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導游詞 >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

時間: 新華0 分享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精選10篇)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都江堰800字導游詞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精選10篇)】,供你選擇借鑒。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1

歡迎各位來到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都江堰景區(qū)。我是__X旅行社派出的導游__大家可以叫我小X。很高興今天可以為大家服務!記得當代著名詩人余秋雨曾說過,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可見都江堰在水利工程里面的地位非同一般。

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tài)工程”。 我們進入都江堰景區(qū),首先來到的是離堆公園。公園大門對聯:“完神禹斧椎功,陸海無雙,河渠大書秦受惠;攬全蜀山水秀,導江第一,名園生色華陽篇”。上聯說,譽稱“陸?!钡奶旄w世無雙,歸功于李冰太守,他接過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聯說,總攬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這離堆公園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處。

寶瓶口

下面我們看到的就是寶瓶口,作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體工程之一,寶瓶口主要用于引流入渠。在公元225年,當時只有開鑿玉壘山,打通寶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利用火燒水,澆巖石的方法。就這樣,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一個寬20米,深40米,長80米的口子終于燒了出來,而被鑿開的山丘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離堆公園了。 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著江水進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對成都平原的農業(yè)、灌溉、防洪、等都產生了特大效益。 大家看到的寶瓶口旁的這小山叫離堆。選擇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是極其科學的。它使內江水經過一段流程后水勢便于控制,水質進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獨立的離堆頂托江水,創(chuàng)造了飛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寶瓶口的瓶頸效用。保證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說,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決定了整個渠首工程的布局。兩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我們應該為這個水利工程感到自豪!

飛沙堰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有點傾斜的堤壩就是飛沙堰。飛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個主體工程,這堰修在離堆之側,是一道低壩,堰頂距河床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內江泄洪排沙。從魚嘴分進的內江水,被離堆一頂,自然旋流起來,每當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寶瓶口的可流量時,寶瓶口不能通過的水,主要從飛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從飛沙堰一齊流出去?!帮w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僅溢洪還能排沙。 特大洪水時,從魚嘴分進內江總干渠的流量可達寶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內江水可從這里泄出。當枯水季節(jié),水位低于飛沙堰時,它便成了一道天然節(jié)制閘,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資料還表明,在飛沙堰第二次利用彎道流體力學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約15%。魚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魚嘴

走過金剛堤,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魚嘴了。魚嘴是都江堰工程的主體部分。站在魚嘴的壩口,看岷江迎面而來,經魚嘴一隔分為兩股,即外江和內江。魚嘴就是分水堤的頭,為什么要修在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這就要回到二王廟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兩句話上了。

魚嘴主要起分水作用。由于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內低,再加上正有一個彎道,所以魚嘴分水后在春耕季節(jié)江水流量較小時,主流就有約六成的水進入內江,首先保證了成都平原的農業(yè)灌溉用水。洪水季節(jié),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勢受河床彎道的制約明顯減少,再由于外江一側江面較寬,內江—側江面較窄,內江的流量會自動低于外江,進水約四成,這樣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難題。這種功用便是二王廟三字經中所說的“分四六、平潦旱”。 魚嘴還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之—,它發(fā)源于我省松潘縣境內,每年大量的沙石順流而下,根據彎道環(huán)流原理,江水在彎道產生的漩流,會將下層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層,大部分便自動被帶入外江一邊而不進內江。魚嘴正處于“正面取水”“側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從這里排走,大大減少了內江淤塞之害。

現在的魚嘴已是鋼筋混凝土建筑,在從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籠護堤。造成了堅固耐沖又不積水的堤壩。

今天我們看起來,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蘊涵著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

現在大家可以隨意拍照留念,注意不要翻越護欄,照顧好小孩。14:30我們在旁邊的安瀾索橋入口處集合,繼續(xù)接下來的行程。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我是你們的導游。

我們今天的游覽路線是,從秦堰樓下去,依次參觀二王廟、安瀾索橋、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最后我們在離堆公園門口集合登車。整個行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愛護景區(qū)環(huán)境,緊跟團隊,以免走失;同時,希望大家記號我們的停車位置和車牌號,以及我的聯系方式。

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景區(qū)概況。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時期,蜀郡首李冰率民眾耗時約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并且依然發(fā)揮巨大效益的無壩引水工程。難怪余秋雨先生會說:“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大部分組成?,F在我暫且不講飛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講寶瓶口怎樣控制水量。重點給各位講講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魚嘴。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魚嘴的就是魚嘴分水堤。

魚嘴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關重要的三大基礎,我個人對它做一個總結,就是巧奪天工的一個“巧”字!

