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時期典故
成語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語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帶來的楚漢相爭時期典故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楚漢相爭時期典故1
1.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與秦軍戰(zhàn)于巨鹿,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zhàn)斗,渡河之后,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后退的念頭。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于事。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巨鹿。
2.拔山蓋世
釋義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剐稳萑说牧鈴?大或志向遠大。如:「項羽枉有拔山蓋世的氣慨,可惜時不我與,終落得飲恨烏江的下場?!?/p>
3.楚河漢界
楚漢紛爭時,以鴻溝為界。比喻敵對的兩方。象棋棋盤的中界。
4.判若鴻溝
判,區(qū)分。鴻溝,戰(zhàn)國時的運河,位于今河南省,相傳楚漢相爭時,劃鴻溝為界。判若 鴻溝比喻界線清楚,區(qū)別明顯。如:「從此以后,他凡事講求效率,和以往的習(xí)慣,判 若鴻溝?!?/p>
5.計將安出
將如何制訂計謀?史記.卷九十七.酈生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
6.鴻門宴
楚漢相爭時,劉邦先入咸陽,項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計,設(shè)宴于鴻門,欲加害之。后來 劉邦赴宴,范增使項莊舞劍,伺機行刺劉邦,幸得羽叔父項伯及張良等協(xié)助,始免于難 。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指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如:「他為人狡猾,我看你還是不要去赴那鴻門宴吧!」亦稱為「鴻門會」、「鴻門計」。
7.項莊舞劍
秦朝末年,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時,項莊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于是張良至軍門,樊 噲問情況如何時,張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沟涑鍪?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遂以項莊舞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
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比喻自己受制于人,處于任人擺弄的境況。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9.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 ,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p>
10.豎子不足與謀
這小子不能和他謀劃大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谷龂萘x.第三十回:「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
楚漢相爭時期典故2
1.江東子弟
釋義 楚漢時,項羽渡江西攻劉邦時所率領(lǐng)的江東八千子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p>
2.分我(一)杯羹
項羽以烹食劉邦之父為要挾,想迫使劉邦退兵,劉邦不但不受脅迫,反而請項羽分他杯 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處獲得一份利益。 唐.李白.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詩:「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p>
3.暗度陳倉
全句應(yīng)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韓信又一出奇制勝之戰(zhàn)略,項王以秦降將章邯守住劉邦東進關(guān)中之路,韓信表面修復(fù)入漢中時燒絕的棧道,卻也私下擬定襲陳倉、定三秦之計,后謂暗中行事為「暗渡陳倉」??梢娭T《史記˙高祖本紀(jì)》與《史記˙淮陰侯列傳》。
4.斗智不斗力
運用計謀、智慧,而不采取武力。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漢王笑謝曰:『吾斗智,不能斗力?!豁椡趿顗咽砍鎏魬?zhàn)?!?/p>
5.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項羽軍隊被漢軍和諸侯兵重重圍困于垓下,兵少糧盡,項羽于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驚之下以為漢軍已占領(lǐng)楚地,遂連夜奔逃。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用以比喻所處環(huán)境艱難困頓,危急無援。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高祖誅項,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贈邵倅詩: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碭天開五色云。
6.(無顏見)江東父老
楚漢相爭時,項羽先盛后衰,后被漢軍逼至烏江邊。烏江亭長備船待羽,勸其渡江。項羽卻言,初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歸還,有何面目見其父老。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借指故鄉(xiāng)的父執(zhí)兄長輩。群音類選˙諸腔類˙卷二˙躍鯉記˙蘆林相會:待回歸,有何顏見得江東父老兄妹。
7.不到烏江心不死
(諺語)項羽戰(zhàn)至烏江自刎而死之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比喻不到完全絕望 ,決不肯認輸放棄。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你不到烏江心不死,今已到了烏江,這 心原也該死了!」亦作「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烏江不肯休」、「不到烏江不盡頭」。
8.十面埋伏
樂曲名。約十六世紀(jì)以前已在民間流傳,為琵琶的演奏名曲。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蘋編 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jié)構(gòu),描寫楚漢垓下決戰(zhàn),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于烏江自刎的故事。
9.壁上觀
在營壘上觀看人家交戰(zhàn)。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亦作「作 壁上觀」。
10.拔山扛鼎
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形容力氣強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籍長八尺余,力 能扛鼎,才氣過人。……于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 兮騅不逝?!弧购笠园紊娇付Ρ扔饔旅瓦^人。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够蜃鳌赴紊脚e鼎」、「扛鼎拔山」。
11.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购笞I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挂嘧鳌改竞锒凇埂ⅰ搞搴锕诿帷?、「沐猴衣冠」。
12.一決雌雄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 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贡扔骰ハ噍^量以決定勝敗、高下。三國演義.第三十 一回:「汝等各回本州島島,誓與曹賊一決雌雄!」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今日兩君旗鼓相當(dāng),盍一決雌雄?因取巨觥,各置于前,觀者如堵?!挂嘧鳌敢粵Q勝負」。
13.異軍特起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傳.論曰:「弘烈異軍特起,又與莽依圖相失,勢孤,遂困于承蔭?!挂嘧鳌府愜娡黄稹埂?/p>
14.取而代之
取代他人的地位。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弧购蠓褐敢云渌挛锶〈械氖挛?。元.俞德鄰.佩書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纔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p>
15.羊狠狼貪
羊性狠,狼性貪。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 者,皆斬之。」后比喻兇狠貪婪?!负荨刮墨I異文作「很」。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 :「孰為邦蟊,節(jié)根之螟;羊很狼貪,以口覆城?!沽凝S志異.卷十.席方平:「羊狠狼貪,竟玷人臣之節(jié)?!?br/>
楚漢相爭時期典故相關(guān)文章:
2.中國古代故事典故
5.最有名的帝王典故
6.楚漢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