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讀后感800字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楊絳散文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楊絳散文讀后感800字篇一
幾年前,讀過《楊絳散文》。今年獲悉,5月25日凌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惋惜之余,我又翻出《楊絳散文》細細回味。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現(xiàn)在談談我讀過《楊絳散文》的讀后感:楊絳先生的光彩點非常之多,我非常喜歡她。要探討楊絳先生,恐怕我還沒那個能力。在這里,我揀我擅長的談,談談她的美。
楊絳先生是個美人,從年輕一直到年老,我一直認為她是個很美很美的美人。在常人眼里,多數(shù)女人過了30歲,似乎就不是美人了,而楊絳先生不屬此類。我認為她是一位能優(yōu)雅的美到最后的女人。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只有秦怡跟她有一拼。
在很多人眼里,美是光潔的皮膚,是窈窕的身段,是豐乳肥臀。但我認為美沒那么簡單和膚淺。
還有一種美是由教育得來的高潔品格、高智商、高情商,以自信、善良、機靈、藝術氣質的形式通過眼睛、表情從神采、舉止、動作上充盈出來,給人充滿魅力的感覺。楊絳先生給人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感覺是非常優(yōu)雅的書卷氣,非常溫柔睿智,非常堅強仁愛。
有一種美,是放棄了自己在國內的大學學業(yè),陪著錢鐘書到英國法國留學……楊絳先生并沒有因此取得國外的學歷?,F(xiàn)在很多中國女人不舍得為了老公犧牲事業(yè),然而楊絳先生用行動告訴這些中國女人,《玩偶之家》里的尋求自我實現(xiàn)的娜拉是可敬的,而選擇犧牲奉獻的克里斯蒂娜同樣可貴!而楊絳先生不僅做過克里斯蒂娜,也做過娜拉。
有一種美,是“”被打倒后,依然能心平氣和地和錢鐘書一起,制作“牛鬼蛇神“的牌子,等待批斗。她把大碗扣到硬紙板上精心地上做了一個圓的,他用三角板的直角邊仔細地做個方的,掛到彼此胸前,還相互欣賞一番!
有一種美,是被罰去刷女廁所,楊絳先生像擦文物瓷器一樣把女廁得锃亮,還不忘在女廁里偷空讀書。
有一種美,是“”沒有為了自保去整別的著名作家。錢鐘書和楊絳做到了言行一致。在那個年代的文學名人圈里,這對伉儷可以說是唯一的!這值得尊重和研究!
有一種美,是自己都吃不飽,卻還給流浪狗喂好吃的。多年后,她還因思念它而寫下一篇散文。
有一種美,是老保姆把攢的錢縫到棉襖里,放哪里都不放心,只有交給楊絳先生最放心!
有一種美,是失去錢鐘書和女兒錢媛后,楊絳先生“覺得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即使如此痛楚,她依然堅強地活下去。
有一種美,是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捐給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基金,贊助那些好學的學子們。
總的來說,我認為楊絳先生是個很“真”的人,她筆下的每個人物都很“真”。特別是對老百姓的描寫尤為“真”。她筆下的老百姓都很可愛,但同時也有缺點,甚至有些不爭氣。比如林奶奶、順姐。楊絳先生沒有把他們美化成高大全,也沒有高高在上地對其指指點點,而是平視他們,寫出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這樣很“真”的描寫缺憾美,刻畫出的人物卻格外成功、可愛和受人歡迎。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楊絳先生的“真”字后面有一個“善”字。真的、善的,就是美的!