第一個巧:分四六,平澇旱。

大家請看,面對滾滾而來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魚嘴將它一分為二:一條外江繼續(xù)擔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條內江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當年李冰特別將內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寬度寬于內江河床九丈九。這樣一來,岷江水流量小的時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農業(yè)灌溉用水。到了洪水季節(jié),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寬廣的外江就會容納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澇之災。這種功能就是二王廟石崖上刻著的六個字―-分四六,平澇旱。

魚嘴的第二巧,就是它發(fā)揮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處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順流而下。根據河水在彎道處的環(huán)流原理,江水沖擊在彎道的崖壁上會產生漩流,將下層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層;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會自動被帶到外江而不會進入內江。同時,魚嘴又處于“正面取水,側面排沙”的理想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會從這里排走,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內江淤塞之害。

第三個巧:中流砥柱

大家設想,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兩千多年前,眼前這個固若金湯的魚嘴堤壩是用什么材料構筑的呢?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和裝有卵石的竹籠,互相連接,形成堤壩。因為用料簡陋,歷朝歷代有不少人想要改變工程用料。元代官員曾在魚嘴這一關鍵部位鑄造一個一萬六千斤的鐵龜;明代地方官又以鐵牛鎮(zhèn)守魚嘴,但是都被洪水沖走,以失敗告終。直到明代御史盧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時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籠裝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剛的自然規(guī)律。

把竹子編成竹籠,用竹籠裝卵石,層疊堆垛,連接成壩才能減少堤壩斷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間的空隙可使水緩慢滲出,也就減少了潰壩的危險,從而形成既堅固耐沖又不積水的堤壩。同時,由于工程修建時不追求一勞永逸,取材因陋就簡,所以每年的歲修又可使都江堰實現持續(xù)更新,體現了因勢利導樸實無華的東方思路。

當然,僅有魚嘴的作用是不夠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為體系的。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是中國建設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于李冰無子,傳說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著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于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于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于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內江的沙占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涌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濫的發(fā)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余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于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沖上岸,或帶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后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jié)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戶去。換句話說,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么“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游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fā)!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4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都江堰。它建于我國戰(zhàn)國時期。這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唯一古仍為今用的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

據說,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驟減,常泛濫成災。距今約2250年的秦昭王時期,秦國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這項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你們看,這就是魚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它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你們看,這像不像一個瓶口?這里的作用是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這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稱為“陸?!?、“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fā)展,人民受益不淺。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起作用。

我們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帶有不少名勝古跡。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jié)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后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qū)的電動模型。

在玉壘山麓有二王廟,是古代人民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績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F存建筑為清代重修。廟宇依山取勢,層層而上,宏偉秀麗,四周古木濃蔭,環(huán)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間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和“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

這里山青青,水粼粼,廟宇古樸,空氣清新,長長的安瀾橋橫江飛架,金剛堤枕水酣臥。當你親臨其境,目睹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絕世神工所折服!

今天,我就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解散游覽,三十分鐘后在這里集中,還請大家注意安全!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都江堰景區(qū)。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離成都約56km。在游覽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項:在游覽時,請大家保管好自己隨身物品。同時,請大家愛護景區(qū)環(huán)境,緊跟團隊,避免走失。我們今天的游覽路線是從秦堰樓下去,依次參觀二王廟、安瀾索橋、魚嘴、飛沙堰、寶瓶口、離堆,最后在大門口集合。整個行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現在請跟隨我的腳步,進入景區(qū)游覽。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時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領民眾修建的。花費了大約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依然發(fā)揮巨大功效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水利工程。難怪余秋雨先生會說“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了”。而這激動人心的工程是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的。接下來,我就一一為大家解讀三大工程是怎么發(fā)揮其巨大作用的。隨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魚嘴。它形如魚的嘴巴,因此得名為魚嘴。

