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聽聽聲音教學設計及反思
四年級科學聽聽聲音教學設計及反思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但是你知道聲音里面的奧秘嗎?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四年級科學聽聽聲音教學設計及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科學聽聽聲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2、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二)科學知識
1、通過聽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感知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關,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2、通過游戲、實驗,使學生懂得聲音有大小、遠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辯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2.保持與發(fā)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于探究與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聲音的大小叫音量,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教學理念】科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處處著眼于以生為本,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動活動中自己感悟。
【教法設計】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演示引導,實驗探究——鞏固練習,拓展延伸——課后小結。
【學法設計】傾聽——觀察——質疑,比較——分析,鞏固歸納——演繹推理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光盤一只,《記錄卡》每人一張,塑料直尺、小鼓、小棒及笛子、嗩吶、銅鑼、腰鈴等民族樂器各6個以上,兩把口琴,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一小盆。
【教學預案】
這是本單元第一個活動,這個活動要求我們和學生們一起盡量多地傾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分析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然后說說我們聽到過哪些聲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哪些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發(fā)出的聲音。
為了更好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加開放有效地進行科學學習及實驗探究,我把學生分成6個大組,每組8人左右,桌上配置相關的學具和實驗器材,各組組員推選出一位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5-6分鐘)。
教師出示一張光盤,讓學生猜猜里面錄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傾聽與觀察;
播放一段大自然音樂,學生談感受;
播放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學生猜;
揭題。(教師板書:聽聽聲音——奇妙的聲音王國)
二、學習新課(21-23分鐘)
1、指導學生通過游戲及填寫《記錄卡》,認識固體、液體、氣體均可發(fā)出聲音。6分鐘
請兩位學生上臺做游戲。(學生甲正對全體學生分別做吃蘋果、喝汽水、吹笛子的動作,學生乙背對學生甲猜測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臺下學生做評判同時填寫《記錄卡》。
記錄卡 | ||
發(fā)聲物體 | 物體類型 | 你的發(fā)現 |
2、指導學生實驗,認識聲音的大小叫音量。9-10分鐘
(1)教師出示一把塑料直尺,讓學生觀察。
教師把尺子的一端放到桌子上面,并用左手壓緊它,尺子的另一端伸出桌子外,然后用右手輕輕一打擊,讓尺子發(fā)出聲音。
教師再實驗一次(這次較用力打擊尺子),讓學生再觀察一次,然后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2)提出假設:“聲音有大小的不同”。
學生分組實驗,驗證假設。在各小組內充分地合作實踐、研究和討論,然后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實驗結果。
(3)提出問題:聲音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
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一段音樂給學生欣賞,在播放過程中,教師一會兒故意把音量調小,讓學生談感覺如何(聲音小);一會兒又故意把音量調大,讓學生談感覺又如何(聲音大)。
教師邊板書邊講述:我們把聲音的大小叫“音量”。(讓學生齊讀板書一遍)
3、指導學生實驗,認識聲音的高低叫音調。5-7分鐘
(1)教師出示一把口琴,讓學生觀察一遍。
教師吹奏《世上只有媽媽好》。請1~2位學生表演,師生共同欣賞。
(2)提出問題:這位同學吹的歌曲聲音是什么樣子的? (吹的聲音不停地變化著高低)
(3)得出結論: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三、鞏固練習(5-7分鐘)
1、電腦投影,出示題目和要求:(利用各種樂器和實驗器具發(fā)出各種聲音)
a、發(fā)出又高又響的聲音。
b、發(fā)出高而小的聲音。
c、發(fā)出低而響的聲音。
d、發(fā)出又低又小的聲音。
各學習小組充分實踐,師巡回指導。
2、教師按照上述要求演示一遍,并用電腦投影板書。
3、教師贈送“禮物”,(老師邊說邊將幾個玻璃杯放在桌面上,激趣后用這幾只玻璃杯子奏出一首學生熟悉的兒歌。“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四、總結拓展,課外延伸(3-5分鐘)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周圍有哪些噪聲。
2、學生談噪音對人類的影響并討論該如何減少噪音。
3、教育學生應該養(yǎng)成在公共場所低聲交談的良好習慣。
4、總結學習所得(學生齊讀板書),質疑。
5、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一個裝有數粒綠豆籽的礦泉水瓶讓學生觀察。
提出問題: 里面裝的是什么?為什么只要輕輕搖晃一下就會發(fā)出聲音呢?你們有什么辦法設計—個實驗使搖晃的聲音變小或消失?(讓學生充分發(fā)言)
作業(yè)布置: 請學生回去把這個實驗做一做,并寫好活動記錄,下節(jié)課匯報。
四年級科學聽聽聲音教學反思
《聽聽聲音》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的第一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傾聽周圍的聲音,體驗聲音的多樣性。讓學生以關注的態(tài)度在充分感知聲音的活動中,能夠對各種不同的聲音加以簡單的區(qū)分和鑒別,對聲音的大小、高低、遠近、方向有適當的了解。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有關,沒有物體就沒有聲音。
在剛開的時候,讓學生傾聽各種聲音,請學生說說這些分別是什么樣的聲音,以此來引起學生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剛才的聲音分類,明白聲音可以分為自然界的聲音和人為的聲音。在研究聲音時,需要用到一種新的儀器——音叉,音叉是一種發(fā)生儀器,用來調試音高和測試樂器。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鐘振動的次數。介紹使用音叉的方法以及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演示。
接下來要通過音叉讓學生明白聲音有高低、強弱之分,但是什么是高低什么是強弱很難通過語言將其描述出來,所以這是讓我很頭疼的一點。在第一個班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發(fā)現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和強,什么是低和弱,后來我就反思了一下,這兩個概念對于他們來說難度真的很大,怎么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理解,聲音有大有小,這和強弱對應;聲音有尖銳和不尖銳,這和高低對應。于是,我先讓他們區(qū)分出聲音的大小與尖銳與否,再遷移到強弱高低上來,這次效果就比上一次好多了。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