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典故:器用部飲食
典故用得適當(dāng),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fēng)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yuǎn)。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詩詞典故,歡迎閱讀:
詩詞典故 器用部 飲食
【一飯】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jìn)食,豈望報乎!”’后信為楚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指困厄之中受人救助。唐李群玉《病起別主人》:“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另參見器用部·珍寶“千金答漂母”。人物部·將相“淮陰”。人物部·婦女“漂母”。人事部·貧賤“韓信貧”。
【太常齋】
參見倫類部·親眷“太常妻”。唐高適《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臥看中散論。愁憶太常齋。”
【直萬錢】
參見人事部·富貴“萬錢”。唐韓擁《寄上田仆射》:“金裝晝出羅千騎,玉案晨餐直萬錢。”
【侏儒飽飯】
參見人事部·冤怨“侏儒飽”。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立部伎》:“奸聲人耳佞人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鐘非飯】
參見人事部·貧賤“飯后鐘”。宋蘇拭《石塔寺》:“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強(qiáng)飯廉頗】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以數(shù)困于秦兵,趙王思復(fù)得廉頗,廉頗亦思復(fù)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喻老當(dāng)益壯者。宋陸游《親舊見過多見賀強(qiáng)健戲作此篇》:“據(jù)鞍馬援雖堪笑,強(qiáng)飯廉頗亦未非。”另參見人體部·其他“三遺矢”。器用部·珍寶“郭開金”。人物部·將相“廉頗”。人事部·壽考“廉頗老”。
【東家就食】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風(fēng)俗通》:“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喻指不可兼得。宋范成大《偶書》:“東家就食西家宿,世事何緣得兩全。”另參見人事部·謬誤“食宿相兼”。
【食檳榔】
參見植物部·木本“一斛檳榔”。唐盧綸《酬趙少尹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且請同觀舞鸜鵒,何須竟哂食檳榔。”
【嗟食】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喻帶侮辱性的施舍。唐李紳《卻到浙西》:“野悲揚目稱嗟食,林極翳桑顧所求。”另參見人事部·貧賤“嗟來”。
【餐白石】
參見地理部·土石“白石”。唐張螟《華陽道者》:“惟餐白石過白日,擬騎青竹上青冥。”
【一斗得涼州】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裴松之注引《三輔決錄》:“伯郎姓孟,名他,扶風(fēng)人。靈帝時,中常侍張讓專朝政,讓監(jiān)奴典護(hù)家事。他仕不遂,乃盡以家財賂監(jiān)奴,與共結(jié)親,積年家業(yè)為之破盡。眾奴皆慚,問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許諾。時賓客求見讓者,門下車常數(shù)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眾奴伺其至,皆迎車而拜,徑將他車獨入。眾人悉驚,謂他與讓善,爭以珍物遺他。他得之,盡以賂讓,讓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一斛,或作一斗?!粲饕孕匈V得官,或喻美酒。宋蘇軾《次韻秦觀秀才見贈》:“將軍百戰(zhàn)竟不侯,伯郎一斗得涼州。”另參見地理部·城建“博涼州”。政事部·貪佞“一斗博涼州”。
【一瓢飲】
參見人物部·圣賢“顏回”。唐孟浩然《西山尋辛愕》:“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
【二天酒】
參見天文部·天體“二天”。宋黃庭堅《次韻答清江主簿趙彥成》:“笙歌忽把二天酒,風(fēng)雨猶驚三峽濤。”
【十日飲】
參見倫類部·師友“十日歡”。宋蘇軾《和劉景文見贈》:“留子非為十日飲,要令安仁誦亡書。”
【山公能飲】
參見人事部·狂放“山公醉”。唐盂浩然《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山公能飲酒,居事好彈琴。”
【千日酒】
晉張華《博物志·雜說下》:“昔劉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與千日酒,忘言其節(jié)度。歸至家當(dāng)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權(quán)葬之。酒家計千日滿,乃憶玄石前來酤酒,酒向醒耳。往視之,云玄石亡來三年,已葬。于是開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飲酒,一醉千日。’” ◆喻美酒?;蛴魍鼞咽浪?。唐韓握《江岸閑步》:“青布旗夸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fēng)。”另參見人事部·雅逸“玄石飲”。
【亡何飲】
參見人事部·謬誤“日飲無何”。宋戴復(fù)古《癖習(xí)》:“逢人共作亡何飲,撥冗時觀未見書。”
【不飲盜泉】
參見地理部·水流“盜泉”。政事部·忠直“不飲盜泉水”。唐白居易《感鶴》:“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中賢圣】
《三國志·魏志·徐邊傳》:“魏國初建,(徐邈)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dá)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達(dá)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jìn)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喻喜飲酒、醉酒。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若不中賢圣,何由外智愚。”’另參見人物部·圣賢“賢人”。
【車公停杯】
參見倫類部·賓主“招車胤”。唐白居易《五月齋戒罷……以長句呈謝》:“居士爾時緣護(hù)戒,車公何事亦停杯?”