現在我們站在魚嘴的壩口,看岷江洶涌而來,經魚嘴一分為兩股,即內江和外江。外江繼續(xù)擔任主河床的作用,內江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別將內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將外江河床的寬度修的寬于內江河床九丈九。加上這里是一個彎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時候,主流就有約六成的水進入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節(jié),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勢受河道彎曲的制約明顯減少,再由于外江一側江面較寬,內江一側江面較窄,內江的流量會自動低于外江,進水約四成,這樣又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程度平原的防洪難題。這種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經中所說的“分四六,平旱澇”。

另外,魚嘴還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順流而下,根據彎道環(huán)流遠理,江水在彎道產生的旋流,會將下層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層,大部分便自動被帶入外江。魚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側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從這里排走,大大減少了內江淤塞之害,我們不得不佩服李冰選址的準確。

我們現在看到的魚嘴已經是鋼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從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從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籠護堤。人們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編成長長的竹籠橫放在壩邊,在里面塞滿河邊沖擊的的卵石,一籠接一籠,一層接一層,筑成了堅固耐沖又不積水的堤壩。這種方法簡易而效果極好。5.12大地震后,魚嘴出現了多處裂縫,到如今魚嘴上被修復的痕跡還清晰可見,它也因為裂縫而成為大家最關心的景點。

總的來說,魚嘴可以用一個巧字來形容,位置選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當然,僅有魚嘴是不夠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為體系的。那接下來,我們就去參觀下一處工程――飛沙堰泄洪道。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6

歡迎各位來到都江堰市游覽?,F在我們的車正經過寬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轉上玉壘山公路,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區(qū)。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涌著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高山連綿的松茂峽谷中洶涌而下的浩蕩岷江,一到漲水季節(jié),總是順地勢四下漫流,常常給平原生息的遠古生靈帶來可怕的洪澇災難。后來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的鱉靈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鱉靈的巨大功績,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讓給了他,成為開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帶領人民群眾建造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工程,非??茖W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設置專門的官員管理,前后有不少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維護中不斷地將積累的經驗變成規(guī)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說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閃射出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張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江堰可說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積已由建國時的200萬畝擴展到1000多萬畝。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長效的偉大功能的奧秘所在。

我想這也是各位今天游覽的目的吧!現在,我們走上了景區(qū)公路,沿途森林夾道,空氣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們從觀景樓往下游覽。

都江堰鳥瞰

站在樓臺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里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著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于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寶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蘊涵著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說理,可能比較容易說明白一些?,F在我們去看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于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于郫縣后,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來這里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

二王廟的建筑有五大特點:一是占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筑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令人賞心悅目,這五大建筑特點我們將邊參觀邊體味。

我們從二王廟的后山往下走,經過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當普的亭閣。穿過有兩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達廟宇的文物陳列室。在這里有我國兩位著名畫師的真跡鐫刻在石碑上,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要問是哪兩位?其實不用我在這里多說,大家一看畫就知道了,這仕女圖是張大千先生畫的,這奔馬自是徐悲鴻的杰作。大家再看左邊的這個碑,誰能認出這是什么字? 這本來也不是字,是用來降魔鎮(zhèn)妖的道符,也難怪大家和我一樣一字不識。

與陳列室平行是二王廟后殿,現在塑的是李冰夫婦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后人早已將他們神化了。我們在二王廟中參觀,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們卻見不到李冰兒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話中與李冰關系最密切的一人。這個角色的出現,把李冰神話的故事情節(jié)又推進一個新階段。但史書從未介紹過李冰兒子,所以李二郎只不過是個傳說中的人物。我們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澤_,有人崇拜拿破侖,有人則祟拜劉德華,當時的人卻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應該是完美的,李冰沒有兒子,在封建時代有這么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們都希望他有一個英雄的兒子,能替他傳宗接代,李二郎這個人物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李二郎這個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隨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這個人,也不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產生杰出人物的時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韓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這個時代的杰出人物,諸子百家也應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學家。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7

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景區(qū)位于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會成都市僅30分鐘車程,雙流國際機場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qū)地處內陸亞熱帶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5.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水質、空氣都達到國際標準,全年均適宜旅游。

景區(qū)面積為220公頃,核心游覽面積120公頃,是由離堆古園、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廟、玉壘山、松茂古道等20多個重要景點串聯成的旅游環(huán)線。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tài)性、特色性。

