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輕松隱藏文件和文件夾方法是什么
Linux繼承了Unix以網絡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wěn)定的多用戶網絡操作系統(tǒng)。有時為了某些隱私安全,我們需要隱藏文件或者文件夾,在Linux中方法是什么呢?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Linux下輕松隱藏文件和文件夾的方法,小編覺得還是挺不錯的,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隱藏文件/目錄
在Linux文件系統(tǒng)中隱藏文件是unix操作系統(tǒng)中一個長期存在bug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許多人都采用了這個功能,并認為它是一個特性。隱藏文件或目錄的方法要比Windows上簡單得多。要在Linux中隱藏整個文件,只需要重命名文件并在其前面放置一些文本。
找到一個你想用文件管理器隱藏的文件或目錄,并選擇它。 按F2(或右鍵單擊并選擇“重命名”)。 接下來,放置一個。 直接在文件名前面。 由于大多數(shù)文件管理器默認隱藏隱藏的文件,所以重命名的文件或目錄現(xiàn)在是不可見的。 請注意,放置在隱藏目錄中的文件也將默認隱藏。
查看終端中隱藏的文件和文件夾
在Linux文件系統(tǒng)的任何部分中查看隱藏文件和文件夾的最快方法是使用終端。是的,目前Linux平臺上的所有文件管理器都可以選擇“查看隱藏文件”,但是這種方法適用于那些更喜歡使用終端的人。要查看這些文件,首先使用cd進入您隱藏文件/文件夾的特定目錄。接下來,使用下面的命令來顯示所有文件,無論是可見的還是隱藏的。
ls -a
ls命令用于顯示當前目錄中的所有項目,但不顯示隱藏項目。 要查看隱藏的項目,需要-a開關。
查看文件管理器中隱藏的文件和文件夾
Linux上的文件管理器不是生來平等的。一個管理器的設置在另一個管理器中會有所不同。不管這個事實,它們都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尤其是在顯示隱藏文件時。在Linux上的文件管理器中查看隱藏文件的能力通常隱藏在“視圖”之下。為了快速啟用,不需要進行設置,請先嘗試鍵盤快捷鍵“Ctrl + H”。
安全的方式來隱藏文件
使用.隱藏文件和文件夾是簡單而直接的,但也非常不安全。如果你只是想讓一個不重要的文件或文件夾遠離你的視線,這是很有用的。為了安全起見,這里有一些其他的隱藏文件/文件夾的方法:
1.用密碼壓縮文件/文件夾
如果出于安全考慮而需要隱藏文件夾和文件,請考慮使用此方法。 首先,在文件管理器中找到您想要隱藏的文件或文件夾,然后右鍵單擊進行壓縮。 選擇“壓縮”。這將調出壓縮工具。 默認情況下,選擇“.tar.gz”。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zip”。
在文件名下,放置一個. 在前面隱藏它,然后輸入檔案的文件名。
然后,選擇您希望隱藏的存檔文件,通過單擊“位置”并瀏覽正確的目錄來保存。在此之后,單擊“其他選項”并輸入安全密碼。在填寫完所有信息后,點擊“創(chuàng)建”按鈕。不久,您的隱藏的密碼存檔將被創(chuàng)建!
2.創(chuàng)建一個加密的目錄
在Linux中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來創(chuàng)建一個加密的目錄,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最簡單的就是使用Gnome的Encfs Manager。 同樣,你可以使用.創(chuàng)建你的加密目錄。 在文件名前面,并且您的文件和文件夾將被安全并同時隱藏。
3.隱藏圖像中的文件
如果你覺得使用。 方法太不安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一種名為Steganography的方法將文件隱藏在圖像中。 這里有三種方法可以隱藏圖像中的機密數(shù)據(jù)。
補充:Linux基本命令
?、賚s 意為list 列出當前文件夾中的文件
-l 顯示文件的屬性 可用ll來表示
?、赼lias 別名 看看是否有別名的文件
③cd dir 跳躍目錄 -P選項 將路徑中的鏈接文件替換成鏈接指向的文件路徑
?、躳wd 查看當前工作的文件夾名 使用-P的選項,會直接進入到其中,相當于cd
相關閱讀:Linuxshell腳本不執(zhí)行問題實例分析
shell腳本不執(zhí)行問題:某天研發(fā)某同事找我說幫他看看他寫的shell腳本,死活不執(zhí)行,報錯。我看了下,腳本很簡單,也沒有常規(guī)性的錯誤,報“:badinterpreter:Nosuchfileordirectory”錯??催@錯,我就問他是不是在windows下編寫的腳本,然后在上傳到linux服務器的……果然。原因:在DOS/windows里,文本文件的換行符為rn,而在*nix系統(tǒng)里則為n,所以DOS/Windows里編輯過的文本文件到了*nix里,每一行都多了個^M。解決:
1)重新在linux下編寫腳本;
2)vi:%s/r//g:%s/^M//g(^M輸入用Ctrl+v,Ctrl+m)附:sh-x腳本文件名,可以單步執(zhí)行并回顯結果,有助于排查復雜腳本問題。
Linux隱藏文件夾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