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范文
在閱讀完一篇佳作之后我們難免會產生感悟,閱讀了作者寫的作品之后,總是讓我們感嘆作者精彩絕倫的布局。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范文,歡迎參閱。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1)
紅玫瑰和白玫瑰,魚和熊掌,月亮和六便士。安逸的時候,想冒險。驚險連連的時候,想安逸。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別人認為幸?!钡纳罾?,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敢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渴望的生活。包括我,我也不知道答案。人的一生,確實漫長無比。因為,哪怕我們僅僅想安逸的過完此生,亦是多么大的難題?人生不如意,在處處埋伏,伺機而動,而我們有時候,還想要主動的去冒一點險,想去擁有一朵紅玫瑰。他還說,如果把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視為擁有全部的時間。那么現在便是在失去時間,時間已經不多矣。如此想來,我們的人生又是何其短暫!我們難得片刻安寧,干嘛要去找什么紅玫瑰,為何不珍惜這白玫瑰?然而轉念一想,當我們在糾結紅玫瑰和白玫瑰時,糾結月亮和六便士時,說明,我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當我們看起來貪心無比的時候,說明我們其實迷茫無比。在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面前,沒有紅玫瑰、沒有白玫瑰、沒有月亮、沒有六便士,只有他想要的那個活法,只有他想要的那個選擇。也許,過程很苦楚。但那就是他想要的。有人問,他會后悔嗎?我想說,當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或者哪怕他沒得到,只要他知道自己是不斷的靠近心中所想的時候,他不會在意苦楚的。
一個人,有了夢想,并且走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便無所謂苦楚了。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2)
不是天才,依然勇敢?!}記
作為一本常年占據必讀榜和棄讀榜前十名的書,說實話,這本書很難讓人愛起來。主線劇情也并不復雜,倫敦一位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在夜校學習一年繪畫后,辭職并離開家,前往巴黎學畫,后來在一個小島病逝。生前并沒有多少名氣,死后成為著名畫家,他的原型是高更,與梵高齊名。
很多人將此書理解為: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
如果將這樣一個故事定義為一個中年男子為追夢,放棄事業(yè)和妻子,最后一舉成名,從而反思理想與現實的話,不免有些遺憾。他追求的是藝術嗎?僅僅如此嗎?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這個問題著我讀完了這本書。
克蘭德在決定學畫時,并不知道自己是天才啊,他之所以選擇,是因為畫得開心,他作為一個人士,理想卻是創(chuàng)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長大的,自己渴望實現的目標,只是有時我們的愿望和目標似乎有些遙遙無期,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嗎?我們都是時代大潮中一粒微塵,我們活著,拼命奔向目標,不是為了到頭來發(fā)現自己不是天才而放棄,而是書中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不負此生。
理想是一把雙刃劍,你要實現勢必要放棄一些東西,很多人放棄了理想,因為我們活不成純粹的人。只要月亮你就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就會活得庸俗。若想兩手抓,又會發(fā)現,月亮夠不著,六便士太少。
只有極致純粹的人,才能不顧一切的去追求理想。但這也是一種悲哀,偉大而孤獨。
賦予一個人超常的才華,自然也要拿走一些,讓貝多芬耳聾,莫奈失明,草間彌生出現,圖靈。選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樂,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披著一個理想的外衣,活在市井中。
我們的生活很簡單,很單純,沒有雄心壯志,也沒有割肉喂鷹。因為平凡乃至平庸,所以才能擁有最簡單的快樂,吃飯喝茶,看一花一樹,滿足于當下。
這樣活著不能說不是一種幸運,人最終都要歸于塵土尋找平凡。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3)
斯特里克蘭終其一生都在追逐他的理想,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還是抬起頭看著天上的明亮。于是,他做到了,追逐到了自己的那片星辰。
盡管他的大半個生平都在窮困潦倒中度過,離開艾米,放棄平凡卻平穩(wěn)的生活,堅持離開巴黎去畫畫,去尋找自己的夢想。都說愛情會占據一個人的身心,讓一個人脫離原本的生活軌道??稍趷矍檫@條單行線上,我看到的卻是,斯特里克蘭的冷酷與決絕。他不受愛情的束縛,不為愛而癡狂。也許在這一點上,他踢開了多數人眼中的絆腳石,選擇了不甘于平凡的路子。
我始終在想,到底是什么,可以讓一個人如此著迷,放下平穩(wěn)安逸的小日子,出門闖蕩?噢!看完了全書,我大概明白了。是一種創(chuàng)作欲,熱切地想要表達他感受到的美。他,就是被這樣的激情驅使著,以致他東奔西走,卻不肯放棄。
我理了理斯特里克蘭的一生,發(fā)現,他在巴黎的有段日子實在難熬。一個人窮困潦倒,在破舊的屋子里生著重病,時常吃不上一日三餐。但他幸好有個好心的朋友施特勒夫,他才得以松一口氣。在那樣的日子里,他還是沒有放棄畫畫,屋子里仍堆放著顏料瓶、調色刀等東西。盡管,他的畫無人問津,也無人關心他的價值到底在何處。他都不在乎,安心畫畫,只畫畫。那些畫從來都是抽象派,沒有多少人肯定他的畫作,除了收留他的施特勒夫。在施特勒夫的眼里,他是個獨一無二的天才。這也許就是小說的驚奇之處,在這里設下了伏筆,為他像死后作品的出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好像之前的那些都只是"小意思",他一直默默作畫,試圖把內心世界完全展現出來。這幅畫,氣勢磅礴,艾塔最終這個驚人的舉動足以展現畫的偉大性與宏偉性。在圖畫完成的時候,忍受麻風病痛苦的他也終于得到解脫,離開世間。他遠離人間塵囂、受盡折磨的靈魂實質上已經得到了安息。他,一生的目標已經達成??梢哉f,他的此生已無憾。雖然,并沒有太多人真正看到這幅畫的真實面目。但他,是為了出名,只是為了平復內心的欲望與追求罷了。