〔清溪園〕

由于園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為主線來串綴,因此稱它為清溪園。清溪園占地約8000平方米,園林建筑風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園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襯下,凸顯出濃濃的野趣。透過照壁的漏框,我們可以看見覽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間溪流潺潺而下,使畫面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同時也使這里成為整個園林的組景中心,我們眼前的這些盆景,有全國罕見的上千年的樹樁盆景,也有再現巴山蜀水幽、險、雄、秀自然風貌的山水盆景。

園中最著名的樹叫紫薇佛掌,紫薇樹在民間一直是吉祥的象征??此蟛幌笕鐏矸鹱娴氖终?,它歷經滄桑,閱盡世間萬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禱或許會帶給你好運。這就是園內鎮(zhèn)園三寶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經有1300年的歷史了。請看瓶口與瓶底是合攏的,而瓶身是鏤空的。每年的6~10月滿樹盛開的紫薇如同插在一個鏤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稱盆景藝術中的珍品,在《中國花經》中有專門介紹。

園中鎮(zhèn)園三寶之一的紫薇屏風,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銀薇、翠薇三件花木編制而成。其大膽的想象,獨特的構思,在全國尚屬首例。它取意于古園林建筑中園門造型,虛實相間,既美觀又實用,盤扎藝術大氣而精巧,顯示了園藝師精湛的技藝。

〔堰功道〕

這條寬闊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著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經有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都江堰的社會功效與日俱增,這不僅要歸功于李冰科學的選址、設計、施工,更要感謝從秦漢以來的歷代駐川官吏和有識之士對都江堰的悉心維護。為了紀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這條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12尊青銅像分別代表了從秦漢時期――唐、宋、元、明、清歷代各歷史時期治水建堰功績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們對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斷的加固維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們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興修水利的專家。作為一方的執(zhí)政者,他們在深刻認識到水利對于農業(yè)、民生和社會穩(wěn)定意義的同時,更是領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學觀和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治蜀的一個大事是提倡農耕,要抓農耕,其中最大的一個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維護都江堰。在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長期駐守和維護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設了專門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后來。諸葛亮治蜀,政績昭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啟迪和影響。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導了民心。而能夠疏導的根本,就在于體察民情、了解民心、順應民意。其疏導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圍、不是截,而是導、而是開、而是放。

〔伏龍觀〕

第二年在距李冰像出土南37米處又出土了一尊持鍤石人像,可惜缺頭殘肩,背部被水沖蝕,石像寬衣重袖,雙手持鍤而立。通高1.85米,經考定為李冰石像題記中“造三神石人”中的一人。同年立于伏龍觀大殿左側。前殿的另一側,陳列著都江堰市出土的漢墓石刻,其中有石俑、石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馬是是漢代仿李冰治水時留下的文物雕鑿成的。古書記載,造石俑放入內江江心,在淘灘的時候,以石人(馬)為標準,在保證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過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災。當然,在后來以臥鐵代替石人石馬,石人石馬便成古跡。

石刻水塘展現了建都江堰后,農田自流灌溉的繁榮景象和莊園主的生活。石刻水塘之間的凹槽,這些凹槽中間刻有水閘,其作用是控制田間進水量,如實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與水利相關的漢代石刻藝術瑰寶。沿著天井的石階進入中殿,中殿原名鐵佛殿,現為文陳列室,這里展示的是有關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獻和中外嘉賓在伏龍觀的留影和題詞。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視野開闊,移步換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側開闊處有一亭子,名“觀瀾亭”,在這里可見內外江奔騰呼嘯,腳下的離堆此時更顯出“中流砥柱”的氣勢。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的最偉大之處,乃是建堰2260多年仍經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造福人類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諧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tài)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堪稱中華文明劃時代的里程碑。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民眾歷盡艱辛建成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被洪水長久肆虐、蜀人幾為魚的川西澤國搖身一變,成為沃野千里、遍地桑麻、滿目稻麥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是世界公認的歷史最悠久的無壩引水工程,它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的天府之國,成為秦統一中國強大的后方戰(zhàn)略基地和大糧倉,它無可置疑地推進和加速了華夏文明的進程。

