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導游詞范文作文
五峰山簡介
五峰寺,因為這里的山峰很像五個手指,所以叫五峰山。過去是湟中“八景”之一,現(xiàn)在仍是青海省有名的風景區(qū)。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其建筑主要有菩薩殿、龍王閣、玉皇宮、香公樓、岷生亭、同樂亭等。十年內(nèi)亂中曾遭破壞。1979年以來,當?shù)卣匦滦蘅樣推?,使之煥然一新,還將它列為重要的旅游區(qū),
亭臺樓閣、繪飾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有詩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飛流似激湍。六月炎天來避暑,松聲颯颯水聲寒。”《西寧府新志》稱其“五峰林立,形如舉掌,山脅左右有大泉二,余泉不計焉,林壑之美,最為湟中勝地。”這里山境幽雅,泉水眾多,細流飛灑,好像瀑布高掛。
五峰山的主要景色是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樹林、楊樹林和樺樹林,夏季三林郁郁蔥蔥,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楊黃、樺葉紅,層林盡染,各具特色。三洞是東洞、西洞、北洞。東洞深8米、高3米、寬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寬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寬4米。洞內(nèi)露冷苔蒼,別有韻味。三泉是澄華泉、、隱泉、裂口泉。三泉水以澄華泉水質(zhì)最好,泉水清如醇露,細如噴珠,甘如瓊液。泉水經(jīng)石雕龍口噴吐,沿七級石壁瀉下,形成瀑布,水濺山徑,在泉石周圍刻有“山幽林更靜,人間歌不盡,鳥語花香地,泉中水長流”等詩句。據(jù)說,若在六月六日這天喝了澄華泉的水,能在一年之內(nèi)消災滅病,萬事如意,故又稱“龍宮泉”。隱泉位于澄華泉北,周圍蔽以蓬蒿,故名。泉水清冽可掬,須發(fā)可鑒。每年六月六日,五峰寺廟會時,各地游人香客,常以香花祭泉,許多人爭先恐后汲水暢飲。裂口泉在五峰寺門外不遠處,自出崖滾出,沿石壁跌下,噴珠濺玉,涓涓不竭,汩汩有聲。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勝地,俗稱“花兒會”,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風光最美的季節(jié),五峰山六月六“花兒會”也就聞名遐耳。屆時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聲震四野,從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會,八鄉(xiāng)四野覓知音。”如此大規(guī)模的群眾藝術盛會,為五峰盛景增添了異彩。
吐蕃墓葬群介紹
屬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長約7千米的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4個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進行發(fā)掘與清理,大部分已被盜掘,1986年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圓形兩種;以夯土或堆以礫石后再復蓋夯土,
夯層間鋪有沙柳枝條,夯土下方均筑平面為等腰梯形的石墻,邊緣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側(cè)涂以紅色石粉;墓室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側(cè)室和后室組成;封土堆前有規(guī)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車、木牘、玻璃器皿和金銀器具。絲織品上有佛像、飛馬及各種不重復圖案130余種;部分文物及圖案具有較濃郁的中亞風格特點。
大小墓葬共計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熱水大山,面臨察汗烏蘇何,高出地面約30多米,遠望猶如城闕一般雄偉壯觀。墓葬墓高11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墓堆下還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墻,高1米、寬3米。墓冢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計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一般的柏木。這種封土堆構筑形式和風格,為我國以往考古發(fā)掘中所僅見。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遺跡。
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飾品、木碗、木碟、木鳥獸、陶罐、古藏文木牘、彩檜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絢麗多彩的絲綢織品,其絲綢質(zhì)料良好,圖案清晰,色彩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絲綢品種有綿、綾、絹、刺繡等。圖案中有珍禽異獸、花草樹木、車馬人物狩獵、西域人圖像、織綿襪等為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
經(jīng)有關方面專家研究認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貴族。當時還處于奴隸制社會階段。這一吐蕃墓葬群的發(fā)掘,對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討均有重要價值,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被文化部列為我國1983年六大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近幾年的考古發(fā)掘又有新的成果,成為1996年全國十大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海昆侖泉介紹
昆侖山是萬山之宗,地球之脈。
納赤臺一眼泉水終年突突翻涌,被當?shù)厝朔Q為“圣水”,此泉,便是昆侖泉。即使隆冬時節(jié),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侖泉水卻從不封凍,依然噴涌不止,成為一大奇觀。
昆侖山口地處昆侖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關隘。昆侖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tài)環(huán)境獨特,自然景象壯觀。這里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里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涌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烈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并發(fā)出巨大的響聲。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jié),草叢中盛開著各種鮮艷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離昆侖山口不遠,便是著名的玉虛峰。玉虛峰,位于昆侖山口東面。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云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昆侖山口既是進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游者神往之地。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里后,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場。
昆侖橋又稱一步天險橋。位于格爾木南部的昆侖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險關。昆侖橋飛架于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4米多,是一鋼筋水泥大橋。昆侖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于橋下的巉巖絕壁和萬丈深澗。發(fā)源于昆侖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峽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將河谷的千板巖長期沖刷穿鑿成了一條深40多米、寬數(shù)米的石峽險谷,其中最窄處只有4米左右。昆侖橋兩岸,絕壁相對,巉巖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為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涌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fā)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因此許多過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橋頭憑高俯瞰一番。
青海導游詞相關文章:
1.青海導游詞
2.青海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