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范文>讀書范文>分析材料>

中國建黨以來知識大全

時間: 若木0 分享

  1、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口號是什么?

  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實行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兩大基本口號,一曰民主,二曰科學,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

  2、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啟導了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了革命力量的團結,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3、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是什么?意義是什么?

  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guī)定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qū)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聯合共產國際。綱領明確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并確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

  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探索,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他們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

  4、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夠為中國革命指明前進的方向。正是這個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雖然這時它的力量還很弱小,但它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5、什么是香港海員罷工?

  香港海員罷工,是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直接同帝國主義勢力進行的有組織的較量。1922年1月,香港海員為要求增加工資舉行罷工。他們在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克服港英當局的種種阻撓和破壞,將罷工堅持了56天,使香港的海上航運,市內交通和生產事業(yè)全部陷入癱瘓,終于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罷工由于它的反帝性質,得到孫中山和國民黨的支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也對香港海員罷工給予援助。罷工的勝利,增加了工人階級的戰(zhàn)斗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6、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歷史影響是什么?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的頂點。這次大罷工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它雖然遭到失敗,但卻以工人的生命和鮮血進一步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更明確地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各民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必須與之斗爭到底。

  7、什么是“大革命”或“國民革命”?

  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運動。這場革命運動席卷全國,規(guī)模之宏大,發(fā)動群眾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通常稱它為“大革命”或“國名革命”。

  8、為什么說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出席開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產黨員20多人。李大針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大會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民族主義突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民權主義強調民主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義則以“平等地權”、“節(jié)制資本”為兩大原則。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民的三大政策。大會選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針、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翟秋白等十人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或候補委員,約占總數的1/4。雖然國民黨內部情況相當復雜,但它已開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這次合作實現后,以廣州為中心,匯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多開創(chuàng)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局面。

  9、五卅運動及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五卅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領導的一次以工人罷工為重心的全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被日本資本家槍殺。5月28日,中國中央決定30日在租借內舉行大規(guī)模的反帝示威游行,租借的英國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開槍,打死13人,傷者不計其數。此后幾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連續(xù)發(fā)生英、日等國軍警槍殺中國人的事件。這些事件,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形成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抗議運動。這就是五卅運動、

  10、省港大罷工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省港大罷工是1925年6月至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政治大罷工。它在經濟上,政治上給英帝國主義者以沉痛打擊。組織嚴密、戰(zhàn)斗性很強的10多萬罷工工人集中在廣州,成為廣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為統(tǒng)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維護社會秩序,為準備北伐戰(zhàn)爭作出了突出貢獻。省港大罷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奮斗精神,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1、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毛澤東在1927年初撰寫的一篇重要著作。他在報告中尖銳地批駁黨內外責難農民運動的種種謬論,論述了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指出一切革命的同志都應該站在農民的前頭領導他們,而不能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去批評他們,更不能站在他們的對面去反對他們。他強調必須依靠貧農作為革命先鋒,團結中農和其他可以爭取的力量,建立農民協(xié)會和農民武裝,掌握農村一切權利,然后進行減租減息、分配土地等斗爭。這是中國共產黨關于領導農民運動的極其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獻。

  12、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么?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漢口召開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著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出席這次會議的毛澤東在發(fā)言中突出地強調: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八七會議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13、什么是文家市決策?它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秋收起義進程中以毛澤東為首的前敵委員會作出的一次重要決策。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看到進攻長沙的計劃無法實行,便改變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敵委員會在瀏陽縣文家市舉行會議,否定了一大部人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迅速脫離平江、瀏陽地區(qū),進入江西省,沿羅霄山脈南移,在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qū)尋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在圖發(fā)展。從進攻大城市到轉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歷史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14、什么是三灣改編?

  秋收起義之后對部隊進行的一次整編。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三灣村時,前委決定對保留下來的不足千人的隊伍進行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班、排有小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是把工農革命軍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15、井岡山時期,紅軍游擊作戰(zhàn)的“十六字訣”是什么?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朱德把紅軍和赤衛(wèi)隊的作戰(zhàn)經驗,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十六字訣是適應當時情況的帶著樸素性質的游擊戰(zhàn)爭基本原則,它對紅軍游擊戰(zhàn)爭起了有效的指導作用。

  16、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么?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會議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集中全力糾正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問題。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作了重要發(fā)言,尖銳地批評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中實行單純防御、在長征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會議將毛澤東增選為中央政治局。會后不久,政治局決定有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并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毛澤東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7、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1936年10月22日,和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長征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第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長征實現紅軍的戰(zhàn)略大轉移,是在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正確下取得的。它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務必頑強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地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動力。

  18、“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吞并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xié)退讓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高潮的到來。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先進知識青年,走上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抗日戰(zhàn)爭和中國革命事業(yè)準備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zhàn)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zhàn)的思想,準備了抗戰(zhàn)的人心,準備了抗戰(zhàn)的干部。

  19、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fā)動的直接軍事監(jiān)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目的是“停止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下而和平解決的。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她粉碎了國民黨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介石抗日方針的實現。從此,十年內戰(zhàn)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

  20、什么是七七事變?

