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學反思
竹石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教授《竹石》這門課程后有什么樣的感悟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竹石》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竹石》教學反思一
本首古詩教學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故事導入,初步了解詩人。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fā)了學生讀詩、學詩的欲望,給本課開了一個好頭。
2.學會按節(jié)奏讀詩并知道詩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掌握古詩的節(jié)奏我安排了聽錄音環(huán)節(jié),學生聽后畫出節(jié)奏,并匯報,最終確定詩的節(jié)奏,然后按照節(jié)奏練讀,匯報讀,當學生把詩讀熟后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古詩的意思。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給了學生充分的讀的時間,并借助小組的力量初步了解了詩的大概意思,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強。
3.悟詩情:我采用逐句分析、朗讀的形式進行,在分析中學生明確了古詩的深刻含義,再帶著理解來讀,學生走進了古詩,讀得入情入境,達到了理想效果。最后介紹詩人鄭燮充滿磨難的一生,學生自然的認識到了,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后將如何面對困難。學生也受到了生命的感動,懂得了要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當然坌棵教學還存在以下不足:
1.每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的總結語很蒼白,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教育機智的問題,這是我今后在教學中要鍛煉的。
2.在讓學生畫古詩的節(jié)奏之前應告訴孩子用什么符號畫節(jié)奏。
3.悟詩情后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被激發(fā),此時朗讀古詩時如能配樂效果會更好。
《竹石》教學反思二
這首詩和《石灰吟》一樣都是詠物詩,借贊美竹石來歌頌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本詩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讀、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說到詩人鄭燮,有些學生很陌生,但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的學生知道鄭燮就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他素有“詩書畫”三絕。詩人十分喜愛竹,所以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竹石》。學生在了解了詩人和創(chuàng)作背景后,自由讀詩,抓住關鍵詞語“咬定”“千磨萬擊”等詞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質。開頭用“咬定”二字,把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tài),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戰(zhàn)勝困難,面對現(xiàn)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xiàn)了愛國者的情懷。
領悟了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后,再引導學生讀詩,以誦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竹石》教學反思三
在這次教學活動后,我細細思考:我有何收獲?我的成功之處或失敗之處在哪兒?我還可怎樣做會更好?我一直認為: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我對《竹石》這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了自我反思。
一、用真心用智慧滲透課堂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喚醒學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喚醒學生心中感情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思考,關注學生現(xiàn)在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未來;所以我的課中有學生詩意的解讀、獨有的感悟、豐富的想象、快樂的創(chuàng)作……智慧在課堂中輕吟淺唱。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當我看到《竹石》這首詩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這首詩由淺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過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教學時,我設計了三個步驟:“原境之讀”、“意境之讀”、“心境之讀”。我想讓孩子們由讀懂原意到讀出想象的意境,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身邊似“竹”的人,最后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原境之讀”時,孩子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挑戰(zhàn)讀、齊讀等不同方式對詩歌有了大概了解。其中有一女生在評價一男生讀時講“他的節(jié)奏不太準確,語氣也不是很好”;我就啟發(fā)“你來挑戰(zhàn)他,好嗎?”結果,這女生讀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我問:“為什么這樣讀?”“因為這首詩中的竹是剛勁挺拔的!”聽到這學生的回答,教室里頓時想起一陣掌聲。之后,我又啟發(fā)全班學生思考“從哪些詞可以讀出它的剛勁挺拔?”“堅勁、任爾”……學生在讀的基礎上互相討論,通過抓重點詞等方法,用心感受、很快就體會了詩意。這樣教學,教師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詩意,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討論,便能很快自悟出詩意。
“意境之讀”、“心境之讀”時我想讓學生深挖教材,讓學生充滿想象,讓課堂充滿智慧……于是我設計了“假如你是那棵竹子,你會對青山或巖石說什么?”“你是巖石縫中的竹子,面對風雨你又會說什么?”“我們身邊有沒有像竹子似的人,你能說說嗎?”這三個問題。也許我的問題問的太突然;也許是學生們對知識理解的不深,這些問題太難;也許是學生們還沒放松,不敢說……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我調整好心態(tài),不斷啟發(fā),不斷鼓勵,效果還是不太好。我清楚:詩歌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想說、敢說、主動說;這樣,智慧才會在課堂里自由流淌。我想:其實,公開課的效果,除了取決于執(zhí)教者的設計和水平,更多的精彩應該是來自學生的學識水平、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公開課的精彩應是學生的精彩、平時訓練的精彩。
二、易碎的課堂
仔細想來,課堂效果是由多種因素制約。其實,這堂課上我想把我的教育思想完全體現(xiàn)出來,最后顧此失彼。一堂設計比較精彩的課,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有些緊張,因為我害怕沒有新意,而成了易碎的課堂。
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字是有呼吸的,有情感的,有體溫的。文字應用心吟誦。“原境之讀”時,讓學生讀了,但還是讀的太少。“誦讀”是語文學習之本,“誦到極致就是說”,誦讀理解之后自然有話可說了。我失落了學生,沒有給學生“盡情吟誦”的時間。
詩歌教學,我課件間、教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用心靈去感受。“意境之讀”時,我雖借助了圖片,自己口頭演示了誦讀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沒調動起,想象能力還是沒有激活。其實,這時,我應積極地、快速地調整自己的思路去適應學生。讓學生自己讀,自己邊想象邊畫《竹石》圖,用足夠時間引導他們創(chuàng)作,他們的畫上可加狂風暴雨,甚至可加堅強的竹子的語言……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后發(fā)現(xiàn)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探究中提問解疑??梢龑W生互評畫,根據(jù)畫引導學生提問,這樣,學生才會學得有張有馳,才會表現(xiàn)出他們的靈性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給學生“質疑”的時間,評價的時間這是一大遺憾。
其實,“課堂是學生的”,作為教師,我們都清楚,但作為公開課的執(zhí)教者,應該更清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乎公開課的成敗,在乎學生的真學習、真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失落學生,才會根據(jù)學情調整教學設計,這課堂才是永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