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tài)所發(fā)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托自己情感與發(fā)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歡迎閱讀!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1
或許是對這位正值壯年,本應(yīng)大展宏圖,卻突遭雙腿癱瘓打擊,但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絕望的作家的好奇與同情,我一直樂于讀他——————史鐵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寫他的母親。自然而然的閱讀,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觸到的是他的《我與地壇》。名字雖看似與地壇有關(guān),但更多得是寫他的母親。在他失去雙腿的那段時間,他郁悶、逃避、心灰意冷,終日獨自一人推著輪椅到地壇去,在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邊默坐、呆想。然而這卻給母親出了一個難題。
她知道他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擔(dān)心他。有時,史鐵生在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會來找他。對于他的出行,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驚恐擔(dān)憂,正如作者所說“許多年以后,我才漸漸明白,母親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禱告。是給我的暗示,是懇求與囑咐。
只是在她猝然長逝以后,我才有余暇設(shè)想,當(dāng)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安,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睂τ谑疯F生的母親來說,她有一個長到二十幾歲忽然癱瘓的兒子。她情愿把痛苦加注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顧忌著史鐵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時的她正身患肝病,卻更加擔(dān)憂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心結(jié)。
然而就在史鐵生快要撞出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匆匆離去時只有四十九歲。直至母親猝然長逝,史鐵生才開始清醒。對于母親,自己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沒有絲毫驕傲。那時的史鐵生還太年輕,他被命運沖昏了頭腦,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人,殊不知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時要加倍的。而母親在臨終前,仍念叨著她那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連最后一面也沒有見著,只留給作者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親的去世,也許是史鐵生最大的遺憾。在她去世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讓人動容。作者所刻畫的“母親”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我也會從中讀懂史鐵生的懺悔與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遺憾。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2
在寒假里我讀了這本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它講述了史鐵生的童年時光和雙腿殘廢后所面對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寫了史鐵生對人生苦難的思考以及對母親的描寫,真實又深刻的表達了他對于不幸,苦難的理解,并理解了自己母親母愛的偉大。
21歲的時候,史鐵生雙腿就癱瘓了,這對一個正處于意氣風(fēng)發(fā),揮灑青春時期的年輕人來說是多么可怕的事。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充滿了暴躁和絕望的情緒,所幸的是,家邊那片荒蕪的園地給了他心靈的棲所,在他消沉的日子里給了作者很多安慰。史鐵生并沒有放棄自己,他不斷地思考著人生,尋找著希望,最終憑著自己頑強的精神想清楚了一切,走出了陰霾。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什么樣的遭遇都是最適合自己的。就像史鐵生,他雖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若不是這樣,他或許永遠不會有深沉的思考,不會去揣摩母親那些不曾說出口來的心思,感受得到那樣無私深沉的愛,不會有一個可以寄托感情的地壇,不會去關(guān)心到許多生活的細節(jié),更不會因為沒有出路而成為一名作家。在我為挫折失敗抱怨的時候,也不應(yīng)該逃避,而是換個角度想想,這是否給了我什么教訓(xùn),是不是在提醒我還要更加努力。
在《好運設(shè)計》這一章中,史鐵生試著為來世設(shè)計一場自己滿意的人生,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如果少了困難和缺陷,是無法塑造成讓人滿意的人生的。這時,他終于明白如何面對自己的癱瘓,并說出了“上帝愛我”這樣的話。一個癱瘓的人不去怨恨命運,而是說出這樣的話,多么不容易啊。
文章里,史鐵生提到母親是總有一點懊悔的樣子。在他母親在世時,作者總是對母親很不尊重,也不會去體諒母親的感受,等到很久以后,史鐵生才懂得母親對自己的操心,無奈卻已經(jīng)失去了機會。這也提醒了我,要趁現(xiàn)在好好孝敬母親,不要總和她鬧脾氣,等她不在了不要追悔莫及。
史鐵生樸實卻富有力量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就像文章中說的那樣,對付絕境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過程,人終有一死,我現(xiàn)在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學(xué)習(xí),奮斗呢。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3
我們每個人從生下來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之間的經(jīng)歷就好似一場場賭博:第一場贏了,四肢健全;第二場贏了,平安生活,以致第三、四、五等全部賭完了,人生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用來下賭注了,一切不確定因素都消失了,一生也就該結(jié)束了。
