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三篇
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三篇
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說人生要懂得發(fā)現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篇一
老師課上問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當時并沒有認真思考。下課后回寢室的路上,又想起來這個問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按照朱光潛的理解,人生的藝術化在于和諧,那么人生應當不存在絕對的藝術化,因為人生本身就是矛盾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人生應當是具有藝術化的,他的生活豪放灑脫,他做他喜歡做的事,但是他的生活就是和諧的嗎?他就沒有煩惱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再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檜,他因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而遺臭萬年。然而這樣的一個人卻詩文天下,這樣看來他的生活也挺藝術的。那么憑什么說李白的人生藝術化而秦檜的就不藝術呢?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問題的:這里我們說的是人生的藝術化,而不是生活的藝術化。想達到生活的藝術化很簡單,想達到人生的藝術化卻很難。
以上我們說的是大眾標準的藝術化人生,其實有些人生并不為大眾贊賞,但是依舊具有它的藝術性。比如有些人工作并沒有什么成就,生平也沒有什么突出貢獻。既沒有日復一日的默默奉獻,也沒有剎那間人性光輝的閃耀。但是他過得充實、歡樂,雖沒什么建樹卻扎扎實實,這樣也是一種藝術。
最后,我想說的是:人活著,無論怎么活都可以活得很藝術,就算沒有達到人生的藝術化,生活有點小藝術也是很好的。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說人生要懂得發(fā)現美。說白了,人活得樂觀了也就活出了人生的藝術。
這幾周一直學仰望星空這個專題,當年我高考的作文題就是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當時寫得一塌糊涂。高考結束后的夜晚我常常仰望,只看到“空”,卻不見“星”。可能是城市的燈光讓人看不到星星,正如當今社會太多耀眼的事物讓人無法看見所謂的理想。
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篇二
當我讀到朱光潛老師的“慢慢走,欣賞啊!”一文時,不僅想起了想起了我新買相機后隨手寫下的一些文字。我想我要學會的就是嘗試著去相信“每只鳥都有心事,每條魚都有靈魂,每棵樹都在竊竊私語,每片云都有自己的夢”之境界。即如朱老文中所描寫的一樣,真正做到——慢慢走,用心欣賞。
當初買下尼康D50的相機,初衷并不是為了去證明什么,如果存心想在這個方面得到發(fā)展,尼康D50就顯得太寒磣了,擁有這只性價比高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讓我感到滿足,相信這個有著這好口彩的鏡頭名字,能給我?guī)砹己玫拈_端。
可以說我對攝影的技巧技法是一竅不通。家里和攝影有關的書籍一本也有,起初的日子,我是陪著尼康的說明書入睡的,后來逼迫自己參加了一個數碼影像的中級培訓班,然后我發(fā)現攝影的起步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去發(fā)現美并抓住這美的瞬間。在簡略的認識了白平衡和ISO后,我整裝出發(fā),清晨的校園是我的首選。尋尋覓覓,我驚喜地發(fā)現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潛藏著“美麗的腳印”,蓮花池里蔥郁的蓮葉、潔白而艷麗的蓮花,花壇里芬芳的玫瑰、花團錦簇的山茶,還有那回廊里蔓蔓枝枝、深深淺淺的紫藤蘿……每一回曼妙的風姿都讓我禁不住地按下快門,我的相機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一朵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測光、不同的光圈……我重復地按下一個個快門。在細微的對比中,我感受著收獲與快樂。
以后的日子,工作一天天忙了起來,轉眼好幾個月沒拉開我的樂攝包了。包從家里背到單位,再從單位背回家,最后靜靜地躺在了書房里。
可我卻驚喜地發(fā)現自己有了一個潛移默化的細微轉變,我開始學會有意的去觀察這個世界了,正如朱老文中所述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之中必寓有欣賞”,那樣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去觀察生活而后學會去欣賞。觀察不需要帶著笨重的相機,這時候眼睛就成了我的相機。多少個晨昏中我用眼睛去“拍攝”著一幅幅作品,找尋那些可以讓我感動的剎那。上下班的路上,我的視線定格在菜場路口席地而坐的買賣舊家電的“外來人員”中,游走于小區(qū)門口三輪車上打短工的“民工”之間。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升起,他們就三五一群地守候在那里,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他們臉上、身上,炫目的光影中,折射著他們對生活的期望與憧憬,但更多的卻是艱辛與無奈。我用眼睛拍下這些瞬間,期望與憧憬,艱辛與無奈都在我心靈的底片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次次對生活的感觸,讓我和朱光潛老師有了情感的共鳴,我真實地體會著他的見解: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著它的特殊性。攝影正是如此,光影的毫厘之差,亦是攝影的微妙所在。不斷地琢磨思考后,我真正懂得了:離開平凡的人生便無所謂藝術。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于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小事,這一切需要我們去觀察去發(fā)現。
日子一天天過,我無窮大的“心靈優(yōu)盤”中,底片也越來越多:小到一只在校園里飛舞的美麗粉蝶、偶然落在窗臺上張牙舞爪的“星天牛”,大到秋日里沒有絲毫雜色的藍色天空、夏夜里江邊波濤洶涌的拍打著巖石的巨浪……因為有了攝影,有了觀察的樂趣,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情趣,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諦。把這種生命狀態(tài)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展露于攝影,不就是驚世之作嗎?
由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太少了,我的攝影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朋友們的飛速進步中,我顯得相形見絀。但我并不后悔,攝影對我而言只是一項“運動”,一項和打乒乓、跳舞、游泳一樣平凡的“課外運動”。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單純地為了攝影而攝影,而是為了去關注去發(fā)現生活中更多的“美麗元素”,希望自己有一雙慧眼以獨特的視角去觀望周遭的種種,以求達到朱光潛老師贈言中所說的境界:慢慢走,欣賞呀。我想,我是的;并將一直會走下去,欣賞下去。
人生的藝術化讀后感篇三
記得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個機會能讓你知道自己的人生結局,你是選擇它還是放棄它?
過去,我會選擇放棄它。都知道結局了,還有什么可努力可期待的呢?人生不就沒意義了嗎!可讀了朱先生(朱光潛)的這篇文章后,我動搖了。我的選擇是否正確。
記得有句廣告詞這樣說:“人生就像是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時的心情。”也還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20多歲的公司小職員,某天他接到一封神秘的廣告單,上面有一個電話號碼,撥打這個號碼就可以用青春來換的任何結。于是,他撥打了這個號碼,用五年時間換來了成為這家公司的經理的結果。不久,他又撥打了號碼,用十年時間換到了使公司成為大公司的結果,第三次,他用兩年的青春換到了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兒子,當他再次撥打時,對方告訴他,他的可換時間已到盡頭,無法再用,這項服務也隨之關閉。此時,他已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他放聲大哭,妻子問他為何哭,他說,他虛度了一生。妻子說,你的一生很輝煌,何來虛度?他含淚喊道,我的人生沒有過程,只有結局,怎么不是虛度啊!”這些又都和朱先生的這篇文章不謀而合。
種種事例都在提醒著我,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還是那個問題,現在,我會回答選擇它,然后繼續(xù)我的生活,感受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