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遠大前程》讀后感8篇
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原先早已默認的事情,居然在文末迷霧揭開之際,發(fā)現(xiàn)結局出乎意料之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遠大前程》讀后感8篇,歡迎借鑒參考。
《遠大前程》讀后感(一):
親密與疏離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原先早已默認的事情,居然在文末迷霧揭開之際,發(fā)現(xiàn)結局出乎意料之外。類似于從原先的一馬平川攸然拐入林間小道,彎彎繞繞之中,納悶到底通向何方,或是到底能否到達那個自以為的目的地。
匹普,一個鄉(xiāng)間的鐵匠學徒,機緣巧合之下,得到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接受了上層的精英教育。由于過分在意自己的身名,匹普無法忍受原先出身的那個階級的行事禮儀,當然也指望不上曾經(jīng)的兒時玩伴、同一戰(zhàn)線的保護人、既是姐夫又是師傅的喬能夠培養(yǎng)出上流階級那種所謂的優(yōu)雅與涵養(yǎng)。于是,匹普在認識到階層差異后漸漸疏離了那個曾經(jīng)深愛的喬,即使那個階層曾是他自己所隸屬的,而喬也在切實感受到的疏離感中慢慢地被動地表面疏離他昔日的小伙伴。
親密無間,兩個人之間必定是坦誠的,否則雖親密但非無間,或雖無間但非親密,認知與處境不說完全相同,也必定不能相差太多。一方不計付出,另一方卻熟視無睹;一方期待互動,另一方卻毫無反應。單方面的付出與回應,時間一久,則心灰意懶,只好任由時間的塵埃將其塵封。即使偶然之中,塵封開啟,再次攜手共進,但心靈的塵埃雖被拂拭但終究無法消散,總是隔著那一層薄霧,只是時明時暗,時朦朧時清晰。
喬與匹普由親密無間到疏離,再由疏離到親密,但已非無間,疏離感一但出現(xiàn),要掙脫后再次全然投入其中是很難的。畢竟,人自然存在的那種自我防御機制不允許輕易那么做;同樣的,還有喬的自尊心也不容許那么做。
《遠大前程》讀后感(二):
在我們老家,要是一個人走出了那個山村,在外面定居,再也不回老家定居生活了,回老家也只是探親訪友,到了這個程度,那是意味著一個人成功了,“他走出去了”,這就是鄉(xiāng)親們的原話,走出村莊,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農(nóng)活,表明一個人具有了遠大前程,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將這種普遍的世界觀拓展一下,從全球各個角落都可以探查到類似的有關前程與成就的與脫離一個地方息息相關的描述,也就是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是否能夠離開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這種觀點的形成當然主要的是因為一個人出生的地方所形成的人際關系之熟悉程度,已經(jīng)到了再大的成就也不會引人注目的地步,只有離開故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有朝一日衣錦還鄉(xiāng),那才真正表明一個人的成功。
匹普所處的環(huán)境就與之類似,也與我們老家那種觀念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在英國一個鄉(xiāng)下的村莊,一個靠姐姐拉扯大的少年,在那個多夢想的人生特定時期,必然會有著美好的理想。起初他是愿意成為一名像他姐夫喬一樣的合格的打鐵匠的,實際上這也是很好的理想,也未必就沒有遠大的前程。然而事情的發(fā)展一般不會一帆風順,特別是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道路上,一個可能是很小的機遇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使他從一條路走向另一條路。匹普觀念與理想的變更,起源于什么時期?最明顯的,當然是他去了那座神秘的莊園之后,特別是看到了艾斯黛拉之后,他的思想就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毫無疑問的一點。不過,我也認為,在此之前,匹普本人未嘗沒有想過不做鐵匠而去做上等人,去爭取自己的遠大前程。所謂人的本性,那就是不容易改變的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很難受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在遇上艾斯黛拉之前,匹普如果思想深處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而是一門心思的想加入姐夫的行業(yè),且有自知之明,艾斯黛拉的出現(xiàn)很可能不會改變匹普的想法,他會在拿到二十五英鎊后繼續(xù)追求鐵匠工作。我想,這可以理解為,這是普通的一名英國鄉(xiāng)村村民所能具有的最為簡單而又實際的“英國夢”。
