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導游詞-導游必看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么長城到底有著怎么樣的風景,讓我們跟隨長城導游詞一起來領略一下長城的美妙風光吧!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長城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長城參觀游覽。我是此次XXX 的導游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游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長城。
現(xiàn)在我們能看到的明長城經過9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它們分別是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長城在中國有很多段,如有山海關長城、嘉峪關長城。
長城的基本構造包括:墻體、敵臺、墻臺、烽火臺、關等附屬建筑。長城的墻體平均高7.8 米。橫切面成梯字形,下寬上窄。墻基處平均寬6.5 米,墻頂處平均寬5.8米??扇?0 人并進5 馬并騎。墻體內是黃土夯筑,外面包砌的花崗巖條石城磚。墻體內側每隔不遠處,修建有一個登城用的券門。用石質臺階與墻頂相連,當時戍邊的戰(zhàn)士就是從這里上下長城的。墻頂兩側砌有高低不同城墻,內側較低,高約1 米左右,叫宇墻或者稱作女兒墻。外側是齒輪狀的垛墻或者叫雉堞,高約2 米,上有望孔,下有射孔。墻頂上還設有排水溝和吐水嘴。吐水嘴做成長長的石槽伸出墻外,以防止雨水沖刷墻體。從這個細微之處,就可以看出古代工匠建筑工程品質之細;墻面嚴絲合縫,雜草難生,說明建筑工藝水平之高。
與墻體相連在同一平面上的平臺,叫墻臺,又叫馬面。它的作用是一個小操場。用于士兵們習武、操練。打仗時士兵可以在平臺上巡邏,或者在平臺上和敵人進行肉搏戰(zhàn),停戰(zhàn)期間還可以在平臺上搭建臨時的帳篷,供士兵休息。
與墻體相連,高出墻體的是敵臺。這里要說明一個誤區(qū),很多人認為長城上一個一個相連的小房子狀的城樓是烽火臺。其實不是,它們是敵臺。敵臺四面開有望孔和箭窗,遠處望去就像是一個碉堡。
里面隔成回字形、工字型、日字型不同的隔斷,用券室相連。分別用于士兵居住,糧草存放,武器彈藥等戰(zhàn)略物資的貯備,以便打仗之用。
烽火臺是在長城墻體外側,獨立建筑在山頂處或在長城的拐角處的攻防設施。古時用于傳遞信號,白天點煙叫烽,夜晚點火叫燧。一旦有敵人來襲,烽火臺上便點燃烽燧報信。在天氣晴好,能見度高的白天。燃起的狼煙在幾公里外,清晰可見。這可是在當時沒有電話、傳真機等現(xiàn)代通信設備的情況下,戰(zhàn)略情報傳遞最快,戰(zhàn)略意圖表達最清晰的一種通信手段。
使用烽燧傳遞信號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漢代形成制度,到了明朝長城各段用烽燧傳遞軍事情報就已經非常普遍了。明代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如果敵人人數在百人以上燃一煙點一炮;五百人兩煙兩炮;千人三煙三炮;五千人四煙四炮;萬人五煙五炮。
長城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工程之巨大,耗時之長,動用工匠之多,在世界史上都堪稱奇跡。
長城的營建在世界歷史上都可稱得上是創(chuàng)舉。八達嶺長城的關城建于明朝中期,呈不規(guī)則四方形。因地勢而建,所以并不是正南正北的。東西各開一座城門,四周圍以城墻,形成了一個甕城的形制。面積有5000 平方米,東西城門間距是約64米。東邊城門上寫“居庸外鎮(zhèn)”;西邊城門上寫“北門鎖鑰”。關城內墩臺高大,關城入口處南側有一門明崇禎年間鑄造的大炮“神威大將軍”。
居庸關被現(xiàn)在人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秴问洗呵铩分杏涊d“天下九塞,居庸其一”。距今至少有2500 年的歷史。可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時,“居庸要塞”就已經存在,歸燕國管理。到了明朝,明長城北京段又有“內三關”,紫荊關、倒馬關和居庸關。居庸關又是其中之一。被稱為“絕險”。居庸關長城是后修的。可在這里有一座云臺,是元代遺物。云臺用漢白玉砌筑,下大上小,臺頂面積310 平方米。臺上原有三座覆缽式藏傳佛塔,但后來毀于戰(zhàn)火。云臺上的雕飾是藏傳佛教的圖案與文字。藏傳佛教圖像有券門四角雕的金剛杵,券門面雕刻的6 種動物形象組成的法相裝飾。券洞頂部正中平面雕刻5 個曼荼羅,券洞頂部斜面兩側雕十方佛,十方佛之間雕千佛,券洞四邊雕四大天王,共有佛教造像2215 尊。這些雕刻全部都是元代藝術精品。雕刻的文字分布在券門兩側墻壁上, 內容分別是用梵文、藏文、八思巴蒙文、西夏文、維吾爾文和漢文6 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心經、十字密言和造塔功德記等。這6 種文字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字的重要資料。因此云臺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首先,修筑長城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力來源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軍隊;二是被強迫征調的民夫;三是發(fā)配充軍的犯人。早在秦朝時,大將軍蒙恬就率領了30 萬大軍北上修筑過長城。
其次,就是巧妙的設計和統(tǒng)一的工程管理。長城多采用“因地形,用險制塞”的方式。把長城修在兩山之間的下口,或者是河谷匯合轉折處,或是平川往來的必經之地。烽火臺修筑在高山之上,用于瞭望觀察。同時修建長城時,還多借用山脊、崖壁,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節(jié)省了人力又節(jié)省了建筑所需要的材料。長城的工程管理,采用的是分區(qū)、分片、分段包干施工的方式。
最后,建筑施工時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多因地制宜,就進取材。施工方法,多用先“找平”再“順勢”的方法。也就是說,先要把每層的條石砌平,在順著山嶺起伏,利用山脊作基礎,好讓長城更加的堅固。
1987 年12 月,長城被第一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城以無可爭議的歷史地位贏得了評委的青睞,全票通過。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后聯(lián)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的長城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在歷史上一直被稱作是防御性能的墻,我看不然。長城真正起到的作用應該是把農業(yè)和畜牧業(yè)徹底分開,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增加了民族與民族間的貿易、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交流。是民族融合的紐帶。同時保護了亞歐大陸橋,尤其是絲綢之路,讓東西方的古老文明能夠很好的連接在了一起。
關于長城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里,現(xiàn)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長城導游詞-導游必看
上一篇:12篇長城導游詞
下一篇:一篇優(yōu)秀的長城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