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要怎么樣來寫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一)
《荷葉圓圓》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詩。課文運用擬人的口吻,比喻的方法將初夏的荷葉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讓學生走進夏天,從身邊的景物具像地認識夏天,感受夏天的快樂。課文語言清麗,想象豐富,符合兒童的認知。文中出現的四個比喻形象貼切,在描述四種小動物在荷葉上的活動時所用的四個動詞準確傳神,語言適合學生體會模仿。因此,這堂課上,我預設按“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感悟語言”的教學思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1.引導發(fā)現法
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讀第一自然段,從這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荷葉的顏色是綠色的。
生:我讀懂了荷葉的形狀是圓圓的。
引導發(fā)現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有時會有些困難,也會因為問得太直截了當而使問題顯得寬泛,答案顯得深奧,從而導致學生“大海撈針”。而此處由于句子用了兩組疊詞,簡潔明了地寫出了荷葉的顏色和形狀,如此出問,看似問題寬泛,實則訓練學生直擊兩個疊詞,感悟描寫荷葉的兩個要素:顏色和形狀,避免了問題的繁瑣,逐步訓練學生理性思維能力。
2.觀察發(fā)現法
教學句子“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
(出示荷葉水珠圖片,嬰兒躺在搖籃里的圖片)
師:看圖,說說為什么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
生:因為荷葉很大,水珠可以躺在里面。搖籃也很大,可以讓小寶寶躺在里面。
生:搖籃可以搖動,小寶寶就能舒服地睡著了。風一吹荷葉會動,就像搖籃一樣,小水珠躺在里面也一定很舒服。
通過兩幅圖片的觀察,學生發(fā)現搖籃和荷葉對于嬰兒和水珠來說都很大,能躺在里面。由此還聯想到搖籃會動,荷葉也會搖動的特點,感悟這一比喻的生動貼切。圖片觀察形象直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這里的教學充分遵循這一規(guī)律,將重點通過圖片的觀察聯想感悟,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3.替換比較法
教學“躺、立、蹲、游“四個動詞運用的準確。
師: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分別把荷葉當作搖籃、停機坪、歌臺。還有涼傘,他們在荷葉上或者荷葉下是多么的快樂。你能找出他們在荷葉上或者下面干什么的一個動作的詞嗎?
生找出“躺、立、蹲、游”
師:(出示句子)要是我把他們交換一下位置,你們讀讀看,能行嗎?
生:不行。小水珠沒有腳,他不會立在荷葉上。
生:小蜻蜓他經常直直地站在荷葉上面,它不會蹲。
生:小青蛙會游,但它一般不會在荷葉下游來游去,它要游到一個地方去捉蟲呢。
生:小魚怎么會躺在荷葉上面呢,那不是會死嗎?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每一種小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所以,同樣是動作,用的詞語可不一樣呢。
并列句段相同詞性的比較體會,我們往往可以用替換比較的方法。這樣一替換一比較,學生很清晰地體會到這四個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
低年級課文教學以識字為主,閱讀教學相對淺出,因此,閱讀方法的教給符合文本的特點,須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有序地滲透。
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二)
看著《荷葉圓圓》課堂中學生快樂的面容,感受著他們心靈的愉悅,不禁為如此自然又創(chuàng)造之光熠熠生輝的閱讀教學課堂贊嘆,不禁想說一句:對話,定能使課堂煥發(fā)課堂生命活力?!墩Z文課程標準》就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落實,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達成這三維目標,實施素質教育呢?在《荷葉圓圓》這課中,我找到了其中一個策略,即:對話。
1、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首先要喚起學習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走進學生心里,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讓閱讀教學成為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
2、演演讀讀,加強朗讀感悟,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
教學這課時,我將這課以和老師一樣到大荷葉上來表演呈現在學生面前,為了演好,學生主動地投入朗讀。在表演中,共同活動,一起談感受,一起互相傾聽心聲……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田。
3、豐富想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發(fā)菜學生的想像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本課設計中,設計的拓展練習:還有哪些小伙伴來,他們會說什么?你們會說什么?使學生積極思維,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與文本進行了深層次的對話。
我想,閱讀教學中要實現對話,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對話的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充分開放和民主的空間中自由吐納和涵泳,使學生心靈的泉水無拘無束的奔涌。引導學生在領悟作品內涵的豐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靈去解讀作品。當然課堂中還存在不足,比如:
1、因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學習感悟,可能對有些不喜歡表演的而喜歡其他方式學習的同學來說,沒發(fā)揮他們個人學習上的優(yōu)勢,而且難免會有單薄之感。
2、有些環(huán)節(jié)預設得不錯,但課堂生成卻不理想,如指名學生扮演荷葉和蜻蜓進行對話時,兩個孩子較為拘謹,在語言表達上也不夠理想,還有,到臺上表演的同學不夠多,參與面上還有待加強。
3、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在一些地方尚且火候不夠,激勵性的語言還可以多一些。本教學設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予以改進。
4《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豐富語言的積累”,除了朗讀、背誦課文以外,詞語的積累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本教學設計在對詞語的積累上略嫌不足,教學中如能適時地運用詞語如“綠綠的”。“圓圓的”、“亮晶晶的”進行組詞、擴詞等練習,以加強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促進語言的積累,那么本節(jié)課上語言文字的知識性學習將更為到位。
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反思(三)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fā)想像;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為學生播放課件: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tài)畫面,讓學生欣賞,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然后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當學生欣賞到這一幅幅美麗的荷花圖時,心中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我引導學生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緊接著,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我還利用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于分角色朗讀,學生又特別喜歡分角色朗讀的特點,首先師生配合進行范讀,接下來是小組分角色朗讀,最后再進行全班展示朗讀,提高了學生朗讀的技能和朗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