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5篇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5篇怎么寫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中外名人傳記故事叢書之肖邦》,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讓我明白了“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真諦。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肖邦是一個流落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藝術家,他經(jīng)歷過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也曾有過可觀的收入。他去過世界各地進行演出,直到39歲逝世時候,肖邦一生只舉行過30次音樂會,其中許多次都是“義演”,他還寫過許多有名的曲子。他雖非死于貧窮,但確實沒有留下任何財產--除了他的音樂。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他讓我心潮起伏,感慨萬分:記得那是一個周末,我和同學一起玩了一個下午才回家,回到家,媽媽還在忙做家務,只見媽媽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我十分關心的問:”媽媽,您先休息會吧!您為了我,太操心了!”媽媽依舊沒有停下手中的活,勉強笑了笑,說:“誰叫你是我的女兒啊,媽媽沒事,你去做自己的事吧?!蔽矣悬c火氣了,說:“我怎么能不擔心啊,你看你都……”說著,我使出喝奶的勁兒,將媽媽推進房間,看著媽媽熟睡的面龐,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媽媽不正擁有肖邦這種可貴的精神嗎?這種精神恰恰是我們小學生要學習的。
讀了《中外名人傳記故事叢書之肖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當讀著這本書,總有一陣感激的心情涌入我的心頭“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這句話也將永遠在我心中流淌……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2
文學作品反映了廣闊的歷史畫面,展現(xiàn)了豐富的社會生活。閱讀名著作品,要注意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那接下來我就以名人傳說起吧,我先給大家說下名人傳里的其中一個人物形象,貝多芬:世界著名音樂大師,對音樂執(zhí)著追求,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創(chuàng)造了音樂史上輝煌的篇章。米開朗基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建筑家,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做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塑。托爾斯泰:俄國偉大的文學家,用六年時間完成了《戰(zhàn)爭與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名著。
這部傳記中,作者用心描述了三位偉大藝術家對藝術的崇高追求,對生命中苦難的承受,讓讀者看到了這些高大偉岸的身軀背后所隱藏的痛苦。他們經(jīng)受著生命的各種洗禮,甚至遭受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但他們依然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我之所以讀名著,是因為它充滿激情,意蘊深刻,語言精練,富有哲理而不是因為表面的的一些榮耀,所以我會繼續(xù),爭取做一個能祖國做事情的人。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3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向痛苦的活著卻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后創(chuàng)作的。他最終最終戰(zhàn)勝命運,戰(zhàn)勝疾病,戰(zhàn)勝痛苦,戰(zhàn)勝聽眾的平庸,戰(zhàn)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我的作品毀于戰(zhàn)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我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我的夢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我的夢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于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以往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我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經(jīng)過照福人類來體現(xiàn)自我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自我掌握的。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4
《名人傳》創(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前期,為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全書緊緊把握住了三位藝術家: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精神主線,刻畫了他們?yōu)樽非笳嫔泼蓝L期忍受苦難的歷程,寫出了他們高尚偉大的情懷。
英雄,也是人,并非神,他們也有弱點和謬誤。米開朗琪羅,優(yōu)柔寡斷、軟弱多疑、屈于強權、做事常常有始無終;托爾斯泰的高尚人格是眾所周知的,但落后的俄國鄉(xiāng)村生活,妨礙了他對事物作出正確的確定,他對現(xiàn)代科學一無所知,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于衷,把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貝多芬的音樂驚愕、反感……貝多芬擁有著完美人格,但他卻一生被貧窮和疾病困擾著。
可他們,的確是真的英雄。他們有著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有著對真理的渴望。最令我欣賞的就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二十五歲時,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他,雙耳失聰了,而他的感情生活也一向充滿著坎坷。他的天才征服了世界,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常常拿不到報酬。全世界都在演奏他的作品,他卻為了出版作品欠了一大堆債。他痛苦,卻不趨炎附勢、應和潮流;他孤獨,卻深深地愛著人類;生性歡樂的他從未享受過歡樂,卻寫下《歡樂頌》,創(chuàng)造歡樂奉獻給世界。他這種不屈于命運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生活是廣闊的,但并非處處開滿鮮花,每個人都可能走上布滿荊棘的崎嶇小路。僅有經(jīng)歷了磨難,才能登上人生的巔峰。
關于名人傳暑假讀后感5
人生總需要些遺憾來襯托,才會顯得更美。譬如聞名至今的貝多芬。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作為一個失聰?shù)囊魳芳?,他用一根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內,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時"聽音"。以此完成了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
不論世界是否瞬間變得無聲無息,他的選擇依舊不會改變。這世界上有一種人,一旦認定了一些東西,就會至死不渝地去追逐。然而亦是這種人,才會擁有那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一顆音樂舞臺上永不隕落的巨星,用他的一生來告訴世人——我們的命運,不需要他人來定奪。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了與他同在一書里的米開朗基羅。他曾經(jīng)說過:"誰也無法戰(zhàn)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我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從古到今,名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不屈服于所遭遇的一切。父親曾經(jīng)跟我說過:"敢于反抗命運的,都是英雄。"現(xiàn)在想來,的確如此。
思緒回到現(xiàn)在,我禁不住回顧我那匆匆流逝掉的十六年的時光,反省自己是否曾經(jīng)為了五斗米而屈膝過。
生活在溫室里面久了,人們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和平所制造的光景,流連而不肯返歸。倘若有一天,世界再次大戰(zhàn),幽藍的蒼穹再次布滿塵煙,空氣中再次響徹廝殺的聲音,到那時,我們又該如何?
我們還有可能像以前抗日戰(zhàn)爭那樣鼓起那種為國捐軀的精神嗎?——那種如今已被埋葬在心底鋪了塵的偉大精神。
不論是或否,我覺得我們都應當這樣做。唯有懂得反抗束縛著自己的繩索,才能得到無憂無慮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