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無私的典故
鐵面無私的意思是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quán)勢,不講情面。大家清楚鐵面無私的典故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鐵面無私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鐵面無私的典故
范仲淹的新政失敗以后,北宋的朝政越來越腐敗,特別是在京城開封府,權(quán)貴大臣貪污受賄的風氣十分嚴重;一些皇親國戚更是肆無忌憚,不把國法放在眼里。后來,開封府來了個新任知府包拯,這種情況才有了點改變。
包拯是廬州合肥人,早年做過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的縣令。有一次,縣里發(fā)生一個案件,有個農(nóng)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著血,掰開牛嘴一看,原來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這個農(nóng)民又氣又心痛,就趕到縣衙門告狀,要求包拯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這個無頭案該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狀的農(nóng)民說:“你先別聲張,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說。”
農(nóng)民本來舍不得宰耕牛,按當時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來,割掉了舌頭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來,縣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農(nóng)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殺掉了。第二天,天長縣衙門里就有人來告發(fā)那農(nóng)民私宰耕牛。
包拯問明情況,立刻沉下臉,吆喝一聲說:“好大膽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頭,反倒來告人私宰耕牛?”
那個家伙一聽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頭,老老實實供認是他干的。
原來,割牛舌的人跟那個農(nóng)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發(fā)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審案的名聲就傳開了。
包拯做了幾任地方官,每到一個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雜稅,清理了一些冤案。后來,他被調(diào)到京城做諫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調(diào)任開封府知府。
開封府是皇親國戚、豪門權(quán)貴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個當這差使,免不了跟權(quán)貴通關(guān)節(jié),接受賄賂。包拯上任以后,決心把這種腐敗的風氣整頓一下。
按照宋朝的規(guī)矩,誰要到衙門告狀,先得托人寫狀子,還得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府。一些訟師惡棍,就趁機敲榨勒索。包拯破了這條規(guī)矩,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門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門就大開正門,讓百姓直接上堂控告。這樣一來,衙門的小吏要想做手腳也不敢了。
有一年,開封發(fā)大水,那里一條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調(diào)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權(quán)貴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園、亭臺。包拯立刻下命令,要這些園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個權(quán)貴不肯拆除。開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還強詞奪理,拿出一張地契,硬說那塊地是他的產(chǎn)業(yè)。包拯詳細一檢查,發(fā)現(xiàn)地契是那個權(quán)貴自己偽造的。包拯十分生氣,勒令那人拆掉花園,還寫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發(fā)。那人一看事情鬧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來,也沒有他的好處,只好乖乖地把花園拆了。
一些權(quán)貴聽到包拯執(zhí)法嚴明,都嚇得不敢為非作歹。有個權(quán)貴想通關(guān)節(jié),打算送點什么禮物給包拯,旁人提醒他,別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潔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來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過官。端州出產(chǎn)的硯臺,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皇宮規(guī)定,端州官員每年要進貢一批端硯到內(nèi)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進貢的機會,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貪污一批,去討好那些權(quán)貴大臣。搜刮去的端硯比進貢的要多出幾十倍。后來,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間征收端硯,除了進貢朝廷的以外,連一塊都不增加。直到他離開端州,從沒有私自要過一塊端硯。
那權(quán)貴聽了,知道沒有空子好鉆,也只好罷休。后來開封府的男女老少,沒有人不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民間流傳著兩句歌謠:“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閻羅”是傳說里管地獄的神。)
包拯對親戚朋友也十分嚴格。有的親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點也不照顧。日子一久,親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敢再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為樞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樣十分樸素,跟普通百姓一樣。過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遺囑說:后代子孫做了官,如果犯了貪污罪,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許葬在咱包家的墳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贊揚,在他死后,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得過天章閣待制、尤圖閣學(xué)士的官銜)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quán)貴的故事,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gòu)的傳說,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
鐵面無私的解析
【拼音】tiě miàn wú sī
【出處】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jiān)社御史’,鐵面無私才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
【解釋】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quán)勢,不講情面。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講情面
【相近詞】明鏡高懸、大公無私
【相反詞】結(jié)黨營私
鐵面無私的造句
1. 鐵筆寫春秋,鐵肩擔道義,鐵齒銅牙訴人間悲喜,鐵面無私揚天地正氣,鐵血丹心探是非曲直,鐵馬金戈討公平公義。記者節(jié),愿走南闖北為民喉舌的記者朋友們快樂安康,好運綿長!
2. 她,是一個鐵面無私、性情耿直的警察;她,是一個智慧、強勢的隊長;她,是一個令兇手聞風喪膽的死神;她,是一個冷漠無情的女人。
3. 而從司法層面來看,司法人員必須信仰法律、堅持法治,具備端穩(wěn)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的職業(yè)素養(yǎng)。
4. 聽到這些贊美,渭陽之虎嘴角微扯,帶出一絲笑意,并不去看那些花癡,他是警隊的形象,自然要做到嚴于律己,鐵面無私。
5. 鄭龍很快在組織部中以鐵面無私和勤勤懇懇,工作認真出名了,而這時李翀卻來找他了,說是要重新討論工作分配的問題。
6. 陳雪明帶領(lǐng)他的“炮友”一起,將民眾傳統(tǒng)印象中的這張鐵面無私的司法臉譜,顛覆到了掛在糞土之墻的地步。
7. 別說無法保證他們能鐵面無私地行使監(jiān)督、揭發(fā)權(quán)利,甚至,如果同屬“蠅虎”,那么,利益結(jié)盟而沆瀣一氣恐怕就是必然。
8. 而且還聽說,這劉公公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從來不收受賄絡(luò)的。
9. 心想,若不是幾人苦勸,呂母鐵面無私,定不會寬宥自己。
10. 一書生死法帖,拘魂拿魄,閻王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鐵面無私的閻羅王,公正明理,賞善罰惡。
11. 刑事審判,打擊犯罪,他鐵面無私,堅守正義本色;追繳贓款,心系群眾,他傾心盡力,詮釋司法為民。
12. 因嫉惡如仇、鐵面無私、耿直敢言,貴族外戚都很怕他,稱他為“冷面寒鐵”。
13. 鐵面無私,對待下屬也總是一切從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
14. 最后是“執(zhí)法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quán)貴,為民請命”的清官升堂問案,終于有鐵面包公帶來了公理與正義。
15. 提到法律,人們頭腦里就會閃現(xiàn)出“法網(wǎng)無情”、“鐵面無私”等嚴肅的字眼;踏進法院,人們印象最深的是法律的尊嚴,法庭的神圣不可侵犯。
16. 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wù),嚴格把關(guān)。
17. 歷史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戚繼光鐵面無私斬子,都是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佳話。
18. 阮貴妃語氣冷硬,面上更是不容半分私情,好一個鐵面無私。
19. 有人勸慰他,說是御史陳慶鏞歷來主持正義,鐵面無私,深孚眾望,何不投告于他。
20. 文章說,“檢察總長”的職能是發(fā)奸擿伏,需要鐵面無私、剛毅正直,像陳定南那樣;不是聰明絕頂、圓滑世故、與人為善像陳聰明。
鐵面無私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2.剛正不阿的典故
鐵面無私的典故
上一篇:鐵觀音的典故鐵觀音的典故
下一篇:鐵硯磨穿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