我們是幸運的,贏得了較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但天知道下一場是輸是贏,為了贏,得到更好,我們就會努力,這時我們努力的起點就會比別人高,因為我們之前贏了,但那些輸?shù)娜四?他們可能沒有健全的四肢、平安的生活,只能加倍努力,前提是他們的意志能承受住失敗。承受住且努力,成功;承受不住或不努力,失敗。這,就是社會,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就是那些輸?shù)娜酥械囊粋€。他失去了兩條腿,就像前面說過的,輸了就看意志力,撐不住,就是靈魂的殘疾。當(dāng)輸了時,忙碌的生活就會瞬間變的緩慢,慢到你可以看清它每一個細小的瞬間,觀察生活時,你會得到鋪天蓋地的信息,它們躲在你從未注意到的角落,等待你擦去因賭輸而瘋狂流淌的眼淚,正眼瞧瞧它們。
這是一道門檻,當(dāng)你跨過去之后,你會進入下一個階段——思考:得到的信息太過深奧,你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它們,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值得思考,生活、經(jīng)歷、曾經(jīng)的所有,甚至賭輸幾場的副作用,也就是提前結(jié)束賭博——死亡,也會引起你思考的興致。
當(dāng)你靜下心來,你會沉迷于思考,你會失去恐懼,發(fā)現(xiàn)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生存和得到更好,而是逐漸理解世間萬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世間真情的前因后果,終于在思考中得到了動力,終于抬起希望的步伐,想走下去了,繼續(xù)努力了,黑暗才會被你拋在身后,死亡也不再可怕,就像史鐵生先生說過的: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人生好似賭博,贏便得到,輸便失去。每輸一次,明白了一些事情,撐過來繼續(xù)為贏而努力,偶爾又輸,明白后又贏,在這無限的循環(huán)中,一次次加深對世界與生活的理解,或許,人生的真諦亦在于此。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4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tài)所發(fā)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為寄托自己情感與發(fā)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回,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jié)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dāng)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著,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著是飽經(jīng)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zhuǎn),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xiàn)在的自己。當(dāng)我們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地了,應(yīng)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jié)果、內(nèi)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著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jīng)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yīng)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并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于到時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jīng)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jié)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人們及對他們?nèi)松乃妓?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復(fù)雜但卻純真、質(zhì)樸,以至于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zhuǎn)變?yōu)榉€(wěn)重、深情。
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凈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5
《我與地壇》,讓我第一次陷入了對文章字字句句的思索中;也讓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樸實無華的文章也可以感人至深。我感動于史鐵生十五年來搖著輪椅的思索,關(guān)于地壇、母親、人生的思索;更感動于他對于生命的感恩,盡管在常人看來,他的經(jīng)歷異??部?。無疑,對于地壇,史鐵生懷抱感恩之心。
地壇——廢棄的古園,荒蕪冷落,總會給人沉重壓抑之感;而于史鐵生眼里,“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以至于他在迷惘時總愛搖著輪椅到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磿埠茫紒y想也罷,他著實在地壇里“耗”過了十五個春夏秋冬,每一棵樹下、每一塊草地都有他的車輪印。小路、石凳、大鐘,無生命的景物于他而言都顯得彌足珍貴;相戀的情侶、愛唱的小伙、漂亮的小姑娘……地壇里的陌生人都值得他大篇幅地描述。地壇歷經(jīng)四百年的滄桑終于等到了史鐵生十五年的依賴,是她給了史鐵生感悟人生的機遇,讓他找到了眷戀世界的理由。
正如史鐵生自己所說:“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睙o疑,對于母親,史鐵生懷抱感恩之心。他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然而,“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眱鹤诱斓降貕铩昂紒y想”,母親只能安慰自己道:“去那兒看書也挺好”;她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地等待,等到的卻常是兒子雷霆般的怒火;明明不確信兒子是否會走上幸福的道路,卻必須裝出幸福的笑顏。
終于,史鐵生也明白了母親的苦衷,想要和母親分享成功的喜悅,可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母親教會了兒子如何堅強地活下去,自己卻熬不住了。于是,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史鐵生堅持創(chuàng)作,以此讓母親為自己驕傲,也以此感謝母親追逐車轍的腳印。從母親的十月懷胎,到我們呱呱墜地、蹣跚學(xué)步、咿呀學(xué)語……母親為我們傾注了太多無條件的愛,而笑著活下去,會是我們給母親的最好的回報——從這個角度看,史鐵生已用最好的方式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無疑,對于人生,史鐵生懷抱感恩之心。
《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