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政史應該怎樣學好
初中中考政史應該怎樣學好
升入初中,學科一下增多了,如果不掌握好方法,特別是政治歷史,再在那努力也會沒有效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中考政史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考政治學習方法
聽講同步
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部分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說,成績的好壞是由聽課效果所決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主動,要讓自己的“聽”與教師的“講”保持同步。這個同步,就是我們要主動學習,緊緊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專心聽,一步不離地和老師一起去思考、去聯(lián)想、去分析、去探索,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如果課堂上對教師講的重點、難點,因聽不懂被“卡”住。面對這種情況,如果老師馬上進入下個知識點的講課,那么記得馬上用筆記下來,下課后及時去問,而課堂上依然要繼續(xù)跟上教師的思路,以便不影響后邊內容的聽講。
積極發(fā)問
學習中,一定要多質疑,多發(fā)問,盡信書不如無書。而對老師講課的內容也同樣如此,不要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是要努力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為什么”俗話說:“好問無須臉紅,無知才應羞恥”。不敢大膽地發(fā)問探索,結果使問題愈來愈多,學習無法深入,愈學愈被動。
有位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給自己作了 “五不問”的規(guī)定:
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復習不問;
教科書或主要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
教師課后留下的問題未曾深入思考不問;
找不到自己的矛盾所在不問;
提不出自己的思路不問。
這五不問是一種經過思考的不問,而經過這樣的思考,提出的問題也必然具有價值。
課堂筆記
記課堂筆記,是很多同學都會采取的聽課方式。我們前面也簡單談到過。聽課筆記有助于抓住難點、重點和主要方法,便于課后再次回味教師的思路,所以我們在記錄的時候也一定要挑重點、難點來記。筆記有助于課堂聽講全神貫注,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但也切記聽課以筆記為主,而忽略了老師講課。
筆記記好后并非放任不管,想要學好,還應定期整理筆記。整理筆記的過程是個分析、歸納、綜合、邏輯思維的過程,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條理化、理論化,而且便于鞏固記憶和培養(yǎng)提高自學能力。
集體討論法
政治課會有很多政策,案例,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教材內容開展集體討論,有些同學反而趁機把討論的時間聊天,非常辜負老師的良苦用心。
比如有些專題性質的討論。即根據(jù)課本內容,老師選擇恰當?shù)膶n},讓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引起爭論,促成對教材內容的消化理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如果我們積極參與進去,不僅有效地發(fā)展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但政治課始終仍是一個需要大量背誦和記憶的學科,及時課堂上都掌握了,課后還是要時時記憶背誦哦!
中考政治學習建議
一、培養(yǎng)興趣,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政治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對政治的興趣。
政治是我們幫助學習生存的學科,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政治,只要我們聯(lián)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關注生活,關心發(fā)展,就能培養(yǎng)起對政治的興趣,就會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政治。
二、“抓基礎、重平時”
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歷史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更需要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政治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1.聽課的方法。聽政治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的書寫要整潔、快速,以便于整理、復習。
2.閱讀教材的方法。要想有豐富的政治知識,主要是靠閱讀。一般地說,閱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搞清閱讀材料的文字含義。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在解讀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政治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實際所指,而且要能夠與具體的事實聯(lián)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閱讀中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理解書面材料中的潛在的意義,然后把理解到的潛在的意義同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才是有效的閱讀。
不僅要搞清楚 “是什么”的問題,而且要探討“為什么”的問題。此外,為提高閱讀的效果,可以在閱讀時做必要的筆記,或在閱讀材料上(如教科書)做一些提示性的記錄,如畫線、標符號、寫批注等。背的時候通常是先讀一遍要背的內容,然后邊寫邊記憶。過一段時間后,再在腦子里如放映電影一樣地重過一遍。由于記憶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其間伴隨著遺忘,所以在進行下一步的時候,有必要再對前邊的內容簡略地重復一下。記憶就是這樣在迂回中不斷前進的。
3.記憶的方法。學習政治對學生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從記憶的策略上講,要遵循一些記憶的規(guī)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相結合、從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的層面上進行記憶等。
4. 練習的方法。題雖不少,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考察記憶能力的,只要你把書背會了,這種題并不難做.一類是側重于考查思維的,這一部分題目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書背得再多也沒用。練習對于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有意義的練習實際上是一種新情境下的繼續(xù)學習,學會做作業(yè),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一是通過練習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三是將知識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四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問題,查漏補缺。在練習的方法上,要學會審題,特別是明確題干的含義及要求;要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規(guī)則,按照要求進行解題;要把握答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要做到知識的“一一對應”。政治中哪一個提法由哪些論據(jù)支持或這一論據(jù)是針對哪個提法而產生的,必須區(qū)別清楚。于是在無數(shù)單選、解析、問答的磨練中,你日漸熟悉的知識點終于織成了一張網(wǎng),將每一道考題牢牢地攬在其中,而不放過一條“漏網(wǎng)之魚”。