可是,一筆意外的遺產(chǎn)繼承權卻大大促進了他那“做上等人”的愿望,以期配得上美艷的艾斯黛拉。而這筆錢財和遺產(chǎn),不是來自于匹普自認為的那個地方,而是來自于他做夢也沒想到的一名前逃犯(在正式看書之前,我想看了前言和簡介,提前知道了馬格契尼是匹普的恩主,這一看當然使降低了閱讀的樂趣,可惜之前我沒有意料到這一點)。其實,這一的一幕場景,在中國的文化里,對于匹普來說,那真是“善有善報”,而對于馬格契尼來說,真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如果適當處理,是可以作為佳話來流傳的。這里有一點,我認為可能是中西文化差異,導致我不大能理解:匹普突然有了遺產(chǎn)繼承權,他雖然很想知道誰是恩主,可是即便不知道,他依然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筆錢財(按文米克最為強調的話語,那就是動產(chǎn)),似乎繼承一筆錢財是天經(jīng)地義的,其他人也不會過問是從哪里繼承來的。按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突然有一筆錢財,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接受的,所謂“無功不受祿”,說的就是這個。當然,放在如今浮躁而將錢的多寡當做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志,突然得到一筆意外之財,很多人會欣喜若狂的接受的。但是,如果的確是這樣的嗜錢如命,那么,一般人即便知道了恩注是誰,依然會把錢財裝進自己的口袋。所以,英國的那種如果錢財來源正當就可以心安理得接受,如果來源不正就無法接受,與我的想法是不同的:如果是正人君子,不管錢財來源都不接受,如果是小人,不管錢財來源都會接受。
真正的恩主的出現(xiàn),使匹普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要不得不放棄那些錢財和遺產(chǎn),另一方面他還要保護他的恩主不被再次抓捕。這的確是一件不帶容易處理的事情。同時,他的上等人的愿望突然破滅了,許多人對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那個以恩人和引路人自居的舅舅。這是一個比較勢力而又喜歡裝腔作勢的人物。難得的是喬(包括比蒂)這樣的待人真誠的朋友和親人,使匹普能夠在最為危難的時刻挺了下來。而赫伯爾特是另一個待人善良真誠的朋友,對他的資助也是匹普對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情中最為滿意的一件事情。正是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組成了一部生動的命運交響曲。古今中外各種性格的人物之多,無數(shù)作家都有過精彩的描述,而大文豪狄更斯卻以其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點出一個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在世界文學寶庫中都具有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
最初看了簡介,我想到了茨威格的作品《變形的陶醉》,同樣是描寫一個本來很普通很一般的人物突然之間變得與眾不同且大受歡迎,并最終夢想破滅回到現(xiàn)實。然而,兩者卻又有顯著的差別,一個是一次被迫的“善行”促成了一次意外的“驚喜”,另一個是因為親戚的資助而暫時的變得高雅,兩者的背景、文化、沖突、場地等都是不一樣的。無可否認,這兩部都是偉大的作品,也是我很喜歡的巨作。
看似匹普的遠大前程沒有了,他的“英國夢”破滅了,但實際上,他與艾斯黛拉的相遇并手牽手,似乎又給了讀者信心:匹普的遠大前程才剛剛開始,之前所有的一切只不過都是一場夢而已。
《遠大前程》讀后感(三):
這本書看了兩個多月,終于看完了。很多時候是忙的一天只看幾頁,這樣太不好了。有機會一定短時間大量的看。
剛才看完了最后幾章,一直在哭。越到后邊越感情濃烈,引人入勝,這幾天看的時候很容易就看進去,一邊回消息一邊看??赡懿皇呛芟矚g前邊的部分,4.5星。可能也是和當時個人心境有關系。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好像這本書是前幾十年中國人英文啟蒙讀物那種感覺。
狄更斯真是神了,描寫有意思的人特別滑稽,用一些平常人從來沒看到過的修辭。從人物性格猜想到作者對其他人感情的性格特征(可能和我有點像)
“她沒有死,她結識了高門人家。她現(xiàn)在還在,成了個貴婦人,非常美麗。我很愛她!”
