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3篇
讀后感的作文1
任何一篇文章,都會有給你的啟示,不管那篇文章多么簡短?!缎∏嗍芬彩沁@樣的一篇文章,值得引你深思……
《小青石》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塊小青石和一塊小黑石被水沖到海灘上,從此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小黑石覺得很自在,小青石卻覺得這種生活很無聊,非常厭惡這種生活。小青石希望自己能像水晶和瑪瑙一樣,制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后來,一群工人把小青石和小黑石運到城市,變成混凝土的一部分,成為人行道上的一部分。小青石不再羨慕水晶和瑪瑙了,因為他悟出了生命的價值:能實實在在地為大眾做有益的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
文中的一段話令我浮想聯翩:自己成為讓一切人走的道路,這事情令小青石慢慢地感到了快樂,它不屬于姓張的,也不屬于姓李的,不是誰的私有物,而是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它和同伴一起,支持著大眾的腳。它不再羨慕水晶和瑪瑙了。它想:“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是啊,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呢?小青石最終對生命的價值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令我深受感動。
居里夫人之所以成功地提煉“鐳”除了有對科學執(zhí)著的罪囚和不達目的追求和不達目的的誓不罷休持之以恒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人們在她家看到的只是一貧如洗。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從她身上,深深印證了奉獻的偉大,因為她贏得了全人類的尊嚴與愛戴。
正如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在他所寫的《羅蘭小語》中所說的:一個快樂的人不是由于它擁有得多,而是由于他計較的少。太過于計較得失的人,常常覺得自己被虧待。一個常常覺得自己被虧待的人,是不會覺得快樂的。
是啊,假如你站在生命的盡頭,回過頭來望望權利、金錢和欲望,這些東西都讓你覺得十分虛幻,十分渺小。曾經的努力,曾經的溫暖,曾經的奮斗,曾經的失敗,曾經的汗水,才給了你一切的快樂。既然知道如此,當初又何必擁有太多,不把他們貢獻出去,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溫暖呢?既然知道快樂是要靠努力和汗水才能獲得,又何必不努力多一點呢?既然知道溫暖要靠幫助被人獲得,你又為什么不把幫助別人當作做一件快樂的事情呢?既然知道……
人生是有限的,我們所能做的只不過是在有生之年讓自己過的快樂,有意義些罷了,去幫助別人,找出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溫暖的事情,你就會感到滿足…….
讀后感的作文2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
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
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讀后感的作文3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假期的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的字體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fā)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