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大全(2)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大全
原來生活中確實充滿了許多奇跡的恩典,以前沒有注意到,實際上回想起來還是遇到了幾件恩典之事,其實人生充滿機會,也會給你機會而你不識。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恩典可能算是高中了,中考并無感覺的我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當時只是數(shù)理化還行,文科都較差,但考完后只怨自己一道12分還是16分的數(shù)學難題沒有做出來,從而沒有達到重點高中分數(shù)線),但幸運之神卻神奇的降臨了,我們這年出生的孩子出奇的多,在河口這樣小小的地方,初一入學報名時竟然達到了18個班之多,沒想到正是因為學生之多,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達到了60、70多人,而破天荒的可以在河口辦一個重點班(不用跑到50公里外的油田一中上學),而又正好一個班放不下、二個班有點少,我這種少了10多分的人竟然不需交贊助費就能順理成章的加入到了這個班級中,才擁有了這種教學環(huán)境,擁有了這種學習氛圍)。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也教得非常賣力,我也沒有壓力,只需認真學習即可,沒想到成績越來越好,竟然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錯的大學。
懶惰是人生中的一種可怕的消極力量。懶惰與你花多少時間工作,如何對別人盡職盡責沒有多少關系。懶惰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恐懼感。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覺到自身的懶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懶惰的痕跡。與懶惰對抗是永恒的戰(zhàn)斗,永遠不能放棄,要與懶惰斗爭到底。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病態(tài)的自己(懶惰的病態(tài)的力量)和一個健康的自己(健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必須時刻提防懶惰的病態(tài)的力量,后者始終潛伏在我們的身體中。
真正的自知自覺,總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我們踏出任何一步,都須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自省。我們更應該謙虛,腳踏實地。心智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我們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階段,就會更加謙遜而快樂。我們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潛意識,我們清楚“根”在何處,而我們的一切認知,莫不像流水一樣,從潛意識的“根”源源而出。
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某一個奇跡的恩典,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可能真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就像你經(jīng)常遇到一個年輕的學生在浪費大把的時間的時候,想說些什么,但沒有時間的積累,你就是把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都講出來他也不會明白,很多時候他根本沒有時間聽你說完。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篇五
一本絕對經(jīng)典的書,這本書中關于自律的部分,每年都要閱讀一遍,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今年的閱讀記錄:
#每天一本書#,100天,2011年3月27日,《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是第100天,選了一本經(jīng)典書籍利用一整天的時候從新閱讀一遍。這本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成長與宗教和神奇的力量,我第一遍看這本書的時候,花了半個月,特別是第一部分,當時反復閱讀了很多遍,每次閱讀都能得到新的收獲。
評分5分。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的前二章自律和愛完全能承擔得起這樣的標題,每次閱讀都是對自身的一個反思。很早以前只能讀懂第一章,有了孩子之后現(xiàn)在能讀懂第二章。到目前為止對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內(nèi)容評價一般,強烈推薦閱讀自律部分。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fā)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
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盡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為伴,想把問題排除在意識之外,換得片刻解脫。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尊重事實,是自律的第三種原則。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xiàn)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
自律的核心,就是學習自我照顧,承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顧自己,這是走向自立的關鍵。
這位女士頭腦聰明,只要在工作上不再推諉塞責,就會顯示出極強的能力,但在解決家庭矛盾上,她立刻就成了智力低下的人。問題的關鍵出在她對時間的利用上。家庭問題讓她頭昏腦脹,她只想盡快脫身,盡快縮短自己與問題接觸的時間,而不愿花時間來應對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愿冷靜地分析問題。雖然解決問題能給她帶來滿足感,而她根本不想去推遲這種滿足感,哪怕是一兩分鐘也不行,最終她沒有從問題中積累起任何有效的經(jīng)驗,家庭便因此長期陷入了混亂。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讓問題馬上解決的態(tài)度相比,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更低級,也更有破壞性,那就是希望問題自行消失。
———問題沒有消失,它們?nèi)岳^續(xù)存在,它們是妨礙心靈成長的永遠的障礙。
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不愿承擔責任。與外界發(fā)生沖突和矛盾,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癥患者卻把錯誤歸咎于旁人。
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掛在嘴邊。不管做任何事,他們都覺得能力不及他人,他們?nèi)鄙儆職夂蛡€性。人格失調癥患者則強調“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們?nèi)鄙僮灾髋袛嗉俺袚熑蔚哪芰ΑV委熒窠?jīng)官能癥,比治療人格失調癥容易得多,因為前者堅持問題應由自己負責,而非別人和社會所致。治愈人格失調癥患者則較為困難,他們頑固地認為問題和自己無關,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禍首。不少人兼有神經(jīng)官能癥和人格失調癥,統(tǒng)稱為“人格神經(jīng)官能癥”。在某些問題上,他們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內(nèi)心充滿內(nèi)疚感;而在別的問題上,他們卻一推了之。
埃爾德里奇·克里佛(美國黑人作家)的話:“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我們力圖把責任推給別人或組織,就意味著我們甘愿處于附屬地位,把自由和權力拱手交給命運、社會、政府、獨裁者、上司。為遠離責任帶來的痛苦,數(shù)不清的人甘愿放棄權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
