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癥,那么在藥物治療上有哪些方法呢?糖尿病藥物分類有哪些呢?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僅供參考。
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
1、磺脲類:
磺脲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和分泌胰島素而發(fā)揮作用。因此要它發(fā)揮作用,一定要有足夠的胰島β細胞。所以該藥對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無效。磺脲類藥物同時還有增加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敏感性的作用。
藥 名 商品名
?、俦交黔h(huán)已脲(格列苯脲Glyburide) 優(yōu)降糖
?、诩谆沁岭?格列齊特Gliclazide)達美康、來克胰
③甲磺二冰脲(格列博脲Glibornuride) 克糖利
?、苓粱黔h(huán)已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達、利糖妥、
滅糖尿、優(yōu)噠靈
⑤喹磺環(huán)已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適平、糖腎平
磺脲類藥物的副作用:
(1)由于磺脲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和分泌胰島素而發(fā)揮作用的,因此,長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島β細胞因過度超負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現(xiàn)繼發(fā)性失效,進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轉(zhuǎn)變。
(2)低血糖反應:是磺脲類藥物最常見最嚴重的副作用,發(fā)生率約2%。尤其多見于肝、腎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這類患者由于磺脲類藥物在體內(nèi)代謝與排泄緩慢,有可能在服藥期間或停藥后低血糖反復發(fā)作,嚴重低血糖或反復發(fā)作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可逆損害或致死。
(3)消化系統(tǒng)反應:少數(shù)病例可引起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4)皮膚過敏反應:偶有皮膚瘙癢、紅斑、蕁麻疹、麻疹樣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來有使用磺脲類口服藥出現(xiàn)嚴重剝脫性皮炎的報道,這時應立即停止使用此類藥物。
(5)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頭痛、頭暈、嗜睡、視力模糊、共濟失調(diào)、四肢震顫等。
2、雙胍類:
該藥物主要是一方面通過延緩葡萄糖(單糖)在腸道內(nèi)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促進血糖進入細胞內(nèi)、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特別是加速肌肉等組織對葡萄糖的無氧酵解,產(chǎn)生乳酸。如果沒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影響乳酸排泄和利用;沒有心、肺疾病導致機體慢性缺氧,增加乳酸產(chǎn)生,乳酸是不會在體內(nèi)積聚,導致乳酸中毒的。
藥名:(1)苯乙雙胍(別名:降糖靈,DBI)
(2)二甲雙胍(別名:降糖片;商品名:迪化糖錠、美迪康、格華止、立克糖)
雙胍類藥物的副作用:
(1)胃腸反應:如口干苦、金屬味、厭食、惡心、腹瀉;
(2)乳酸性酸中毒:這也是有些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雙胍類藥物的原因。因此老年患者,肝、腎功能不全,心、肺疾患及缺氧患者使用時一定要慎重。
(3)體重降低、消瘦:長期阻礙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可導致過度消瘦。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多糖和雙糖到單糖的消化分解,葡萄糖苷酶是必不可少的。葡萄糖苷酶是位于人體消化道(回腸壁微絨毛)上皮細胞的一種消化酶。該藥是通過對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抑制,使多糖和雙糖到單糖的消化分解減慢,延緩了消化道對糖的吸收,從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
藥名:阿卡波糖,由德國拜耳公司生產(chǎn),商品名:拜唐蘋(拜糖平)。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如腹脹、排氣多、腹瀉等。
4、胰島素敏感性增強劑類:
該類藥物主要通過對胰島素受體的作用,增強肌肉和脂肪組織的胰島素的敏感性,以減少肝糖原的生成,從而達到降血糖的目的。
藥名:(1)吡格列酮(Actos)商品名:艾汀、安可妥
(2)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
副作用:少數(shù)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水 留的癥狀,表現(xiàn)為踝關節(jié)或雙下肢輕度水腫。心、肝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此藥。
