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蒲公英的田間管理方法
如果土壤濕度適中,大約15天左右就可以出苗。干旱地區(qū)雨季播種5—7天就可以出苗。雖說蒲公英的生長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但其經(jīng)濟產(chǎn)量及藥的品質(zhì)取決于田間管理水平,所以加強蒲公英的田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蒲公英的田間管理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蒲公英的田間管理方法
(1) 中耕除草
當蒲公英剛剛顯苗,此時正處在幼苗期間,在這一期間幼苗怕濕怕水。如遇連雨,便會出現(xiàn)根基部腐爛,這樣會造成缺苗斷壟。因此苗出齊后,不要再澆水,可進行淺鋤,疏松表土。
當葉長長至10厘米左右時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結(jié)合淺鋤松土、將表土內(nèi)的細根鋤斷,有助于主根生長。
(2) 追肥澆灌
當葉長長至15厘米左右時,要對蒲公英進行追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kg,餅肥25-40kg。追肥后應立即澆水,使養(yǎng)分能夠被充分的吸收。如遇春旱影響出苗和幼苗生長時,可根據(jù)土壤含水量適時適量灌水,保證土壤的水分。
生長期的管理
6月下旬,當葉長長至25厘米左右時,蒲公英就進入了生長期,這個時期,植株一般不會在長高,主要是發(fā)根壯根。
蒲公英的生長期較長,一般可達3個月左右。
(1) 中耕除草
這個時間要經(jīng)常注意中耕除草,保持田間無雜草,防止草與藥共同生長的現(xiàn)象,影響蒲公英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中耕除草,一般20天左右進行1次,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再定,一般植株封壟后就不便進行松土了。
松土時宜淺不宜深,以免傷根。
(2) 追肥澆灌
7月下旬,蒲公英就進入生長期中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蒲公英逐漸抽苔開花,代謝旺盛,耗水量大。這時應氮、磷配合進行追肥。每畝施尿素4~5kg或硝酸銨5~7.5kg,可順行間施入。
施肥后,應急時澆灌,促使養(yǎng)份能夠被充分的吸收。
生長后期的管理
9月下旬,蒲公英進入生長后期,也進入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這個時期一定要防止倒伏,應進行中耕培土,促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的發(fā)育,增加側(cè)根的數(shù)量,提高抗倒伏能力。
依據(jù)蒲公英的生長情況,應進行葉面噴肥。每畝用尿素0.75~1kg、鉬酸銨5~15kg、磷酸二氫鉀10~30kg,對水30~50L噴霧。
蒲公英的病蟲害防治
葉枯病
葉枯病主要為害植株葉片,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逐漸向上蔓延。發(fā)病初期葉面產(chǎn)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后葉片焦枯,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6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進行藥劑噴霧。間隔10—15天,連續(xù)2—3次。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莖部和根部。發(fā)病初期病部呈褐色至黑褐色,逐漸腐爛,后期外皮脫落,只剩下木質(zhì)部,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褐變。濕度大時病部長出一層白色至粉紅色菌絲狀物。地上部葉片發(fā)黃或枝條萎縮,嚴重的枝條或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挖除,補栽健株,并在病穴施入石灰消毒,必要時可換入新土。發(fā)病初期噴淋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澆灌45%代森銨水劑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間隔7天噴一次,經(jīng)1個月可治愈。
短額負蝗
短額負蝗主要為害植株的花蕾和葉片,成蟲、幼蟲都善跳躍,取食時間在上午10點以前和傍晚,其他時間多在作物或雜草中躲藏。
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蟲害,可用微孢子蟲制劑防治1次,間隔5—7天后再用卡死克2000倍液噴施1次,可長期控制為害。在幼蟲分散為害前,可用2.5%溴氰菊脂3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2000倍液進行噴霧1—2次,間隔5—7天。
蚜蟲
蚜蟲分布普遍,每年發(fā)生十代以上,以卵在樹木枝條縫隙越冬、也在多年生根際越冬。不同年份、不同生長環(huán)境發(fā)生危害程度差異甚大,通常年份危害期短,多在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各別植株。
防治方法:煙草石灰水溶液滅蚜。用煙葉0.5kg、生石灰0.5kg、香皂少許,加水30kg,浸泡48小時過濾,取汁噴灑,效果顯著。
農(nóng)藥滅蚜。常用藥劑有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對滅蚜有特效,不傷天敵。也可用10%煙堿乳油殺蟲劑500-1000倍液,這種農(nóng)藥殘留只有36小時,低毒、低殘留、無污染,不產(chǎn)生抗性。
中藥材的采收季節(jié)性是很嚴格的。(四、蒲公英的采收與加工)因此,做到適時的合理采收中藥材,是關系到中藥材品質(zhì)優(yōu)劣、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以及保護和擴大藥材資源的關鍵。
十月下旬,蒲公英的下部葉片開枯萎,這個時期正是收獲的好季節(jié)。
蒲公英的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1、《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2、《本草圖經(jīng)》: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3、《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jié)核,解食毒,散滯氣。
4、《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疬結(jié)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5、《綱目》:烏須發(fā),壯筋骨。
6、《醫(y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7、《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8、《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jié)消癰,養(yǎng)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9、《嶺南采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10、《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
1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12、《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