造福萬代的都江堰是一個龐大的水利系統工程。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政權如何更迭,都江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維修。它的水利網絡逐漸擴大,目前已覆蓋四川省36個縣的1000多萬畝良田,并向成都等數十座城市提供工業(yè)和生活用水,成為成都平原和川東北數千萬人的生命之源。

世界上最偉大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除了它下游密如蛛網極其龐大的灌溉水網河渠系統外,其主體部份為渠首三大工程: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引水口。魚嘴分水堤,因形似魚嘴而得名。分水堤位于渠首頂端,修筑在岷江彎道的中部,迎著古老的波濤,巧妙地將一條岷江剖為內外二江。內江是人工河,外江是岷江的天然河道,內江主要作用灌溉,外江則肩負著泄洪的重任。水流平緩的枯水期岷江六成水沿凹岸流入內江,外江占四成,水流湍急的洪水期,六成水在凸岸的反作用務下沖入外江,這就是治水三字經中所說的“分四六,平潦旱”。由此可見魚嘴修建時的科學選址是何等奇妙。魚嘴分水堤因長期面對洪水巨大的沖擊力,所以修筑十分堅固,且世代維修,后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兩千多年前,李冰率眾人燒水澆巖石,用人工艱難地將一座山斷開,形成了一個窄窄的進水口,進水口因形似瓶頸而得名“寶瓶口”。江面在這里由70米驟減為28米,滔滔江水經窄窄的進水口涌入寬闊的內江,逐漸形成密如蛛網的水系,灌溉著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它是都江堰系統工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著進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這種穩(wěn)定的進水量,對成都平原的農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產生了特大效益。2000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

〔安瀾橋〕

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全長261米。最早稱繩橋或竹藤、笮橋,這與它修建的材料有關。到了宋代,改稱“評事橋”,明朝末年毀于戰(zhàn)火。清嘉慶八年,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之為“夫妻橋”。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橋的原址本來在魚嘴處,1974年因興建外江水閘,將索橋下移了100多米,改用鋼索建造。索橋是我國古代人民為征服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利用本地竹木資源創(chuàng)建的懸空過渡橋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橋建筑的典范。

〔二王廟〕

二王廟坐落于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于郫縣,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來這里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繼被敕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二王廟的建筑有五大特點:一是依山隨形占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筑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令人賞心悅目。

前面這小樓叫“樂樓”,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節(jié)放水,要舉行隆重的“放水典禮”,成都的大官員來時,這里就奏樂迎接。樂樓的雕塑和裝飾非常精美,通過諧音、會意或直書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清靜無為、吉祥如意、健體長生、羽化登仙等題材。色調上給人以親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樂樓左、右兩邊分別塑的是漢代的文翁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發(fā)展和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

走上臺階,摩崖雕刻著歷代積累的都江堰維修治理的經驗,字句精練,含義準確,很有科學價值。比如:這是修都江堰的“六字訣”――深淘灘,低作堰。

“低作堰”是說飛沙堰不能加高,這“深淘灘”的“灘”指的是鳳棲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節(jié)歲修清淤時,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個石人馬,以前以漲水不過肩部,水枯時不低于人的足部為標準?,F今淘灘,以看到四根臥鐵為標準,這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清和民國時期以及90年代埋下的,只要淘見四根臥鐵就行了。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水量不足,難以灌溉。

大門里的“遇彎截角,逢正抽心”稱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決灌區(qū)輸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則?!坝鰪澖亟恰敝笟q修時遇河流彎道,在凸岸截去銳角,減緩沖勢,使其順直一些,減輕主流對河岸的沖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順直的河段或河道汊溝很多時,應當把河床中間部位淘深一些,達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流軌”,避免泛流毀岸、淹毀農田。

〔松茂古道〕

又稱茶馬古道,或合起來稱松茂茶馬古道。是一條古代交通要道。游人登上都江堰景區(qū)玉壘山的青石路面,還能依稀透過歷史的厚重帷幕,想像這條古道的光榮與輝煌,凝望古舊的關隘、雉碟與城墻,領略歷史賦予這條古道的重任。

茶馬古道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蜀漢時期就已經開通。當時的茶馬古道并非為貿易而開,主要是出于拓展疆域,便于軍事行動的需要。到了唐代,松茂古道成了戰(zhàn)略物資互換為主的戰(zhàn)略交通要道。在四川,茶葉、布匹、鐵器等內地物資在都江堰集中,組成幾十上百匹的馬幫,經松茂古道運往松潘。再把戰(zhàn)馬趕回都江堰。所以這條道成為了重要的“茶馬古道”。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jié)〕

