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5篇最新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你去過山西晉祠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歡迎參考閱讀。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1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qū)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fā)展農業(yè),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xiàn)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
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qū)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qū)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chuàng)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tài)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tǒng)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tài)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tài)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jù)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xiāng)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據(jù)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欺負,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fā)現(xiàn),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jù)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诶锖爸焊嗨庫`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xù)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交織的風景名勝區(qū)。古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內有晉水而改唐為晉,后人祀叔虞于晉水之源,因稱晉祠。自《山海經》始,歷代均有文獻記載,而魏、齊、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實物保留于祠內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為家的英雄氣魄,用經仁緯義的華麗文筆,對懸甕山的雄偉,晉水的秀麗做了擬人化的評贊: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
其剛節(jié)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瑩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
住方圓以成象,體圣賢之屈伸;
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
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
對于晉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詩意的描寫: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樹。李白詩曰: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郭沫若詩曰:圣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林徽因說:晉祠的布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2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chuàng)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tài)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tǒng)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tài)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tài)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jù)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辫F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痹捯宦湟簦徽Z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xiāng)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jù)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诶锖爸骸案嗨庫`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苯匈u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xù)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闭f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fā)展農業(yè),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xiàn)出一派興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翁山下,晉水發(fā)源處。北宋天圣年間,追風唐疏虞為汾王,并為大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大的圣母殿,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魚沼飛梁喂國內所僅見。殿內兩側為難老、善利、二泉,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廳有唐太宗寫的“御碑”、“晉祠之銘并續(xù)”。晉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側,唐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郁郁蒼蒼,于常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譽為“晉祠三絕”。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3
在去年暑假,我游覽了山西的晉祠。
當當我還沒進晉祠里面時,就被晉祠的大門所吸引。大門是高大的紅土圍墻,右邊大門上,鑲嵌著漢白玉題刻。大門兩邊臺階上各有一個惟妙惟肖的石獅子。這兩頭石獅子還有一種歪頭咧嘴似笑非笑的樣子。整個大門給了我一種高大·壯觀氣勢非凡·莊嚴厚重的感覺。
走過了古建筑的水鏡臺,我便來了八角蓮。爸爸頓時興致盎然,給我們講了八角蓮池的歷史。從爸爸的講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蓮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買魚放生之處。夏秋之季,八角蓮池荷葉密集,葉上的露珠好似晶瑩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確,夏季的蓮花,荷葉不但密集,還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朵朵荷花,就像美麗的少女的笑顏,美麗極了!
走著走著,我們便來到了“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知識淵博的老爸開始發(fā)揮了他那導游的天賦。爸爸說“傳說難老泉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而且難老泉在這三千年歷史中,當干旱來臨時水源不減,當洪水發(fā)生時它也不漲,到現(xiàn)在依舊流淌著水源,讓人贊嘆不止。
走了許久,我們也累了,便到一長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見了一顆非常高大的樹,便問爸爸那是什么樹,爸爸說“這晉祠中號稱‘周柏’的古樹共有兩棵。咱們眼前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號稱‘長齡柏’,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飽經風霜。你們仔細看看,這棵樹的北側已經干枯,南側卻仍是青枝綠葉。而且它的形狀獨特,游人喜歡在此留念?!卑职纸又f:“我們也拍一個吧!”說完,我立馬擺了一個POSS,一張與長齡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4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xiàn)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的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5
晉祠是太原的一顆明珠。它的四周青山綠水,歷史文物和自然風景融為了一體。
潺潺的泉水是晉祠聞名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些泉水清澈見底,清幽典雅。有的細流脈脈,從石縫中流淌而出;有的碧波閃閃,在林木間緩緩而行。在這些泉水中最著名的是“難老泉”,據(jù)說晉祠所有的泉水都來源于這里。這些泉水長流不息,滋潤這晉祠的山,滋養(yǎng)著晉景的景。來到晉祠的游人,無不為這些清澈的水而叫絕。
這些泉水如同,滋潤大地的乳汁,源源不斷的向花朵,像小草灌溉去了。這些泉水就如同一道道白練,似乎從天上降下一般,如同仙女的裙擺。這如詩如畫的景色,人們無不為它拍手稱贊,贊不絕口!
晉祠不僅有清澈的泉水,還有蒼勁的古樹。這里的樹種類很多,有松樹、有柏樹、有槐樹、有柳樹,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樹木。其中最古老的是周柏和唐槐。那周柏,只有枝梢頂上挑著幾片青青的疏葉,偃臥在石階旁;那唐槐,一簇簇柔條有的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在這些古木的蔭護下,晉祠顯得格外古樸厚重。
這些樹木,如同一個個保衛(wèi)家園的衛(wèi)士,屹立在祖國的邊疆,也屹立在晉祠這一方寶地。這時,我觀察這些樹木,有的蒼翠挺拔,有的枝干虬勁,有的樹枝上已經有了深深的烙印。
晉祠還有許多刻木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棠旧嫌懈鞣N各樣的動物,有流傳千古的故事,有美麗怡人的風景。這些雕刻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嘖嘖贊嘆。
晉祠是一個文明寶庫,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山西晉祠導游詞范文5篇最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