【文君酒】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dāng)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傭雜作,滌器于市中。” ◆詠酒或情愛。唐李百藥《少年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蕭。”另參見器用部·器皿“相如滌器”。器用部·日用“卓家壚”。人物部·婦女“當(dāng)壚”。人事部·貧賤“滌器”。
【白衣酒】
南朝宋檀道彎《續(xù)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cè)久,望見白衣(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喻飲酒,或喻菊花。唐羅隱《菊丶“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另參見天文部·時令“九月白衣人”。植物部·花卉“白衣來”。器用部·衣冠“望白衣”。人物部·官吏“白衣人”。
【白墮】
《洛陽伽藍(lán)記·城西法云寺》:“河?xùn)|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曬,以甖貯酒,暴于日中,經(jīng)一旬,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醉而經(jīng)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yuǎn)相餉饋,逾于千里。” ◆詠酒。宋陸游《歲晚懷鏡湖舊隱慨然有作》:“白墮興來猶小醉,青精才足更何求。”
【斗酒雙柑】
參見器用部·飲食“斗酒雙柑”。唐馮蟄《云仙雜記》卷二:“戴顆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鵬聲。’” ◆指春游食物。清魏源《村居雜興十四首呈筠谷從兄》之十一:“斗酒雙柑下,中有萬古詩。”另參見植物部·木本“斗酒雙柑”。
【劉伶好酒】
《世說新語·任誕》:“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dāng)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jìn)肉,隗然已醉矣。” ◆指嗜酒。明于謙《醉時歌》:“劉伶好酒世稱賢,李白騎鯨飛上天。”另參見器用部·器皿“咒酒卮”。器用部·器皿“五斗酲”。人物部·婦女“劉伶婦”。人事部·狂放“劉伶病酲”。
【問字酒】
參見文明部·學(xué)識“問奇字”。宋陸游《致讓后述懷》之三:“常辭問字酒,屢卻作碑錢。”
【次公醒】
參見人事部·狂放“次公狂”。宋蘇拭《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高會日陪山簡醉,狂言屢發(fā)次公醒。”
【紗巾酒】
參見人事部·雅逸“脫巾漉酒”。元耶律楚材《和黃華老人題獻(xiàn)陵吳氏成趣園》:“知音誰聽斷弦琴,臨風(fēng)痛想紗巾酒。”
【青州從事】
《世說新語·術(shù)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詠酒。唐皮日休《醉中寄魯望一壺并一絕》:“醉中不得親相倚,故遣青州從事來。”另參見人物部·官吏“督郵”。人物部·官吏“青州從事”。參見器用部·飲食“青州從事”。宋蘇軾《真一酒》:“人間真一東坡老,與作青州從事名。”
【持杯擘蟹】
《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指喝酒,或喻放浪不羈。元趙奕《玉山佳處分得解字》:“開筵出紅妝,持杯擘紫蟹。”另參見動物部·鱗介“把蟹”。人事部·狂放“一生長拍浮”。
【金貂換酒】
參見人事部·狂放“金貂換”。宋李宗愕《勸石集賢飲》:“石室細(xì)書勤亦至,金貂換酒醉何妨。”
【信陵醇酒】
參見人事部·志趣“醇酒美人”。清丘逢甲《過黃岡》:“信陵醇酒意,潦倒幾英雄。”
【沽酒典鷫鸘】
參見人事部·貧賤“貰酒成都”。清劉大魁《送人歸潛山作》:“沽酒城南典鷫鸘,故人相送返江鄉(xiāng)。”
【橋玄酒】
參見人事部·其他“斗酒只雞”。清毛奇齡《將歸贈丘四象隨》:“白馬南馳范巨車,炙雞遠(yuǎn)酹橋玄酒。”
【酌貪泉】
