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1500字3篇
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1500字3篇
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1500字1
我很欣喜的通過尚學路上圖書室這個平臺,讀了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里了,喊我?guī)兔ΑN覅s只顧玩電腦,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F(xiàn)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發(fā)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zhuǎn)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經(jīng)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yè)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后,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還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和我一起學琴的鄰居家的姐姐一開始對彈琴十分喜愛,而且她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一個曲子幾天就能練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師指導,她就能自學彈下來,琴班老師非常喜歡她。可是在她媽媽給她買了一臺價格不菲的電子琴之后,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沒有往日那股學琴熱情了,再后來她就干脆放棄了,無論老師家長怎樣規(guī)勸,就是打動不了她的心思,老師也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決不輕易放棄!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yǎng)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有一個姐姐,她吃飯十分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離不開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樂雞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紅柿。從來沒見她吃過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發(fā)燒天天伴她左右,身體也十分虛弱。雖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歲,但是每當我們兩個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認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為我個子比她高,身體比她結(jié)實。我一定要把《弟子規(guī)》這本書推薦給姐姐看,讓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長。
我們班同學趁中午吃午飯時,總喜歡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結(jié)伴去買零食吃。尤其張悅同學特別喜歡吃油炸串,天天買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圓,直打嗝。那天中午,我們又在有說有笑地吃飯。突然,只見張悅臉色蒼白,眉頭緊鎖,捂著肚子,還不時發(fā)出呻吟聲。同學們見狀,趕緊問她怎么了。她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虧老師及時把她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她得的是急性胃腸炎,主要就是因為吃東西沒有節(jié)制,胃受不了,才得了這種病。為此張悅同學休息了半個多月,耽誤了很多課程。我們同學個個引以為戒,再也不敢暴飲暴食了。
對照《弟子規(guī)》,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guī)》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和它朝夕相處,我就會成為一個既懂事又快樂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1500字2
學校最近早讀流行讀《弟子規(guī)》了,(還好比讀語文中的文言文好一點,個人觀點)。“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就這樣,學校早讀《弟子規(guī)》就開始了。
《弟子規(guī)》這本書字不算太多,三個字組成的一個句合成的一段話,總七篇。但也是這七篇確包含了人類的自我修行。所以《弟子規(guī)》相當與一本《禪理》。
我們現(xiàn)在是90后的孩子,每一個人或許都有大或小的個性。但是以我們現(xiàn)在的素質(zhì)想要在進步是很困難的。現(xiàn)代社會只會一味向前,抱著跌倒了爬起來的精神一味向前,確不在跌倒了的時候看看腳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跌倒。
現(xiàn)代人了,我也并不想人類一味模仿《弟子規(guī)》中的所作所為畢竟我們是現(xiàn)代人了,古中國的一些文化風俗已經(jīng)在這里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其次我覺得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教育小孩子和和成年人是沒有多大關(guān)系。但是做為古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確實是不應該拋棄的。其次時代在更新,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對古人的傳統(tǒng)認知時也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
但是其中所所講的確實我們應該需要學習一下。
《弟子規(guī)》中包含了包括孝、悌、禮、仁、忠等一些人在處事,相處時的禮儀。
《弟子規(guī)》里面有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我呢在日常生活中確實與這幾句話完全相反的。父母教我我都是回答待會馬上然后過了十幾分鐘在去履行十幾分鐘前的事情,然后到了樓下不免會又先爭吵,但是我就用個個理由來推脫,接下來就不免會又家庭大戰(zhàn)。但是我如果學習一下《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話,應該可以減少很多的“流血事件”。如果我換位思考的話如果我是父母他們是孩子的話,我就會想把他(她)生下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以前中國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xiàn)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和古人相比我們現(xiàn)代人的品行(不知道用倒退還是落后姑且用倒退把)倒退的太多太多了,我想這個也是中國比不上其他國家的原因。
理,為人處世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那么在職場中學習中就可以避免個人素質(zhì)很大的不足。