5、胰島素類:
由動物內(nèi)臟(豬、牛)提取的動物胰島素或由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島素。一般國產(chǎn)的濃度為40IU / ml,進口的濃度一般分為80IU / ml、100IU / ml二種;每瓶10ml包裝。按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長效、預混等。
副作用及保存要求:
(1)長期肌肉注射會使注射部位皮膚萎縮、增生甚至硬結(jié);
(2)過敏反應:個別患者注射部位會出現(xiàn)發(fā)紅、發(fā)癢、腫脹等;
(3)注射后必需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進食,否則會出現(xiàn)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是致命的;
(4)過量注射或誤注到小靜脈血管內(nèi)會出現(xiàn)低血糖;
(5)低溫4℃—10℃避光保存。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由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和(或)胰島素作用的缺陷,引起糖、蛋白質(zhì)、脂肪、水及電解質(zhì)等一系列代謝紊亂。
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共同特征,久病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不僅引起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感染等急性并發(fā)癥,而且還可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肢端壞疽、失明、尿毒癥以及神經(jīng)病變等嚴重慢性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壽命。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一)促進胰島素分泌劑(促泌劑)
1.磺脲類
對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有效,但對胰島功能喪失或胰腺切除者無效,
30%胰腺功能。 刺激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 K+通道阻斷劑 磺酰脲類與胰島B細胞表面磺酰脲受體結(jié)合,使與之相偶聯(lián)的ATP敏感性K+通道阻滯,膜去極化而使電壓敏感性Ca2+通道開放,Ca2+內(nèi)流而引起胰島素釋放。
胰外作用 增加外周組織靶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的數(shù)目,增強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jié)合親和力,從而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強了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使糖原合成增加;減少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肝糖異生,并抑制肝糖原分解,減少肝糖輸出。
甲苯磺丁脲 (D860)
氯磺丙脲
作用于胰島β細胞膜上磺酰脲受體而促進胰島素釋放.產(chǎn)生降糖作用
格列苯脲( 優(yōu)降糖)
格列吡嗪( 美必達)
格列齊特( 達美康)
作用較第一代強,降糖作用維持時間達24h。但這種長時間的降糖作用極有可能導致低血糖
格列美脲
格列奎酮(糖適平)
作用強,起效快,維持時間較短(8-10h),低血糖可能性小。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強400倍,較格列本脲強2倍,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時血糖,
應用
單用飲食治療不能控制,胰島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
原發(fā)性失效 大約10%的糖尿病患者在開始使用磺脲藥物治
療時血糖不能控制 。
繼發(fā)性失效 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療時反應良好,但經(jīng)過1~3年
后療效減弱或消失,服用足量的磺脲類藥物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繼發(fā)性失效主要原因為β細胞功能逐漸惡化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抵抗不能緩解。聯(lián)合用藥,如與雙胍類藥物、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合用可以降低繼發(fā)性失效的發(fā)生率
2型DM患者的β細胞功能隨時間而衰減,對于臨床診斷超過10年的2型DM患者療效相對較差。由于β細胞功能的逐漸衰竭,單獨使用任何一種磺脲類藥物治療都不能完全有效,應聯(lián)合應用胰島素和其他類型的口服降糖藥物(包括噻唑烷二酮類,α-糖苷酶抑制劑和二甲雙胍)。
當β細胞功能下降到胰島素分泌很少或喪失時,磺脲類藥物將不再有效,應該停用磺脲類藥物,換用外源性胰島素治療
不良反應
1.低血糖反應 與劑量過大、飲食不配合、使用長效制劑或同時應用增強磺脲類降糖作用的藥物有關,尤其多見于肝、腎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格列本脲明顯。