這個情懷真是親情和愛情融合在了一起,好濃烈。
《遠大前程》讀后感(四):
I saw no shadow of another parting from her.這句話是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了。但單是這句話,兩個不同版本的譯作表達的意思就不同了。
不知為何兩者都莫名巧合地多了一個表達“我們以后將永遠在一起”的意思的句子。此外,第一本甚至刪掉了一些句子,但它對這句話的翻譯是有點味道的,而第二本對這句話的翻譯則是缺了神韻,沒有體味到精髓所在。看來,翻譯并不簡單啊!一個show 在中文可以翻譯成 “表明”,也可以翻譯成“預示”(在這里用預示比較貼切)。一個shadow 可以翻譯為女主角身上的“陰影”,也可以翻譯作“影子”,取其孤獨到 月照于身卻無影 之意。妙哉,妙哉。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我們看到的書里的哈姆雷特是不是莎翁寫的那個呢?更因為如此,翻譯者最好還是秉持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去潛心理解和考究,把原作者的意圖和想法盡量公正完整地傳遞到讀者面前吧。不然,我只好學好英語,自己去看原著了。
《遠大前程》讀后感(五):
這本書寫的非常好,無論從思想深刻程度、寫作手法、人物朔造等各方面來講,都是名家的作品,翻譯的也棒極了,里面的幽默詼諧都譯了出來(這是比較難能可貴的,上次我看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那本書就翻譯的很生硬,我沒將它看完)。
此書是以第一人稱來寫的,于是我們也與故事的主人公皮普一起慢慢長大,一起經(jīng)歷各種事情,并通過他的觀察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書中的故事如同我們身臨其境一般。另外,書中的每一個人是那么不同,無論從外貌上、還是性格上都是如此迥異。
看這本書,我得出了一條非常寶貴的讀書經(jīng)驗,名著要比暢銷書、流行小說、雜志好上一千倍。因為它們經(jīng)受了歲月的考驗,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另外,我認為名著拍成影視劇太難了?!哆h大前程》這本書我試著看了好幾個版本的電影(這幾十年來,先后拍了好幾部影視劇,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拍上一部),結果每部都只是看了一點開頭,就不敢看了,因為,我怕顛覆我看書時腦海中對里面的人物、情節(jié)已產(chǎn)生的印象,破壞原著的美。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拍攝的《遠大前程》每部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遺憾,我一會兒對這部里面的臺詞、情節(jié)不滿意,它們改動的太多;我一會兒又對那部里面的幾個演員不滿意,感覺選的人不合適,不像我書中看到的那個形象(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寫得越好的書,我們對里面的人物就越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如果非要看《遠大前程》的電影,推薦1999年的那個版本。還有,希望在看完了小說后,再去看電影。這本書個人評分5分。
《遠大前程》讀后感(六):
何為前程,難道給你一百萬你就會有所謂的前程了嗎,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機會,你能不能把握住還得兩說,可能最后還是回到原點,扒著井沿看兩眼,掉下去之后只會更加痛苦,要是憑著自己的實力爬出來,那你才算是看到了真正的天,因為你的腳下踩著大地,踏實,穩(wěn)定。
人的幸福,永遠都是由其自身決定的,自身的優(yōu)秀,自身的實力,自身的品質,你的自身決定了你的價值,決定了事物給你的感受以及豐富度。通過自身的努力賺來的錢才是踏實的,所以,你的生活品質,你的人生格局,你的幸福指數(shù),都是由你自身決定的,少一些怨天尤人。
不要去想如果我有一百萬我怎么去花,不妨去想想你憑什么能掙到一百萬,我想當你能掙到一百萬了,你自然就知道如何消費了,你掙一百萬有多艱辛,你花這一百萬就有多享受。與其白日做夢,不如腳踏實地。
每次讀完一本書之后內心的那一種平靜都是無法言說的,舒適,愉悅,孤獨而又享受。
《遠大前程》讀后感(七):
