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論語讀后感5篇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于戰(zhàn)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jié),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七年級論語讀后感,歡迎查閱。
更多七年級讀后感相關內(nèi)容推薦↓↓↓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1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二是講有關于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皽毓识?。”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后,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復習,每次復習后,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復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_要發(fā)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fā)現(xiàn)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fā)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边@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堅韌不拔,是那么經(jīng)得起惡劣環(huán)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jié)!!——抗戰(zhàn)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共產(chǎn)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zhàn)勝困難,勇往直前!!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2
翻開《論語》,通篇的名言警句讓人回味無窮?!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使人懂得了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的珍貴;“小不忍則亂大謀”,讓人學會了欲圖大業(yè),必先忍耐;“生命至重,貴于千金”,令人明白了生命無價……一本《論語》包含了通俗卻又深邃的哲理,是留給后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是儒家的“根”。它包括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部分,而著重論述強調(diào)了倫理和教育。思想深刻,內(nèi)容豐富,雅俗共賞。
談起《論語》,我們自然會想到儒家的始祖孔老夫子??鬃邮侵袊呵锬┢趥ゴ蟮乃枷爰液徒逃?,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據(jù)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一捧起《論語》,他那慈祥而嚴肅的面孔,花白的鬢發(fā),縷著長長的胡須沉思的神態(tài)就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少年時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他孜孜不倦地引導人們走進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他的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對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鬃拥乃枷刖辰绺呷朐贫?,明如皓月,凈如白雪。
我由于尚未成人,生活閱歷和知識淺薄,對《論語》的一些內(nèi)涵似懂非懂,但我仍對《論語》愛不釋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書桌前,我常常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中的精彩語錄,如饑似渴地吮吸著著作中的精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字里行間中表達的好學不倦,親愛友人,修身善養(yǎng)的意義,這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刻的至理名言,余音繞粱,代代相傳。
宋代學者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不僅對華夏這個泱泱大國的文化和傳統(tǒng)有著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也對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推進起著重大的作用。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一直到清末,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深達治國安邦,淺涉為人處世,《論語》無處不在,《論語》惠及四海。
《論語》不愧為“圣人之言,行身之則”。
自然,由于歷史的局限,,《論語》中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糟粕和消極的一面。人終究是人,誰能要求人(即使是圣人)成為超凡脫俗、至善至美的神呢?更何況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呢!
環(huán)顧當今社會,經(jīng)濟科技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而在這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向“錢”看了。“圣人之言”拋擲腦后,“有錢能使鬼推磨”日趨盛行;“行身之則”少人顧及,“及時行樂”被津津樂道。一部分人浮躁,迷茫,自私,冷漠,懶于讀書,得過且過,生活無目的,無追求。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還有幾多人在誦讀《論語》呢?在到處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的紅塵中,還有幾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情操呢?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那輪明月高懸,還是那波浪花翻滾,還是那盞燈火閃爍,但有多少人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徜徉在《論語》間?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3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宣揚“仁”。在《論語》中,孝道有著不可動搖的低位。中國人自古認為百善孝為先,把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對現(xiàn)在的你來說,你一定認為孝只要做到能養(yǎng)父母孩子吃飯就行了,但狗了、馬了之類的動物都會喂飽幼崽兒,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顧老人小孩,那人還跟動物有區(qū)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對父母盡孝不只是物質(zhì)上的供養(yǎng),還有精神、心理的關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憂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時,父母才為自己擔憂,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擔心?!笆赂改改芙咂淞?。”一個人通過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讓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這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讓父母擔憂也是沒辦法。除了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讓父母擔心,這樣就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笨鬃诱f:“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备改付枷M优茸约簭?,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他們?nèi)粲羞^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xù)操勞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從,孔子反對愚孝的絕對無違,應該以道義為標準,客觀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卻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也要履行孝道,絕不能對父母產(chǎn)生怨懟之意。
