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3篇
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3篇
大天池位于廬山西部900余米高的天池山的山頂.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望白云峰,二水縈回,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膹]山大口瀑布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范文1:
位于廬山西北的天池山頂,池呈長方形,池水碧悠,光靈如玉。池原為天池寺內(nèi)放生池。天池寺為廬山山頂最古老的寺院。東晉僧人慧持創(chuàng)立,舊名峰頂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遂為匡廬首剎,后寺廢。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臺,名文殊臺,臺為石木結(jié)構(gòu),兩層。
下層為石室五楹,有門窗,可充住室。上為手頂,即稱為臺。登臺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是觀察佛光的最佳處。臺東一亭,名“斗姆亭”,又稱“老母亭”。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結(jié)構(gòu),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篡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lián)“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jié)構(gòu)護仙盒”。
登上廬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頂,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眺白云峰。二水縈回,四山豁朗。此處原建有天池寺,現(xiàn)已廢。但原寺前呈長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靈如玉。 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臺,因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文殊臺?,F(xiàn)存之臺為石木水泥混合結(jié)構(gòu),石室五楹,上有平臺。登臺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來,極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朧之夜,閑坐臺上,眼前深谷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點點如同燈光般的亮點, 由少漸多,時大時小,時聚時多,時隱時現(xiàn),閃閃爍爍,人稱“佛燈”。明代著名心學家王陽明就曾于一個月暗星稀的夜晚,臥此臺上,看到了這樣的奇異景象,并以詩記之:“老夫高臥文殊臺,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 天池山脊上聳立著一座寶塔,塔四周布滿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風起時,松濤起伏,它頗似一桿乘風破浪的船桅,蕩漾在翠波碧浪之上。以上段文告訴我們廬山正適合發(fā)電。
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范文2:
各位團友:
大家好!現(xiàn)在咱們來到了大天池。它是咱們廬山西谷風景線上一處非常著名的風景點,晉代高僧慧遠的弟弟慧持在這里建了一座廟宇,宋嘉定年間重建并改名“天池院”。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卻將天池院更名為“護國寺”,并賜以銅鐘鐵瓦,烏金太子像等,而且大肆宣傳,使這里成為廬山的重要叢林之一。那為啥朱元璋對天池院如此厚待呢?這就要講到他與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故事了。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zhàn)十八年之久。