參見地理部·水流“貪泉”。唐錢起《送李大夫赴廣州》:“唯君飲冰心,可酌貪泉水。”
【宴柏梁】
參見器用部·宮室“柏梁臺”。唐李世民《宴中山》:“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酒兵】
參見人事部·情感“愁城”。唐唐彥謙《無題十首》之八:“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
【酒澆磊磈】
參見人體部·肢體“胸中磈磊”。人事部·情感“澆塊磊”。元龔琉《春日寄懷書臺》:“酒澆磊磈澆不平,況復(fù)不飲難為情。”
【流霞酒】
參見天文部·氣象“流霞”。唐李商隱《武夷山》:“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蕭鼓當(dāng)時回。”
【曹參酒】
《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代(蕭)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合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指丞相或官吏無為而治。唐李商隱《五百述德抒情詩一百四十韻》:“后飲曹參酒,先和傅說羹。”另參見人物部·將相“曹參愛酒”。
【演酒】
參見倫類部·師友“裹雞”。清趙翼《哭杭應(yīng)龍先生墓》:“漬酒那禁涕淚具,死生曾不待須臾。”
【黃龍清酒】
參見政事部·忠直“清酒黃龍”。清黃遵憲《題樵野丈運壁齋話別圖》:“紫鳳短褐倒,黃龍清酒酬。”
【魯酒】
參見人事部·謬誤“魯酒圍邯鄲”。唐王維《送孫秀才》:“山中無魯酒,松下飯胡麻。”
【楚醴】
《漢書·楚元王傳》:“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shè)醴。乃王戊即位,常設(shè),后忘設(shè)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shè),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于市。’稱疾臥。” ◆指禮遇賓客。唐白居易《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見寄二十四韻》:“楚醴來樽里,秦聲送耳邊。”另參見倫類部·賓主“置醴”。
【新豐酒】
參見人事部·志趣“新豐酒”。宋陸游《雨中買酒鏡湖酒樓》:“愁憶新豐酒,寒思季子裘。”
【融酒】
參見器用部·器皿“北海樽”。唐羅隱《暇日有寄姑蘇曹使君》:“融酒徒夸無算爵,儉幕還少最高枝。”
【灌夫醉】
參見政事部·忠直“灌夫罵”。高旭《海上懷陳去病》:“罵座非關(guān)灌夫醉,哀時須識步兵狂。”
【乞漿】
參見人物部·婦女“桃花人面”?!粲髌G遇。宋蘇軾《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映簾空復(fù)小桃枝,乞漿不見譍門女。”
【呼庚癸】
《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曰:‘佩玉蕊兮,余無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對曰:‘粱則無矣,粗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指缺糧。元袁桷《題柯自牧救荒記》:“比屋呼庚癸,連年厄丙丁。”
【千斛米】
《晉書‘陳壽傳》:“或云丁儀、丁廙有盛名于魏,(陳)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dāng)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 ◆喻指為身后留名而行賄索賄。宋蘇軾《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門外想無千斛米,墓中知有百年人。”另參見器用部·器皿“米千斛”。參見政事部·貪佞“丁儀米”。
【五斗米】
參見人物部·官吏“為米折腰”?!粲魑⒈≠旱?。唐岑參《送許拾遺恩歸江寧拜親》:“看君五斗米,不謝萬戶侯。”
【東方米】
參見人事部·貧賤“曼倩饑”。宋王安石《次韻酬昌叔羈旅之作》:“自酬東方米,誰多季子金?”
