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歷史典故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典故,通過前人的故事激勵后人,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著名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志在四方
春秋時期,晉獻公在寵妾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別逃亡到狄國和梁國。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擔心重耳會回來爭奪王位,便派人去追殺重耳。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自己的女兒齊姜嫁給了重耳,送給他20輛四匹馬拉的車,并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顧他。重耳在齊國一住7年,日子過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國了。他的隨從子犯、趙衰等人對于重耳如此胸無大志很是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不久,齊桓公死了,齊孝公做了齊國的國君。子犯、趙衰、狐偃等覺得齊孝公不是一個賢能之人,不會有什么作為,于是便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不料,正巧齊姜的一個小丫鬟在樹上采桑葉,把他們說的話全聽去了,小丫鬟立即把這件事告訴了齊姜。齊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害怕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殺了,然后對重耳說:“公子,知道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那個聽到你部下秘密商議的丫鬟,我已把她殺掉滅口了。”重耳聽了很驚訝,說:“可是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
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勸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齊國。后來,重耳在62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親嘗湯藥
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初封代王,后來繼承皇位,即漢文帝。劉恒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對他的母后很孝順,從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后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后的床前。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后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后喝。
劉恒孝順母后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君。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重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后人為了紀念文帝的偉業(yè)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烏鳥私情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陽人,西晉文學家。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相傳,祖母生病的時候,李密痛哭流涕,每天晚上衣不解帶,守在祖母的身旁,侍奉其左右。所有的食物、湯藥,一定要先自己嘗過,然后才給祖母進食。
蜀國滅亡后,晉武帝準備讓李密做太子洗馬這個官,郡縣不斷催促他前去任職。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李密舍不得離開祖母,于是,就上書給晉武帝,陳述家里情況,說明祖母年老多病,需要人侍奉,這就是著名的《陳情表》。李密在《陳情表》中懇切地說:“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我,今天祖母需要我,否則就不能安度晚年。據(jù)說烏鴉都知道喂養(yǎng)衰老的母鳥,人豈能不如鳥呢?況且陛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許多官員都受到您的垂憐,何況我比他們更加特別。我請求陛下準許我奉養(yǎng)祖母,讓她安度晚年!”
《陳情表》言語懇切,委婉動人,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縣,發(fā)給他贍養(yǎng)祖母的費用。
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1.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