  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標志性事件。1937年7月7日夜,日軍一部在盧溝橋附近借“軍事演習”之名,向中國駐軍挑釁,并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絕。當交涉還在進行時日軍即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駐軍發(fā)動進攻,并炮轟宛平縣城。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一部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戰(zhàn)的開始。

  21、什么是皖南事變?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頑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針對新四軍的嚴重事件。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余人,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的命令并經中共中央同意,移師北上,6日行至涇縣茂林地區(qū),突然遭到預先埋伏的國民黨軍七個師8萬余人的包圍襲擊。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新四軍英勇拼殺,血戰(zhàn)七晝夜,終因彈盡糧絕,除2000余人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和犧牲。軍長葉挺被無理扣押,副軍長項英突圍后遇害。嚴格來說,皖南事變不是一場戰(zhàn)爭,而是蔣介石背信棄義,利用他的最高統(tǒng)帥地位,布置陷阱,消滅異己。17日,蔣介石竟誣稱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他的番號,并聲稱葉挺交軍法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22、整風運動的任務是什么?

  整風運動的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23、七大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是什么?

  1945年6月11日,黨的七大勝利閉幕。七大總結歷史經驗,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強調三大作風是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黨政的顯著標志,堅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對實現黨的政治任務和組織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24、為什么說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地位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黨章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目前時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繼續(xù)發(fā)展,就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優(yōu)秀典型。

  毛澤東思想系統(tǒng)地回答了中國革命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經濟文化基礎,已及革命性質、基本動力、斗爭形式、發(fā)展道路、奮斗目標和領導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七大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毛澤東同志關于現代世界及中國國情的分析,關于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于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戰(zhàn)爭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于文化的理論與政策。毛澤東思想是中國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國理論。

  25、新民主主義的三大基本綱領是什么?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在中國建立一個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經濟綱領是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行業(yè)、大工業(yè)、大商業(yè),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并引導農民發(fā)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文化綱領是廢除封建買辦文化,發(fā)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26、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討論和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yè)、對手工業(yè)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边@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確定下來。

  27、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的任務是:制定憲法;制定幾個重要的法律;通過政府工作報告;選舉新的國家領導工作人員。毛澤東致了題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開幕詞,劉少奇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大會依據憲法和有關組織法選舉和決定了國家領導工作人員。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宋慶齡等13人為副委員長。選舉董必武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鼎丞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提名,大會通過決定以周恩來為國務院。大會圓滿完成了它所擔負的各項重大歷史任務。

  28、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極大的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加快了撥亂反正步伐,為黨打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實現歷史轉折,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

  2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開始了系統(tǒng)的撥亂反正,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端正了全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的開端。經過這次全會,鄧小平實際上成為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30、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建設方面有哪些主要功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建設方面的主要功績,一是重新確定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二是恢復和發(fā)揚了黨內民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十一屆三中全會討論了一系列加強黨的建設的措施,覺得健全黨規(guī)黨法,恢復被取消多年的紀律檢查機構,重新成立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并明確指出,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根本任務就是維護黨規(guī)黨法,切實搞好黨風。

  31、1980年8月,鄧小平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逐步實現各級領導干部“四化”的要求,其內容是什么?

  為適應歷史新時期的要求,全面提高黨的干部隊伍的素質,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了逐步實現各級領導人員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要求。

  32、1983年10月,鄧小平在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提出教育“三個面向”的內容是什么?

  “三個面向”是: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

  33、“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國家內,實行兩種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相互尊重,共同繁榮。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現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臺灣、香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司法獨立,終審權無須到北京;臺灣甚至可保留軍隊。

  34、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5、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么?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3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什么?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fā)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37.新世紀黨的三大歷史使命是什么?

  在新的世紀,繼續(xù)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使我們黨肩負的三大歷史使命。

  3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樣產生的?其定義是什么?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的新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發(fā)展的規(guī)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必須努力體現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利益。這“三個代表”是統(tǒng)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40.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是什么?

  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公民道德建設的方針原則是: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tǒng)一;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xié)調;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配合。

  4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什么?

