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脫肛怎么治療最好
小兒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醫(yī)有哪些治療小兒脫肛方法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小兒脫肛的方法。
治療小兒脫肛的方法
中藥:中醫(yī)認為脫肛是因為中氣不足、氣虛下陷造成,一般用補中益氣法,如用炙黃芪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黨參10克,陳皮3克,炙甘草3克,煎湯服用。
熏洗法:取補骨脂15克,烏梅10克,五倍子5克,加水1500毫升,煮沸后趁熱熏洗肛門,待溫后坐浴,每次20分鐘,每日2次。
臍療法:取枳殼10克,升麻5克,五倍子5克,烏梅5克,共研成細粉狀,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外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每1~2日1次。
肛周涂藥:取烏梅10克,冰片0.2克。將烏梅用小火焙干成碳狀,研成細粉,與冰片混合,用香油調(diào)成糊狀,取少量涂于肛周,每次大便后涂藥1次。
保守治療效果好
由于不少小兒脫肛有自愈傾向,所以在治療方面應(yīng)采取保守療法。當直腸脫出后,家長應(yīng)及時使其復(fù)位,以免脫垂部位充血、水腫給復(fù)位帶來困難。讓患兒趴在家長的膝上,家長的手指涂上石蠟或麻油,然后緩慢地將脫出的套腸納入肛門內(nèi),然后清潔肛周皮膚,用吊帶將紗布墊固定于肛門兩側(cè)。若脫出時間長,脫出部位充血水腫,復(fù)位有困難,家長應(yīng)立即帶孩子到醫(yī)院診治。對多次用保守治療仍有復(fù)發(fā)的脫肛小兒,直腸旁酒精注射療法有效。手術(shù)治療僅限于肛門已松弛,保守及注射療法均無效的個別患兒。
治療脫肛的常用偏方
1、參麥芩連歸地湯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
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diào)敷。
3、提肛湯
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氣升陽湯
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5、脫肛液
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小兒脫肛原因多
小兒為何會脫肛呢?這要從直腸的解剖位置談起。正常成年人的骶尾骨有一定的彎曲度,直腸從骶部轉(zhuǎn)彎進入肛門管時就形成了一個近90度的大轉(zhuǎn)彎,叫做直腸尾骨彎曲。這種彎曲能夠減輕糞便和直腸壓力對肛門括約肌的負荷,有利于直腸的固定。小兒骶骨彎曲尚未形成,因此直腸處于比較垂直的狀態(tài),而且比較活動,與周圍組織固定不充分,這樣肛門括約肌負荷量比較大。因小兒肛門括約肌較松弛,若有營養(yǎng)不良和支持直腸的組織變得軟弱的情況,直腸就容易脫出。小兒容易出現(xiàn)腹瀉、便秘、咳嗽、嘔吐等情況,這使腹腔內(nèi)壓力增加,也會造成肛門脫出。
猜您感興趣:
1.孩子脫肛怎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