2.胃腸道反應 常見的有惡心、嘔吐、胃痛、厭食和腹瀉,多與劑量有關,減少劑量或繼續(xù)服藥可消失。
3.其他 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膽汁郁積性黃疽、肝損害或粒細胞減少等,
應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和血象。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停藥,并積極給予相應治療。
藥物相互作用
1.血漿蛋白結(jié)合:水楊酸類、磺胺類、保泰松、雙香豆素和甲氨喋呤等。
2.肝藥酶抑制劑: 如氯霉素、異煙肼等
3.與噻嗪類、皮質(zhì)激素等合用使藥效降低
4.肝藥酶誘導和抑制劑可影響本類藥物的作用,
5.從腎小管分泌排泄的有機酸如丙磺舒、別嘌呤醇等可影響排泄作用。
2.非磺脲類 瑞格列奈
類似磺酰脲類,通過關閉ATP-鉀通道促進胰腺β細胞分泌內(nèi)源性胰島素。
本藥作用快而短暫,降糖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作用部分通過葡萄糖介導,依賴于一定濃度的血漿葡萄糖水平。餐前服用0.5~4mg,從小劑量開始,每日3次,根據(jù)血糖逐漸調(diào)整劑量,不進餐不服藥,用藥較靈活,又稱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劑。
適用于通過飲食、運動及其它藥物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老年人及腎功能不良者。應用原則是“進餐服用,不進餐不服藥”。
不良反應較少。低血糖發(fā)生率較低。
少數(shù)病例可出現(xiàn)低血糖,與二甲雙胍合用會增加低血糖危險,可出現(xiàn)頭痛、暫時性視覺異常、胃腸道反應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和便秘。
可發(fā)生皮膚過敏反應,如瘙癢、發(fā)紅、蕁麻疹。
腎功能不良患者慎用,營養(yǎng)不良患者應調(diào)整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可增強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藥物: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非甾體抗炎藥,水楊酸鹽,奧曲肽,酒精以及促合成代謝的激素。肝藥酶抑制劑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紅霉素、氟康唑可能升高瑞格列奈血漿水平。
可減弱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藥物:口服避孕藥,噻嗪類藥,皮質(zhì)激素,甲狀腺激素和擬交感神經(jīng)藥。肝藥酶誘導劑如利福平或苯妥英可降低瑞格列奈片血漿水平。
(二)雙胍類
對正常人無效,對胰島功能無要求
1. 抑制葡萄糖在小腸的吸收;
2. 加強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肌肉無氧酵解;
3.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
4. 抑制糖異生;
5. 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或抑制胰島素拮抗物的作用;
6. 降低血漿LDL和VLDL的水平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競爭性抑制小腸上皮刷狀緣α-葡萄糖苷酶,防止1,4糖苷鍵水解,使多糖(淀粉)、雙糖(蔗糖、麥芽糖)的水解產(chǎn)生葡萄糖的速度減慢,血糖峰值降低,因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刺激胰島素分泌,可緩解高胰島素血癥。
主要用于2型DM患者:可作為一線藥物,單獨應用或與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胰島素增敏劑中的兩種、或三種藥聯(lián)合使用,也可與胰島素聯(lián)合應用。尤其適用于餐后高血糖者;不單獨用于1型DM,但可與胰島素聯(lián)用,減少胰島素用量。
常用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應在進餐時隨第一口主食一起嚼碎后服用。
輕、中度Ⅱ型糖尿病,尤適用于肥胖病人。 可單用或合用。也可與胰島素或磺酰脲類合用于中、重度病人,以增強療效,減少胰島素用量。
常用藥物為二甲雙胍,口服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餐間或餐后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或注意事項
常見的不良作用為胃腸反應,如腹脹、腹瀉、腹鳴、排氣增多等,少數(shù)患者有腹痛。
單用本藥不產(chǎn)生低血糖,但如與磺脲類、胰島素合用時仍可發(fā)生低血糖,且一旦發(fā)生,應直接應用葡萄糖處理,進食雙糖或淀粉類食物無效。
β受體阻滯劑、水楊酸制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貝特類降脂藥、華法令、抗酸藥、消膽胺、腸道吸附劑和消化酶制品可降低其作用。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甲狀腺素能降低該類藥物的降糖作用。
(四)胰島素增敏劑
噻唑烷二酮 類
主要有:
曲格列酮
羅格列酮
吡格列酮
作用: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的高度選擇性及強
有力的激動劑。
PPARγ被激活后調(diào)控與胰島素效應有關的多種基因的轉(zhuǎn)錄。 加強胰島素所導致的葡萄糖轉(zhuǎn)運子(GLUT)向細胞運轉(zhuǎn),促