《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程。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4
近來翻閱《論語》,我在其中了解、領悟。我想對孔子說,你的思想,在經(jīng)歷漫長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滋長著,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睆闹形易x懂了你,讀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學問的來源。請允許我在此將筆稍微拐一下??v觀世界文學史,最為悲壯、高亢的詩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慘痛的旋渦里分娩。因為寫它的不是筆,是生命的孤注一擲。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quán)利。在教 育實踐上您 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你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jié)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學習態(tài)度要端正。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fā)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想對孔子說,當你在世界的某處地方停駐,留下的是你的淵博,教出的是無窮的學子,我為你感到自豪。你渴望著統(tǒng)治者的賞識,可卻從不因此而違背自己的原則。你那談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學到的知識,別人是拿不走的,因為它已成為個人的財富,是心靈的智慧。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觀察周圍的世界,并認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屬于自己。正如一個人的氣質(zhì),不能拿別人的一樣,必須經(jīng)過個人的學習,長期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通曉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論語》中,記錄了你一生的言語,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品質(zhì)我們都得到了升華,如滾滾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識已貫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懷令你那上千個弟子臣服,更令我驚嘆??鬃?,我想對你說,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當老師在傳授知識時我想起了你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呀!只有這樣才能讓知識得到鞏固,得到更新,獲得更深的體會。你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銘記于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讓我明白: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標,如果奮斗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diào)整,人生坐標定位錯了,就要移動生命的坐標。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于自己的世界。
歷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當困難絆住你成功腳步的時候,當失敗挫傷你進取雄心的時候;負擔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放棄。我想對孔子說,是你讓懂得怎樣處事,怎樣去學習,怎樣去面對人生。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5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會經(jīng)歷很多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不會沒有遺憾和苦惱。當我們遇到遺憾和苦惱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呢?《論語》在這方面對我們又有什么啟示呢? 首師大的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說:“《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苦惱,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薄墩撜Z》中告訴我們對待缺憾和苦惱的方法是:不要糾纏在苦惱里面,認可它,然后盡最大努力盡量的補足它。我認為,我們對待缺憾和苦惱的方法就是應該盡快把它忘掉。
我記得和紳的隨從曾跟和紳說:“紀曉嵐,您要是老把他當個事,他就是個事。您要是不把他當個事呢,那他也就不是個事?!蔽艺J為這句話很經(jīng)典。這句話正體現(xiàn)了《論語》中告訴我們的處事之道。我們碰到的不順心的事都是客觀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無法改變。而事情引起的遺憾和苦惱,那完全是心理作用了。如果我們放大這種心理作用,那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的時間而且忽略了其他的美好了。正如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將失去星星了。是的,如果深陷于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從而失去太多美好的、快樂的事物,難道我們不覺得痛苦,不覺得遺憾么?這也就是真正的遺憾了。
所以于丹教授認為:“誰的生活沒有遺憾呢?如果用內(nèi)心的富足和飽滿,用內(nèi)心的鮮活力量去彌補這些遺憾,你會成為一個坦蕩,磊落而勇敢的人。”在當今社會中,如果你在因為找工作碰壁或失戀而苦惱時,不如利用苦惱的時間去重新找一個新的工作或是一場新的戀愛。當別人深陷苦惱不能自拔而你卻脫離苦惱而找到解決方法時,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很坦蕩,很磊落,很勇敢么?所以,用不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就會得到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 所以,孔子云:“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這里提到的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在內(nèi)心約制下的君子的勇。孔子提倡內(nèi)心的制約。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币馑际牵簝?nèi)心有所約制,而在社會上還經(jīng)常有過失的人,我見得不多。
即是說,一個人的內(nèi)心要經(jīng)常對自己有“日三省乎己”的反躬自問。問自己今天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做得不好??粗車娜?,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肖則自省。”看到賢能的人,要向他學習,見到小人,反省一下我可不可能這樣。這就是約制了。誰能一生無過?但做錯之后,如果自己能這樣糾正的話,這就是真正的儒者所倡導的“勇”,所謂“君子之勇”了。所以勇敢有時是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nèi)心自信與鎮(zhèn)定。即每臨大事以靜之。這讓我想到人們崇尚忍者的原因了。所謂忍者,即“忍人所不能忍者”。忍者個個身懷武功,但他們會強力約制自己,他們有著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zhèn)定。不到非同一般的關鍵時刻,決不出手。真正做到了心靈之勇。決非匹夫之勇,即是真正的勇了。
正如于丹教授所說:“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勇敢。 《論語·子路篇》中提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這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即使說君子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靈的勇敢。它可以泰然自諾,但沒有驕矜之氣。小人則很張揚,表現(xiàn)出的是處處驕傲,甚至處處攻擊。他少了一份氣定神閑。所以于丹教授說:“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小人之驕,驕傲的是外在之氣。”
在當今社會中,適者生存,強者立足。要做強者,必須有勇氣,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有心的勇才能表現(xiàn)出真正的勇。君子之驕才能表現(xiàn)出真正的強。這就是《論語》教給我們?yōu)槿颂幨碌男撵`之道了。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5篇相關文章:
★ 論語讀后感5篇
★ 論語讀后感七年級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5篇
上一篇:中學生名人傳記讀后感
下一篇:三年級愛的教育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