抱殘守缺,與現(xiàn)實脫節(jié),這是不少人的通病。堅守過時的觀念,對現(xiàn)實漠然置之,是構成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這種情形,心理學家稱之為“移情”。
我的定義是:把產(chǎn)生于童年時期,并似乎一直適用的對于現(xiàn)實的觀念和反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當?shù)剞D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
獻身真理,意味著敢于接受其他制圖者——外界的質疑和挑戰(zhàn),由此確定地圖是否與事實符合。不然,我們就將生活在封閉的系統(tǒng)里———就像是單間牢房,我們“反復呼吸自己釋放的惡臭空氣”——如同塞爾維亞·普拉斯(美國女詩人)的比喻,沉湎在個人幻想里。修訂地圖帶來的痛苦,使我們更容易選擇逃避,不容許別人質疑我們的地圖的有效性。我們可能對孩子說:“不許頂嘴,我們是你們的父母,在家里我們說了算。”我們對配偶說:“我們就這樣維持現(xiàn)狀吧。你說我的不是,我就會鬧得天翻地覆,讓你后悔莫及。”我們上了年紀,就會對家人和外人說:“我又老又弱,你為什么還要和我過不去?我這么大年歲,可你居然對我指手畫腳!我的晚年活得不開心,那都是你的責任。”我們是老板和上司,就會對雇員說:“據(jù)說你有膽量懷疑我,還要向我挑戰(zhàn)。你最好想清楚,最好別讓我知道,不然就趕快卷鋪蓋走人吧!”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zhàn),可說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接受挑戰(zhàn),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安慰;心靈接受長期的、甚至經(jīng)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療成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誠實可能帶來痛苦。人們說謊,就是為了逃避質疑帶來的痛苦。
人們不僅對別人撒謊,也會對自己撒謊。
謊言通常分為兩種:白色謊言和黑色謊言。所謂黑色謊言,就是徹頭徹尾地撒謊,敘述的情況與現(xiàn)實完全不符;所謂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
一個人應有選擇地表達意見和想法。當然,出于忠于事實的考慮,我們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這使我們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我們擔心禍從口出;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想違背誠實和公正的原則,而在二者之間,幾無回旋余地,我們很難取得理想的平衡,這的確是高難度的挑戰(zhàn)。
你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為使人生規(guī)范、高效、務實,必須學會推遲滿足感,要把眼光放遠。還要盡可能過好眼下的生活,要通過適當?shù)呐?,讓人生的快樂多于痛苦?/p>
為了體驗新鮮事物的獨特性,我必須以包容一切的姿態(tài),說服既有的成見和觀念暫時讓位,讓陌生、新奇的事物進入感官世界。在此過程中,我必須竭盡全力,盡可能呈現(xiàn)出成熟的自我、誠實的姿態(tài)、巨大的勇氣,不然的話,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將是過去經(jīng)驗的一再重復。
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jīng)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質一樣,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會誕生。死亡的痛苦是誕生的痛苦,而誕生的痛苦也是死亡的痛苦。生與死,好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要建立更新的觀念與理論,舊有的觀念和理論就必須死去。
首先,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qū)別之一,在于當事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愛。其次,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愛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愛,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出愛的努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樣獲益。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第四,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它意味著持續(xù)努力,超越自我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
愛的愿望不等于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基于靈魂的行動。你認為自己愛他人卻沒有躬身實踐,就等于從未愛過。
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的特殊體驗,跟自我界限有著密切關聯(lián)。陶醉在愛的情感里,我們感覺靈魂無限延伸,奔向心愛的對象。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yǎng),我們希望對方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對象吸引,迫使我們產(chǎn)生沖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獻給對方,心理學家把這樣的激情狀態(tài),稱為“精神貫注”。我們貫注的對象,正是所愛的人或所愛的事物。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對象,就會使之占據(jù)我們的心靈。
有時我們自稱為別人著想,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責任,滿足一己的愿望。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出自個人意愿,核心動機卻是滿足自我需求,不管為別人做什么事,也許都是為贏得私利。
真正的愛,能夠使人發(fā)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充,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真正的愛,能使自我更為完善。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的追求則是自我完善。當然,自私與否,不是判定愛的標準,惟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須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犧牲),不然愛的愿望就會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獻,才是實現(xiàn)愛的最有效的方式。
愛最重要的體現(xiàn)形式,就是關注。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
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基于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夠達到傾聽的目的。
父母愛他們的子女,必須指出孩子的錯誤,而且要采取謹慎、積極的態(tài)度。他們也要允許子女指出自己的錯誤。同樣,夫妻雙方要成就幸福美滿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沖突和矛盾,彼此成為最好的批評者和建議者。這種原則,對于友誼同樣適用。
我們也必須有所選擇,確定誰更適合作為愛的對象,誰更值得我們付出真正的愛。……你選擇的愛的對象,應該能夠通過你的幫助,迅速促進個人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珍貴而有限,應該倍加珍惜,妥善使用。你還必須堅持自律,使愛具有更大的力量。
人際交往是彼此學習和教育的機會,也就是給予治療和接受治療的機會。錯過了這樣的機會,我們既不能學到什么,也不能教給別人什么。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