星則是上天的五位輔住,它們的出現(xiàn)隱伏也有一定的時間和周期,但其運行速度快慢不均。這是天文學中的‘緯’亦即經紫變動的部分。把這些固定的和變動的兩種星象結合起來,就可以預測人事的變化了。”
猜你喜歡:
1.司馬遷史記小故事
4.司馬遷史記的故事
5.司馬遷的史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