使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攝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及減輕胰島素抵抗。
由于不刺激胰島素分泌,故可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還可增加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減少肝內(nèi)糖異生;降低血漿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尿白蛋白排泄。
用于:
2型DM,伴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明顯時尤為適用,單獨或與促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胰島素合用均可增效。
下列情況下應注意:
?、?肝功能不全:轉(zhuǎn)氨酶大于正常高限的2~2.5倍者應禁用,介于正常與2.5倍之間者須查明原因,有肝病臨床癥狀者不用,無癥狀者在密切觀察下慎用。
?、?輕度貧血及水腫,有心功能不全者,根據(jù)情況慎用或禁用。
不良反應:
肝功損害,用藥前必須查肝功能,用藥第一年每2月查肝功能,以后亦應定期復查,如ALT大于正常上限的2.5倍即停藥,僅輕度升高應密切觀察。
液體潴留:可發(fā)生輕度至中度皮膚水腫,特別是伴有心力衰竭
和應用胰島素的患者。而血液稀釋可引起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輕度降低、血漿脂質(zhì)譜的改變。
體重增加: PPARγ激活后,刺激前脂細胞分化為脂細胞,體
脂增加。
低血糖:較少引起低血糖,與其他降糖藥合用可出現(xiàn)低血糖。 其他:消化道癥狀如腹瀉,全身反應有頭暈、頭痛等。與雌二
醇和炔諾酮的口服避孕藥同時服用,會降低血漿中后兩種藥物的濃度達30%,從而導致避孕失敗,因此與口服避孕藥同服的患者應謹慎。
(五)胰島素
小分子蛋白質(zhì),由5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A、B兩個肽鏈,中間有S-S鍵連接。人胰島素是由前體物質(zhì)胰島素原裂解C肽而來
降低血糖 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減少來源增加去路
(1)加速心肌、骨骼肌和脂肪細胞膜上載體轉(zhuǎn)運葡萄糖入細胞內(nèi);
(2)促進肝臟等的氧化和酵解;
(3)促進肝、肌肉等的糖原合成;
(4)促進轉(zhuǎn)化為脂肪和氨基酸;
(5)抑制糖異生:能拮抗胰高血糖素、AD及糖皮質(zhì)激素的作用。
胰島素的分類
按來源
豬胰島素、牛胰島素(由豬、牛的胰臟提取)
人胰島素(基因工程技術生產(chǎn))
胰島素類似物
按純度
普通胰島素
單峰胰島素
單組分胰島素
按作用時間
超短效
短效
中效和長效胰島素
超短效胰島素 為重組人胰島素類似物,賴脯胰島素(優(yōu)泌樂)和門冬胰島素 (諾和銳),能模擬人體生理分泌的胰島素作用模式,低血糖發(fā)生率低,無免疫源性。皮下注射后可隨即進餐,應用更方便。
短效胰島素(正規(guī)胰島素) 常用的制劑有普通豬胰島素;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有諾和靈R、優(yōu)泌林R及甘舒霖R。作用強而快,持續(xù)時間短,可供皮下、肌肉、靜脈注射,皮下注射后30分鐘起作用,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
中效胰島素 常用制劑有低精魚精蛋白鋅胰島素,諾和靈N,優(yōu)泌林N和甘舒霖N。可單用或與短效胰島素混合注射,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不可用于靜脈點滴。起效時間和作用時間較短效長,主要控制2餐后高血糖,以第2餐后為主。
預混胰島素 短效/中效可為30/70或50/50。可每日早、晚餐前2次注射,根據(jù)早餐后、午餐后的血糖來決定早餐前胰島素用量,根據(jù)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來決定晚餐前胰島素用量;對需每日3次注射胰島素的病人,為使次晨血糖達良好控制,早、午餐用短效胰島素,晚餐前也可選用預混胰島素。
長效胰島素 如魚精蛋白鋅胰島素、特慢胰島素懸液,單獨或與短效混合皮下注射, 主要提供基礎水平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其制劑為清澈溶液,皮下注射后,在24小時內(nèi)不斷被吸收入血,不產(chǎn)生血漿峰濃度值,有效作用呈平坦直線,比傳統(tǒng)胰島素制劑如低精蛋白鋅胰島素更加貼近正?;A的人胰島素,而且夜間發(fā)生低血糖的概率較低。
生理狀態(tài)胰島素分泌:
- 基礎胰島素分泌 保證肝糖穩(wěn)定輸出和使基礎狀態(tài)下的血糖(空腹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的主要調(diào)節(jié)因素,“小量”和“持續(xù)穩(wěn)定”是基礎胰島素分泌的兩大特點。
- 負荷后胰島素分泌 促進餐后葡萄糖的利用和儲存,抑制肝糖輸出,維持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圍內(nèi)波動。
治療原則 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應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
強調(diào)更加精細、更加符合胰島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主張早期應用胰島素;
