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恕秲蓚€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篇1
這一課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課后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了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于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么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三、課堂作業(yè)本上的小練筆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伽利略試驗成功后,人們會怎么說呢?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打開思路,而不僅僅只能說出“伽利略太棒了,太厲害了”之類的語句。比如,伽利略的學生會說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會說什么?那些嘲笑過伽利略的人又會說什么?這樣學生們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就產生了。
課堂是沒有完美的。同樣,這一課的教學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在感受伽利略認真思考亞里士多德的結論的時候,學生還是沒有很清楚地理清楚兩個推論的意思。課后,我在思考是自己操之過急了,這個推論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復雜,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思維上的混亂,教師期望學生能跟上自己上課的節(jié)奏,而不是去適應學生的程度。也許,多給學生點時間思考,多讓他們讀讀文本,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篇2
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時,為了更好地落實新的理念,我對課文進行了“重組”,即以“喜歡誰”(伽利略還是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當我讓學生談談“你喜歡誰?為什么?”時,我看到學生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談的自信姿態(tài),那不說服對方辯友誓不罷休的決心,讓我為之感動。我自我感覺,這是一節(jié)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
當學生從書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從試驗中證明亞里多德的話有錯時,人們的態(tài)度也由責備到懷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人們對伽利略的態(tài)度改變了,那喜歡亞里多德的同學的態(tài)度改變了嗎?有的同學這樣說道:“我還喜歡亞里多德,他說這句話雖然有錯,但他給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人們還稱他為‘學問之神’,但我也喜歡伽利略。”這不證明了課標指出的“課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獨特體會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篇3
1、《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落實這一點,我對課文進行“重組”,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當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時,他們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談。
2、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質?!缎抡n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自由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在交流匯報時,把語數(shù)學科巧妙地結合,這樣的理解也讓我們再次證明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3、一節(jié)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shù)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fā)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
看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反思總結”的人還看了:
1.教師教學反思范文
4.課后反思怎么寫