在人與人相處中我們懂謙讓,不能驕傲自滿,“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對人不可有傲慢之心,這一點應該模仿《鴻門宴》中的劉邦,劉邦應自己的謙卑而獲得了項羽的信任。而項羽確因為自己的傲慢在
鴻門宴中放走了最后殺死自己的敵人。他們兩個就是謙卑與傲慢的形象。
人生在世要又自己的人生目標,任何活的有意義,應該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讓你明白有先東西確實需要我們?nèi)ズ葱l(wèi),有些東西確實需要我們保留找到自己真正要力行下去的。希望你們可以做到“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學習,你才能學得好。
我記得《弟子規(guī)》后面有這樣的一句話至要“莫如教子,至樂無如讀書”,我覺得他是顛倒了的應該是“至樂莫若讀書,至善莫如教子”。讀太多的書只會讓你變的更呆,沒有記法的死記硬背,沒有理解的讀只會物得其反。教子是以你們父母的智慧來教育孩子,也可以說就是前人的智慧來教育后人。常常人們說的,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來彌補我們的“缺陷”,防止后人在前人失敗的地方繼續(xù)犯錯也就是說“我”不會在一個地方犯兩次錯。
總敘;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不過想要中國人口素質(zhì)提高一本小小的《弟子規(guī)》還是沒用的。
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1500字3
不是因為學校的白校長和李老師倡導同學們在早讀時朗誦《弟子規(guī)》,不是因為李老師在期末考試的家長會上就這篇文章做了精彩的演講,不是因為老師也要求作家長的寫出讀后感,真的從來沒有接觸到這篇傳誦程度僅次于《三字經(jīng)》的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作為一個中國人很慚愧。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此文脫胎于孔子的“論語”學而篇,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獨立成章卻又密不可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做人、處事等行為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行為敦厚、人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對于今天的我們有著同樣深遠的影響。
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百事孝為先,《弟子規(guī)》因此也將“入則孝”放在第一位。在這一部分將子女應盡的本分詳細地闡述了出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人子女應常懷有感恩之心。對親人至孝,為國盡忠,也是“仁義禮”的表現(xiàn)。由于時代的局限,這章里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指出父母的過失所用的方法,過于消極,放到今天來講就是迂腐、愚孝和愚忠。
應該有怎樣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長幼有序?應該如何看待錢財?在“出則悌”這一章里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這應該就是儒家遵循的“禮”了,有“禮”家庭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和諧。
起居休息時應該怎么樣?飲食時應該怎么樣?穿衣戴帽時應該做到什么?走路時的步伐體態(tài)是如何的?碰到人時如何?獨處時如何?借人東西時如何?“謹”這一章規(guī)定了言行舉止的準則。我認為是“禮”的又一個延伸,將它的內(nèi)涵擴大,應該還有“慎獨”的意思,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問心無愧。這一章同樣有我不能茍同的地方,那就是“斗鬧場,絕勿近”,如果是正在進行的一場的以強凌弱的斗爭,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路見不平一聲吼”是否是我們現(xiàn)代這個社會應該倡導的行為呢?
“信”應該是貫穿儒家思想的一條主線,也是弟子規(guī)中講述比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則悌”、“謹”,啟下部分的“泛愛眾”。“信”更應該是我們今天的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如果大家都能誠實守信,就不會有農(nóng)民工的工資需要的過問才能發(fā)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誠信為本,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企業(yè)見利忘義,往奶粉里面摻三聚腈氨,造成千千萬萬的兒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誠信為本,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災大難襲來時,國家也不會遭受那么大的損失;如果官員時刻把信義放在第一位,把為人民服務做為自己畢生的信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貪官污吏出現(xiàn);如果大家視誠信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將更加和諧,社會將會更加美好。“信”這一章不光講述一諾千金,還講述了向別人應該學習什么,怎么樣對待批評,怎樣“朝聞過夕改之”。“信與智義”是相通的。
“泛愛眾”這一章重點講述了儒家“仁”的主題,那就是對待一切大眾應該平等關(guān)愛,對待窮人不歧視,對待富人不巴結(jié)及怎樣禮尚往來。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及孫中山先生倡導“博愛”,愛天下的蕓蕓眾生。從小處說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把這個“仁”延伸出來那就是除了愛家人老師朋友,還要愛人民,愛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亦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總之要胸懷祖國,心憂天下。
“親仁”則闡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學習,事實上是儒家的交友觀,即要交怎樣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學習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學文”在以上應該盡自己本分的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給我們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藏書的陳列等等。
讀罷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萬千,仔細想來,這和當前胡錦濤倡導的“八榮八恥”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今天的人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應該有怎樣的道德情操。在21世紀的今天,我想我們向外輸出的不僅僅是價格低廉的商品和勞動力,咱們中國人給人家的印象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吃苦耐勞方面,還應該向世界展示的是我們燦爛悠久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