主張個體化應用。盡可能地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規(guī)律,并監(jiān)測病情,按治療反應和需要合理設計和調(diào)整胰島素方案及用量。 超短效、短效胰島素主要用于補充負荷后胰島素,以超短效更為合理。
中效、長效胰島素主要用于基礎胰島素的補充,以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甘精胰島素)更為合理。
使用方法
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 采用胰島素注射器或胰島素筆皮下注射胰島素,是目前最常用的胰島素應用方法。。
持續(xù)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泵治療) 胰島素泵可模擬胰島素的基礎量和進餐時脈沖式釋放,可通過計算機程序的調(diào)整來控制。
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療法 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及乳酸酸中毒患者。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如手術后)也可采用短效胰島素加入適當比例葡萄糖、氯化鉀(GIK液)靜脈滴注,以補充熱量、減少蛋白和脂肪分解。 胰島素抗藥性:極少數(shù)糖尿病患者,在無酮癥酸中毒及感染等拮抗胰島素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每日胰島素用量達到或超過200單位(持續(xù)48小時以上)才能使血糖得到比較好的控制,稱胰島素抗藥性。
處理原則:
① 增加胰島素用量,每次加量可較大,加量速度可較快,必要時靜脈滴注;
?、?換用抗原性較小的人胰島素,或使用不易產(chǎn)生抗體的單組分胰島素;
?、?改用或加用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等類藥物,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④ 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如潑尼松每日40~80mg,但這類藥物本身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宜在血糖監(jiān)護下短期使用。
由于抗體可與胰島素或其受體分離,血中游離胰島素驟增,抗藥性突然消失而發(fā)生嚴重的低血糖,因此必須嚴密觀察病情。
不良反應:
?、?低血糖,常見。與劑量過大和(或)飲食失調(diào)有關,多見于1型DM尤其是強化治療的患者。
?、?局部刺激:要注意更換注射部位。
?、?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急性肺水腫等,偶有過敏性休克。較輕者給予抗過敏藥物,較重者改用其他制劑或口服降糖藥,必須使用胰島素者,可行胰島素脫敏治療。
?、?胰島素性水腫:由于血糖下降過快而組織相對高滲,低鈉血癥,注射胰島素后尿量減少后鈉水潴留,可出現(xiàn)面部,有時延及下肢,一般可自行緩解。
?、?屈光不正:注射胰島素后與,血糖下降過快有關,一般待血糖滿意控制后消失。
抗糖尿病藥物的聯(lián)合用藥
1型DM 聯(lián)合應用雙胍類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減少胰島素用量,對于少數(shù)伴有抵抗者(如肥胖)也可試加用胰島素增敏劑。
2型DM 因存在胰島素的分泌缺陷和胰島素抵抗,如無禁忌癥可聯(lián)合應用2種甚至3種作用機制不同、作用時間不同的藥物,以便更好地改善代謝紊亂,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小劑量聯(lián)合用藥也可避免每種藥物的副作用。
飲食治療和運動療法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綜合療法的基礎治療,所有病人均要進行嚴格和長期的飲食控制。目的是供給病人足夠而均衡的營養(yǎng),保證兒童的正常發(fā)育,維持成人理想體重,保證其正常的勞動、工作及學習,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避免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碳水化合物可占總熱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雜糧,如小米、高粱、蕎麥、玉米、豆類、塊根類等植物。
蛋白質(zhì)可占總熱量的10~20%以下。其中蛋白質(zhì)的1/3應有動物蛋白提供,以保證必需氨基酸供應。
脂肪可占總熱量的20%~30%。飽和脂肪酸應少于1/3。
運動療法主要適用于輕度或中度2型DM患者,尤其是肥胖者。病情穩(wěn)定的1型DM患者也可進行運動鍛煉。
應選擇樂于接受、能夠長期堅持的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并結(jié)合家務勞動進行,如太極拳、慢跑、騎車等,對大部分病人散步是比較安全的。
運動量應根據(jù)病人的體力、心臟、血壓及并發(fā)癥的程度而不同。
靶心率=“170-年齡”。達到靶心率的運動時間,以每日20~30分鐘為佳。
運動宜在餐后進行,以餐后1小時為宜。持之以恒,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運動時間長的病人,應隨身攜帶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
看了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的人還看了:
2.糖尿病治療用藥
3.糖尿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