【伏波米】
參見武備部·其他“聚米”。宋蘇軾《泅州過倉中劉景文老兄戲贈一絕》:“既聚伏波米,還屬魏舒籌。”
【負(fù)米】
參見器用部·飲食“負(fù)米”。唐王維《送李員外賢郎》:“少年何處去,負(fù)米上鋼梁。”漢劉向《說苑·建本》:“子路曰:‘負(fù)重道遠(yuǎn)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什。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fù)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為親負(fù)米之時,不可復(fù)得也。’” ◆喻奉養(yǎng)父母,或喻為奉養(yǎng)父母而在外謀求祿米。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jiān)武功蘇公源明》:“負(fù)米晚為身,每食臉必泫。”另參見倫類部·親眷“負(fù)米”。人事部·貧賤“百里負(fù)米”。
【雞黍】
參見倫類部·師友“張范”。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庾郎鮭菜】
參見人事部·貧賤“庾郎貧”。來黃庭堅《戲贈彥深》:“庾郎鮭菜二十七,太常齋日三百馀。”
【鱸魚莼菜】
參見人事部·情感“憶鱸魚”。唐白居易《偶吟》:“猶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
【杯羹】
參見人物部·帝王“分我杯羹”。唐周曇《詠史詩·漢高祖》:“太公懸命臨刀幾,忍取杯羹欲為誰?”
【莼菜羹】
《世說新語·言語》:“陸機(jī)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喻家鄉(xiāng)美味,多懷思鄉(xiāng)之情。宋陸游《春晚》:“下鼓已添莼菜羹,銜泥又見燕巢新。”另參見植物部·草木“陸機(jī)莼”。器用部·飲食“鹽豉”。人事部·情感“千里莼”。
【梅羹】
參見人物部·將相“和羹”。唐令狐楚《將赴洛下旅次漢南獻(xiàn)上相公二十兄言懷八韻》:“龍袞期重補(bǔ),梅羹佇再和。”
【子鵝炙】
參見人事部·貧賤“鵝炙”。唐孫元晏《庾悅鵝炙》:“春曉江南景氣新,子鵝炙美就中珍。”
【分肉】
參見人事部·志趣“陳平社”。唐杜甫《社日兩篇》之二:“陳平亦分肉,太史竟論功。”
【何肉】
參見九流部·宗教“何肉周妻”。宋陳與義《游慧林寺以三峽炎蒸定有無為韻得定字……》:“愿言捐何肉,終歲奉清凈。”
【割肉】
參見倫類部·親眷“細(xì)君”。唐杜甫《社日兩篇》之一:“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樓蘭肉】
參見武備部·其他“斬樓蘭”。唐孟效《猛將吟》:“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
【湯餅】
參見人物部·其他“何郎”。宋楊億《休沐端居有懷希圣少卿學(xué)士》:“獨憶當(dāng)筵試湯餅,謫仙冰骨照人清。”
【賣餅】
參見人事部·雅逸“賣餅”。清吳偉業(yè)《又詠古》之六:“宣城酒家保,北海賣餅師。”《后漢書·趙歧傳》:“(趙)歧遂逃離四方,……自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余,游市見岐,察非常人,停車呼與共載。歧懼失色,嵩乃下帷,令騎屏行人。密問歧曰:‘視子非賣餅者,又相問而色動,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執(zhí)能相濟(jì)。’歧素聞嵩名,即以實告之,遂以懼歸。……藏歧復(fù)壁中數(shù)年。” ◆指因避難而隱姓埋名。清錢謙益《欲別東樓去四首》之三:“賣餅經(jīng)寒食,吹蕭過落花。”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安丘壁”。器用部·飲食“賣餅”。
【畫餅】
《三國志·魏志·盧毓傳》:“前此諸葛誕、鄧飏等馳名譽(yù),有四聰八達(dá)之誚丶魏文)帝疾之。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指用空想慰藉自己。唐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官銜同畫餅,面貌乏凝脂。”另參見文明部·書畫“畫地餅”。人事部·謬誤“畫餅充腸”。