一日,朱元璋逃到天池山,此時陳兵正在一步步地搜查,正在危急關(guān)頭,只見一位僧人來到他面前,雙手合十說了聲:“朱施主請隨老僧進寺。”聽他這么一說朱元璋也顧不得那么多了,跟著進了寺。僧人便叫他藏在文殊菩薩神龕后面,朱元璋剛藏好,只見陣陣煙云從臺上升起,一只五彩蜘蛛在煙云中忙個不停,不一會兒神龕兩邊牽滿了蜘蛛絲。此時,陳友諒和他的追兵趕到此處,在寺內(nèi)四處尋找卻未見朱元璋的影子,就只剩這神龕沒搜,陳友諒非常信佛,不敢驚動了菩薩,便來到神龕前仔細大量了起來,看見布滿了蜘蛛網(wǎng),心想:人鉆過去豈有不破之理?看這架勢恐怕連蒼蠅蚊子都進不去。于是,便叫士兵趕快離開了這里。一見敵軍遠去,朱元璋撥開蜘蛛網(wǎng),走下神龕,跪在佛像面前說:“若我朱元璋日后事業(yè)有成,定報救命之恩。并譴太子來此長伴清燈。”說后,便千恩萬謝地走出天池寺。
后來,朱元璋當真做了皇上,回想起之所以有今天,多虧了天池寺菩薩搭救,當年的許諾也都兌現(xiàn)了,但天底下哪有不疼兒女的父親?要太子出家他當然舍不得,可又不能悖了當年的承諾,正當此時,一位大臣提議打造七寸烏金太子像送進寺里,這樣就兩全齊美了!在廟前,有兩個池子,神奇之處就是無論下雨干旱,池水總保持這樣的位置,終年不涸.相傳兩千多年前,文殊菩薩騎著青獅從五臺山路經(jīng)此處,見這里寺僧吃水困難,不禁升起慈悲之心,于是施展法力,雙手插石,頓時土開石裂,成為兩個旱坑,又施法引來靈水,而這就是之后的大天池了,我們也稱它為神泉。當山澤通氣時池水常會冒出珍珠般的氣泡,有時天空還會出現(xiàn)云層.這是因為空氣中某些氣體遇到氣壓降低就形成層云,水中容納不了較多氣體,云海形成時也就形成了氣泡.但這種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這里觀察觀察,沒準,這可遇不可求的事兒就給您碰到了。
我給大家一刻鐘的自由參觀時間,大家可以在這兒照照相留留影,十五分鐘后,我們集合去往下個景點—龍首巖游覽,屆時我再給大家作介紹。
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范文3:
大天池位于廬山西部900余米高的天池山的山頂.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望白云峰,二水縈回,傳說文殊菩薩云游至此,覺得廬山山青少秀水,于是雙手插地成池,并引來神水,故此名為天池.當然這只是傳說,其實它是天然形成的泉水,一般的泉水都在半山腰,而這股泉水卻在天池山的頂上,這是其中一絕.另外這股泉水還有更為奇特的現(xiàn)象,它久旱不干,久澇不溢.池水總是保持在一定的水位,池子里的水多了,會往下滲,少了,泉水會自己補.還有一點幾乎是帶有傳奇色彩,每當山里起層云的時候,天池的水會冒氣泡,告訴人們山里快要下雨了,所以人們又叫它天氣預報池.在這大天池的附近原是廬山天池寺的所在地,這股泉水也是寺里僧人的生活用水。
天池寺初為晉代高僧慧遠所建,名峰頂寺,南宋重建,改為天池院 。天池寺在歷史上曾經(jīng)規(guī)模很大,在明朝的時候還曾經(jīng)三次受到皇帝的敕封,明太祖朱元璋竟封它為天池護國寺,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下詔重建,賜名為“天池護國寺”并賜銅鐘、鐵瓦、象皮鼓、烏金太子像等,均供于店中,明成祖朱棣再敕“天池萬壽寺”,明宣宗朱瞻基又敕“天池妙吉寺”,并命江西布政使有司心人力修天池寺,天池寺也因官方重視而一躍成為匡廬首剎。當時的每新任官員到此來那就得先到寺院拜過再行上任。
也正是因為天池寺的這種獨特的來歷讓也一度成為廬山山上最有傳奇色彩的景點,并且民間還流傳著”銅鐘鐵瓦象皮鼓,烏金太子伴佛燈”的典故呢.不過很可惜,經(jīng)過戰(zhàn)亂,天池寺逐漸衰敗了,現(xiàn)在我們已看不到它昔日的輝煌了.寺廟被毀后留下的的磚石很多都在這周圍,我們只能從這些石頭里去品味當年它的風姿了。
寺西有一半月形拜月臺,因供奉文殊菩薩得名文殊臺,登臺遠望山巒四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月夜蒙朧之際,常常有佛光時現(xiàn),當年明代的王陽明就在一啊月暗星稀之夜,看到這種奇異景象,并以詩記之。老夫高臥文殊臺,柱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這是王陽明在廬山山上的一處足跡。
天池山脊上還有一寶塔,為一閣式石塔,五層六面,塔剎呈寶瓶狀,這宋承相韓侂胃所建,現(xiàn)塔為民國詔生智所建,內(nèi)藏有銀佛像,宋幣、水晶等。當然今天的廬山-大天池景點也經(jīng)沒有了當年的寺院了,只留下寺院遺址。
看過廬山大口瀑布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1.廬山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