我現(xiàn)在還在懷念讀完這本書的那一刻,寧靜,踏實,美好,整個人陷在一種自我滿足的快意中。書中的喬與畢娣可以說是皮普生活中的那道光,他們淳樸善良正直,不為虛名浮利動搖心中的善念,在小說最后皮普萬念俱灰的時候,喬大哥用撲面而來的關懷,帶他從黑暗中走出來,動手創(chuàng)造自己的遠大前程。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 也許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一段黯淡的時期,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所追求所堅定的華美萬象都是一團浮云,終將消散遠去,于是便有些一蹶不振。但生命不息,不會因為你的遲到而不捎上你。只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舍棄,對遠大前程仍存期望,就算之前走了很長一條彎路——兜兜轉轉間回到了原地,再出發(fā)也并不晚。
驚嘆于狄更斯純熟的寫作手法,人物性格分明,小說中出現(xiàn)的每個人物都自成一個故事,而小說中很多巧合都在前期已經(jīng)默默鋪墊好了,它們出現(xiàn)的時候不至于唐突,又有些意料之外。如果說這份意料之外是屬于浪漫主義的,那將巧合帶來的幻想無情地打破則是屬于現(xiàn)實主義的。原本期待皮普能跟他的意中人艾絲黛拉在一起,但是艾絲黛拉還是嫁給了皮普討厭的人,因為艾絲黛拉的成長經(jīng)歷讓她作出這樣的選擇,這種決定不是皮普一時的感化就能撼動的;原本期待皮普能夠帶資助他的逃犯浦俄洛斯逃出英國,但浦俄洛斯最終還是被抓獲,因為受傷在審訊中去世了,浦俄洛斯在后期流露出的溫和,對命運的坦然接受,從一個兇神惡煞的逃犯變成一個泰然處之的階下囚,也許這是更具期待的;原本期待幻夢破碎后的皮普至少還能抓住畢娣這個知己,與她相伴后半生,但畢娣與喬已結成了夫妻,多合適的一對人兒啊。但幸而皮普還有赫伯特提供給他的去國外工作的機會,讓他得以開始新的生活,而這都是皮普之前安排好的。當皮普放棄將希望寄托于夢幻泡影,真真正正活著,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遠大前程時,一切才剛剛開始。
皮普與艾絲黛拉都是誤入歧途,后來逐漸從歧途中勇退的人。
皮普從小被帶去哈慰香小姐的府邸,他看到越來越漂亮的艾絲黛拉,逐漸被吸引。他對艾斯黛拉的迷戀,與對上流社會的向往,是相伴而生的。而不知名的恩人的資助,則讓皮普的夢越長越大。他的開銷越來越大,逐漸過起了上等人的生活。他期待著恩人的出現(xiàn),獲得一大筆財產(chǎn),也期待跟艾絲黛拉在一起。但最后這些都破滅了。當他知道他獲得的資助都是來自于那位童年時幫助過的逃犯時,他拒絕了他的資助,盡管他知道他將變得負債累累。這種勇氣實屬難得,也是他新生活的開始——從依賴他人在夢幻中而生,到依靠自己在現(xiàn)實中而活。
而艾絲黛拉呢,也是這樣的可憐人。她從小被哈慰香小姐收養(yǎng),被愛情傷害的哈慰香小姐在她心中種下了對男人的恨。漂亮而冷漠,這將使多少前赴后繼的男人為她受傷。男女之間的情愛,在她心中輕如鴻毛。別人為她付出的真心,她卻當作虛情假意,款款游走其中。當失去了對真假的判別,她隨意地嫁給了一個討人厭的人。當她被他傷害,才終于認清了善惡美丑。她與他離婚,從廢墟里出來,打算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過去的經(jīng)歷在她眼前蒙著的霧逐漸消散了,她是獨立的她,有著遠大前程。
回顧小說中皮普的經(jīng)歷,似乎可以看到,善的因結善的果,惡的因結惡的果。雖然小說中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對于善惡的堅守是人與人之間共通的。近來越發(fā)相信因緣際會的作用。不要期望從惡因中收獲驚喜,也不必擔心行善事卻被污蔑指摘。假若堂堂正正,又何懼暗潮洶涌。還是大一時特別迷茫,讀《曾國藩家書》習得的體會,沿用至今,一直很有效果。
最后是摘錄。
我們誰說得上過幾個小時會是怎么個光景呢?正像我撩得起這把河水,卻看不見河底一樣,可是,河水我抓不住,時光我也留不得,諾,水從指縫中漏掉了。
總之,我沒有勇氣做出明知是正確的事,正如我沒有勇氣不去做明知不正確的事。我那時涉世不深,所以也沒有別人的辦法可以借鑒。我真是個天才,不用人教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要是你走正道成不了不尋常的人,可不能為成個不尋常的人去走邪道。往后可不能再說謊了,皮普?;钜畹谜桑酪赖每旎?。
蛾子和各種各樣丑陋的東西圍著點燃的蠟燭轉,蠟燭又能怎么辦呢?
