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預習學案
課文聞一多先生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課文,那么這篇文章將會把怎樣的聞一多先生呈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預習學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預習學案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民主革命斗爭引出聞一多的事跡。
二、通讀課文,整體把握
1.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傳記,卻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現(xiàn)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jīng)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贊揚聞一多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具有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是聞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這在這篇文章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著力寫聞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然而,聞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學者、詩人。因此,這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前期怎樣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sh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shù)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shù)上取得累累碩果。著力表現(xiàn)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于學術(shù),后期投身于民主運動,這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終如一的。)
2.這篇文章寫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zhì)特征。精選的典型事例,精致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精練的詩一般的語言,精當?shù)氖闱樾宰h論,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感人的力量。[(1)結(jié)構(gòu)嚴謹。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lǐng)全文,上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表現(xiàn)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現(xiàn)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2)選材精當。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能以少勝多。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xiàn);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聞先生一生經(jīng)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就已經(jīng)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xiàn)出來了。(3)精于剪裁。對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據(jù)表現(xiàn)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簡。比如,聞先生的研究唐詩,作者并沒有寫他研讀了哪些書籍,發(fā)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著重寫他研究的目的和態(tài)度:“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于救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fā)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則表現(xiàn)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這樣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從詳略上說,研究唐詩,寫得詳細;而寫作《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兩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強調(diào)“做”了“也沒有說”的意思,表達的側(cè)重點與前面又有不同。聞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及其被害經(jīng)過,是人們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對事實經(jīng)過作過多的記述,而只是反復強調(diào)“兇多吉少”的緊急形勢,擷取“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描繪“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tài),從而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所有這些,都說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1)生動形象。不僅描寫的語言是形象的,敘述和議論的語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義也更豐富了。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此外,如“吃盡”“消化盡”“炯炯目光……遠射……”,“赫然而出”“向……邁進了”“起先,小聲說”“向……呼喊”“警報迭起”,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敘述語言和議論語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動,富于感染力。(2)精練含蓄。比如一個“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引用的聞一多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與第5段“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里的“沒有‘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作為革命家”,聞一多的“說”,是對于革命的宣傳和動員,是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際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個“說”字,竟然表達這么多的意思!這種結(jié)合一定語言環(huán)境靈活地賦予同一個詞以不同含義的表現(xiàn)手法,是耐人尋味的。(3)富于感情。這篇文章的敘述、描寫抒情化,令人無法分清哪些是記敘,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說它是記敘未嘗不可,但洋溢著贊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顯然是描寫,但頌揚、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飯,幾乎忘了吃”,本來是極平常的一句贊語,但緊接著跟上一句“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形成了對比,意蘊就豐富多了。同樣,“夜間睡得很少”,“惜寸陰”,這種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著一個情猶未盡的“分陰”,給人的感覺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帶著強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語句變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樂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語或仿成語結(jié)構(gòu),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潛心貫注,心會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報迭起,形勢緊張”,等等。這些詞語的結(jié)構(gòu)整齊,有節(jié)奏感。②作者慣于使用對句的形式,如一開頭的“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就是對句,又如“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不動不響,無聲無聞”,“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還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些成對的句子,有些具有對比的性質(zhì),有些則是并列的性質(zhì),有的是更為整齊的對偶句。這些句子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4.夾敘夾議的寫法。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是夾敘夾議。作者實際上是以議論來結(jié)構(gòu)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敘述的綱領(lǐng),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jié),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最后一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jié),這兩處也都是議論。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應,有首尾照應,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應,有行文與題目的照應。多種方式的照應,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這些照應,又幾乎全是議論。由此可見議論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主要由學生來完成)
三、細讀全文,畫出精辟的語句,然后復述課文大意,并說出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聞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sh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shù)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shù)上取得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xiàn)出民主戰(zhàn)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