我想,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huán)境里,淡泊寧靜,像斯特里克蘭一樣追尋星辰,就是一種成功了。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毛姆的小說,卻也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種刻薄但又人無法爭辯的文風,“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作品透露著犀利的觀點,但從來都不直接點出來,而是讓你細讀之后,總被他的某一句話戳中人性的雞肋,極其淡然卻又極其符合道理,令人感悟到某種省思。
每每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久久不能平復心情,看似荒誕不經,看似自私自大,只是每個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本就需要犧牲太多,在現實面前,需要放棄的東西也很多。思特里克蘭德用大半生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燃燒這一把生命之火,雖然傷害到很多人,但是這或許就是夢想的魅力所在,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與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相提并論,如果可以,哪怕犧牲一切也是有意義的。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由思特里克蘭德,我想到了千千萬萬為夢想奮斗一生的人們,他們的決心猶如壯士斷腕,選擇了忠于自己的夢想,就像一個真正的勇士去挑戰(zhàn)一切厄運。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于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于是一群有志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期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自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夢想,開始了艱苦的斗爭,有犧牲、有別離、有顛簸,但是這群以共產主義為信念的共產黨人并未退卻,因為他們心中裝著一份追求、一份夢想、一份事業(yè),他們的純潔信仰就是那股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最終,他們帶領著勞苦大眾__“兩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他們帶領著中華兒女艱苦奮斗,鑄起了中國的繁榮穩(wěn)定、和諧富強。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5)
科學家近期研究得出: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著相同的基因。心理學家提到的“精神病態(tài)者”的時候,實際上是指某種具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群,這一類的特質包括冷酷、無畏、專注、意志堅強、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角特里斯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徘徊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人。
斯特里蘭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并沒有使他受影響,更不能阻礙他對繪畫狂熱的追求,雖然最后得了麻風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創(chuàng)作的藝術杰作卻成了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借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說深入探討了現實與理想的兩種沖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純潔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約束的。斯特里克蘭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于內心高高在上的月亮,舍棄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經他的理想因為受到現實的約束,被大腦的守衛(wèi)兵牢牢控制住,內心既壓抑又渴望解脫,但是沒有合適發(fā)泄欲望的動機,長時間過度關注一件事讓他漸漸忽視了周遭事物,積累的欲望使他沖破了羈絆,在某個瞬間找到自我。突然的自我之后,性格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厭惡人性欲望、不屑于別人的幫助、無恥中傷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幅沒有軀體而只有靈魂的畫像。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如果說這句話是來形容現實的沖突的話,那么斯特里克蘭則是突破了這層枷鎖,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靈魂。