我清楚知道,她做了一件令人痛心的天大錯事,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教成像她一模一樣,心懷沖天仇恨,壓抑自己的情愛,傷害了她的自尊,以此作為復仇的手段;我也清楚知道,她把陽光拒之門外,也就把更多的東西摒棄在外;她與世隔絕,自己也就不能與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有益的事物相連相通;她獨自苦思冥想,心靈終被扭曲,此等人所作所為、所思所慮必背天逆道。如今看著她在這破敗的地方得到報應,生于人世之人,卻與人世格格不入,并走火入魔,與有些人一樣,徒自悲嘆,空自悔恨自責,無謂的自賤,做出其他許多荒誕不經(jīng)、可咒可恨的禍事——面對她這般境況怎不叫人生出同情之心?
我已受盡磨難,心靈上千瘡百孔,但我已日趨轉好。請像過去那樣體諒我,善待我吧。對我說一聲“我們是好朋友”吧。
《遠大前程》讀后感(八):
磨磨蹭蹭把遠大前程再刷了一遍,發(fā)現(xiàn)好多以前拉下的細節(jié)(有意也帶著無意)其中比較驚訝的是皮普可是竟然是要向畢蒂表白的,這么重要的細節(jié)我竟然沒有印象,按照老師的說法就是出現(xiàn)了這么多p/n的詞語我卻一個都沒有抓住!
而與我恰恰相反的是改編的電影和迷你劇都不約而同的強調了這個細節(jié)(應該沒有記錯,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稍微新一些出來的兩部,感覺強調了這個細節(jié),不過一部稍微久遠一點的印象有些模糊了)我之所以可以如此肯定是因為BBC99年這個版本的這個地方竟然完全反過來改掉了原著的描述,皮普把表白說出來了,真是敢為人先,看到這一幕,對于一個二刷原著的我來說,簡直就是黑夜中的燭光,異常的不和諧,但奇怪的是改動成這樣后,我發(fā)現(xiàn)皮普吐出原著里面的臺詞反而更加自然了,情感上的矛盾也更加凸出了,所以這個版本的孤心血淚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只看了三部曲,還有一部馬上看,不過有人說74版本的也很不錯,但遺憾的是找不到資源)時間也是最長的,三個多小時,所以把細節(jié)都囊括得很到位,處理的也很好,包括前面囚犯抓住皮普,還有他姐姐被襲擊,不過缺點也可圈可點,三個小時的迷你劇,從開始到結尾都是一首詭異的背景樂(拍電影也不容易,要找音樂作曲家,不是每個導演都能遇到像版本龍一這樣好的音樂家,而且現(xiàn)實一點的是錢啊!)而且還故意把整個電影氛圍控制得很陰郁,很壓抑,我不喜歡,不過這也無可厚非,每個導演對遠大前程都有自己的理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拍出來有每個人的風格,但比起我目前看的兩部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雖然這樣,這也永遠比不上原著,名著是可以展現(xiàn)很多內容的,很多方面,也必須展現(xiàn)出很多內容,因為一條線索,一個人物展開下去會顯得很單一(但不得不承認,我喜歡的牧羊少年就是單一的)會太簡單,會詞窮(所以牧羊少年才會那么短),長篇小說是不能這樣的,但對電影來說,單一反而更好一些,視頻能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兩個多小時的容量是有限的,有一條主線再加上一條復線豐富會讓整個電影有表現(xiàn)力(就像美麗心靈里面主線是教授的事業(yè),復線是他與康納利的愛情)也就是細節(jié)到位,整個電影的松緊度會好拿捏一下(在這里不得不佩服編劇,做這種行業(yè)真是需要燒腦子)帥的男主角和美麗的女主角終于在一起,觀眾樂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覺得電影永遠也替代不了書,電影只能展現(xiàn)一部分內容,而且都視覺化,被導演給框住的感覺,但是文字卻永遠不會被禁錮,對我來說,心中的皮普更加英俊瀟灑,愛斯黛拉更加楚楚動人,喬更加誠實偉大,遠大前程也永遠不會因為電影技巧進步而被遺棄,書里面委婉真摯的情感永存我心中,至此,致敬狄更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