【題糕】
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一九:“劉夢得(禹錫)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jīng)’中無之,輟不復(fù)為。宋子京(祁)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詠云:‘飚館輕霜拂曙袍,糧糍花飲斗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fù)詩中一世豪。’” ◆詠重陽。清錢謙益《重陽次日徐M爾從饋糕蟹》:“自笑吾家傳嗜蟹,敢言詩句樸題糕。”另參見器用部·飲食“題糕”。文明部·詩詞“題糕字”。參見天文部·時令“題糕”。清趙翼《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地僻向來無古跡,茲游或可續(xù)題糕。”
【三哺】
參見人物部·帝王“周公吐哺”。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五十韻》:“重土過三哺,輕才低一銖。”
【止渴】
參見人事部·謬誤“渴望梅”。北周座信《出自薊北門行》:“梅林能止渴,復(fù)姓可防兵。”
【五侯鯖】
《西京雜記》卷二:“五候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婁護(hù)豐辯,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膳。護(hù)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 ◆指美味佳肴。清朱祜《贈張諧石雪巢》:“羹藜不羨五侯鯖,擁書自比南面城。”
【忘味】
參見文明部·禮樂“聞韶”?!糁冈S久未吃過味美食物。宋陸游《病思》之四:“本自人山緣服玉,不應(yīng)忘味待聞韶。”
【鹽豉】
參見器用部·飲食“莼菜羹”。宋蘇拭《蜜漬荔枝》:“每憐莼菜下鹽鼓,肯與葡萄壓酒漿?”
【陶公鲊】
參見倫類部·親眷“封鲊”。清丘逢甲《柬秦子質(zhì)軍門》:“思親夢寄陶公鲊,教子經(jīng)傳尚父鈐。”
【豬肝】
參見人事部·貧賤“買豬肝”。清張問陶《憶家園四首》之四:“豬肝累尹身難避,雀舌留賓手自煎。”
【祭馀】
參見人事部·貧賤“乞祭馀”。宋黃庭堅《清明》:“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劍米危炊】
參見武備部·兵器“淅米矛頭”。宋蘇軾《遷居臨皋亭》:“劍米有危炊,針氈無穩(wěn)坐。”
【黃粱炊】
參見人事部·睡夢“黃粱夢”。宋黃庭堅《病起次韻和稚川進(jìn)叔倡酬之什》:“白發(fā)生來驚客鬢,黃粱炊熟又春華。”
【雪比鹽】
參見人物部·婦女“謝女”。元張雨《題東坡真跡》之二:“謝女嬌吟雪比鹽,北臺馬耳見雙尖。”
【裹雞】
《后漢書·徐稚傳》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徐)稚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fù)發(fā)赴吊。常于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棉絮漬酒中,暴干以裹雞,徑到所起家域外,以水漬棉使有酒氣,斗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酗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 ◆指悼念亡友。唐唐彥謙《過浩然先生墓》:“行客須當(dāng)下馬過,故交誰復(fù)裹雞來?”另參見器用部·飲食“漬酒”。參見器用部·飲食“裹雞”。參見倫類部·師友“裹雞”。元丁鶴年《挽四明樂仲本先生》:“裹雞吾老矣,東望涕長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