世俗的大多數人,過分追求現實的六便士,而忘記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們只有完整軀體沒有具體靈魂,好像一個半透明的空殼,半個精神上的行尸走肉。而斯特里克蘭,他忘我,好像沒有具體的軀體,只覺得有一個縹緲的靈魂,存在于現實之中,卻游蕩在現實的世界之外。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他橫即他橫,流言蜚語奈我何。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吧。極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會使理想與現實嚴重失衡,斯特里克蘭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精神世界上的不斷自我碰撞和沖擊,使他創(chuàng)造出恢弘經典之作。而這個時候,他已經異于常人了。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藝術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話,恐怕就不能夠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也就創(chuàng)作不了驚奇的作品。
瘋子眼中的世界有異于常人,這也是他們的靈感來源,論偉大藝術為何物?——當你看到瘋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時候,不禁戰(zhàn)栗,無以言表,有一種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說不出那是什么。小說情節(jié)是極端的,但是現實意義確是深刻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由和愛情,我都為之傾心;但為了自由,我寧可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斯特里克蘭的真實寫照嗎,你能夠做到像他一樣灑脫嗎?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為瘋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實現自我價值的世界里;還是想鏈接社會,成為追求現世安穩(wěn)的普通人?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6)
斯特里克蘭德在四十歲那年從零開始學習繪畫,他放棄了安逸的工作,拋棄了妻子兒女,離開了他從小生活到大的英國,去了巴黎。在那里租了一間破舊,狹窄的小屋,一個人孤獨的學習繪畫,后來他又離開的巴黎,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時常睡大街,時常好幾天不吃東西,但盡管如此他也從來不曾抱怨生活,不曾放棄繪畫。
說實話我很敬佩斯特里克蘭那種為了自己內心的世界,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一切的勇氣,就像電影《返老還童》里面說的那樣:不管何時做你想做的事永遠都不嫌晚,你可以改變,也可以不變,沒有什么硬性規(guī)定,我們可以做的很好,也可能很糟,我希望你能充分利用時間,希望你能看到令你吃驚的東西,希望你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受,希望你遇到具有不同觀點的人,希望你過上讓你自豪的生活,如果你發(fā)現生活不如意,我希望你有勇氣從頭再來。
后來斯特里克蘭德去了塔希提島,那個與世隔絕,沒有嘈雜的小島上,在那里他安靜的度過了他的余生,在那里他和一個女人結婚了,并且他們有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在那里他成天專心于他的繪畫,哪怕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他染上了惡疾他也沒有放棄繪畫,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內心想要的世界,也抵達了他繪畫的頂峰。而在他死后,他生前那些不被賞識的作品都一名揚整個法國,整個英國,乃至整個世界了。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其實不僅僅是斯特里克蘭德,還有一位叫阿伯拉罕的醫(yī)生,他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內心世界,在快要進入事業(yè)的高峰的時候,毅然地去了一個船舶上當個職務相當低,工資也極其微薄的小醫(yī)生,放棄了原本可以錦衣玉食,萬人敬仰的生活。
“你后悔過嗎?”
“從來沒有。一分鐘也沒有后悔過。我掙的錢剛夠維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滿意足。我什么要求也沒有,只希望這樣活下去,直到我死。我生活得非常好?!边@是阿伯拉罕醫(yī)生的回答,他從來沒有后悔當初的選擇,即使無人理解,無人支持,他也從來沒有后悔過,就和斯特里克蘭德一樣,無人理解,無人支持,無人欣賞,窮困潦倒,受盡諷刺嘲笑也從來沒有后悔過。
你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放棄什么,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存在等價交換的條件,斯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居無定所,輾轉百折,經過無數個窮困潦倒的日子才抵達他繪畫的頂峰,才找到他內心的世界;阿伯拉罕醫(yī)生放棄了他事業(yè)的高峰,放棄了衣食無憂,榮華富貴的生活,才找到他內心所想的世界。
“拿你有的換你要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與事物,如果真的存在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一定是很廉價的吧,或者說那一定是被很多人給拋棄的吧。
斯特里克蘭德是個脾氣很糟、性格古怪的人,可同樣他也是個很勇敢、很是個了不起的人,從他四十歲離開家開始,他從來不畏懼別人的碎語,也不在乎自己被人說成什么樣,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
