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物理教學教案有哪些
教師想要把學生教好一份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物理教案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現(xiàn)象中的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2.知道產(chǎn)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nèi)容:(1)摩擦、摩擦力。(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后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xiàn)象,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教法建議
1、現(xiàn)象教學,以實驗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xiàn)象.對摩擦現(xiàn)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盡量做好.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選取生動的事例進行演示分析講解,這樣就能及揭示現(xiàn)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盡量讓他們動手.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xiàn)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shù)的研究方法.本實驗中的變量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學生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對于基礎不好或組織紀律較差的學生可采取部分內(nèi)容教師引導,部分內(nèi)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4、適當補充靜摩擦的知識.
在摩擦現(xiàn)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知道即可.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研究決定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教學工具:彈簧測力計、小車、鉤碼、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紙、洗衣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方法1:從生活現(xiàn)象引入,學生感覺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個普通的現(xiàn)象,讓學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體會手的感覺。
初二物理慣性、慣性現(xiàn)象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慣性現(xiàn)象,知道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2.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1.通過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運用慣性知識解釋現(xiàn)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感目標:
通過慣性應用與防止的教學,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出發(fā),給出慣性的概念(注意慣性和慣性定律的區(qū)別);然后從生活經(jīng)驗的角度,提供一些慣性現(xiàn)象來說明無論運動的物體或靜止的物體都具有慣性,既幫助學生認識慣性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慣性現(xiàn)象的危害,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最后通過“想想議議”的討論,可使學生加深對慣性概念的理解.
教法建議
1.要重視實驗教學,突出現(xiàn)象教學
慣性現(xiàn)象很多,由于實驗的特點是比較簡單,可操作性強,所以有些實驗可采用并進式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可活躍氣氛,提高興趣,同時還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驗的能力。如讓學生用自己的鑰匙和一張紙條在課桌邊上動手做慣性實驗。有些演示實驗,可讓學生登臺表演。
2.通過教學訓練物理語言和表達能力。
可以慣性小車演示實驗為例,讓學生解釋木塊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訓練如何運用知識解釋問題。慣性現(xiàn)象的分析可參考以下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明確研究對象是哪一個物體或同一個物體的哪兩個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運動還是靜止)
(3)什么原因是物體或同一物體的某一部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還可參考典型例題示例中的部分內(nèi)容)
3.易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如下,要注意糾正。
(1)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
(2)慣性是力,即慣性力
(3)不受力有慣性,受力無慣性
(4)靜止有慣性,運動無慣性
4.可補充的慣性實驗(可當堂演示,也可制作成錄像片)
(1) 如圖9-2-1所示,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紙板,紙板上放一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豎直落入杯中,并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表明原來處于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此實驗比較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宜作為引入課的實驗。
(2)小車上的圓柱體
(3)煙圈實驗演示氣體的慣性
(4)車上投籃實驗演示運動物體的慣性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1.解釋慣性現(xiàn)象
2.任何物體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教學難點:慣性大小與運動快慢無關
教具:裝有水的杯子、硬紙板、雞蛋、紙條、木尺、棋子、錄像、電視
教學過程:
一、實驗新課
方法1:用新奇實驗引起學生興趣
[演示實驗]
1. 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紙板,紙板上放一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豎直落入杯中,并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
結論: 原來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2.(如圖9-2-3)勻速運動的電動車上面小球落下,恰好進入下面的球籃。()
結論:原來運動的物體,具有保持勻速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
方法2 :用學生可操作實驗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實驗]指導學生自己完成撤紙條的實驗,打棋子實驗(此實驗可由學生參與演示)。
結論: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
二、新課教學
1. 什么是慣性。
方法1: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討論分析理解慣性的概念和慣性定律的內(nèi)涵。在用方法2中的問題檢驗其理解情況。
老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可引導:用“惰性”比喻“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現(xiàn)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顯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如果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只不過沒有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會改變。即:慣性與是否受力無關。
方法2:由于慣性是個比較抽象,難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過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慣性保持的是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速度)。
例:下列各問中的物體的慣性如何體現(xiàn)?
1)靜止在桌面上的書?(體現(xiàn)在保持靜止)
2) 正在以10m/s速度運動的汽車?(體現(xiàn)在保持10m/s速度勻速運動)
3) 一個正在加速的汽車,某時刻的速度是5m/s。(雖然車做加速運動,此時的慣性體現(xiàn)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過后來沒保持住。)
2.慣性現(xiàn)象
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小實驗或錄像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觀察慣性現(xiàn)象,實驗選擇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錄像]煙圈實驗
簡介灑水槍,水離開槍后還能繼續(xù)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慣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
由上面實驗分析得出:
“固、液、氣”---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靜止、運動”---任何情況都有慣性
結論: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
3.慣性現(xiàn)象的分析
方法1 :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分析。
[演示]慣性小車實驗
引導學生分析木塊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做車時慣性的表現(xiàn),安全帶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引導學生簡單總結分析慣性現(xiàn)象的一般步驟:
確定研究對象——明確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受力情況——研究對象由于受力運動狀態(tài)改變情況——慣性的具體表現(xiàn)。
方法2:學生舉出慣性現(xiàn)象并進行解釋。
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請學生自己選擇上面做過的慣性實驗或列舉的其它慣性現(xiàn)象進行描述,互相補充,總結出分析慣性現(xiàn)象的一般步驟,并用此步驟再分析其它問題。
4.慣性現(xiàn)象的應用與防止
請學生舉出實例。
三、小結
1.慣性的概念,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
慣性是自然界中的物體所具有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表現(xiàn)為物體總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慣性定律是一條客觀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說明了正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這種性質,所以當沒有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因此,慣性和慣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物體具有的一種性質,后者是物體在不受力時遵循的一條客觀規(guī)律。
四、作業(yè):閱讀教材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通過實驗探究或體驗慣性現(xiàn)象,理解物體的慣性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坐在汽車里,體驗當汽車靜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駛、速度增加(汽車啟動)、速度減小(剎車)、轉彎等時刻的感覺。
2.準備錘頭和錘把,通過實踐分析:(1)把錘頭固定在錘把上,有幾種方法?(2)把錘頭從錘把上卸下來,有幾種方法?并加以解釋。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可以沒有結果。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