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典故
一丘之貉的典故
一丘之貉: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貶義詞。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丘之貉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一丘之貉的典故:
漢朝時有一個名叫楊惲的人,有著非常顯赫的出身。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官拜丞相的楊敞,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千金。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下,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yǎng),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學問淵博。
漢宣帝即位后,楊惲知道了大將霍光謀反的消息,最先向漢宣帝報告,所以,事后被漢宣帝提拔為平通侯,從此在朝廷里嶄露頭角。
當時,朝廷上下都彌漫著一股賄(huì)賂(lù)、奢(shē)靡(mí)的風氣,朝臣只貪圖榮華富貴,追逐權(quán)勢地位,對國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點都不關(guān)心,就知道吃喝玩樂。楊惲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頓這些敝病。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勞在身,所以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與傅長樂(長樂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發(fā)生了一場非常不愉快的爭執(zhí)。
有一次,楊惲聽聞匈奴的領(lǐng)袖單于被人殺了,便說:“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才導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終于亡了國。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xiàn)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長的貉(hè)獸一樣,毫無差別,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
楊惲這番“古與今,如一丘之貉”的話傳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職查辦了。究其原因,便在于他把話說得太絕對,說什么“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一丘之貉,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這話擱在哪個君王面前,也會心中不爽的。——《漢書·楊惲傳》
一丘之貉的造句:
1) 你不用再狡辯了,你和盜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2) 在我看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無一例外。
3) 小明和小李真是一丘之貉!
4) 管他什么幫派,在我看來都是一丘之貉。
5) 這些歹徒個個都是前科累累,真是一丘之貉,物以類聚!
6) 他們互相勾結(jié),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
7) 這些一丘之貉的作為,完全是豹子野心,貪婪兇殘無比。
8) 這伙壞蛋都是一丘之貉,沒有什么差別啦!
9) 他倆一個馬屁精,一個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10) 林彪"_"及其爪牙都是一丘之貉。
11) 別指望他會主持正義,他們是一丘之貉。
12) 這些流氓犯盜竊犯詐騙犯都是一丘之貉,應(yīng)嚴厲打擊。
13) 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雖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個都貪贓枉法。
14) 這群人不是搶就是騙,都是一丘之貉,實在沒出息。
15) 何須多費唇舌解釋,擺明的,你們就是一丘之貉。
16) 梁山泊好漢在官府來看,都是一丘之貉。
17) "她們都是一丘之貉,"他自言自語地說,心里想到,并非他一人遭到與那下流女人結(jié)合的悲慘命運。
18) 那兩個人交情這么好我不驚訝,他們是一丘之貉嘛.
19) 一些華盛頓的律師甚至推測考克斯與投資者實為一丘之貉,因為他承認己方幾乎不會得到法庭的支持。
20) 所有行政管理人員都是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