斯特里克蘭德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對繪畫的熱愛,更多的應該是他對自己的內心的堅定。他從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的發(fā)生而質疑,放棄繪畫。即使睡大街,好幾天不吃飯,有人因他而死亡,被人嘲諷,咒罵,被人逼迫,身染惡疾他也依舊堅定如初。
暑假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個人心得(精選篇7)
1919年,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成書。其實我糾結了很久要選擇哪本書來讀,想過很多書,這本是我無意中看到的,大概用了一周多的時間確定了這本書,糾結的原因主要是外國作品由于翻譯的問題,語句跟語境有點怪,讓我有點望而卻步,再者,作品中的人名太長了,很難代入情節(jié)中。
有傳言說,毛姆的朋友曾跟他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由于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用開玩笑的語氣解讀,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作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注入絢爛畫布的故事。他的身體里含著原始的野性。
有人說其實這本書丑化了高更的角色,更多的'人意識到,作者對高更的褒獎以及羨慕嫉妒,可以為自己的夢想放棄那么多東西。社會會因為一場又一場流血的革命讓人彷徨、欣喜,同時也交織著痛苦和無奈。我們在很多場變革過去后,看到了一個可愛可親的社會。社會上陽光普照,人們覺得自己的夢想握在了自己手里,只要自己去努力,它就會有實現的一天。所以,大家鼓吹追逐夢想。夢想一次變得無比高大,一時間夢想被膨脹,被尊崇。書中的主人公同樣也在追逐夢想。
理想是云開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閑暇的時候看一眼,心中盛滿了美麗和甜蜜;生活是腳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前進中心安神定,慰心慰己。
多少人的夢想,在歲月和現實中夭折。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如是說。
世界上的多數人最終都過著被生活所選擇的日子。始終沒有勇氣去主動的選擇生活,你是,他是,我們都是。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斯特里克蘭德在他40歲那一年,不顧一切去追尋夢想。而他的“不顧一切”是真正意義上的不顧一切,包括生命。在證券交易所供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觀的收入,妻子優(yōu)雅且具有魅力,喜歡打理家務,照顧孩子。普通人奮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場景,該有的他都有。突然有一天,他被一種叫做“夢想”的力量牽引,斯特里克蘭德的偉大,正因為擺脫了世俗。
他把“夢想”和“成功”“成名”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義,它的評委只有自己。很少人能這么做,所以,我們需要別人認可我們的做法,需要評委的絕對認可。而這一切斯特里克蘭德視如糞土,他的生命中從此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畫畫。但是人們理解不了這樣一個被“夢想”的惡魔扼在手里的人,他瘋了。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念不過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有錢有勢的話更好。安逸的生活才是大家的夢想,錢和勢也是大家的夢想。任何威脅其中一樣的行為都是可笑的,即便存在威脅,那就是風險投資,為了追求更高的名和利,成為一個擁有大房子,娶了美麗妻子的爵士,膚淺如思特里蘭德的第一任妻子。他看透了她膚淺虛榮的妻子,與其忍受那些可笑的目光,不如早早離開更自由一些。
所以他的放棄足以讓我們吃驚,遺憾或者幸運的說,世界上的大多數東西是我們并沒有堅持要追求的東西。我們如今所追求的,可能30%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余的70%來自于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以及周圍人羨慕自己或自己羨慕別人而生發(fā)出來所謂的成就感。甚至在現代藝術家的群體里,“斯特里克蘭德”也只是極少數的存在,我們被這個所謂的“文明”的世界照顧的很好,離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蝴蝶效應”它影響很多人。其中塔希提島作為斯特里克蘭德最終選擇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它遠離世俗,在文明之外仍有一個緯度,在那里生活的人們幸福也好,痛苦也罷。他們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規(guī)則,只需遵從自己的內心。
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敢于與命運抗衡,也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并且一生都在追求它眼中的“月亮”,他的價值觀不受社會影響,他只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他不給別人看他的畫,沒有人看過他作畫的過程,他不在乎那些偶爾有機會看到他畫后做出的任何評價。他已不是世俗之人。
最令人驚駭的是他將死之前,在墻壁上完成的一副曠世之作,卻吩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一把火燒掉,務必燒成灰。
一個人追夢的一生,那些令人憐憫的過程,用生命換取夢想的旅程,就這樣如曇花一現。從此這個夢想永久消失。
值得欣慰的僅僅是那些零散的畫作,讓得到它的人們?yōu)橹駣^和喜悅。
而這個世界終究是俗人的。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的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