都江堰的清明放水節(jié)又稱開水節(jié),源于古代對水神的祭祀(清代就稱為祀水),因秦時蜀郡太守李冰建堰有功,后改為祭祀李冰。正式把清明節(jié)定為開水節(jié),是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從那時開始至今,這項古老的水利民俗儀式已有1026年的歷史了。都江堰的清明放水節(jié)與都江堰嚴格的歲修制度密切相關。在較早的時候,每到冬天枯水季節(jié),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截流法”筑成臨時圍堰,修外江時攔水入內江,修內江時又攔水入外江。

清明時節(jié),內江灌區(qū)需要放水春灌,便在渠首舉行隆重的儀式,拆除攔河的榪槎,放水進入灌區(qū),這就是放水儀式。在清代,每年清明開水春灌時,四川的總督,巡撫等官員還要到都江堰主持大典,擔任主祭官,儀式非常隆重。開水后,還要坐著轎子趕在水頭之前趕回成都,以求風調雨順。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8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都江堰景區(qū)導游張文,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景區(qū)。今天我們游覽的線路是:進入離堆公園,參觀堰功道,伏龍觀,金剛堤,魚嘴之后再到安瀾索橋,最后原路返回。游覽時間為2小時,希望大家游覽過程中緊跟團隊,請注意安全,愛護景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煙日。

好啦,現在請隨我進入離堆公園,一路走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況。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戰(zhàn)國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眾修建而成。而今同為古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的灌區(qū)早已淪為沙漠,同為戰(zhàn)國時期修建河北鄭國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廢棄了。只有我們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無壩引水樞紐工程。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廟,伏龍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值得慶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為幸運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都基本完好無損。

好啦,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剛堤了,請看內江對岸山坡上的秦堰樓和二王廟正在進行地震之后的恢復重建,相信很快就會展現出它往日的風貌。

各位游客,請往這邊看,我們從這里來觀賞這偉大工程的精妙之處寶瓶口引水工程。當時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須在玉壘山上打開一個缺口。在沒有炸藥的戰(zhàn)國時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工程的難題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燒巖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澆潑巨石,經這么一折騰,堅硬的巨石紛紛斷裂。再用鐵鋤,鐵楸挖出來。僅開鑿寶瓶口就用了8年時間,聽到這兒,我想大家一定使人驚嘆李冰父子和他們率領的民眾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

寶瓶口的開鑿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條孽龍,興妖作怪,為愛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與孽龍大戰(zhàn),孽龍戰(zhàn)敗,逃亡青城山王婆巖。見一老婆婆,饑餓難忍的孽龍表要老婆婆為其做飯。老婆婆將鐵鏈放入鍋里化做面條,孽龍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條,結果動彈不得。正在此時李二郎趕到,由黎山老母變成的老婆婆將鎖住的孽龍交給二郎,囑咐道:“不要殺他,沒有龍吐水,怎么種莊稼!”于是李二郎將孽龍永遠鎖在離堆下的深潭里,避害興利。

傳說終歸傳說,下面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寶瓶口寬20米,長43米,枯水期水深為8米,洪水期為12米。寶瓶口的絕佳之處就在于它既能保證進入內江灌區(qū)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擋住過量的洪水進入灌區(qū)。由于寶瓶口引水點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兩地存在落差,因此整個灌區(qū)可以做到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當夏秋季節(jié)洪水到來時,由于寶瓶口進水處窄而深,阻水作用相當顯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寶瓶口前橫向流過,并且很自然在寶瓶口右邊形成一個立軸漩渦阻水,洪水愈大,漩渦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強。因此當寶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時候,絕大部分洪水就會自動折回,經人字堤從飛沙堰溢洪道排出。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由來和保證。

經過金剛堤,我們來到位于離堆側面的另一個主體工程,飛沙堰。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飛沙”二字的由來也就源于此?,F在請大家隨我這邊走,這兒就是魚嘴的壩口,經魚嘴一隔,洶涌的岷江被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這三項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最終達到“分洪以減災,引水以灌田”的興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國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萬畝,而且以后還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是李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下一個景點安瀾索橋。過橋時請慢慢行,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9