楊絳先生還是一個能在苦難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人。提到“”,人們想到的是丑惡、是滅絕人性、是災難。而楊絳先生能在丑惡中看到點滴的善和美;在滅絕人性的世界里有披著“狼皮的羊”;在災難中有不屈的快樂。在那個年代,她始終能看到微小的希望,渺茫的光明。
因此,在楊絳先生表現(xiàn)“”的作品里,我們沒有讀到傷感、仇恨、控訴,讀到的是溫馨、樂觀,甚至是有趣!這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個堅強的性格。
正是這一切,錘煉鑄就了楊絳先生獨特的美!她的一生告訴我們,當歲月毫不留情地剝去女人的外在美之后,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在美做支撐,那時,女人就很可能就與美麗無緣了。而楊絳先生——70歲以后,都有皺紋了,還那么美!這是為什么?因為經(jīng)過幾十年的歷練,她的內在美與日俱增,因此她成為了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雅美麗的老太太。她學養(yǎng)深厚,她勇敢堅強,她真、她善、所以她美!正是強大的內在美成就了楊絳先生。
再看看市面上說的,要成為美女要如何修眉,如何化妝,如何美發(fā),如何護膚,如何穿衣服……等等,甚至有些女人選擇做整容手術!請仔細想一想,美是全靠在外表上整整整,整出來的嗎?有那毅力,為什么不用到提升內涵和氣質上?楊絳先生告訴我們,外在美只是美的皮毛,內在美才是美的靈魂!一個女人要美到骨子里,才不怕時間,不怕衰老!
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走了。我想,現(xiàn)在被媒體捧得火熱的歌壇影視界的那些美人們,幾十年之后會是什么模樣?有誰還會記得她們?然而楊絳呢?我相信,幾十年之后,乃至百年之后人們依然會記得這位很“真”的女人,記得這位優(yōu)雅美麗了百年的老太太!
楊絳散文讀后感800字篇二
讀完了楊絳的散文集,我開始對這名在“”中飽受磨難的女作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文字是給了我個人一種干凈利落的感覺,她的文字樸素簡潔中卻飽含著優(yōu)美華麗,讓人讀來朗朗上口,只是有些文章以我的水平還尚且不能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文章使我感觸頗深,產(chǎn)生共鳴。
首先是《讀書苦樂》這篇文章,它的篇幅并不長,關于讀書,它是這樣寫的:“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或者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于現(xiàn)代古代,不問他什么專業(yè),不問他講正經(jīng)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這段文字確實太形象貼切了,讀來只覺得讀書也不過那么回事兒,就是匿名向不同的智者前輩請教罷了。
楊絳還在文章的最后寫道:“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圣毫毛變成的蟲兒),鉆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這句話堪稱經(jīng)典,對于楊絳能以讀書作為自己的樂趣,我感到她是一個幸福的人,能把讀書作為享受,而相比之下,讀書在我眼里有時是一種快樂,但有時是被逼的,那時讀書便變成了一種痛苦,上學亦是如此,對于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而言,會坑害許多美好少年,與科舉制度考八股文有著同樣的性質,只是現(xiàn)在學的知識比八股文的用處大一些罷了,讀書上學都不是壞事,只是在迫于壓力的情況下做這些,往往會使人的心態(tài)變壞,讀書、上學的人多了,喜歡讀書、上學的人卻少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改革難啊,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改革會成功的。
還有一篇文章令我觸動很深,那就是《順姐的“自由戀愛”》,這篇文章篇幅較長,順姐是一個命中多苦難的人,可是卻有著很好的心態(tài),老實善良,文章中用了插敘,將順姐的一生寫下來,卻富有層次感,而且不斷留下懸念,讓人思考,并在最后揭曉,讓人讀來酣暢淋漓,感覺從迷霧中摸索出來,同時讓人對順姐的遭遇感到同情,楊絳對順姐很好,兩人的感情不像是主仆,倒像是姐妹。
由此,我對楊絳待人的寬厚也很佩服,讓我讀來最不爽的就是那個大小姐,(順姐是地主家的小老婆,大小姐是地主的正室的女兒)她不斷欺負順姐,最后卻沒有得到報應,還得到落實政策,飛到國外去了,這看似不符合中國故事的特色——壞人都遭報應,但我認為這也是作者故意這樣寫的,實則想表明還有許多正義認為的倒虛張,這僅是我的個人觀點,但不管怎樣,順姐由一個無知樸實的小姑娘被封建制度變成了一個地主的苦命的小老婆,她還沒有放棄人生,并稱這是自由戀愛,大小姐欺負她,她也不反抗,只是盡力避開,這種毅力令人欽佩。
楊絳的很多散文我還看不明白,但我對這個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相信或許在我經(jīng)歷了更多的事情之后,才能從文字之間走進這個奇女子的心靈。
楊絳散文讀后感800字篇三
看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總覺得要寫下點什么!不寫的話,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沒去完成一樣,深夜也難以入睡!這就如同我每去一個地方,總要留下幾張照片,以證明我來過。
說實話,看先生的《我們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時間!我是禮拜天去圖書館借的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完啦,而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難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卻有一股巨大的沖動,一定要寫一篇讀后感,一定要寫!所以說,在夕陽下沉的這個時候,我坐在窗戶邊寫下這篇讀后感!以證明看完這部作品后,我曾有這樣的感動,心悸有如此顫動過···