  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42.為什么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又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運用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和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做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tǒng)一,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推動我們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科學戰(zhàn)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場,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養(yǎng)分,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新的理論要求。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總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紅線,在許多重大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4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總的出發(fā)點和檢驗標準是什么?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fā)點和檢驗標準。

  44.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是什么?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是,鞏固和發(fā)展已經初步達到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展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45.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必須圍繞的一個基本問題和兩大歷史性課題是什么?

  我們必須繼續(xù)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46.加強和改進 黨的作風建設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是什么?

  “八個堅持”和“八個反對”,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47.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什么?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yōu)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全民族的想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化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chuàng)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

  ——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48.如何理解科學發(fā)展觀的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民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民發(fā)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xié)調發(fā)展,就是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統(tǒng)籌區(qū)域發(fā)展、統(tǒng)籌經濟社會發(fā)展、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統(tǒng)籌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xié)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相協(xié)調??沙掷m(xù)發(fā)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堅持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xù)發(fā)展。

  49、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注意把握好那幾個問題?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

  第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

  第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

  第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個方面的工作。

  50、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是什么?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fā)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相幫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

  5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從哪些方面著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儀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tǒng)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fā)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真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tǒng)一起來,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確保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切實保持經濟建設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工作。

  52在臺灣問題上的“四個決不”是什么?

  2005年3月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會議的民革民盟臺盟臺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談話時指出在臺灣問題上的“四個決不”。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但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xié)。

  53.開展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目標要求是什么?

  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要達到如下目標要求:

  (1)提高黨員素質。黨員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堅定性進一步增強,對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先進性的要求進一步明確,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發(fā)揮。

  (2)加強基層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在成為貫徹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上取得新進展,戰(zhàn)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fā)揮,黨執(zhí)政的組織基礎進一步鞏固。

  (3)服務人民群眾。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進一步增強,作風進一步改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今年一步密切,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4)促進各項工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進一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進一步樹立和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54.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八個為榮、八個為恥”,其內容是什么?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已被判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一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55.黨員經常性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內容分別是什么?

  主要目標是:提高黨員政治思想素質,增強黨員工作能力,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今本內容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教育;黨章的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形勢任務、國情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黨的紀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哦、科學文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教育。

  56.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哪些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57.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如何高度概括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涵的?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58.如何理解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

  科學發(fā)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

  5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探索和回答了哪三個基本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這三個基本問題。

  60.中國共產黨要努力探索“三大規(guī)律”是什么?

  這“三大規(guī)律”是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61、什么是“八個堅持,八個反對”?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62、什么是組織紀律中的“四個服從”?

  “四個服從”是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黨的紀律建設的核心內容。它的具體內容是: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63、中國航天事業(yè)的三個里程碑分別是什么?

  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載人航天飛行、月球探測工程。

  64、中央對在汶川大地震中,中華民族和人民展現出的抗震救災精神是如何概括的?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0級特大地震。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影響范圍波及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16個省(區(qū)、市),災區(qū)總面積44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4561萬人。地震造成極大破壞,人員傷亡慘重。截至6月16日,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難,4159人受傷,失蹤17426人。

  2008年6月30日,胡錦濤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災害的艱苦搏斗中,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展現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這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p>

  65、2008年6月14日,胡錦濤給全國廣大青年提出了哪四點希望?

  第一,要堅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奮刻苦學習。第三,要勇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第四,要培養(yǎng)高尚品德。

  66、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目標要求和主要原則是什么?

  目標要求是:(1)提高思想認識;(2)解決突出問題;(3)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4)促進科學發(fā)展。主要原則是:(1)堅持解放思想;(2)突出實踐特色;(3)貫徹群眾路線;(4)正面教育為主。

  67、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68、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做出了哪些部署?

  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fā)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善于推動科學發(fā)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zhí)政的組織基礎,弘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

  69、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應當遵循哪些主要原則?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應當遵循以下主要原則:(1)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予以指導新的實踐。(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切實推動實踐問題的解決。(3)堅持領導干部做表率,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4)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鼓勵大膽探索。

  70、在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1)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2)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3)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4)學習掌握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識。(5)學習總結實踐中的成功經驗。

  71、什么是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其總體要求是什么?

  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以創(chuàng)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yōu)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

  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為主題,堅持從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出發(fā),改革創(chuàng)新,務求實效,統(tǒng)籌推進黨的建設其他經常性工作,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的實踐中建功立業(yè)。

  72、國家中長期(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戰(zhàn)略目標分別是什么?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工作方針: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戰(zhàn)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中國建黨以來知識大全

1、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口號是什么? 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封建禮教;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實行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兩大基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