歡迎各位來到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都江堰景區(qū)。我是愛之馨旅行社派出的導游黃璐芷,大家可以叫我小黃。很高興今天可以為大家服務!記得當代著名詩人余秋雨曾說過,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可見都江堰在水利工程里面的地位非同一般。

大家從成都來,都看到沿途縱橫交錯的河渠,奔涌著盈盈清水,流淌進遠近碧綠的田疇,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兩千多年以來,古堰把滔滔東瀉的岷江水引到廣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美麗。

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tài)工程”。

離堆公園

我們進入都江堰景區(qū),首先來到的是離堆公園。離堆公園占地90余畝,1932年建成。公園大門對聯:“完神禹斧椎功,陸海無雙,河渠大書秦受惠;攬全蜀山水秀,導江第一,名園生色華陽篇”。上聯說,譽稱“陸海”的天府,蓋世無雙,歸功于李冰太守,他接過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偉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聯說,總攬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這離堆公園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處。

寶瓶口

下面我們看到的就是寶瓶口,作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體工程之一,寶瓶口主要用于引流入渠。我想大家一定很困惑這個口子是怎么鑿出來的呢?又有什么功效呢?讓我們回到2250年前吧,當時只有開鑿玉壘山,打通寶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蜀郡太守李冰在這個問題上很苦惱。因為玉壘山是礫巖,相當堅固,在那時的秦國沒有炸藥,即使有鐵器,硬度也有限。突然有一天,李冰看見一老農在燒石灰,他頓時來了靈感,便帶上民工,先用柴火焚燒巖石,等巖石熾熱變紅后就澆上冰冷的岷江水,只聽“噼里啪啦”的聲音,巖石表層就破裂了。就這樣,整整用了八年的時間,一個寬20米,深40米,長80米的口子終于燒了出來,而被鑿開的山丘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離堆公園了。寶瓶口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著江水進人成都平原的流量,當寶瓶口的進水量飽和(約700立方米/秒)后,無論岷江發(fā)生多大的洪水,寶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納。這種穩(wěn)定的進水量,對成都平原的農業(yè)、灌溉、防洪、運輸等都產生了特大效益。

大家看到的寶瓶口旁的這小山叫離堆。選擇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是極其科學的。它使內江水經過一段流程后水勢便于控制,水質進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獨立的離堆頂托江水,創(chuàng)造了飛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寶瓶口的瓶頸效用。保證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說,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決定了整個渠首工程的布局。兩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我們應該為這個水利工程感到自豪!

飛沙堰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有點傾斜的堤壩就是飛沙堰。飛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個主體工程,這堰修在離堆之側,是一道低壩,堰頂距河床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內江泄洪排沙。從魚嘴分進的內江水,被離堆一頂,自然旋流起來,每當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寶瓶口的可流量時,寶瓶口不能通過的水,主要從飛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從飛沙堰一齊流出去?!帮w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僅溢洪還能排沙。

測量資料表明,內江流量越大,飛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強。特大洪水時,從魚嘴分進內江總干渠的流量可達寶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內江水可從這里泄出。當枯水季節(jié),水位低于飛沙堰時,它便成了一道天然節(jié)制閘,自動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資料還表明,在飛沙堰第二次利用彎道流體力學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約15%。魚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魚嘴

走過金剛堤,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魚嘴了。魚嘴是都江堰工程的主體部分。站在魚嘴的壩口,看岷江迎面而來,經魚嘴一隔分為兩股,即外江和內江。魚嘴就是分水堤的頭,為什么要修在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這就要回到二王廟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兩句話上了。

魚嘴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魚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韓家壩的穩(wěn)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魚嘴的堤壩,把岷江水一分為二,分為內江和外江。由于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內低,再加上正有一個彎道,所以魚嘴分水后在春耕季節(jié)江水流量較小時,主流就有約六成的水進入內江,首先保證了成都平原的農業(yè)灌溉用水。洪水季節(jié),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勢受河床彎道的制約明顯減少,再由于外江一側江面較寬,內江—側江面較窄,內江的流量會自動低于外江,進水約四成,這樣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難題。這種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經中所說的“分四六、平潦旱”。