要我來說,先生的這部作品是談不上偉大的!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甚為簡單的回憶錄!或許用“動情”來形容更為貼切!對,是這樣的,這是一部絕對的動情之作!是一位已達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著喪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動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純樸的語言將讀者們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所以在字里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對逝去親人的無比追憶與懷念,甚至于為之落淚!而就我個人而言,當讀到作品最后時,我仿佛感覺到先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趴在床上不斷啼哭的嬰兒,她需要親人的懷抱,她需要親人的溫暖···任身邊的人在怎么相勸,她卻始終啼哭著,因為她太思念她的親人啦!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說,這部作品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澎湃著讀者的真情···
一對夫妻,一個女兒,構成了先生的一家!這確實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但是,這也是一個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這么覺得,只是在讀完整部作品后,我才發(fā)出這樣的慨嘆!我總結了一下,這種悲情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我該說,先生的一家始終顛沛流離,從國外輾轉到國內,而后在國內又不斷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時才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這一路上,飽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這又是常人所無法體諒的!
第二,我該說,先生并沒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當先生與丈夫錢鐘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那被先生喻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愛女兒便因病先離他們而去!一年后,丈夫錢鐘書又離先生而去!此后,在這個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獨地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個人承受著這巨大的悲痛的!我們雖能想象的出,但我們絕不會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細看書中,先生無比的懷念著自己的女兒!那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一一再現(xiàn),讓我們感受著一個平凡母親對孩子的百般疼愛,看出一個可愛孩子對母親的萬般孝敬!而當女兒真的離自己而去時,先生便將對女兒的思念幻化成了這部作品!因為在一開始,先生并沒有寫回憶錄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兒在生病住院期間一直在寫著《我們仨》,只是后來女兒離去,先生為完成女兒的這一心愿才下筆寫這部回憶錄!而我們所要清楚知道的是,當時先生的身邊已沒有了女兒,沒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寫這部回憶錄就只是為了單純的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嗎!想必沒這么簡單吧!先生或許是在用她的方式叩問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始終銘記一個永恒的話題:親情!是啊,偉大、無私的親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為何當我們這些讀者去拜讀時,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我想,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一直懷有著一份親情!只是我們都太過于遺忘,只是在被別人感動時,我們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為何一定要這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學會珍惜嗎???
最后,我得說明一下!先生的《我們仨》是指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先生與丈夫都叫女兒為“阿圓”)還有先生自己楊絳!而我為何要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呢!其實是這樣的,我看完這部小說后,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我看到很多的讀者都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想必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著這個傳統(tǒng),稱楊絳女士為先生,同樣,也是為了表達我的崇敬之情!還有,作品中有一段寫的極為動情,也倍為傷感,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凄涼!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此刻,夜幕已經(jīng)降臨,略有涼意!從窗戶向外望去,校園里的路燈都已亮起,為步行的人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