5. 復習的方法。“學而時習之”,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達到“在腦子里翻書”的境界,對教材相當熟悉。一般來說,復習的類型有隨堂復習、課下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等,每一種類型的復習目的、復習范圍、復習要求是不同的,這需要在進行具體的復習時加以了解和適應。
復習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復習提綱、重點閱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并與練習相結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因為政治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
6.答題的方法。政治對文字組織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時一定要多加鍛煉,多做些文字題,不要圖省事而只做選擇題,不愿練習問答題、材料解析題,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慮組織語言。
目前所學的政治幾乎都是強調人文素質和道德品質??荚嚂r你只要以接受到的最真誠的道德知識加上書上的標準答題就行。政治學科“題目在書外,觀點在書內”,也就是說,政治題目的背景材料是隨處可取的,千變萬化,靈活運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應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觀點在書內,也就是說,千變萬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書上的知識點,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因此,我們只要平時認真聽課,把課本上的知識熟練把握、理解透徹,經過一定的訓練,便能做到。
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是很好解決的。方法:“問題出處要明確,結構聯(lián)系定答案”。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現(xiàn)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要有創(chuàng)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是按點給分的。在分條時有一個技巧,即根據(jù)所給的分數(shù)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么,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shù)。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后,字跡一定要工整。
中考歷史學習技巧
一、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學們可以閱讀,最好結合課本的大字不分來看。
有時候我們要理解教材的內容,就要借助這些小字部分。還有一部分內容,它們不屬于閱讀的范圍,但他們卻有助你只是的提高和思維的拓展,這部分就是課本中涉及到的練習題。比如,七年級第一課就有“請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過”這道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不僅要運用歷史知識,還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知識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這類的題目一方面可以鞏固自己的知識,還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因此,對于課本知識,我們大家要學會分類學習。
二、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快速閱讀教材,才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就能學得輕松自如,并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fā)我們大家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思,什么內容要略看了解,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前因后果等,同時大家也要養(yǎng)成圈點批注,做簡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同學們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yǎng)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結合。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的機會,培養(yǎng)多種思維能力。
層次一。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美國的冷戰(zhàn)決策”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幾個問題:什么是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2)美國為什么要(1)實行“冷戰(zhàn)”政策?為什么能夠實行“冷戰(zhàn)”政策?(3)“冷戰(zhàn)”政策的實質是什么?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徹悟,更是思維的啟迪。長期如此的訓練,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層次二。要鼓勵自己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訓練我們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靈魂,外國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學生能提問題,就有利于形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因為發(fā)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xiàn)。老師在教學中會鼓勵大家質疑,要求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評價、定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學生從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在討論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有同學就提出“如果當時有其他的辦法能緩解當時美國的狀況,林肯會怎么做?那么美國的今天又會是什么樣子?”
實踐證明,勤學善思,對歷史概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歸納、判斷、評價、分析、總結的能力會逐漸增強。學會思維就等于找到了獲取知識的金鑰匙,自學能力也會增強。
猜你喜歡:
1.初三怎樣學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