魚嘴還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之—,它發(fā)源于我省松潘縣境內,全長760公里,源頭至此約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順流而下,根據彎道環(huán)流原理,江水在彎道產生的漩流,會將下層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層,大部分便自動被帶入外江一邊而不進內江。魚嘴正處于“正面取水”“側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從這里排走,大大減少了內江淤塞之害。

現在的魚嘴已是鋼筋混凝土建筑,在從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籠護堤。就是用川西盛產的竹子編成長長的竹籠橫置壩邊,里邊塞滿河邊沖積的卵石,一籠接一籠,一層接一層,造成了堅固耐沖又不積水的堤壩。就地取材,方法簡易而效果極好。

今天我們看起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蘊涵著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

現在大家可以隨意拍照留念,注意不要翻越護欄,照顧好小孩。14:30我們在旁邊的安瀾索橋入口處集合,繼續(xù)接下來的行程。

都江堰800字導游詞篇10

各位游客:你們好!

我是都江堰景區(qū)導游張文,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景區(qū)。今天我們游覽的線路是:進入離堆公園,參觀堰功道,伏龍觀,金剛堤,魚嘴之后再到安瀾索橋,最后原路返回。游覽時間為2小時,希望大家游覽過程中緊跟團隊,請注意安全,愛護景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煙日。

好啦,現在請隨我進入離堆公園,一路走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況。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戰(zhàn)國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眾修建而成。而今同為古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的灌區(qū)早已淪為沙漠,同為戰(zhàn)國時期修建河北鄭國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廢棄了。只有我們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無壩引水樞紐工程。正如主席在都江堰市視察時說:“創(chuàng)科學治水之先例,建華夏文明之瑰寶”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廟,伏龍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值得慶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為幸運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都基本完好無損。

好啦,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剛堤了,請看內江對岸山坡上的秦堰樓和二王廟正在進行地震之后的恢復重建,相信很快就會展現出它往日的風貌。

各位游客,請往這邊看,我們從這里來觀賞這偉大工程的精妙之處寶瓶口引水工程。當時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須在玉壘山上打開一個缺口。在沒有炸藥的戰(zhàn)國時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工程的難題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燒巖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澆潑巨石,經這么一折騰,堅硬的巨石紛紛斷裂。再用鐵鋤,鐵楸挖出來。僅開鑿寶瓶口就用了8年時間,聽到這兒,我想大家一定使人驚嘆李冰父子和他們率領的民眾的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

寶瓶口的開鑿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條孽龍,興妖作怪,為愛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與孽龍大戰(zhàn),孽龍戰(zhàn)敗,逃亡青城山王婆巖。見一老婆婆,饑餓難忍的孽龍表要老婆婆為其做飯。老婆婆將鐵鏈放入鍋里化做面條,孽龍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條,結果動彈不得。正在此時李二郎趕到,由黎山老母變成的老婆婆將鎖住的孽龍交給二郎,囑咐道:“不要殺他,沒有龍吐水,怎么種莊稼!”于是李二郎將孽龍永遠鎖在離堆下的深潭里,避害興利。

傳說終歸傳說,下面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寶瓶口寬20米,長43米,枯水期水深為8米,洪水期為12米。寶瓶口的絕佳之處就在于它既能保證進入內江灌區(qū)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擋住過量的洪水進入灌區(qū)。由于寶瓶口引水點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兩地存在落差,因此整個灌區(qū)可以做到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當夏秋季節(jié)洪水到來時,由于寶瓶口進水處窄而深,阻水作用相當顯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寶瓶口前橫向流過,并且很自然在寶瓶口右邊形成一個立軸漩渦阻水,洪水愈大,漩渦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強。因此當寶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時候,絕大部分洪水就會自動折回,經人字堤從飛沙堰溢洪道排出。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由來和保證。

經過金剛堤,我們來到位于離堆側面的另一個主體工程,飛沙堰。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帮w沙”二字的由來也就源于此?,F在請大家隨我這邊走,這兒就是魚嘴的壩口,經魚嘴一隔,洶涌的岷江被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這三項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最終達到“分洪以減災,引水以灌田”的興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國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萬畝,而且以后還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是李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下一個景點安瀾索橋。過橋時請慢慢行,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熱門文章

196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